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阳县青草湖的译文是什么

题龙阳县青草湖的译文是什么,第1张

1、《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末诗人唐珙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形容秋枫之衰飒;后两句写人,描绘自己之豪迈。衰飒之景与豪迈之情,不仅对照强烈,而且转接无痕。全诗没有显情露意的字眼,轻描淡写,情隐意藏,笔到意成,不工而化。

2、白话译文: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满船都是,以至于重压星河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相关资料:

江村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曙

原文: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题龙阳县青草湖

朝代:元代

作者:唐珙

原文: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个人认为第二首《题龙阳县青草湖》好一些,特别是最后两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一、二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吹老洞庭”,“湘君白发”这些新奇的构想,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题龙阳县青草湖》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而《江村即事》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只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却跃然纸上。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作者简介: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生平不详。其人历史上无任何记载。

唐温如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人任何记载的诗人。但他所做的诗“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却在整个诗词历史上面熠熠生辉。有无数的后来者对着这句诗进行赏析。

“我喝醉了以后不知道天空被倒映在水面上,误以为我乘着小船,畅游在整条银河的上面。”多么浪漫的意境。

按理来说,能够写出这样一句诗的人应该在整个文学史上都留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他应该能够成为无数后来者争相学习的榜样。可惜,在浩瀚的史书中没有他的位置,只有他的诗流传了下来。

后来因为这句诗,又对其进行了考证,在一步步完善他的信息。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 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意思答对即可。)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①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② 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意对即可)

《题龙阳县青草湖》最后一句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满船清梦压星河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满船清梦压星河”意思是: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出处:《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末诗人唐珙的七言绝句。

原文: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满船清梦压星河赏析: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

“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

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

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9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