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宇航员被遗忘在太空,孤独漂泊100多天,后来他怎样了?

苏联宇航员被遗忘在太空,孤独漂泊100多天,后来他怎样了?,第1张

与世隔绝的孤独,你能忍受多久呢?苏联曾有一位宇航员被遗忘在外太空,孤独滞留了311天后,终于被接回地球。

孤独肯定非常人所能忍,但是在太空待那么久,身体能承受得了吗?

这名宇航员名叫谢尔盖·克拉卡廖夫,原本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后来被苏联宇航局看中,将他培养成技术型宇航员,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太空任务。

1991年5月18日,谢尔盖登上联盟号飞船,开始第二次太空之旅。这次同行的一共有三人,一个是空间站的指挥长阿尔茨巴斯基,另一个是英国的首位宇航员海伦·谢尔曼。

海伦待了七天就返回地球,而谢尔盖两人需要留下来执行任务,除了正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以及一些科学实验外,他们还六次出舱进行太空漫步,开启了宇航员在太空行走的先河。

这次任务原计划10月返回,但是令人措手不及的是,苏联的政局开始动荡不安,并迅速波及到苏联的航天任务。

谢尔盖也发现他们和地面失去了联系,直到计划返回的时间已过,也没有收到任何信息和指令,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解体,苏联在12月26日分裂成15个国家。

按照军籍,谢尔盖两人被分到了俄罗斯,不过俄罗斯也是一片混乱,据说在核对人数时,由于没有找到谢尔盖两人,就把他们当成逃兵处理,甚至准备在全国通缉。

等俄罗斯对接前苏联的航天任务时,才发现天上还有两个大活人,但是又因当时财政资金不足,只能接一个人回来,所以经验技术更加丰富的谢尔盖,被独自留守在空间站。

要说宇航员的心理素质是真的强大,在外太空首先要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危险,现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要是普通人早就给憋疯了,而且这一待就是三个多月。

其实空间站有一个紧急返回舱,可以让宇航员返回地球,但是一旦启动返回舱,空间站的实验数据将全部销毁,空间站也会被报废。

谢尔盖最终选择了继续驻守,靠着其他国家货运飞船捐助的物资,又度过了三个月的时间。直到1992年3月17日,俄罗斯才将谢尔盖接回地面。

他的这次太空旅行一共311天,长期待在失重环境下,人体生理 健康 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美国宇航局的研究表明,太空环境对宇航员生理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太空辐射和微重力环境影响。

太空的辐射远高于地球,宇航员驻守的时间越长,所受辐射量越大,会面临各种因辐射引发疾病的风险,以及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美国宇航局曾对双胞胎宇航员进行对照研究,哥哥斯科特在国际空间站驻守340天,弟弟马克同期生活在地球,最后对两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比较。

发现斯科特出现体重下降、颈动脉扩张、DNA甲基化变化和肠道菌落群变化。好在斯科特的一些身体指标会逐渐恢复,只有一些基因表达仍存在干扰。

太空失重环境对人体影响是最明显的,比如体液会在失重环境下倒流,最后导致视力下降的问题。骨骼的矿物质密度也会下降,平均每月降低1%到15%,肌肉量的流失速度更快。

所以宇航员在返回地球的时候,基本没有行动的能力,都是靠别人抬着才能出来,并且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

其实对宇航员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心理 健康 的问题,一般人难以忍受在太空的孤独,长期与世隔绝的孤独,有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宇航员都是组队完成任务。

谢尔盖独自驻守太空100多天的特殊经历,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航天精神和勇气。但他并没有放弃航天工作,在修整6个多月之后,又被选入和平号空间站的任务组。

当时美俄开展航天合作计划,谢尔盖也随即前往美国进行训练,在1994年和5位美国宇航员再次升空,他也成为第一个乘坐美国航天飞机的俄罗斯宇航员。

2005年10月10日,谢尔盖结束最后一次航天任务,他的太空驻留时间累计800多天,这个记录至今没人打破。

谢尔盖的特殊航天经历被 历史 记住,他升空时是苏联人,返回地球又成了俄罗斯人。他被授予苏联英雄和俄罗斯联邦英雄的称号,也有人叫他最后的苏联人。

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流泪,但泪水的行为与在地球上不同。在太空中,由于缺乏重力,泪水不会像在地球上那样往下流,水会聚集在宇航员的眼睛周围,形成一个泪水球,如果泪水继续增多,它可能会开始漂浮到头盔的其他部位。

宇航员需要使用手或其他物体来擦拭或吸收泪水,否则泪水会在眼睛周围持续积聚,可能会影响到视力。在太空中,表情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稍作调整。此外,对于宇航员的眼睛健康,避免太空中哭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失重环境下,流泪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不适和干扰。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

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失。对

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

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

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

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

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给熟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

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傲。

他们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四面八方从南加利福尼亚州到华盛顿州,从俄亥俄到纽约州的莫霍克,从夏

威夷到北卡罗来纳和纽约州的布法洛。他们彼此很不相同,但他们每个人的追求和肩负的使命却又是

那样的一致。

我们记得迪克·司各比,我们从升空的“挑战者”号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来自这位机长之口。在参加

太空计划之前,他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空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对机长司各比来

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熟悉的伙伴。

我们记得迈克·史密斯,作为战斗机飞行员获得过的奖章戴满了胸前,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

章和来自一个国家的敢斗银星十字勋章。

我们还记得被朋友们称为JR的朱蒂丝·莱恩尼科,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

有所贡献。在工作之余,她喜欢在钢琴上弹奏几曲,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我们也不会忘记孩提时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夏威夷的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的埃里森·奥尼佐

卡,他早就梦想有一天去月球旅行。他告诉人们,多亏成为一名飞行员,他才能够建树他的生涯中那

些令人难忘的业绩。

还有那个曾告诉人们是南加州的棉田锤炼了他坚毅性格的罗纳德·麦克耐尔。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

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管。啊,让(罗纳德的爱称),我们将永远怀念你的萨克管

,我们将要建成你所梦想的空间站。

我们记得格里高利·杰维斯,在那次致命的飞行中,他随身带着他的母校布法洛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面

旗子。他说,这是一份小小的纪念品,纪念那些曾为他指点过未来的人们。

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像力的科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励

我们。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她以这次太空飞行作为激

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

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这些杰出的专家、科学家、冒险家,这些艺术家、教师和家庭中的男女成员们

。我们将珍爱他们每个人的故事,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这是真正的美国英雄的故事。

就在灾难发生的那天,我们所有美国人都关切地守候在电视机前,彻夜不眠。在那个不幸的时刻,我

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栗。我们等待着,注视着,想弄清所发生的一切。那天夜里我收听了广播电台的采

访节目。老老少少都在诉说自己的悲哀,都为我们的宇航员感到骄傲。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

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

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到,我们的美国是在

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人,那些

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做出贡

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我们不禁回想起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们,那些带着家眷和财产去开发荒凉的美国西部的刚毅不屈的人

们,他们常常面临着恶劣的条件,沿着俄勒冈小道,你们仍能看见那些倒下去的拓荒者的墓碑。但是

悲痛只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开拓前进的决心。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但我

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

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迪克·司各比知道,每一次太空飞行器的发射都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他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

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我所接触的每一位英雄的家庭成员,都特别请求我们一定要继续这项计

划,这是他们失去的可爱的亲人所梦求实现的计划。我们决不会使他们失望。

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

定会成为现实。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献身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大家庭中失去了七位成员,他们仍

要继续工作去实现既安全可行又冒险、大胆的更有效的太空计划。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

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迪克、迈克、朱蒂丝、埃里森、罗纳德、格里高利和科里斯塔,你们的家庭及你们的国家哀悼你们的

逝去。安息吧,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对熟悉和爱你们的人们来说,痛苦的打击是沉重的、持久的;

对一个国家来说,她的七位儿女、七位好友的离去是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

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

出差半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完成所有任务后成功着陆,在太空中“飘”了半年的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回归地面,再次感受到了来自地心引力的召唤。

从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到4月16日成功着陆,这次的航天任务长达半年,三位航天员中也已经有两位累计在太空中呆了超过100天,优雅美丽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便是其中之一。

王亚平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站的女航天员,也是第一位实现太空出舱的女航天员,也是我国所有航天员中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

从太空成功摘星的王亚平笑容灿烂,神采飞扬,在北京西郊机场与家人的对视,更是不难看出她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

王亚平出生于80年代的山东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家里王亚平是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王亚平出身平凡,家境也算不上富裕,一家四口基本上靠种樱桃为生。

可王亚平的生活在她高三那年出现了转机,空军学校来招收选拔第七批女飞行员,飞行员的招收要求本就严格,女飞行员的招收更是罕见,当然要求也会更加严格。

当时学习成绩优异,正在备战高考的王亚平在老师的劝说下报名参加了选拔,身体素质、条件等各方面都很优异的王亚平成功入选,进入长春飞行学院进行训练和学习。

飞行员的训练任务是十分繁重且刻苦的,王亚平在飞行学院的学习和训练中,不管是文化成绩,还是训练成绩,都十分出色,这当然和她的勤奋和努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飞行学员四年的课程结束后,王亚平顺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在武汉的一支部队中担任运输机飞行员。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王亚平的航天梦也源自于2003年杨利伟的成功飞天,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王亚平完全有条件完成这个梦想。

在王亚平作为飞行员的几年飞行生涯中, 她完成了1600小时的安全驾驶,还出色地完成了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任务,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天空任务。

王亚平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王亚平和丈夫赵鹏在2004年相识,2006年结婚,两人的相识相知相爱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

赵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们是毕业后,2004年在部队认识的。当时我刚到飞行部队,参加完改装,因为有很多飞行上的问题不太懂就到处求教,就认识了她。

后来,我从武汉调到了开封,一次偶然的机会,部队一位大姐帮我们撮合成的。”

就是这样的经历,两位飞行员的结合成了大家眼中神仙眷侣般的浪漫爱情,但是飞行员的爱情也有着与常人不同的辛酸。

两人分别在开封和武汉两地执行飞行任务,而且通常情况下任务都很繁重,聚少离多,可是距离没有隔断感情,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下,二人的感情和婚姻也更加厚重稳定。

身为丈夫的赵鹏经常给妻子制造一些浪漫的惊喜,两人更是约定好飞行降落后都要给对方保平安,比翼双飞这个词来形容他们俩一点也不为过。

结婚的第三年,也就是2009年,两人本来计划要一个孩子,可是当时正是航天员第二批选拔的时间,有着航天梦的王亚平只能暂时搁置这个计划,投入航天员选拔的学习和训练中。

赵鹏当时十分不赞同王亚平的决定,这也是两人结婚后唯一一次争吵。

赵鹏非常担心王亚平的身体,不愿她再承受巨大的负担,可是他也了解自己的妻子,了解她的志向和抱负,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持她。

在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中,两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和刘洋通过了层层筛选,遗憾的是最终王亚平还是与神九擦肩而过,

可是王亚平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航天梦,她仍在努力学习和训练,终于在神十的航天员选拔中脱颖而出。

王亚平被选上神十航天员之后,被调到北京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学习,丈夫赵鹏也选择主动调到北京,到了北京之后赵鹏的飞行任务减少了许多,但是多了能照顾妻子的时间。

神十在2013年成功进入太空,神十的航天任务结束后,看过浩瀚宇宙的王亚平深知自己的不足,选择了继续深造,对此赵鹏也很支持。

在2016年,已经36岁的王亚平和赵鹏有了一个女儿,有了女儿后的几年,王亚平也没有缺席孩子的成长生活,

直到神舟十三号航天任务落到肩上,王亚平暂别了五岁的女儿和丈夫,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航天任务。

在之前的神十航天任务中,王亚平就已经成了首位“太空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这次她的航天任务之余,在另外两位航天员的配合下,也给全国中小学生以及她六岁的女儿,进行了两次的“天宫课堂”。

半年的时间,地面与太空的距离,时间和空间隔不开的是 情感 。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出征之前, 五岁的女儿跟王亚平有个浪漫的约定,妈妈要去摘星星了, 女儿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等妈妈摘星回来。

4月16日神十三着陆成功,王亚平安全出舱,丈夫和女儿手捧花束接王亚平回家时,相信不止他们一家三口,所有看见这个画面的人心中都是满满的温暖和幸福。

宇航员在被选入队伍之后,要经历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王亚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自己那几年一直在学习各种知识,一共三十多门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空气动力学、天文学、解破学、轨道学,还有飞船设计原理、机械制图等等。

进入航天员队伍后的几年,王亚平白天的课程安排得很满,晚上还要完成每门课程的作业。她基本上有三年没有出过航天城的大门,没有逛过一次街,每天书桌上的台灯都要亮到凌晨。

除了专业知识课程之外,还要进行各种体能训练,包括各种体能训练、极端的外部条件下的生存训练、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极限训练。

航天员有一种训练是水下训练,航天员要穿着120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在水下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比如爬行和操作设备等等。

一次水下训练要持续进行六七个小时,在这六七个小时里航天员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除了要克服水中的阻力,还要一直承受着来自航天服的高达40千帕的压力。

王亚平说自己在水下训练结束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体能训练之外还有十分挑战人体生理心理极限的训练,有一项训练需要航天员72小时一个人呆在狭小的空间内, 没有人说话,不能睡觉,还要保持清醒地进行工作 ,这是为了训练航天员的空间适应性,是对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极大的挑战。

在这些训练结束后,航天员还要进行各项检测,看身体的心脏、血压等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可以说成为一个合格的航天员不但要付出日复一日的努力,还要经历重重考验。

在进入飞行学院之前,王亚平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神十和神十三的“天宫课堂”也算是让她圆了一个小小的理想,成为了一位特殊的教师,在太空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上课,这样的事情也只有航天员才能做到。

“天宫课堂”给大家介绍了我们的空间站,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各种实验,给孩子们科普物理常识,别看这几节课的时间不长,传达的知识也是一些常识,但“天宫课堂”的圆满成功是多少代航天人的努力才换来的!

王亚平在神十飞行任务结束后,选择了继续深造, 在北大获取了传播学的硕士学位,2018年之后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优秀的她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时刻不停地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出色的飞行员是万里挑一,那么航天员可以说是亿万人里面挑一个,女航天员更是如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年轻时英姿飒爽的王亚平,经过时光的打磨更加自信从容,知性优雅,颜值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优点,在事业上是不折不扣的成功者,是航天女英雄;

还有着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有英俊体贴的丈夫,有可爱机灵的女儿,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家庭,王亚平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样优秀的女性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90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