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Mobile2022汽车营销洞察用户反馈篇一、车企正通过年轻化玩法、情感关联、直播互动与用户建立沟通,强化品牌认同1、受上半年芯片短缺、疫情多点爆发等影响,4月整体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明显;中央与地方均出台消费支持政策,各大车企也积极推出补贴促销活动,并以新车刺激消费,市场逐渐恢复活力政策支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力度更大,疫情得以控制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反弹至高增长率。2、伴随汽车行业的利好政策,传统车企和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向市场发力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广告投放费用同比增长367%。3、依托社交平台的发展,车企正走向年轻化营销、前链路精准触达+后链路精细运营,同时直面用户缩短沟通链路的营销策略4、伴随着营销格局的巨变,多元化的营销玩法层出不穷,旨在让消费者感知品牌和产品价值;营销背后的本质是从用户出发的内容创造、传播与传达5、本期节选部分高端、主流、新势力品牌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留言和评论,站在用户视角评估营销活动有效性二、“热”话题+“强”体验是跨界、圈层营销玩法的内核;KOL协同有助于提升年轻人参与热度1、奥迪、宝马、一汽大众营销策略:与年轻的心破冰,拉近品牌与年轻人的关系活动特征:以年轻人兴趣点、潮流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话题制造、线下打卡、平台定制化玩法深化品牌年轻形象。2、用户洞察思路从话题/活动吸引力、用户体验感出发,洞察跨界、圈层玩法在年轻群体间的口碑及对品牌形象的影响3、奥迪以冠名赞助WBG战队的跨界形式走近年轻人,但微博上大量的用户声音仍聚焦在战队和赛事本身,作为赞助商的奥迪仅有少量提及然而从用户自发的与品牌相关的评论中发现,少部分年轻人因奥迪赞助自己喜爱的战队而激起了认同感,并“呼吁”品牌方共同参与,这背后体现了当下年轻人愿意与品牌互动、平等对话的意识。4、一汽大众速腾&宝来宣传视频中新车的露出成功吸引了用户关注;同时,与网红菜场的跨界联结制造线上热议话题,吸引用户以线下打卡体验的形式参观车展,为新车上市带来一波流量5、此外,视频内容中多次强调的全新外观造型和全新精致内饰也被用户深度感知,并引发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其中价格和购车优惠信息被主动问及较多6、宝马基于哔哩哔哩平台特有的“投币”传统,向粉丝“反向投币”,调动了站内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宝马也被年轻人赋予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贝币”、“宝马子”此类年轻人特有的语言体横空出世。7、然而作为活动的另一个目的-通过用户内容共创实现二次传播,效果却不尽人意反观领克在哔哩哔哩站内的营销玩法,因降低了投稿门槛,调起了年轻人内容共创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与KOL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8、“热”话题+“强”体验是跨界、圈层此类注重营销玩法的关键要素;找到与年轻人共通的文化并制造话题,同时创造顺应年轻人的沟通触点带动深度参与,让年轻人感受品牌态度三、传播形式的差异影响内容设计侧重点;根植于用户需求和情感,真实的、有效的内容才能打动目标群体1、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内容营销11沃尔沃、上汽大众、小鹏营销策略:以内容唤起用户联想,建立情感关联,从而传递车型卖点及品牌价值内容特征:以生活化的感性内容为信息载体,汽车则作为承载生活方式的“道具”。12用户洞察思路从内容吸引力出发,评估内容所承载的车型卖点、品牌价值在目标群体间的传递13沃尔沃通过旅途故事叙述+唯美风景拍摄,将品牌主张的价值观融入其中,赢得了一波好评之余,也提升了沃尔沃在用户间的口碑,高雅、有内涵、安全为主要提及14上汽大众ID系列短剧的创意触动了不少用户代入其中;部分“观众”在评论中主动提及了对品牌/ID系列的认可,甚至在评论中分享他人,无形间为品牌创造了二次传播机会15此外,不同系列的车型亮点在故事中的巧妙植入,也在用户间形成了一定的有效传递;ID3的潮趣外观卖点被用户主动提及最多16小鹏借势“露营热”,视频中描绘了城市慢生活场景,成功调动了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共鸣,并纷纷在评论区中自主分享他人露营场景的渲染让用户潜在需求显性化,也让小鹏P5科技露营这一核心标签被成功关联。17除此之外,P5的百变智能空间这一亮点也被较好传递,科技感强的、智能的被用户主动谈及本次P5以露营+家概念收获了较好的反馈,部分用户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咨询购买信息。18值得注意的是,此次KOL在小鹏P5的营销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但由于“泛”生活、娱乐类KOL居多,其个人形象、演绎方式分散了用户对车的注意力从评论中可以发现,近6成是用户与KOL留言互动。此类KOL以“泛”类达人为主,如生活方式达人,颜值达人,音乐舞蹈达人。2、“内容”+“情感”并非万能公式,直播形式下传递用户关注的汽车信息比“情怀”来得更实际,更有助于用户有效感知21理想营销策略:借助直播形式为新车曝光,激发用户参与互动,缩短沟通链路内容特征:以家庭使用场景为切入点,强化新车作为情感交流功能的移动娱乐空间,以期获得用户情感共振。22用户洞察思路从内容吸引力出发,洞察直播内容是否激起用户兴趣并产生有效沟通与互动23新车直播发布会大大提升了理想APP的活跃用户规模和下载量;当天理想APP下载量较2022年1月-5月平均日下载量提升了3571%24超14万的用户涌入抖音直播间;在理想L9售价公布前,价格成为直播间的热议话题,超2成弹幕为价格讨论25随着发布会的推进,现场也出现了一些“吐槽声音”,主要集中在产品发布过程中对舒适的家、智能的家概念的着重介绍26相反,大家更关注其性能配置,如针对发动机、电池、续航里程此类新能源车相关的核心技术的提问;从具体问题来看,用户的咨询点非常细节和实际3、传播形式的差异影响内容设计侧重点;根植于用户需求和情感,真实的、有效的内容才能打动目标群体
当下的婚恋品牌与营销,同样经历着年轻化的蜕变。
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男女们,逢年过节回到家里,总是会被问“有男/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要给你介绍吗诸如此类的催婚“节目。这类普遍现象,诞生出了网络上各种搞笑的花式催婚段子,让人们在乐呵的同时,也颇有共鸣,感到无奈。
最近几年,单身人士越来越多,结婚年龄也不断升高,而结婚率却逐渐下降,越是这样,社会以及家庭对于单身年轻人士的催促也就越来越紧,很多人在此压力下都不堪其扰,只能妥协,转向婚恋相亲市场。
前几年诸如《非诚勿扰》这类的婚恋相亲综艺火爆一时,近些年珍爱网、百合网、Soul这类交友婚恋平台风生水起,同时,当下网络嗑CP、明星婚恋观等讨论也是蔚然成风。婚恋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利用婚恋作为噱头的营销手段也应运而生。
婚恋品牌、婚恋营销戳中了社会的哪些痛点?
社交、情感、恋爱、婚姻一直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而适龄单身人士的终生大事,也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婚恋焦虑并非新鲜事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单身人士的显著增加,这一矛盾如今被明显放大。
情感相亲综艺、婚恋交友平台的兴起,以及婚恋话题营销手段的出现,都意味着单身市场不断扩大,并已经成为了一块不小的蛋糕。这类的婚恋品牌及营销,正来自于当下愈演愈烈的婚恋焦虑这一社会性问题。
首先,婚恋营销迎合了人们的婚恋需求。面对家人的催婚和社会的压力,很多单身人士出于对恋爱和结婚的紧迫需要,都选择了相亲,在传统相亲手段与方式的基础上,催生出了各种婚恋节目和相亲网站。这些途径很大程度上激起了适龄单身群体的共鸣,也切合自身的需求。
其次,满足了年轻群体的社交需求。当下社交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尤其是对广大年轻群体而言,网络社交的便捷性能够满足他们孤独与求异心理。在网络上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见闻与想法,或是梦想着一段网络奇缘的发生,等等,都是当下网络社交青年的一些典型特征。诸如soul、陌陌、探探这样的交友平台,很大了满足了这一需求。
最后,契合了人们的“吃瓜和八卦心理。无论是否单身,不管年龄几何,他人的感情生活以及风流韵事似乎自古以来都是外人所津津乐道的,更遑论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这种吃瓜、八卦的心态是人的一种天性,相亲综艺、感情观察、明星感情生活及婚恋观等,都是人们非常热衷的内容。
总之,人们对婚恋和社交总是抱着莫大的兴趣,而在信息发达的当下更是显得热烈与浓厚。网络平台的发达让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些话题,事实上,它们一直都是社会的痛点,只是生活节奏的变化、网络的放大,让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婚恋品牌与营销的现状与未来如何?
近几年,婚恋市场的火热助长了更多婚恋交友品牌的兴起,媒体平台上关于婚恋的话题也总是热火朝天,但随着时间和观念的变化,有些曾经火爆一时的品牌已经悄然离开了大众的视线,可见这一市场正发生着细微的一些变化。
从当下的现状来看,婚恋品牌与营销的现状可谓仍有着较为旺盛的发展生机,但同时它们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或者危机。
1总的来说,无论是婚恋类的综艺节目,还是通讯类的交友平台,都很大程度上迎合与满足了人们的婚恋焦虑、社交需求与八卦心理,引发了广大人群的共鸣与兴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或是受到广泛关注,或是拥有大批拥趸。
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素人相亲节目成为了经典电视综艺;明星综艺《我家那闺女》中的明星一旦涉及情感婚恋问题便能够立刻登上热搜,成为网友热议话题;而去年大火的社交软件Soul更是由于视频交友而一度成为爆款,更别提近年涌现的各种情感类自媒体网站。可见,在互联网等技术的催化下,现在的婚恋与社交领域的确成为了一条并不算冷门的赛道。
2利用交友、恋爱、cp作为噱头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围绕这些主题进行的借势、话题、跨界等方式在营销效果上也获得了不错的响应。
比如曾经就有不少车企通过与婚恋网站进行跨界营销来达到吸引年轻消费市场的目的,北京汽车、荣威汽车、卡罗拉汽车等品牌都与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知名婚恋平台进行过品牌联合,借势520、情人节这样的节日,推出交友互动活动,提供单身青年男女进行相亲的机会,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由于汽车消费市场与婚恋市场有着极大的重合度,针对这些人群,将品牌内涵向“幸福“家庭“温馨“邂逅等相关内容扩展,让目标人群通过活动认识品牌,并对品牌传达出的正向婚恋理念产生好感与向往,从而在情感上达到营销的目的。
此外,网络媒体上的话题营销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炒cp、蹭热度、制造话题等,都是较为流行与有效的婚恋营销方式。
3婚恋品牌与营销当中依然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问题。
很多年轻人热衷于陌生的社交软件,但却很容易泄露真实的私人信息,同时欺骗、敲诈等恶性事件也容易发生,对用户的隐私和身心带来伤害;同样,在很多相亲平台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现象,信息泄露、恶意营销、欺诈消费等乱象也引起过很多人的注意,遭到过大量用户与消费者的投诉,其服务与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在相亲成功率上也无明显保障。
而对于情感观察类、相亲类等婚恋综艺来说,除了用明星吸引粉丝观看与讨论外,更偏向于营造激烈的矛盾也引起观众的围观,其中的真实性遭受到质疑;同时也很明显地暴露出了剧本的痕迹,并且,在矛盾制造与解决上毫无新意,随着婚恋价值观的变化,观众对这类节目日益不满,不断失去兴趣。概念传播上,很多品牌进行婚恋营销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在对人们婚恋追求与期待的层面上停留在较为单一刻板的层面上,显得有些过时与乏味。
事实上,以上提及的婚恋品牌与营销在整体上依然契合了社会的一大痛点,但具体而言,其中的问题也体现出了婚恋市场与现代婚恋观念的一些变化。
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电视情感观察与相亲节目已经成了昨日黄花;当下恋爱交友平台如火如荼,但同时也遭到不少的诟病;而很多借恋爱交友为噱头的营销也呈现出了同质化的特点。以上现状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婚恋品牌、营销与当下不断变化的需求发生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偏离,如果不作出改变,其未来则将变得不乐观。
总的来说,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婚恋交友需求依然是当下的社会痛点,但人们已经看到,这些婚恋产品并不能完全解决大众需求,平台不安全,综艺也未提出解决婚恋焦虑的方法。
二、需求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从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的出现加剧了社会关于婚恋的紧张氛围,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长了焦虑心理,更让人们难以忍受。
三、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与个人独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单身生活的优越性,对单身的状态更为接受与释怀。
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婚恋市场正在走向一个趋于理性与冷静的方向,而以往传统的婚恋观念,或许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兴趣与信心。
婚恋品牌与营销若要打破困境,需要如何做?
从婚恋市场的发展变化来看,婚恋品牌与营销要想跟上现代单身男女的需求,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考虑:
首先,对于婚恋交友平台与综艺来说,应该更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陌生人交友应该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与信息的真实,对于可能存在的骗局应该加大审核力度与安全警示,同时广受投诉的交友网站应该正视用户的问题与批评,将存在的问题一一改进,对用户进行弥补。
其次,在形式上可以拥有更多的创新。婚恋品牌与营销在具体的活动与主题上可以添加更多大胆与新颖的元素、想法,比如“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营销,从恋爱、幸福的反面入手,借失恋、分手这些感情层面来对消费者进行关怀,也能引发共鸣。
最后,在理念上也与时俱进,加入更加现代与创新的婚恋价值观念。现代人的恋爱观、婚姻观与传统迥然不同,这其中充满着几代人观念上的矛盾与冲突,这就是为什么《我家那闺女》里一些年轻的人气明星对于单身的“叛逆见解会与家长产生争执,也同时引发网络上的热议。传达出对于现代交友婚恋与家庭的新见解,让目标人群关注到并进行思考,是非常具有深度的一个方向。
婚恋焦虑与情感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热点话题,但作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痛点,新一代年轻消费市场的崛起,同样也成为了婚恋市场的一支主力,面对新生代群体的特点与变化,婚恋品牌与营销必须紧跟市场的多变思维,从更加现代与前卫的理念来理解年轻人,并需要对其进精细化的市场划分与针对性运营。总之,婚恋品牌与营销,同样也需经受年轻化的蜕变。
不少人都翘首以盼,计算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在不久的将来,它就能像人一样具有情感,与人进行自然、亲切和生动的智能交互。 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是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科学语言学、科学哲学以及其他基础科学(如数学、理论物理学)共同感兴趣的界面上,即理解人类的、乃至机器的智能的共同兴趣上,涌现出来的高度跨学科的新兴科学。认知科学试图依靠众多学科的共同努力,理解心智的性质,可能的话,在此基础上制造出能思维的机器。而认知心理学由于关注和研究人的心智活动,在认知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 人脑与计算机类比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不仅研究心智活动的“软件”(即心智活动的过程,如人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而且研究心智活动的“硬件”(即心智活动的结构,如认知功能的脑定位或脑机制),提出了极富特色的理论,促进了对人类心智活动的细微剖析和准确理解,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主流方向。
信息加工系统(Information-Processing System)也被称为符号操作系统(Symbol Operation System)或物理符号系统(Physical Symbol System)。一个完整的物理符号系统具有信息的输入(Input)、输出(Output)、存储(Store)、复制(Copy)、建立符号结构(Build Symbol Structure)和条件性迁移(Conditional Transfer)六种功能。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提出,任何一个系统,如果能够表现出智能的话,就必能执行上述六种功能; 反之,任何系统如果具有这六种功能,就能表现出智能。其推论自然是: 人具有智能,人一定是个物理符号系统; 计算机是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一定能表现出智能。既然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活动。认知心理学所做的,就是试图用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中的基本规律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
心智的计算-表征理解(Computa-tional-Represent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Mind,简称CRUM)是一种对心智问题的理解方式,认为对思维最恰当的理解是将其视为心智中的表征结构以及在这些结构上进行操作的计算程序。 心智表征属于系统的内部状态,是相对于外部事件或事件的语义加以界定的,是一种形式化的符号表达式; 而所有与系统有关的语义内容,都依照深层的符号表达式及其变换的形式和符号关系结构加以规定,这是一种物理符号操作,是一种计算。表征与计算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因为一定的计算总是建立在一定的表征之上,表现为对表征的某种操作和转换; 而一定的计算也总是会产生某种新的表征。
认知心理学研究心智结构和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主要由四个步骤构成,即理论、模型、程序和平台。一个认知理论首先要假定一套表征结构和一套在这些结构上进行操作的加工过程; 然后,通过与由数据结构和算法构成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类比,设计一个计算模型使得这些表征结构和过程更为精确。有关表征的模糊概念可以用准确的关于数据结构的计算概念予以补充,而心理过程则可由算法来定义; 为了测试该模型,必须用一种编程语言将其在一个软件程序中实现; 最后,该程序应该可以在各种软硬件平台上运行。实际上,无论是信息加工取向对规则和搜索策略等进行的抽象的串行的分析,还是联结主义取向强调的分布式表征和平行加工,各种心智结构和信息加工过程均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研究。理论、模型、程序、平台一起构成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构架。大量研究都遵循着这个途径,并通过实验将各个步骤贯穿起来。
情感计算: 人与计算机交互
显然,情感交流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受时间、地点、环境、人物对象和经历的影响,而且有表情、语言、动作或身体的接触。情感计算研究试图通过不断加深对人的情感状态和机制的理解,创建一种能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能针对人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反应的计算系统。
作者简介:傅小兰
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基本认知过程、信息加工动态机制、知识表征、认知绩效以及人机交互中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担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认知工效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情感计算研究有助于提高计算机感知情境,理解人的情感和意图,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情境化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研究中的新热点。在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中,计算机需要捕捉关键信息,觉察人的情感变化,形成预期,进行调整,做出反应。例如,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建模(例如: 操作方式、表情特点、态度喜好、认知风格、知识背景等),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利用有效的线索选择合适的用户模型(例如,根据可能的用户模型主动提供相应有效信息的预期),并以适合当前类型用户的方式呈现信息(例如: 呈现方式、操作方式、与知识背景有关的决策支持等); 在对当前的操作做出即时反馈的同时,还要对情感变化背后的意图形成新的预期,并激活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主动地提供用户需要的新信息。
情感计算是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技术领域。目前情感计算研究面临的挑战仍是多方面的: (1)情感信息的获取与建模,例如细致和准确的情感信息获取、描述及参数化建模,海量的情感数据资源库,多特征融合的情感计算理论模型; (2)情感识别与理解,例如多模态的情感识别和理解; (3)情感表达,例如多模态的情感表达(图像、语音、生理特征等),自然场景对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影响; (4)自然和谐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人计交互的实现,例如情感计算系统需要将大量广泛分布的数据整合,然后再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给每个用户。
情感计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通过对人类的情感进行获取、分类、识别和响应,进而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又亲切的感觉,并有效减轻人们使用电脑的挫败感,甚至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计算机的情感化设计能帮助我们增加使用设备的安全性,使经验人性化,使计算机作为媒介进行学习的功能达到最佳化。在信息检索中,通过情感分析的概念解析功能,可以提高智能信息检索的精度和效率。
在电子商务领域,在设计购物网站和股票交易网站等时充分利用人的情感因素的作用,以改变客流量。多模式的情感交互技术能构筑更贴近人们生活的智能空间或虚拟场景,而机器人、智能玩具、游戏等产业则能构筑出更加拟人化的风格和更加逼真的场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