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培养方法

简述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培养方法,第1张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良好、和睦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较稳定情绪的形成,能给教育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可以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

1、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温湿适宜、采光照明良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无噪音干扰、导出充满了绿色植物和美的画面的环境。

其次,教室的环境和玩具和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如小班的教室应有娃娃家、简单的建构区等;中大班的教室角区相应要复杂些,如较有创意的表演区、创意画廊等。

最后,幼儿可在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在布置娃娃家时,主题墙面可以张贴孩子的家庭合影或自己房间的照片,粘贴幼儿手工作品等。创设这种家庭化的生活空间,使幼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愉悦感。

2、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年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二)使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1、建立幼儿合理的生活常规

给幼儿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内容要丰富并要考虑动静交替,使之养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让幼儿为人处世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情绪也相对能稳定的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当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只有学会了关心、爱护自己,才能学会关心、爱护别人,才能懂得别人为其所付出的一切。因此要让幼儿参与一切有关并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意识以及责任感。

3、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

幼儿的体能训练除了帮助幼儿消除体内多余的能量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勇敢、坚强、不怕苦的意志品质。

4、巧用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促使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所经历的情绪状态;形成换位思考的品质,能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有关情绪情感的各种感性知识。

另外,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情绪的冲动性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所以,幼儿的情绪有易变性的特点。而在游戏中,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和遵守各种游戏规则,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情绪的调控能力。

再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会得到合理的宣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宣泄情感,使儿童逃避现实生活的强制和约束,宣泄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启发他们的思路,创造各种游戏必需条件——包括各种游戏材料和场地,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幼儿的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但是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总之,要将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教师的指导作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不能让游戏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幼儿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5、榜样表率法

家长、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在家长、教师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是非标准,并由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进行着榜样的示范和暗示,孩子的品德、性格、举止、习惯都会在家长和教师身上找到蛛丝马迹,甚至将其延伸或扩大。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严于律己,从自己的思想、言论、作风、情绪等方面身体力行,做好幼儿的表率。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都是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孩子的情绪变化,即时调整,寻找那个它感兴趣和喜欢的点,根据。其次对于孩子的情感依赖,他们会对喜欢的人或事多很多信任感和依从感,所以教育者需要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微笑,费一些心思。

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情绪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幼儿良好情感和情绪的培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紧张和压抑是两种最有害的状态,而愉快是使紧张释放的状态。因此,父母和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愉快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处于轻松、活跃、主动和摆脱束缚的状态,使幼儿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同时,激发、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广泛兴趣,也是减轻幼儿紧张感、保持愉快情绪的有效途径。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很多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期就给孩子安排了过多的学习任务,这样做不但没有加速儿童的发展,反而可能造成幼儿情绪的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要适当减轻孩子的负担。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活动、交往是幼儿期最主要的需要形式,是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束缚孩子的活动、交往,可能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烦躁等消极情绪的产生;二是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因此,要给幼儿适当的活动、交往的自由,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和满足。

(4)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适当的宣泄是使紧张得到释放的有效途径。当成人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进行说服、制止后,幼儿往往产生一种紧张状态,可能会有一些行为或言语的反应,来表达他内心的紧张。成人对此要给予谅解。但要注意适度性,避免儿童过分强烈宣泄或持续时间过长,因为这样,容易导致消极情绪的加强。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可以采取转移注意的办法。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逐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当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会有一种比较正确的态度,避免消极情绪的干扰。

一、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情感需要。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情感需要,教师和保育员要用心去发掘和体会幼儿的内心需要,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地满足不同幼儿的情感需要。如:对于托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老师和保育员给予的是关怀、爱护、抚摩、拥抱、微笑和亲和。对于中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在情感上慢慢地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需要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情感体验。

幼儿时期,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幼儿的性格、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教师和保育员的行为就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教育态度是保护的合理的、民主的,幼儿就会显示出积极性强、态度友好、情绪愉快等性格特征。

三、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伙伴。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玩。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老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时,就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一些内心想法和真正需要,知道幼儿需要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加增进师生情感,满足幼儿的安全感和爱的需要。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3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4成人的情绪自控 

5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6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7注意对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孩子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8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教师在处理学生情绪问题时候,需要灵活或综合运用转移法、冷却发、消退法等干预技能。同时逐渐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3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