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取决于你对明星的痴迷程度,疯狂追星会对生活工作产生影响;这是盲目崇拜心理在作怪,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个偶像,一个英雄。也许你并不是“过于疯狂”喜欢明星,只是比同龄人喜欢的程度更深一些;对于这个问题,也不要太在意,喜欢明星没有错啊,但是不能太过火了。
过分或盲目地“追星”,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但是如果你能适当地调节时间,“追星”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爱好。因为在“追星”的过程中,你会对那些明星产生敬慕,从而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例如他们敬业爱业的精神以及刻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总之一句话,“追星”有利也有弊,关键是要看你怎样适当地分配和安排时间。追星应该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正确追星,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不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
2不疯狂追星,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追星上。因为,学习是最主要的。想想看: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明星会喜欢你吗?
3在追星的同时,也要关心身边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因为他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
4摆正自己与明星的关系,明星有他的工作,需要有人支持,但支持并不是你的工作,你还有你的生活。
追星之利:
1追星有利于向自己偶像学习,有动力;
2追星有利于培养自身兴趣。
追星之弊:
1追星导致盲目崇拜;
2追星导致把全部心思花在了偶像身上,学习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
有以下心理:
1、让自己获得前进目标
明星与普通人不同,明星几乎全身上下都有闪光点,在生活中是很难见到这种人的存在,当在电视上看到有这样的一个明星存在时,就像是有了前进的目标,并且一直引领自己前进,尤其是在屏幕上看到明星们的努力,会让自己也会有前进的动力。
撒贝宁曾经表示,追星就是在追自己。或许是自己很想成为那样的人,但是达到不了,所以只能追星,在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想要追寻的事情。
2、优秀的明星让人喜欢
在生活中,我们会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演艺界的明星演技到位,音乐界的明星跳舞和唱歌的能力都特别强,这会不自觉的吸引人靠近。
尤其是很多男明星,在剧中扮演一个很完美且性格招人喜欢的角色,这会让明星带上粉丝滤镜,不过大家在生活中要分清楚这一点,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明星也一样,大家在追星的同时要保持理智,不然会渐渐迷失自我,最后连追星的乐趣都没有了。
3、寻找精神宣泄口
在追星的同时也可以找到精神的宣泄口,想要去守护一个人,看到一位明星逐渐成长起来。还有就是在生活中没有遇见那么喜欢的人,所以就可以去喜欢明星,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出去,有人问追星让你收获了什么应该是快乐吧!要在追星中获得成长,这样的快乐就是实际的。
注意事项:
粉丝心理学把追星分为三个层次心理:娱乐社交型、个人情感型、边缘病态型,前两种还是比较正常的,最后一种就比较极端了。
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大众媒体的盛行,追星,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某一种生活方式,喜欢,或许没有对错之分,但理智追星,才是喜欢的正确打开方式,切莫把纯粹的喜欢与欣赏变成沉重的负担,这应该是每个年轻人应该学习的“人生必修课”。
追星,始于本性转移,陷于自我认同
提到追星,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机场被挤碎的玻璃,是某个录制现场拥堵的马路和嘈杂的人群,还是因为粉丝battle而乌烟瘴气的微博?种种不良现象,总是将追星一族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脑残”、“不务正业”似乎也正在成为追星族的标签,但是作为追星的旁观者,你真的了解追星这件事吗?
身边几位“追龄”较长的朋友这样说:
划仔 追星七年:
“追星对我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娱乐消遣。当你发现追星能够转移你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帮助你得到快乐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追星了。某种程度上,看着那些偶像贩卖自己的梦想,承载着你的某些想象以及自己无法实现的东西时,他也会对你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想要说因为他而努力一些吧,虽然对我的作用不大,但是这种影响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三三 追星六年:
“我喜欢他六年了,可以说是精神力量与行为榜样吧。从追他开始,每次当我想放弃想退缩的时候,想到他出道前经历的那些努力到不能努力的日子,我就会觉得自己作为粉丝不能给偶像丢脸了,这样就会激励自己做事的时候更认真努力一些吧。还有就是,喜欢他这么多年了,算是相互见证对方的成长吧。”
嘻嘻 追星十年:
“追星带给我许多好的回忆和力量。比如喜欢这个歌手,那我在某个阶段总听某首歌,这首歌就总会让我记起一些特殊的时刻。当生活遇到困难时,追星会带给我一种寄托,给我带来一些力量和希望。”
同时,他们也提到了因为追星,的确花费了一些时间金钱与精力,但是,相较于追星带来的快乐与成长,这些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可见,追星族眼中的追星与大家从微博上看到的别人的追星是不完全一致的,那追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较大部分人群初次接触追星是在青春期,他们渴望通过情感转移来克制自己在现实中的性冲动,而光鲜亮丽的偶像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因此他们开始接触明星,也接触追星。实际上,他们所接触到的明星很多,但是他们决定要追的星却大多是唯一的,这是因为他们追星也是有选择的——基于偶像带给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追星,关乎本性的压抑与转移
弗洛依德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从12岁开始,人进入到“生殖期”,在这个时期,随着身体特别是性器官趋于成熟,性冲动开始活跃,但是现实并不允许这种欲望在不恰当的年龄得到直接满足。因此,青少年会克制自己性冲动,但这种克制并不会使欲望消失,而是将欲望转移了。
这种转移一方面是欲望对象的转移。 在这个阶段,人由于生理条件的变化,会对异性产生很大的好感和亲近异性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最初对现实中的异性表示好感时往往会被家长干预,只能将亲近的对象转移到一些现实中无法直接接触的对象身上,而各方面比较符合他们心理预期的某个偶像就很容易成为他们欲望的对象。
化身粉丝的青少年将内心的爱恋从周围环境转移给了距离较为遥远的偶像身上。他们爱恋自己的偶像,又从偶像回馈给所有粉丝的行为中汲取快乐,从而不断加强他们对偶像的情感依恋,以完成爱恋情感的转移。
转移的另一方面是获取方式的改变。 这个阶段的人大多渴望肉体与心理可以得到双重的满足,但是肉体的满足很难实现,而心理满足的实现相对容易——粉丝可以依靠对偶像的幻想实现。
现实中的偶像艺人要么尽可能维护自己的单身形象,要么公布恋情,再高调秀恩爱,单身与恋爱,对偶像来说可能会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粉丝态度的转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种情况对于粉丝对偶像的幻想都是有利的。只是如果偶像是单身,那么粉丝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幻想,甚至可以将自己作为幻想的主角,而对于已经脱单的偶像,那些情侣间的小甜蜜也可以满足粉丝的幻想了。
偶像崇拜下的自我认同
粉丝选择偶像的标准并不相同,有的是基于偶像的人品,有的是基于偶像的实力,但是其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能通过偶像反映自己的某种美好愿望。
评论家梁文道曾说,“一个人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一部分粉丝追星,是出于对偶像人品、颜值等方面的认可,而这种认可的实质是粉丝内心对自己的肯定或是期待,粉丝想通过自己喜欢的偶像向他人展示自己其实是一个怎样的人,或是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粉丝在情感投射中寻找自我认同 。冯·弗兰茨将“投射”归纳为:“投射……(它)是把我们自身的某些潜意识的东西不自觉地转移到一个外部物体上去。”粉丝将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体验等进行整理,然后通过自我想象,将理想状态中缺失的部分投射到偶像身上,用看似完美的偶像填充缺失的部分,以塑造一个对自己而言更为理想的形象。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偶像的某些行为,以实现自我满足。
同时,粉丝的这种投射并不是盲目的,他们会根据现实情况结合个人因素做出自己的判断,也会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去考核一个偶像是否合乎自己的标准,同时还会保留重塑偶像形象的权利,以保证能够顺利寻找到自我认同感。
粉丝在互动交流中强化自我认同 。同一粉丝群体中的粉丝拥护相同的偶像,有着相似的精神寄托,他们之间关于偶像的讨论,往往会引发极大的共鸣。同时,他们对偶像形象、作品、行为的评价通常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在这种粉丝间的互动交流中,粉丝的个人意向与他人评价达到了统一,便获得了自我认同。
同时,粉群中会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个环境中的个体长期受到群体感染的影响,会形成一种众人默认的集体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帮助粉群的形成更加凝聚的思想,粉丝的行为也更加一致,归属感就得到了提升。同时,这个环境形成一套特殊的话语体系,粉丝可以通过这套特殊的话语体系来确认彼此的身份。在这二者作用下,也可以帮助粉丝获得自我认同。
“前台与后台”的统一进一步强化了自我认同 。戈夫曼的拟剧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都是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观众能直接看到的一面,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一面。如果将粉丝的现实生活看做表演的“前台”,而将其追星的粉丝世界看做“后台”,那么,“前台”主要是压力的来源,而“后台”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地方,很容易成为粉丝逃避现实压力释放真我的场所。
粉丝在“后台”能构建更加真实的自我,而当粉丝将这样的“我”呈现在前台时,收获到的周围环境肯定与认可会鼓励粉丝将更多在后台构建的自我呈现在前台,使粉丝在前台与后台呈现的角色走向统一。而此时的后台就成了粉丝汲取能量,进行自我延伸的地方。而这种“前台”与“后台”的统一,帮助粉丝在“后台”进行更加积极的行为,努力去成为偶像那样优秀的人。而“后台”的积极行为势必也会影响“前台”的行为,粉丝在现实中也会更加追求理想的自己,以强化自我认同。
偶像与粉丝的共生与双向影响
偶像与粉丝间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二者互相依赖,相互从对方身上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追星过程中,偶像与粉丝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双方都在不断的与时代结合,同时也在互相影响着,都为了双方能获得更多满足与认同而努力着。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遥远的人,他从来都不让你失望,他是你的勇气和力量,他永远是年轻的,美好的,光芒万丈的。他永远在那里,好像信仰一样。”
用这句话来形容追星,恰好不过。偶像,承载着粉丝难以实现的梦想,也指引粉丝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粉丝与偶像之间的确隔着“银河”,粉丝难以看清偶像完全真实的一面,但是,或许只要被粉丝看到的一面是值得喜爱的,那这个偶像就是值得被肯定的吧,因为,偶像与粉丝之间也的确塞满了“泡沫”,毕竟没有那么多关乎利益的东西,只要是自己快乐的同时又不给别人造成困扰的话,那这样激励与获得自我认同的方式又有何不可取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