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修复本身不是骗局,是合法的服务行业,而情感咨询修复它传递的一种生活中心理疏导的一种正确方式。至于有人说情感修复是不是骗人的,这就是因人而异。像圆心谱这样的情感咨询机构是行业里的标杆,不仅婚恋指导师专业知识丰富,而且服务态度大大好,对学员也是十分负责的。我觉得可以信任。
提到情感咨询,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做情感咨询=被坑,谁去咨询谁就是上赶着当冤大头,主动被坑。那么,情感咨询到底可不可靠、有没有用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粉丝来稿。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买了就是交智商税,比如空气炸锅、体脂称、kindle阅读器等等,在曾经的我看来,做情感咨询比交智商税还坑,它就是赤裸裸地坑冤大头的钱啊。
而且,我之前还一直觉得,感情是俩人的事,别人没资格指指点点,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
直到我亲身做了几次情感咨询之后,我才发现我曾经的想法是多么的傲慢和自以为是,完全没客观看待情感咨询这个行业。
做咨询的契机是过年期间被男友家人催婚催烦了,烦得我都想分手算了,谁爱结谁结去。闺蜜知道了我的情况,跟我说她知道一个免费的情感咨询,问我要不要去试试。
本来我对这种情感咨询是排斥的,觉得就是坑钱的买卖,打死不愿意去,后来闺蜜跟我强调了好几次是免费的,一直唠叨我,叫我去试试,反正也不会亏,我就这样去了。
没想到结果很惊喜,和我预想的情感咨询大不一样:
首先,咨询师的眼光很毒辣,一下就能发现我和男友感情的问题所在,说是我太恐婚恐育了,所以才对男友和婚姻极其不信任;
其次,咨询师分析问题很深入、很中肯,颇有种一针见血的感觉,为我仔细分析了问题的由来,并指出了是我自身的感情观和原生家庭问题才导致了我对婚姻和家庭的恐惧;
总之,咨询师给出的方法很具体,让我一点点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整个咨询和引导我改变的过程是非常舒服的。
慢慢地,我好像能接受和男友结婚了,虽然还是不喜欢被催婚,但不排斥结婚这件事了,甚至开始期待婚姻。而这些都是情感咨询带给我的改变,我不得不承认 情感咨询的存在必有其价值,它确实是一项能帮助我们疗愈感情的事业。
所以,如果你也被催婚困扰着,或者有其他情感问题,不妨去做个情感咨询,听听专业的人怎么说,别觉得没必要,很多时候自己在那想只会让你越来越痛苦,最后把感情搞得一团糟。
以上就是粉丝来稿的全文了。
诚如这位粉丝所言, “做情感咨询=被坑钱”这种想法确实是一种误解,而且何止是情感咨询,很多字眼和咨询连在一起,在很多人看来都变成了骗钱的把戏。
说到底,对于“咨询”这个词,人们有太多的偏见,它仿佛变成了骗钱的同义词;但 其实“咨询”是一个正向词汇,它是一种知识和经验输出,是一对一的指导和建议,是帮助和解惑。
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各类咨询,尤其是心理咨询和情感咨询,这两个行业面对的非议真的太多了;但咨询确实可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比如感情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自己冥思苦想,不如寻求专业的人答疑解惑。
最后,希望你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状况,别退缩也别逞强。
有任何情感/心理问题,都可以来找柠檬,我会为你出谋划策~
Tips:点击我的头像,找到si信键私我,你就能找到我了,快来找我吧!
该机构有相关资格证就不属于诈骗;首先应该去机构里面看该机构是否有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明;在机构服务的过程中应该看该机构消费内容和消防标准是否一致。
法律分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诈骗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在认定诈骗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以高息为诱饵借钱不还就属于诈骗。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认定。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借款的行为,才构成诈骗罪。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中国离婚率越来越高,结婚率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出现了情感问题。有的人遇到感情危机之后,会选择向网红心理导师进行咨询,而有时候这些导师看起来非常靠谱,利用别人的信任从中进行行骗。在南京就有一位张女士,因感情不和在网上求助咨询导师,结果被骗16,800元,有很多诈骗分子打着情感导师的旗帜从中招摇撞骗,所以网上情感咨询一定要谨慎,很多情感导师都不靠谱。
据了解,南京张女士与自己的丈夫产生了一些矛盾,在之前张女士一直关注了一位情感导师,于是就向这位导师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咨询,随后双方加微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而这位情感导师提出可以提供为期两个月的1对1咨询,能有效的帮助张女士走出困境,总共的费用是16,800元,可是张女士把钱付完之后就发现自己可能是被上当受骗了,同时也联系不上这位情感导师,于是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由于在网络上很多人都是通过线上了解,俗话说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另一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可能看起来非常的优秀和博学,你所看到的只是他想要给你看到的,一旦你信任对方就会逐渐走向他们的圈套,类似的诈骗事故并不少见。
警方也提醒大家,在网络上做咨询服务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和确定对方的身份,千万不要随意的给对方转账,如果发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拨打警方电话。情感问题靠别人是很难解决的,需要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出来,在平常多和自己的亲人进行沟通,多向自己的朋友进行倾诉。
部分演讲内容。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朱
想挽回一段感情,花钱在网上找“专家”指导,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吗?
24岁的小源(化名)失恋了。他在网上找到了武汉一家公司的“情绪恢复分析讲师”。交了2400元押金后,他收到了一份“量身定制”的恢复计划。他按计划行事,但他的女朋友没有和他复合。
对方继续找他,收了2400元的尾款。付完钱后,小源发现“情感导师”的态度“明显冷淡多了”,后来给出的方案价值不大。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他报了警。
根据武汉市公安局的举报,涉案公司所谓的情感导师使用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是伪造的,从客服接待到申报的个人裁缝服务,背后都有一套统一的说辞。
接受《中国青年报》和中青网记者采访时透露,近年来,部分年轻人对婚姻咨询有一定需求,有的选择在网上购买情绪恢复咨询服务。但目前在我国,该领域的行业门槛较低,没有相应的标准,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监管机制,因此相关投诉居高不下。
“救命稻草”
小源已经和他的女朋友恋爱3年了。今年9月,两人因故吵架,女友分手。无奈之下,小源想上网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拯救它。
他以“情绪恢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几个链接展示了这方面的内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源随意点了其中一个,一个客服马上联系了他。客服和小源简短的交流了几句,问他恋爱多久了,出现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沟通过等。“很亲切,没有废话。”小源觉得。
客服马上指出,小源的问题急需专业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否则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这个行业是专业化的。"客服自称只是个助理。对于恋爱失败和婚姻危机,公司有老师帮助恢复和修复,都工作了6年以上。“如果使用正确的方法,康复的几率非常高。”。随后,客服推荐了“高级分析老师”万的微信。
语音聊天时,万老师的声音“很有磁性”。针对的问题,万先生做了进一步的询问。小源觉得“每一句话听起来都很有逻辑和道理,他觉得自己一下子找到了救命稻草”。
“后来万老师说,他有一个解决办法,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前提是你必须交4800元才能成为公司的一员。这时候,已经很信任万了,但是他又犹豫要不要马上交这么多钱。
万老师没有逼他买,只是说买不买无所谓。“他告诉我,有一段时间可以救他的女朋友。现在是解决问题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恢复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小。”小源回忆道。
经过一番讨论,万老师答应可以先交2400元的定金。随后,他收到了一份“女友恢复计划”,是一份共3页的电子文档。
双方同意,恢复期约为25天,在此期间,小源必须执行该计划,包括何时与另一方“断交”以及何时写信。
小源一件一件地做,但他的女朋友不为所动。“万老师让我加一个‘于之’的微信,催我交尾款,调整计划”。
9月27日,小源支付了2400元的尾款。但是,当他再次询问万老师和余指导时,万老师很少回答;余教他如何做,但觉得对方态度敷衍,给出的方案没有实质效果。
直到现在,小源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从点击公司网站一步步陷入到设计好的“剧本”中。
话术
警方发现小源付钱的公司位于汉口的一栋办公楼里。在北京、四川、河南、湖南有几百个客户。进一步调查显示,公司公布的个人裁缝情绪恢复计划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复制拼凑的,有统一的模板;公司声称情绪分析老师和讲师都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但实际上全公司只有一个员工持有,其余都是伪造的。
因企业涉嫌诈骗,警方从该公司查获剧本80余部,初步核实涉案资金200余万元。
“所有的话都指向同一个目的:让客户愿意付费。”办案民警介绍。
失恋后,男女心理都很脆弱。这家公司有一个特殊的《情感客服话术》。从自我汇报开始,客服人员就会假装关心,成为倾听者,假装与咨询师产生情感共鸣;然后,过渡到推荐“高级分析老师”。
“既然来找老师,就一定要和老师合作,互相信任。这种效果是基于相互合作和信任。”从这一刻开始,客服开始询问****。
如果咨询者回答“不想留电话”、“犹豫不决,想自己试试”、“问多少钱”、“上班不方便”等。言语也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高级分析老师”还有一套特殊的演讲技巧,包括自我介绍、了解情况、分析和共鸣等。每一次询问都是紧密相连的。在了解到咨询师的相关情况后,分析老师会说:“听你说了这么多,老师觉得你的男(女)朋友还是很爱你的。”会重复咨询师的细节,用排比句来证明,然后尽量快速调动和保存。
如果顾问担心效果,那么分析老师的演讲中有一套完整的修辞。例如,小源遇到了一种情况,他只付了一半作为定金。在文字中,他说:“如果你真的很担心,可以先付一半定金,就像我今天早上的一个学生一样。”主要是你想见对方。
信老师,后期的服务你才可以高度配合,挽回几率才会更高。”
针对“不信任、怕受骗”的情况,话术也专门设计了回应话语,比如,“妹妹,老师这边是正规的机构,老师也是有家庭有孩子的,如果都像你说的是骗子,可能早就被警察抓起来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比对话术文本发现,在对咨询者佯装关心的同时,他们还会使用激将法,比如:“你根本不懂男(女)性思维,你的情商很低,你的情绪能力管理很差”“如果你能自己解决,你们的感情也不会发展到这一步;错误的方法只会恶化你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多名咨询者花钱买来的“挽回方案”显示,除了个人信息不同,策略不外乎“冷静思考、有效沟通、重建信任”等,内容基本一致。
造假的证件
直到报警,肖元都不知道,让自己花了4800元的这家公司叫什么名字,双方也没有合同。他也没有在意这些提供咨询服务的“老师”,是否具备资质。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只知道客服与资深分析老师、情感指导老师所在的公司是武汉的,统一制作的微信头像上标示着某某“幸福计划”。这是该公司为情感挽回类服务包装的名称。
警方调查显示,涉案公司为汉口一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登记的经营范围包括教育咨询服务、非医疗性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服务等。警方现场查获了20多本虚假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根据该公司员工的说法,此前公司称要办心理咨询师证,要求员工每人交2500元,公司为每人补贴2500元办证,员工未参加培训、考试,“过了几个月,证书就办下来了”。
早在2017年,“心理咨询师”退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目录,其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已经取消。“这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涉嫌诈骗的对象不仅是客户,连员工也包括在内。”办案民警分析。
此外,该公司对客户宣称挽回几率高达85%。民警对成交的客户进行了回访,“近九成表示并没有挽回成功”。
监管漏洞
自称资深情感分析师的万老师,到底是什么身份?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万老师的名字出现在武汉一家宣称“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的教育类公司年度表彰大会上。
从事青少年教育行业的万老师,如何一转身,就成为了“情感分析师”?据警方调查,万某出生于1994年,大专学历,此前是“家用纺织设计师”。
涉案的多名情感分析师、情感导师,年龄均在二十余岁,此前的职业均与心理咨询不沾边,比如厨师、汽修工等。其中还有一位“刘老师”,生于1999年,今年6月入职时,仍是大三学生。
刘某交代,公司客服将客户推送给他,他沟通推荐服务方案后,再推送给指导老师。每月底薪3000元,4个月里,他做成了10余单,拿了800多元提成。直到事发,他都认为,自己找的这份工作是“销售”。
警方还注意到,购买过该公司服务的客户,基本来自湖北省外,鲜少来自武汉本地。“男女情感类纠葛很复杂,情感服务没有量化标准。”警方对一些外地网友进行了回访,“考虑到异地维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一旦发生纠纷,大部分网友只好选择不了了之”。
而据调查,一旦客户要求退款,公司售后也有一套专门的应对话术:要么指责“你没有按要求接受指导”,要么干脆耍赖应对:“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没和好,还是和好了故意讹我们……”
近年,情感挽回服务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在西安,一名男子花8800元定制“情感挽回”套餐式服务,“情感咨询导师”甚至帮其“代聊”,结果不仅没挽回感情,反被前女友“拉黑”。在长沙,一名女孩花了两万元购买情感挽回服务,没挽回男友,上网投诉、要求退款后,反被该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拖延。
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情感挽回”服务投诉的内容已有300余条,费用从2800元到26599元不等,涉及广州、上海、合肥等多地。有网友提供相关证据投诉称,咨询机构诱导其办理网贷付款,最后自己不仅没挽回前男友,还面临高额还贷压力。
网上的这类服务机构,许多宣称“多年专注情感复合、婚姻修复”“实体情感机构、专业可靠”,可“1对1高效沟通指导”,但仅限电话、微信联系。而提供的挽回方案,不外乎“断联”“代聊”,以及提升自我魅力“二次吸引”等。
在抖音、淘宝等平台上,也存在大量提供“情感挽回”服务的账号。
“这类机构在这两三年里呈井喷式出现,模式基本为:推广引流、客服、销售、咨询师、售后;许多是没有心理咨询师证、婚姻家庭咨询师证的,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武汉市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负责人杨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介绍。
杨杰认为,情感类心理咨询有一定专业门槛,在她所在的机构,员工提供这类服务必须具备上述双证,同时原则上得当面服务,机构负责督导。
她注意到,这类骗局在全国多地高发,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与医疗机构内的心理咨询服务受卫健部门监管不同,企业开办的心理咨询服务目前缺乏明确的上级主管部门,同时缺乏行业标准,“职业操守与诚信基本靠自觉,这才是最可怕的”。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一名负责人在受访时介绍,情感挽回咨询服务类机构这几年大量涌现,说明有一定市场需求;但是,不同于有一定专业要求的心理咨询服务,这类社会服务在资质与标准上存在“打擦边球”的问题。
她提醒,咨询者如果想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需要认准资质,比如查询服务提供方是否具备心理咨询师证,或者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放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
武汉警方提醒,网民遇到情感挽回咨询类问题,如想找专业人士求助,最好前往正规机构、线下进行,“如果是异地、线上进行,一旦发生纠纷,维权成本较大”。
最近,肖元告诉记者,他挽回情感失败后,终于“挽回”了此前支付的4800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