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名男士报名参加了一家情感机构,这家心理专门帮助顾客解决情感纠纷,挽回情感。而杨先生刚好有这一需求,原因是他的老婆要和他离婚,他爱自己的老婆,不想离婚,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挽回老婆的心,两人重修于好。网上无意中得知一家心理机构,杨先生就花了5800元报名了活动。
杨先生将自己和老婆之间的情况写了一份达到80页的ppt。通过这份文档,我们可以得知杨先生对自己的老婆满满的爱意,而情感机构看了这份文档后,也对他表示,杨先生并没有原则性的过错,杨先生的情况并不少见,机构里也有很多成功挽回情感的案例,可以帮助杨先生救回这一段濒临破碎的婚姻。
情感机构专门派出了一名老师和杨先生进行了情感上的对接和培训。机构老师每天都会和杨先生进行现实情况的交流反馈。按照机构的说法,杨先生每天学习“油腻”的话术,比如“除了长得帅,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自恋”等超级“接地气”的情话,也就是所谓的“土味”情话,让当事人不能接受的话语。网友们对此纷纷议论,甚至评论了其他的“土味”情话,例如“你在医院输什么液,想你的夜”等一系列经典情话”。情感机构这一做法也没能挽回杨先生和他老婆之间的爱情,两人最后还是离婚了。
杨先生事后认为情感机构欺骗自己的,便投诉了这家机构。对于杨先生的投诉,市场监管部门的反馈是情感问题和一般等价商品不同,没有办法进行肯定的评估。因此,机构和杨先生并没有达成和解。在生活中出现了情感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面对问题,找出合理的方法,而不是盲目照搬他人的做法,听信一些情感机构的观点。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形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与人及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投射效应有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总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试图影响他人,让认知缺乏客观性。
投射效应这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与人交往时的相同投射,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作出判断,自己感到热,认为客人也会感到闷热难耐,不顾客人的感受而强大的打开冷空调。 情感投射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对方的投射现象,情感投射让一般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觉得优点很多,与此相反,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越看越讨厌,越来越觉得他有很多缺点,于是人们过度的吹捧赞扬自己喜爱的人,严厉指责肆意诽谤自己厌恶之人,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是是丑恶的,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肆意进行美化和仇恨的心理现象,失去了沟通中认识的正确判断。
投射使人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来进行知觉,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似时观察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判断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因此导致了他们的正确性,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
投射效应也叫自我投射效应。自我投射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以为他人也应如此,结果往往对他的情感、意向作出错误评价,歪曲他人愿望,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典型的投射效应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的好恶、相似的观点。这种情况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人对别人有成见,总以为别人对他怀有敌意,甚至觉得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挑衅色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以为别人同样感兴趣,便高谈阔论地讲个没完;自己喜欢议论别人,就总认为别人也在背后议论他;还有的男生或女生暗恋上自己喜欢的异性时,总认为对方也喜欢自己,在观察对方时,总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意,对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友好的表示,甚至一句玩笑话,都会被他(她)误认为是爱的信号。投射效应是一种自我防御的反应,有时会有利于人们相互理解,有利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但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主观猜测,也常常会造成误会和矛盾。
作者简介:左嘉琳,女,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