1、《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5、《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8、《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
9、《齐风·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10、《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11、《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12、《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13、《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14、《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15、《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在诗经305篇中,有50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它们蕴涵着当时人们的情感、思想与精神,具有丰富而深远的思想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自古爱情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让人欣羡,让人怀念。诗经中的爱情朴实,真诚,给我们留下了文学历史上美好的篇章。 许多人对诗经的情感做了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瞥见诗经情感的一隅。
杨国荣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诗经情感世界》一文中对诗经情感的内容分为日常生活,政治意义,超验意义(天作为超验存在,涉及的是终极层面的)等三个方面来叙述,并在文章最后指出诗经情感对后世儒家的影响。
其中日常生活中涉及几种情感主题,一是情爱之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情感如诗经中开篇第一首《关雎》依据生活的逻辑,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二是相思或思念,只要是指夫妇之间。另一个主题是丈夫对妻子的思念。当然,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日常生活还包括更广阔的社会交往,其中朋友之间的情感更有突出意义。政治意义涉及几种情感:愤懑,忧患,对社会不平等的不满。超验表现为敬畏,感恩,质疑和怨恨等情感。作者条理清晰的在日常生活,政治意义,超验意义这三个方面分别做了阐述,使读者对诗经中情感中的具体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刘松来(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在《诗经情感表现中的意念因素探赜》一文中指出情感表现中的意念因素探赜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诗经中的情感与意念活动大致梳理有以下三方面的关系:意念活动造成了情性感的时空关系,意念展示为诗人最佳契机抒发情感提供了便利,通过展示意念活动造成的幻象来抒发抒情主人公的深层情感。全文由反面例举在延伸至正面例举,如文中将《小雅采绿》与《豳风东山》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只有从意念活动的角度中读者才能理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情感线索。文中正反举例说明意念的重要性(也例如:《周南卷耳》中朱熹与杨慎的不同见解),更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并在最后指出诗经情感表现中的意念因素探赜奠定后世“意象”理论的基础。
刘松来教授还有另一篇论文《诗经情感研究三题》,其中作者将诗经作品情感内容放置在三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来加以观照,从中挖掘一些深意。刘松来教授以总分总的结构来阐述主题,分的结构中条理鲜明的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是诗经中所抒发的世俗人伦情感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提供了相应的心理基础,二是诗经中所抒发的忧患意识常常与比较敏锐的政治眼光交织在一起,从而充当了后代某些重要政治理论的先导,三是诗经中所抒发的带有类型化性质的群体情感体现了早期诗歌的某些基本特征。三部分的论述都有理有据,引用诗经中的作品加以阐述,并用许多其他诗经研究者的结论加以佐证,更清晰有力。最后结尾引用马克思的作品来论述本文的意义,特定历史文化意义中与现代社会中诗经情感的审美标准不同,对诗经情感的不同理解,具有时代意义。
情感是诗经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正如王夫之在谈到《诗经》时,曾指出:"诗达情。"前者对于诗经情感的解析值得我们借鉴思考。前面两位学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研究方面也有不同,但都得出鲜明清晰的见解,值得我们阅读,也可见诗经情感的魅力无处不在。
一、举例分析《诗经》爱情诗的情感内涵。
爱情是文学的母体,当我们提到《诗经》中的爱情诗这个话题时,会想到诗经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这样一个遥远时代的作品,即使《诗经》中涉及到爱情内容,可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呈现出比较单调的一种情感形态。
朱熹曾有过这样的观点: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因此,《诗经》国风中有大量爱情诗歌,这些爱情诗歌里呈现出的爱情情致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方面内容。
(一)自由浪漫的爱情。
例如:《诗经邶风静女》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意思是说,并非茅草本身多漂亮,关键茅草是女孩子特意从郊外采摘而来,所以"洵美且异"。诗中"茅草"是爱情的象征。诸如此类诗歌,指相爱的青年男女可以自由约会,他们追求自由浪漫的爱情。
再例如:《诗经郑风溱洧》中,上祀节这天,要举行修禊之礼,大家都要到溱水、洧水河边去,用冰雪融化之水消除不祥,也去祈求一年福祉。一个女孩子和一个男孩子也到河边他们在河边有说有笑互相依偎着…这首诗也呈现出当时青年男女所追求的一种自由浪漫的爱情画面。
(二)和谐美满的婚姻。
例如:《诗经周南桃夭》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炫璨纷繁,映着桃红色的心事。诗中这位新婚女子的内心满溢着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憧憬,希望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那个时代的人们无不渴盼拥有和谐美满的姻缘,遇见生命中最美的注定。
(三)礼制渗透的婚姻。
古代男女结合,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尊崇古代婚姻礼,即六礼。它们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例如:《诗经卫风氓》,虽然全诗讲述一个女子诉说她不幸的婚姻遭遇。但第一章"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我不能与你私奔,你必须派一个适合的媒人到我家来提亲,征得我父母的同意才好。可见当时对爱情的追求必须要符合古人婚姻礼制观念。
再例如:《诗经豳风伐柯》第一章"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中也没有遵从礼仪,失踪女孩子有种迟疑的态度,对男孩子对她的追求持有一种犹豫和保留的态度,因为古人认为没有父母同意,没有媒人说合的结合是可耻的事。这一类诗中对爱情已经有了明确的对礼仪的要求。
又如:《诗经郑风将仲子》第一章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中的"将"义为"请求",意思是说"仲子啊,希望你不要攀越我的宅院,不要折毁我的杞树,并不是我舍不得那些树,怕的是父母的斥责。"这首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作品。
(四)相思悲歌的苦恋。
从《诗经》中得知,既然那个时候的人已经有了对爱情有明确的礼仪要求。那么必定会产生这样一类诗歌主题,即相思悲歌的苦恋。
例如:《诗经陈风月出》中"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三句,幽思愈发深重,写出了相爱的青年男女由于不能结合而表现的一种怅惋之情。
再例如:《诗经秦风蒹葭》一诗主题较多,但"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道阻且跻,…宛在水中坻"、"道阻且右,…宛在水中沚"三句,也可以理解成青年男女爱而不得的离别悲伤之情。
除了以上四大方面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形态呈现的爱情诗,如始乱终弃的苦涩情感的,或者是背离伦常之外的畸形情感的,更或者是一些关于送嫁特别题材主题的诗歌。
(五)送嫁离别题材
例如:《诗经邶风燕燕》中"其心褰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等词语,都是在描写诗中女子身份是妹妹以及她诚实善良、温柔贤惠、谨慎的美好品格。妹妹要远嫁去了,临别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兄长,牢记先君治国时候,他的方面来告诫他的兄长,用这样的话语鼓励兄长,好好治理国家。最后一章"先君之思,以勖寡人"一句也有种家国之恨,亡国之情在里面。因此这首诗是写一个兄长给自己的妹妹送嫁的一篇诗歌,也表达送嫁离别时的悲伤情怀。
清代王士禛评《诗经邶风燕燕》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惊天地泣鬼神。被称为"万古送别之祖"。
举例分析《诗经》六艺之首"风"的含义。
《诗经》六义"风"的含义:
(一)"风"按作用角度,来讲,她是讽诗或者是风教。
(二)"风"来源角度,土风也,风源也,今语所谓地方民歌也。
(三)"风"以国风中的诗歌角度来理解,风的含义不止这,三个层次的内涵。"风"指爱情。
白居易送给好友元稹的一首诗中题,曰"一篇长恨有风情,一首秦吟近正声。"白居易最得意的,两类作品,一种是《长恨歌》被称为有风情的诗歌;一种是和《诗经》有教育诗歌相类似的《秦中吟》,称之为"正声"。其中他提到的"风情"二字,大概便指"风"的另一个含义:爱情。
朱熹《诗集传》续言,曰"男女相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可见"风"之含义①可以歌唱②来源于里巷歌谣,换言之指内容大部分写男女爱情。
以上是从学者角度对"风"作出的解释,那么从读者角度又该如何理解"风"的含义?
汤显祖《牡丹亭》中,南安太守杜宝非常珍爱她的掌上明珠一一杜丽娘。他特别延聘老师陈最良给他的女儿杜丽娘教《诗经》。老师从传统角度分析《诗经》,但杜丽娘特别聪慧且有较强的阅读诗的能力,感到自己的感受,与老师讲的不一回事。于是《牡丹亭》第九章道"杜丽娘读到《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时的感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汤显祖给《牡丹亭》题词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段题词中讲到的丽娘所梦之人柳梦梅。可见读者们于"风"之含义,在此处更可理解为对自由的爱情的追求。
综上所述,《诗经国风》中的"风",《诗经》六艺中的"风"重要的内涵是指青年男女的爱情主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