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祭萨节?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祭萨节?,第1张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份的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千百年的岁月中,侗族同胞始终保存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侗族的传统节日——祭萨节。

“萨”在侗语中为祖母之意,祭萨节又称祭祖母,是侗族由母性崇拜、祖先崇拜而衍生出来的祭祀节日,时间定于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卯日,也有说在农历正月初一的,这是侗族人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

祭萨节,相传是纪念古代侗族女英雄杏妮的节日。杏妮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姑娘,她曾组织侗家人反抗朝廷的压迫,后被朝廷兵围困在从江县的九层岩地方,杏妮坚贞不屈,跳崖就义,后化为一座岩石守护着侗家山寨。

人们为纪念这位英雄,尊称她为“萨”,并在各寨建立“祖母堂”,每个祖母堂中都供一块九层岩的岩石,以示接杏妮到本寨。过去,若某寨发生灾祸,就要从九层岩再接一块岩石供上,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祈求祖母杏妮保佑。

祭萨节当天早饭后,整个寨子的人盛装汇集在鼓楼坪,小伙子们身着绿衣、白裤、红头巾,身背绣花“胜”字袋,手持鸟枪、刀、矛,在寨老指挥下举行杀敌演习,直至中午。凯旋时要在田里扯一莞稻秆挂在社堂前,以示敌首级。演习结束后,男女青年还要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祭萨当天,各家各户从家里拿一块猪肉或一条腊鱼到寨中鼓楼,放到一个大大的锅头里,由寨上指定的几个老人将鱼肉煮熟,然后“管萨”(师傅指定的每月初一和十五代全寨祭萨的人)将煮好的酒、肉先拿去“祭萨”,唱祭萨词。最后就将这些鱼、肉切成片分给小孩吃,这就是“赖难萨”。

侗家将“萨”视为最高的女神,他们认为是“萨”赐福于侗乡侗寨,是“萨”保佑侗人平安,是“萨”让他们幸福安康,所以,小孩吃了“萨”赐的肉将聪明伶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祭萨的规模有大有小,有的侗寨只供奉清茶,有的供祭酒肉,有的供祭后各自回家,有的供祭后仅寨老聚餐,有的侗寨则每户来一男一女,携带酒、肉、香、纸等祭品,集中在萨屋供祭。

祭毕,即在广场上共进晚餐。首席上方留一空位,是给“萨”即祖母神就坐的象征性席位,由寨老和管理萨屋的人相陪,其余自由就坐。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侗族的习惯,祭萨活动禁止怀孕妇女参加,也不允许她们进鼓楼坪。

祭萨不仅是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祭萨时,邻近各村寨本民族和兄弟民族男女青年邀约前去祝贺联欢。一时间宾主手牵手、肩并肩,在萨坛前“多耶、对歌、吹芦笙”,热闹非常。人们用优美的舞姿、歌声,传颂“萨”的功德,祭奠“萨”的英灵,表达团结和睦、建设家园的美好愿望。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在侗族波澜起伏的民族史上,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曾举行过多次武装起义,也涌现出不少令侗族人至今难以忘怀的英雄人物,那么今天侗族的传统节日就来介绍为了纪念民族领袖而设立的林王节。

林王节是贵州省锦屏一带侗族的纪念性节日,时间在每年六月的第一个辰日举行,是人们纪念当地侗族农民领袖林王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要包又大又长的粽子来祭祀林王,还要拜祭传说是林王所栽的枫树,表达对英雄的怀念。

林王名叫林宽,明洪武三十年的三月,林宽率10多万兵马,在古州上婆洞(今属锦屏县)起义,连克新化、平茶数城,又包围黎平府,震惊朝廷。后来明太祖派儿子朱祯、朱柏率兵30万讨伐,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林宽亦英勇战死,这才算是镇压了这次起义。

传说中的林王高大魁梧,人品出众,力大无比,聪明能干,又热心助人,乡里乡亲都喜欢他,在战斗中他亦是勇敢非凡,兵败后被砍了头,但斗志不减,他甚至手提头颅回家,让母亲重新给他安在颈上,继续与官军战斗,反复三次,终于在六月的辰日离世。从此每年这天当地的侗族人民都要纪念他。

林王节的节日流程过节头一天,寨母就杀猪宰牛,家家放田捉鱼,磨豆腐,包粽粑,又打发孩子到相邻的寨子喊客,忙个不停,过节那天,吃饭以前,各家都先在古枫树下摆好酒肉、粽粑、烧香祭祖,即使是客人进寨也要先到古枫树下祭拜一回,有的老人还要从古枫树上剥下几块树皮,用纸包好,带回去给孩子祈福消灾。

晌午过了以后,人们就开始吃饭。酒席丰盛,边吃边唱,互相祝福。吃完以后,主人邀客,孩子们就在古枫树下唱赞美林王英雄业绩的“林王古歌”。歌唱完毕,老人们就向孩子们讲林王的故事,通宵达旦,十分热闹。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我国瑶族有一个民族节日叫做“耍歌堂”,壮、苗等民族也有歌圩节,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这类节日里对歌欢唱,好不热闹,而侗族也有一个与歌舞有关的节日,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侗族的传统节日——赶歌会

赶歌会也叫“赛歌会”、“参堂”等,是侗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举行。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各处歌坪都有着各异的说法,其中贵州剑河高坝侗族的版本是这么说的:

相传在100多年前,有两位很有名望的老人肖公和吴公,他们在三星台地方开了一口水塘叫肖家塘。肖公有个漂亮的独生女儿肖玉娘,歌唱得很好,远近闻名。吴公的儿子吴承祖和她经常到肖塘对歌,二人在农历七月二十这天,在塘边订下海誓山盟。

谁曾料到,不久后吴承祖参加了姜映芳领导的侗族起义军,在一次打击清兵的战斗中不幸牺牲,消息传回,忠于爱情的肖玉娘决定终身不嫁,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她都到肖家塘边,用歌声倾诉对已故未婚夫的怀念。

附近的男女青年被她的歌声所感动,各个都来陪唱,即使是在肖玉娘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每年七月二十日也仍然到肖家塘来对歌,天长日久,就形成了赶歌会,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赶歌会的由来,还有另一个传说,说在很久以前,有位年轻歌手,人称“歌仙”,他的歌声悦耳、委婉。行人听了忘记赶路;麻雀听了不敢开口;姑娘后生们纷纷拢来听歌、学歌。

消息传遍了百里侗乡的村村寨寨,学歌的人逐日增多,在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这天,慕名而来的歌手与“歌仙”对起歌来,整整对了三天,二十坪顿时成了一个闹市。从此这一带的侗族人民,就把农历七月二十至二十二这几天,作为大家聚会对歌的“赶歌会”,又叫“赶歌坪”。

如今的赶歌会依然兴旺,每年此时,不管天晴下雨,百里侗乡的青年们都身穿节日盛装,打着阳伞,摇着花扇,吹着木叶,赶来歌坪聚会,赶歌会的赛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还有斗牛和传统戏的演出。远近客商也跋山涉水来歌场摆摊设点,生意十分兴隆。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为也节、甜藤粑节、乌饭节、芦笙节、苦酒节、过香节、侗年、姑婆节等。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历史:对于侗族的历史源流,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四种:一种认为侗族是土著民族,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是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第二种认为,侗族是从都柳江下游的梧州一带溯河而上迁徙到今日侗乡的,因为南部方言的侗族中都流传有“祖公上河”的迁徙歌谣;第三种认为,侗族是从长江下游的温州一带经过洞庭湖沿沅江迁徙来的,因为北部方言的侗族中流传的“祖公进寨”歌有这样的传说;第四种认为,侗族的主体成份是土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从外地迁来的其他民族成份。

 侗族传统节日介绍

 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

 尝新节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是上宾,新米饭煮出来,让狗尝过以后人才尝。因为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绝了谷种,是一条白色的神犬飘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满身粘谷粒,在回来时身上的谷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人类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为了不忘狗的功劳,因此新谷登场要请狗先尝。尝新节是侗族地区共同的节日,各地尝新节内容大同小异。

 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

 “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赶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

 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过冬节

 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1、侗族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还有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乌饭节、芦笙节、苦酒节、过香节以及牛神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

2、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3、侗族一年中各种节会活动有上百次,其中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就有84次,有的是全民族普遍都要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的节日和一族一姓的节日。而侗族地区也被称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因为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地位崇高。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等,一年的节会活动有上百次,有的节日会全民族普遍都要过,也有一村一寨或一族一姓的节日。而我国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此外在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侗族分布。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例如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以及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这些都是非常隆重的基日。

 侗族一年中各种节会活动有上百次,其中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就有84次,有的是全民族普遍都要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的节日和一族一姓的节日。

 我国侗族人民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此外在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侗族分布。而侗族地区也被称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因为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地位崇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5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