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艺演示
“展示、示范沏泡茶与品茶的方法和技艺”。主要是感觉器官中听觉、视觉的感受,比较适合于茶艺馆开始时期的现场沏泡及茶艺初学者。观众是被动的学习对象、被感化的对象,“演示要简明扼要、容易理解掌握”。茶艺演示是茶艺活动向茶艺表演发展的一个阶段,适用于茶艺培训、研修等,可依据倾向程度进行分析、鉴赏。茶艺表演是“具表演性质的茶道活动”,是茶道活动方式中的一种。字义上是表演者表演茶艺给观众欣赏,但观众欣赏的对象不局限于茶艺,而是设计者与表演者的整个时间和空间中的所有感觉意境。在表演内容中,不但具有茶艺的各种要素,还对应于表演艺术的观赏性、艺术性与审美要求,在音乐、服饰、发型、礼仪、动作、顺序、排列位置、色彩和谐等诸方面进行艺术构思.使茶艺把自然科学范畴的技术、技巧与社会科学范畴的美学、艺术、礼仪、规范等结合起来。从而超越茶艺、品茶、喝茶的目的,通过欣赏茶艺表演,获得精神方面的享受。
二、 茶艺表演的形象要求
茶艺表演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不同于一般的表演。它浸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飘逸着中国人所特有的清淡、恬静的人文气息。因此,对茶艺表演来说,不仅要讲究外在形象,而且要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1.自然和谐
有茶艺表演,就有和观众交流。表演者的举止表露着人的思想感情。包括动作、手势、体态、姿态的和谐以及表情、眼神、服饰整体的自然统一。
2.从容优雅
茶艺表演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的展示,是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的手段。从容,并不等于缓慢,而是熟悉了茶的特性及其冲泡程序后的温文尔雅,井井有条。优雅,也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了解茶,融入茶的意蕴后的再现。
三、茶艺表演中茶艺人员装扮的要求
化妆清新淡雅——不可涂抹香粉、香水,指甲油之类带有刺激味的化妆品;服装得体大方符合主题——女士的着装常见的有色鲜艳的绸缎旗袍、江南印花布服饰。男士可着唐装等中式服装。除少儿茶道表演外,不宜穿短裤或超短裙。另外还应注意服饰与主题的搭配,表演的服饰能有效地衬托主题,使观众集中注意力,容易理解,认同茶艺。
四、 茶艺表演时基本礼仪动作
1、伸掌礼——习茶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仪动作。表示请与谢谢,主客双方都可使用。
手腕要含蓄有力,不至于动作轻浮。行伸掌礼同事应欠身点头微笑,讲究一气呵成。
2、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
根据行礼的对象分成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和草礼(用于说话前后)。真礼要求上身与地面呈90度角,行礼与草礼弯腰程度较低。站立式鞠躬和坐式鞠躬比较常用,行礼速度应与其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现不协调感。
五、 茶艺表演寓意礼
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在冲泡时不必使用语言,宾主之间就可以进行沟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凤凰三点头
用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来宾鞠躬3次以示欢迎。高冲低斟是指用右手提壶靠近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开水壶提升,此时水流如“酿泉泄出于两峰之间”,接着仍压腕将开水壶靠近茶杯口继续注水。如此反复三次,恰好注入所需水量即提腕断流收水
2、双手内旋
在进行回转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到单手回旋,则右手必须按逆时针方向、左手必须按顺时针方向动作,类似于招呼走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两手同时回旋时,按左手方向动作;
茶道之美融合了多种艺术审美价值,必须要用鼻,舌,身体,眼睛和耳朵去感受和体会。在和风细雨之中,主人出入茶室的脚步声,萦绕鼻端的花香和熏香,以及精工细作的美食,古朴典雅的茶具,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让主人和客人完成了一种仪式。
1
日本历代的茶人都会在禅寺之中进行数年的修行,他们从禅寺得到法名,并且一生都接受禅师的指导。
日本茶道文化用丰富的文化形式支撑着同一个精神,那就是“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
和
茶道中的“和”代表的是和谐,也代表和悦,它是支配整个茶道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的是形式,而和悦则注重内在的情感。
茶室之中,良好的氛围就是通过“和”来体现。在茶事过程之中,触觉,味觉,视觉和听觉都有自己“和”的标准。
一只好的茶碗不管外形如何,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感,让客人在饮茶的时候不至于感到太凉,太重或者太轻,这种体验是人与物之间的“和”。
而茶室之中的香气也不宜太过强烈,刺鼻,要轻柔散漫地弥漫在室内,这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
窗子分布的位置决定了茶室之中的光线,经过白色和窗纸过滤,投进茶室中的光线要轻柔,诱人冥想,这是光感与茶之间的“和”。
当风从茶室外的老树之上吹过,沙沙作响的树叶声和煮水的咕噜声和悦地交汇在一起,这是听觉上的“和”。
和谐的环境之美和参与者的人格之美交汇,在茶室之中奏响“和”的乐声,令人沉醉。
日本茶道之中的“和”要求茶室中每个人都保持恰如其分的表现,周到的茶室安排,体贴入微的照顾,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和谐,如和风习习,令人舒畅。
敬
茶道中的“敬”也是源于禅宗,在日本茶道中,最能体现“敬”这一意念的,应该是茶汤之中的“一座建立”思想。
“一座”指的是所有参与茶事的人,而“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都将获得平等垢对待,人们互相尊重,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氛围。宾主之间的相敬相爱是出于本心的流露,从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
在禅宗看来,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都是来源于此,人如果想要成佛,就需要实现一种超越经验,也就是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这种自悟呈现出茶道与禅宗之间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意。
清
“清”指的是清洁,整齐,是受到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而在日本茶道之中,“清”更多是指对于灵魂的洗涤。
在被称之为露地的茶庭之中,茶人要随时泼洒清水,清洁地面。迎接贵客的时候,还要擦干净庭院里的树木和石头。
茶室之中更要求一尘不染,就连烧水用的炭都要提前洗去浮尘。通过这些行为,才能达到祛除身外污浊,内心清净的目的。
日本茶道一直都是致力于抑制或者放弃那些邪念,让茶庭成为一个无垢清净的世界,让每一个进入茶庭的人都保持清净观念,让心中一丝一毫的尘垢也翻涌不起来。
这一观念之中确实存在一些茶道脱离现实世界的要求,而处于茶室之中的清净心情就像是已经要成佛一样。
寂
“寂”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它决定了茶道存在的意义。概念上,日本茶道和禅宗是紧密联系的,而“寂”在梵语之中就是指“静寂,和平,静稳”。
日本茶道之中,“寂”又和“至纯,孤绝”相接近,表示修行者或茶人在完成了对各种事务的否定之后,进入了一个了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
茶人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原有的思想束缚,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就应运而生。
茶道中的“寂”是消除了心中的妄想与烦恼之后,达到无念无想的境界,这也是茶道的最终目的。
2
茶的意境是一种追求完美心灵的过程,日本茶道要求茶事不能喧哗,要寂静,以便寻求心情的安稳,茶道修养要求茶人自己体会和习得。
“和,敬,清,寂”表达了茶道精神的禅悟,和与敬是茶事之中主客的心得,清与寂是茶事,茶庭和茶具的心得。
茶道让茶人有了存在的姿态,心性,而诚信,谨慎,仁义,礼法,修身,知足,求善心,净心情,辨是非,应时节,分轻重,厚朋友,都是茶道所教诲的日常教训,用来修身养性,济度世人。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甘冽的茶轻轻的押一口,唇齿间展开的不单单是茶与水的味道,还有人生的感悟在里面,茶香清冽,挡不住岁月悠悠,下面和大家分享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1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六道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七道分杯: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壶: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一道闻香: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二道品茗: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2具体而言,茶艺可概括为“三句话六个要素十二字”,即识茶鉴水,选具侯汤,投茶量时。
一、识茶
就是要能认识好茶,区分各种茶类和茶叶内在品质的优劣。明代张源在其《茶录》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记述。其目的在于确保茶的色泽,香气,味道得以充分发挥。
二、鉴水
亦即品水。要懂得什么是好水,并能区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质。不同的茶类用不一样的水,特殊的茶类宜选特定的水。故曰:“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但大部分茶人通过实践普遍认为:山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普洱茶一般选用上好的山泉水冲泡,更能体现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征。
三、选具
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不同的冲泡器具。明代黄龙德在其所著的《茶说》中言:“器具精洁,茶愈这之生色,用以金银,虽云美丽,然贪贱之士未必能具也。”而事实上,金银器具未必就好。一般来说,乌龙茶侧重选择紫砂壶冲泡,常用还可“养壶”;普洱茶选择陶瓷或玻璃器具冲泡为宜,既可赏色,又可避免因茶质不同而窜香夺味。
四、侯汤
就是观察开水的变化,把握恰当的时机投茶冲泡。宋代蔡襄在其《茶录》中有“侯汤最难”之说。因为“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况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汤最难”。那么如何侯得一壶好汤呢?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须急煮。侯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之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五、投茶
即泡茶时的茶叶投放量要适中。我们既要根据茶具大小,也要结合品茶人数的多少来合理地确定投放茶叶量的多少,否则“小则香气氰氢,大则易于散漫”。所以“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独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余以是增减”。
六、量时
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准确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冲泡时间的长短,以及可冲泡用的时间和每次投茶可冲泡的泡数。
只要上述六个要素都同时具备了,茶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了。同时,再以娴熟自然,大方得体的冲泡技巧贯穿始终,并不断赋予其美学功能,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艺就有了不俗的表现。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3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2、水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3、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4、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5、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6、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扩展资料:
茶艺的分类
中国茶艺按照茶艺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四大类:
1、表演型茶艺
表演型茶艺是指一个或多个茶艺师为众人演示泡茶技巧,
其主要功能是聚焦传媒,吸引大众,宣传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这种茶艺的特点是适合用于大型聚会、节庆活动,与影视网络传媒结合,能起到宣传茶文化及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艺重在视觉观赏价值,同时也注重听觉享受。它要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借助舞台表现艺术的一切手段来提升茶艺的艺术感染力。
2、待客型茶艺
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艺师与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茶艺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都直接参与茶艺美的创作与体验,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艺,以及探讨茶道精神和人生奥义。
这种类型的茶艺最适用于茶艺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普通家庭。修习这类茶艺时,切忌带上表演型茶艺的色彩。讲话和动作都不可矫揉造作,服饰化妆不可过浓过艳,表情最忌夸张,一定要像主人接待亲朋好友一样亲切自然。
这类茶艺要求茶艺师能边泡茶,边讲解,客人可以自由发问,随意插话,所以要求茶艺师要具备比较丰富的茶艺知识具备较好的与客人沟通的能力。
3、营销型茶艺
营销型茶艺是指通过茶艺来促销茶叶、茶具、茶文化。这类茶艺是最受茶厂、茶庄、茶馆欢迎的一种茶艺。演示这类茶艺,一般要选用审评杯或三才杯(盖完),以便最直观地向客人展示茶性。
这种茶艺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说词,而是要求茶艺师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看人泡茶,看人讲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生活地域冲泡出最适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叶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韵)。
讲好茶,是指根据客人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巧妙地介绍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贵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内涵等),以激发客人的购买欲望,产生“即兴购买”的冲动,甚至“惠顾购买”的心里。
营销型茶艺要求茶艺师诚恳自信,有亲和力,并具备丰富的茶叶商品知识和高明的营销技巧。
4、养生型茶艺
养生型茶艺包括传统养生茶艺和现代养生茶艺。传统养生茶艺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国茶道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佛教、道教的养生功法,如调身、调心、调息、调食、调睡眠、打坐、入静或气功导引等功法,使人们在修习这种茶艺时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现代养身型茶艺是指根据现代中医学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据不同花、果、香料、草药的性味特点,调制出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口味的养生茶。养生型茶艺提倡自泡、自斟、自饮、自得其乐,深受越来越多茶人的欢迎。
成因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园有方翡,香茗”记载,中国人工栽培利用茶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这悠入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人们首先把其当成饮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
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讲求的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
茶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占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以激发文思;道家用以修心养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
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与自然山水结为一体,接受大地的雨露;调和人间的纷解;求得明心见性回归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宫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
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衬托不同的主题思想,庄严华贵的宫廷完好;修身养性的禅师茶;淡雅风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环境。对于再现生活品茶艺表演,不同类型的茶艺要求有不同风格的背景。
主题和表现形式的一致,通过背景衬托,增强感染力,再现生活品茶艺术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种形式的环境适合茶艺表演尚有必要探讨。背景中景物的形状,色彩的基调,书法、绘画和音乐的形式及内容,都是茶艺背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子。
日本的 茶道 历史也是非常悠久,虽然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不过同样也在日本的发展中保留了自己的一些特有的内涵。日本的茶道更是以“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将茶道打造成文化艺术活动。
和:
茶道四谛中的“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
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
在茶道形成初期的封建时代,虽然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在小小的茶室里各个阶层的人都是无差别的。在这里一切世俗的贵贱都随风而去,平民与贵族促膝而谈,这同时也是禅的精神。从禅的角度来看,人与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以和为贵”“以和为本”的意境亦是禅宗直指人心所依托的氛围。禅宗吸收了“和”的概念。
主张用淡泊无为,“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的清静本心去体验、了悟“我心即佛”的般若真谛,从而达到“佛我一如”的“和”境。茶道是禅宗自然观外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调和人际关系“以心传心”的人工渠道,茶道所极力渲染的氛围。
是摒弃世人纷争,追求平和、静谧的“和”境,其庭园设计、茶室布局、礼仪程序、礼节规范,都别具匠心地突出“和”的氛围,特别是一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把人与人的距离凝缩到咫尺之间,更加突出了心心相印、以茶会友的情境。
敬:
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
“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
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
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