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和众多舞蹈论述中,都出现了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这些文化遗产中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藏族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藏族人民在萃取历史文化的精髓时时非常重视古今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以民族思想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文化特征的舞蹈理论。
藏族人民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顺应自然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藏民族地方特色风格的“藏舞”。
《觅光三部曲》是由三个独立成篇又合为一体的舞蹈诗章组成的,一个意念性的主题:人类对光明的孜孜不倦地前赴后继地执著追求贯
串全剧。三个篇章“黄河”、“人生”、“宇宙”分别表现时间上的连接与延伸的观念—过去、现在、将来。
舞蹈《酥油飘香》剧目分析:
作品《酥油飘香》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新的藏族女性形象,二是全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民关系,三是全新的舞蹈动作语汇编排。这三个“新”建立在编导对现代生活真实可信的感受与细致入微的观察的基础之上,否则不会凭着这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获取桂冠的。
首先从第一个“新”谈起,自1990年亚运会上藏族姑娘达娃央宗点燃圣火之时,就将藏族女性在上世纪末的崭新面貌亮相于世界人民的面前。如今十余年过去了,今天的藏族妇女的外貌与内心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华丽的民族服饰,加上价值不菲的头饰、胸饰和腰饰,婀娜多姿、摇曳生辉的体态和自信、活泼、爽朗的性格,都包含着时尚的元素,现代感透过厚重的袍子直面逼来。
第二个“新”是大胆诠释了新的“鱼水情”。一讲到军民关系,不少作品都保留有寻常的套路——军如何如何,民又如何如何,情节拖沓冗长,而且将军民关系定位在“恩情”与“谢恩”上,还停留在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阶级情感上。
而在作品《酥油飘香》中,军人的形象虚化了,只在上场和结尾使用了军用水壶这一道具,点明了事件的起由和人物关系,鱼水之情是通过女孩子们劳作时的情态和体态来表现的。
而且酥油茶本身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就是尊敬、喜爱、欢迎的情感符号象征,年青女子们劳动的场面轻松、愉快又热烈,仿佛是在给自家的兄弟姊妹甚至是心上人打酥油茶,真实可信又倍感平常和随意,完全将情感定格在友情与亲情上了。
第三个“新”是新鲜的语汇编排。在劳作场面的快板部分,十六位女演员上到台口,背对观众颔首、伏背、塌腰、甩胯,动作随节奏变化加力、加速、加大幅度,汲取了藏族舞蹈明朗、欢快、奔放的风格特色。
藏族人民胸襟坦荡、乐观豁达的民族心理通过简短有力的单一动作展露无疑,极具感染力。同时身体曲线和服饰特色勾勒出藏族年轻女性美丽的背影,既不乏鲜明的个性,又韵味隽永。
扩展资料:
《酥油飘香》
进入21世纪,出现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酥油飘香》,荣获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舞蹈编导一等奖。它和《洗衣歌》在题材上是雷同的,但生活状态和《洗衣歌》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
今天的西藏人民不仅在精神上早已获得解放,而且在物质文化生活上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所以作者在《酥油飘香》的创作中,一反过去的藏族舞蹈的常态,把新舞蹈语汇和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融为一体,使它既不失民族舞蹈的风格,又展现了一种富有新意的舞蹈语汇,同时通过这种语汇把当今藏族妇女的精神面貌充分的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桃李杯藏族舞蹈剧目:《甩花腰》。
一、桃李杯简介
(1)“桃李杯”舞蹈比赛是国内规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大赛,是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蹈比赛,“桃李杯”奖更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的子类奖项文化艺术院校奖的重要奖项之一。在2015年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中,“桃李杯”因其广泛影响和重要作用予以保留,由比赛转变为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该项赛事自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首届至今,始终本着检阅我国舞蹈教学成果,总结舞蹈教学及创作经验,提高舞蹈教学素质和表演水平,繁荣舞蹈剧目创作,发现选拔优秀舞蹈人才的宗旨,成功举办了十届。
二、比赛宗旨
检阅舞蹈教学成果;总结交流教学及创作经验;促进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学品质和表演水平;繁荣舞蹈剧目创作发现、选拔优秀人才。
三、比赛证书的作用
桃李杯证书很有用,桃李杯证书对于特长生来说考取大学可以说是加分项。“桃李杯”舞蹈比赛是国内规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大赛,是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蹈比赛,“桃李杯”奖更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的子类奖项文化艺术院校奖的重要奖项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