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冯小刚的电影《芳华》?

如何评价冯小刚的电影《芳华》?,第1张

我觉得是很优秀的一部作品,让我们知道的人性的正义与邪恶,我觉得这个**里没有一个是坏人,刘峰,小萍,政委,分队长,肖穗子都是纯洁而正直的人,包括林丁丁,包括高干子女,本质上也都很单纯的人,他们被包裹在文工团这样一个世外桃源里,曾经以为纯真会永远,但是山河巨变,转瞬分崩离析,物是人非,原来大家都不过是王小波所说的,被支配的行货而已。

剧中的角色

芳华里的刘峰应该和我父亲的年龄差不多,1979年副连长,战斗英雄,因战致残。我父亲是1978年连级转业,因公致残7级。

**中的刘峰是不可能下岗的,他是干部身份,残疾军人。那时候军转干部都不愿意去政府机关,因为没有奖金,都愿意去大国企,商业部门、物资部门。这些单位在八十年代是很吃香的。

到了九十年代相对难过点,可是也不会让一个战斗英雄,参加军人下岗。除非刘峰是主动辞职或者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就像一无所有王健林一样。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我国也很少对外宣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热带丛林坦克战。

大家一直以为,越南地处热带地区,地形崎岖复杂,密布着原始丛林,认为很不适合坦克部队作战,印象里中国军队都是使用纯步兵进攻的。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出动了500多辆坦克参战,并且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争的装备

中国军队一共投入了6个坦克团,包括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41军坦克团,42军坦克团,43军坦克团,55军坦克团,以及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共五个坦克团。在整个战争期间,我军共投入坦克数量超过500余辆,其中62式轻型坦克有近400辆,59式中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各有60多辆。

此外还有63式装甲车100余辆,各种保障车辆400余辆。这个规模,基本上接近两个齐装满员的坦克师的战役突击力量。

这六个坦克团实施了在越南山岳丛林特殊地域条件下的步坦协同作战,同时开创了在热带山地丛林坦克战的先例,这也是我军首次大规模使用坦克的战争。

同时,我军的坦克部队还创造性地将坦克分散开,以营或连为单位配属步兵协同进攻,尤其是以坦克为主力搭载步兵进行丛林穿插作战,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反击战期间,我军坦克部队战斗70余次,击毁击伤越军坦克17辆,火炮108门,汽车56辆,摧毁火力点1210个,火炮阵地9个。

当时越军的反坦克力量也很强,广泛使用苏制RPG2和RPG7型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能轻松击穿中国62式坦克前装甲。越军还大量装备苏制的反坦克导弹,仅我军战场缴获的苏制反坦克导弹就多达800枚

我军坦克部队的损失比较严重,参战的500辆坦克共计战损了609辆次(注意,是“辆次”,不是辆),平均每辆坦克都战损一次以上。不过,有533辆次的坦克通过现场抢救,恢复了战斗力

只有76辆坦克被战损,其中有32辆战损的坦克无法现场修复,装车后送修理。有44辆坦克被彻底击毁,经过处置以后遗弃了。准确地说,我军在战场上只损失了44辆坦克。广泛地说,我军所有参战坦克都有损伤。由此可见反击战的激烈和残酷。

 《芳华》的评价

所以,**《芳华》里表现的反击战战场上血腥和严重伤亡,还是比较客观的。我军在1979年的那场战争,战略上获得胜利,但很多的战斗打的并不好,损失较大,伤亡惨重,有很多失败和失误的战例。

要知道,1979年的时候,中国有600万军队,其中至少有200万是各种原因塞进军队的。此时的中国军队别说打现代化战争,就是我军引以自豪的传家宝都忘记了。

对部队战斗力伤害巨大的,主要跟军事训练不足和人员膨胀臃肿有关,当时全军大拉练运动,发现一个哭笑不得的情况,很多部队的基层官兵,竟然不会野外行军,毫无作战经验。

我军79年对越作战时,经历过抗美援朝对印作战的老兵已经极少,而且都是团以上干部,基层几乎没有作战经验。有人评价基层部队已经实际丧失了按地图行军的能力,这并不夸张。

 

1979年的战争,我军不仅作战经验和技艺很低,装备保障也很差。还是例如看地图,当时进入越南境内的我军步兵连,上级下发的作战地图的比例尺竟然是1:10万的,而且绘图十分粗糙。

村庄也只是个红圈,没有兵要地志标注,不知道道路承载能力,不知道哪里有水源,哪里易发生灾害,哪里有居民点。这种地图只适合师团级领导挂在墙上绘制的首长决心图,完全没法用于基层营连级的步兵作战。

伙食上,我军一些部队出境前补充给养。多数官兵宁可选择少带食品,也要多带武器弹药。战士们最喜欢的食物是压缩饼干和蔬菜罐头,最恐怖的是一种2公斤的红烧肉罐头,能解决一个班的肉食。

半罐是肥油,一顿吃不了,马上就馊了,第二天早上纷纷都扔了,很多打穿插部队第三天晚上就没吃的了,只好四处去寻找食物。

在南疆作战前期,越军的战斗力是比较强悍的,此时越南刚刚统一不到四年,越军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越战,战术素养和士气都非常高,而且有大量缴获美军武器,以及苏联的支援。

直到老山者阴山作战时,越军还能跟我们发起大规模的对攻。直到老山作战之后,我们军队才占据了绝对优势,伤亡大幅减少,打的越军哭爹喊娘。

文 | 叶伊嘉

这是一代人的芳华,这是一代人的青春。

这个我只能通过历史记载和前人的口耳相传才能了解的时代,在《芳华》这部**里,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结束,只感觉胸口压抑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我无法与父辈们感同身受,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和眼泪里,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留给他们的印记。

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何小萍,活的太不容易了。

时代背景下,她不得已和亲生父亲划清界限,跟随母亲改嫁,随继父改了姓。

母亲还是原来的母亲,家已不是原来的家。

她想要逃离那个把她当成累赘鄙视她的家庭,能够入伍当兵,她是兴奋的。

刘峰带她走进文工团那天,听到他说不会告诉别人她出身的那一刻,何小萍眼神里一闪而过的光芒我还不懂。

她以为脱离了原来的家,就可以受到尊重,然而随之而来的一切,就像萧穗子所说:从她(何小萍)走进这个集体的那一天起,她就成为了这个集体的一个笑话。

走进文工团的第一天,她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看家本领,哪怕平转时不小心摔了跤,站起来的第一句话却是老师我还能做空翻。

她太渴望融入到这个集体里,太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了 。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被当众冷嘲热讽中,她的生活还是与大家格格不入。

当她悄无声息拿走战友的军装去拍军装照,被发现又死不承认时,我不理解。

被当众搜行李,被战友咄咄逼人的质问……一次又一次的难堪,却不选择离开,我不理解。

战友的父亲被平反,何小萍手持手电筒趴在蚊帐里给劳改场的父亲写信,泪水随着写下的文字汩汩而流。

某种程度上,我有些理解何小萍了。

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光芒,是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向往,别人的刁难中,那倔强的眼神里,是想融入集体的强烈渴望。

她想要在文工团开始新的生活,可是一切和她想象的都不一样,唯有还在劳改场的父亲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她想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让父亲引以为傲,可是她没有等来父亲,等来的是父亲离世的消息。

唯一的寄托也没了,这个六岁就与父亲分别的姑娘,孤独地坐在排练室黯然垂泪,真让人心疼。

还好,身边有刘峰。

这个带她来文工团的人,这个当别人都不愿意做她何小萍的舞伴,她深陷难堪,却勇敢站出来的人,让她的生活重燃希望。

然而善良的人总是多磨难,刘峰是时代的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可是因为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欢喜,抑制不了想要拥抱深爱的人的冲动,被冠以流氓的罪名。

最怕的是凡人被捧上神坛,被剥夺了人性,如果换做别人,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可是他是刘峰啊,他不能!

刘峰被调到了伐木连。

这个让何小萍倍感温暖的人,就这样走向了命运的另一条路。

当所有人都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情,何小萍收下了刘峰带不走的物品,还不忘当着那些落井下石的人的面说:“刘峰,明天走的时候叫我,我送你!”

难掩的高傲与倔强。

她没有食言,刘峰离开那天,何小萍果然在门口等他。

你接我过来,我目送你离开,何小萍长久的敬礼,复杂的眼神,无不透露着她在做着某个艰难的决定。

当受伤的卓玛不能登台演出,何小萍被要求上台时,她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予以拒绝。

刘峰离开以后,她对这个集体就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更能识别善良,也更能珍惜善良,她云淡风轻的回答仿佛演出和自己早没了关系,该有多死心才有这般淡定?

她的不配合,是她为刘峰的事作出的反抗。

她的那点小伎俩早已被识破,政委帮她圆了场,事后却将她调到野战医院。

因为喜欢的人,刘峰的人生被改变,也因为喜欢的人,何小萍的人生被改变。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常被打击又渴望被认同的何小萍,在被冠以英雄的名义之后,居然进了精神病院。

真是造化弄人。

当刘峰用仅有的一只手紧握何小萍的手,却让人有种无法言说的痛,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又是不平凡的人。

我好害怕,何小萍要这样在精神病院里待一辈子。

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场演出,何小萍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

熟悉的旋律响起,战友在台上翩翩起舞,台下的何小萍,手指随之跳动,直到夺步而出。

月光下的独舞,动作娴熟,这一切她早已了然于心,像一朵高傲绽放的花。

在残酷的现实里,残存着心中当初的寄托,何小萍还是原来的何小萍。

多年以后,她和刘峰再次相遇。

长椅,脸上带着沧桑的何小萍和独臂的刘峰,并肩而坐。

她终于说出了那句话,他一把将她揽入怀中。

这个拥抱也了了观众的心愿。

很多人说,如果何小萍换了一种身份,可能就是另外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而这正是残酷之处。

她和刘峰都没有结婚,也都没有孩子,但是都把彼此看成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

执手红颜老,芳华已逝,那个复杂的时代,不能左右的青春,何小萍经历过的苦与累,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又有多少人身上都带着何小萍的影子?

何小萍的有苦难言,在于家庭的不完整,集体的不接受,喜欢的人的不知道,然而一个在自卑与超越中挣扎而活的人,自带光彩。

每个人都带有原生家庭的烙印,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对,又有多少人是难以启齿?在这个世界上,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的活着……

《芳华》注定是一部难以盖棺论定的作品,它的艺术性以及对于时代的思考与当下娱乐至死的思潮是相互冲突的,可能确实需要一点时间,来渐渐发现到它当中的长处与不足。

但它的诚意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末,可以看到这样的一部影片,也算是一种告别与怀念。它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用心呈现的**和故事,即使经过了再多的磨难和挫折,观众也一定能够感受得到。需要这样的作品,欢迎这样的作品。

主要人物:

1、刘峰

演员 黄轩

质朴善良,他一无所有,只有善良,是文工团里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动包揽了团里的脏活累活,为大家服务,因此获得模范标兵表彰,深受整个文工团喜欢。

2、何小萍

演员 苗苗

是从乡下来的文艺女兵,进入文工团后,原以为脱离被当做累赘的家庭就能一帆风顺,在文工团因不合群的性格,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挤。从而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群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1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