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谜胆小鬼凶手怎么逃脱

我是谜胆小鬼凶手怎么逃脱,第1张

凶手:周洛瑜

嫌疑人动机

动手:周洛瑜、季初柔、彭措

未动手:马晏阳、夏天、尹素

尹素:向张尧告白时被张尧以其家境贫寒故二人不般配的理由回绝,刺痛自尊、 耿耿于怀

马晏阳:张尧公司的场地是入其父年处租赁的,收租时被张尧言语侮辱、人身攻击

季初柔:薪资掌握在父母于中,手头不宽裕时会使用张尧个人贷款公司借款,后期无力偿还,欠款逾期后将面临张尧的催债,走投无路

夏天:情感动摇时得知自己母亲出轨的对象就是张尧

周洛晚:父母在正常通过人行道时被张尧撞伤,父亲受伤严重导致瘫疾,

张尧找彭措摆平隐瞒了过去,后来彭措约周洛瑜谈生意时酒后失言,真相被周洛瑜知道痛下杀手

彭措:小时受家庭暴力杀害养父,为了完成创业的理想,为张尧项罪入狱,张尧承诺的好处并没有给到,因此与张尧发生矛盾,失手打了张尧,此后张尧扬言要用他杀害养父的事情再将他送进监狱中

一般嫁祸:季初柔嫁祸尹素、周洛瑜嫁祸夏天

超级嫁祸:周洛瑜嫁祸马晏阳、季初柔嫁祸马晏阳、彭措嫁祸马晏阳

宋姓由于人口的问题,要想给宋姓女孩取一个既好听稀少,又漂亮有涵养的名字,说实话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如果家长结合孩子生肖、生辰八字,通过运用生肖宜用字和八字喜乐字,或者借用古诗词典籍,给孩子取一个好听稀少漂亮有涵养的名字,还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以下文章内容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了,包括宋姓好听稀少漂亮有涵养的女孩名字,以及宋姓好听稀少漂亮有涵养的女孩名字取名的技巧,有需要的家长不妨可以参考一下。

在为宋姓女孩取好听稀少漂亮有涵养的名字之前,先带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宋姓,宋姓最早源自子姓,起源于河南商丘,微子启为得姓始祖,该姓氏在宋版《百家姓》里排在第118的位置,发展到现在,人口总数已达到约1120万,占据中国总人口的081%,排在第22位,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姓氏。

宋由“宀”和“木”组成。木代表建木,“宀”上的点代表“天齐”,“冖”代表天穹,表示晷天历度。在给宋姓女孩取名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一下宋字的结构,这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取名。

宋姓好听稀少的女孩名字

对宋姓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接下来是我结合姓氏、字的音形义,为宋姓女孩取的好听稀少的名字,来源于古诗词,家长们可以结合孩子自身的情况参考一下。

宋星晚

星,五行属金,本义指夜晚天空中有光亮的小星体,后也指单独的星体。古代所说的“星”,包括现代所说的“恒星”“行星”“流星”“彗星”等等。用于人名,寓意明亮,美丽,耀眼,出众之义;晚,五行属水,本义指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由傍晚引申指靠后的一段时间,又特指人的老年期。另外又由傍晚引申指不及时、迟、后,还由此引申为后来的。用于人名,寓意优秀,美丽,文雅。与“星”搭配,寓意美丽贤淑、温文尔雅、明亮动人、才华出众。

星晚二字取自古诗《咏红柿子》中的句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宋心吟

心,五行属金,本义指心脏,引申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用于人名,寓意心地善良,有爱心、心思缜密、思维广阔、聪明睿智之义;吟,五行属木,为有节奏的吟咏、吟诵。后由本义引申为叹息。又引申指动物啼叫。也指中国古代能吟唱的诗歌体裁。用于人名,是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有思想,能够独立思考,口齿清晰的人。

心吟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宋秋霖

秋是一年四季中夏后冬前的季节。秋天是个谷熟、收成之季,所以“秋”又被引申出收获、丰收之义。用于人名,有成熟内敛、衣食无忧、前程似锦、生活富足的等美好寓意;霖,五行属水,本义久下不停的雨,引申义为恩泽。用于人名,有温润如玉、福满乾坤、恩泽万世等美好寓意。与“秋”搭配,寓意成熟稳重,温润如玉,好运相伴,有大好的前程。

秋霖二字取自纳兰性德 《金缕曲·慰西溟》“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宋姓女孩漂亮有涵养的名字

以下是借助古诗词为宋姓女孩取的漂亮有涵养的名字,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生肖、生辰八字,挑选合适自己孩子的名字。

宋紫洛

紫,五行属金,本义指红和蓝合成的颜色。用于人名,寓意气质不凡、高贵典雅、优美成熟、神秘迷人;洛,五行属水,本义是水名,指洛水。也指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的北洛河。后来人们也将洛阳简称为“洛”。用于人名,寓意婷婷玉立、气质出众、蕙质兰心的寓意。与“紫”搭配,寓意高贵典雅、气质出众、蕙质兰心。

紫洛二字取自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宋云韶

云,五行属水,它指的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也就是云朵,用于人名,有温柔优雅、心怀广阔、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等美好寓意;韶,五行属金,本义指古代乐曲名。相传是舜时的乐舞,而有美好之义。与“云”字搭配,寓意貌美如花、心地善良、彬彬有礼、窈窕淑女。

云韶二字取自古诗《思君恩》中的句子:“云韶何处奏,只是在朝阳。”

宋兰泽

兰,五行属木,本义指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花清香,可盆栽供观赏。也指兰草,即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用于人名有美好,雅致,高贵之义;泽,五行属水,本义水流汇聚的地方,引申指雨露,因雨水能滋养万物,由此引申出恩泽,恩惠,也可特指俸禄。用于人名,有善良、仁慈之义。与“兰”搭配,寓意亭亭玉立、超凡脱俗、光辉灿烂、温柔敦厚。

兰泽二字取自自古诗《涉江采芙蓉》中的句子:“涉江采芙蓉,兰泽芳草。”

宋盈盈

“盈盈”二字属于叠字取名,盈字五行属水,本义是盛满、充满,引申为多出、有余,用于“盈余”等。又引申为丰满、饱满、圆满无缺、满足、盛多、增长,由满足义又引申为自满、骄傲。用于人名,有热情饱满、生机勃勃、欢乐、旺盛,富余,圆满等义,给宋姓女孩作为名字,好听顺耳,有幸福美满,大富大贵的美好寓意。

盈盈二字取自自古诗《迢迢牵牛星》中的句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宋姓好听稀少漂亮有涵养的女孩名字取名技巧

以上所推荐的名字如果没有满足你孩子条件的,那么不妨了解一下以下我整理的取名技巧,掌握了取名技巧,可以自己动手为孩子取好听稀少漂亮有内涵的名字。

1、宋姓女孩取名可以用带与水有关的字。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因为女孩子一般人的印象是灵动温和的,而水是温和的,它具有包容性,和女孩温婉娴雅的性格相似,所以给宋姓女孩取漂亮有涵养的名字,可以用与水有关的字,比如洁、漫、汐、熙、沁等,既能体现女孩子柔美的一面,也符合女孩子的自身气质。

2、宋姓女孩取名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

常常听人说人如其名,一个人的外貌、品行、性格,往往和名字所表达的寓意和内涵是相识的,所以给孩子取名的时候,一些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来,比如宋姓女孩如果是内向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温柔娴静一点的字词给她们取名,比如静、安、怡、欣等。

3、宋姓女孩取名可以根据父母的期望来。

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未来的希望,孩子出生以后,父母都对他们寄予了厚望,而这种厚望一般在最早期取名的时候就体现了,他们把自己对于孩子的希望通过名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就会在名字的影响下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4、宋姓女孩取名可以利用古诗词典籍。

中国人从小就有背诵古诗词的习惯,古诗词当中有很多优美华丽的辞藻,饱含了古人浓厚的情感,流芳百世,从古诗词当中提取漂亮好听有内涵的字作为宋姓女孩名字,不仅有诗情画意,还不容易与人撞名,大大的降低了重名率,比如“朝云”一名,就取自宋词诗句“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更多宋姓好听稀少漂亮有涵养的女孩名字

宋慧颖、宋佳琦、宋祉璇、宋郁婷

宋美杰、宋欣瑜、宋奕霏、宋珂昕

宋羽乔、宋闻笛、宋佳媛、宋宛坤

宋曌晗、宋思娴、宋翊菲、宋珂欣

宋昭艺、宋忆宁、宋欣洁、宋纪妍

宋思嘉、宋奕星、宋昕冉、宋新妮

宋怡童、宋奕然、宋庭熙、宋凡舒

宋婧洋、宋慕橙、宋若熙、宋婧琪

宋静宸、宋韵寒、宋檀雅、宋思颖

宋淑颖、宋静璇、宋靖瑶、宋菡媛

宋雅初、宋卉婧、宋婕娅、宋舒安

宋舒羽、宋忆梅、宋迎羽、宋馨逸

宋洛瑜、宋纯熙、宋栩兰、宋雅璐

宋炜彤、宋潇媛、宋嘉萱、宋丹羲

宋语沫、宋云潇、宋倾羽、宋遥清

宋宥晴、宋沁媛、宋馨璇、宋昀溪

宋煜、宋元、宋宸、宋洁、宋琳

宋扬、宋睿、宋佳、宋茜、宋骊

宋琰、宋思、宋如、宋彤、宋洛

宋瑶、宋琪、宋昀、宋钰、宋怡

宋昕、宋妤、宋沛、宋然、宋靖

宋悦、宋樾、宋玥、宋馨、宋姝

注:以上所有名字只是结合了音形义、生肖,还有与姓氏的搭配,并没有具体结合生辰八字考虑,家长们在挑选或者参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孩子自身的情况,这样取出来的名字顺应命理,从而对孩子未来的健康、事业、婚姻、财运等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可以忘记

因为你曾付出过真心

全心全意的付出怎么能说忘就忘呢

一想到就会全身都很痛

很难受很委屈`

对不对

但是这已经是事实

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改变

那么只好接受了`

漫漫的来把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我相信你的伤和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漫漫减少

要坚强一点

知道吗

`

54门礼炮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指参加政协会议的54个单位,或曰45个单位加特邀人士的9个方面(或小单位),它象征的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此外,当时的礼炮总共数量应该是有108门,两边各放54门,一边填装,一边发射,以便连续鸣放。

 有关54门礼炮代表54个民族的说法是错误的。下面所附的资料,一是来自《档案大观》,二是来自曾亲自参与建国来民族识别的施联朱教授,可以证明在1954年,我国识别出来的少数民族仅有38个,到1964年方才又识别出15个新的少数民族,之后由于文革的原因,民族识别的工作停滞,直到1979年基诺族被识别为第55个少数民族。由这一过程可以下一结论,在开国大典前后,中国并无54个民族之说,凡是与54个少数民族的说法皆是错误的。

 附:

施联朱,1920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市。

1950年,考入首都燕京大学攻读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开始从事民族研究工作。先后参加政务院调查组,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调查“土默特旗县并存”的问题;参加由北大、清华、燕京三所大学师生组成的调查组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调查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的历史与现状;两次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到过海南岛、粤北、内蒙古、东北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并对蒙古、达斡尔、朝鲜、赫哲、锡伯、黎、苗、瑶等民族进行调查。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成为新中国专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最高学府的最早教师之一。

  40多年来,施联朱共编写和主编了20多部专著,其中《中国的民族识别》1996年获国家民委民族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旧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谁也说不清楚。第一次人口普查,民族名称多达400多个,仅云南一省就有260多个。

  今天,中国有56个民族,世人皆知。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中国的56个民族,是由解放初的400多个民族名称,经过长期、大量的科学调查和甄别而最终认定下来的。那么,民族识别的缘由是什么?其过程又如何?这是各国学者和广大读者所瞩目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特此专访了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曾经专门从事过民族识别调查工作的施联朱教授。

  据施联朱教授介绍,早在1950年——1952年,中央先后派出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和内蒙古等民族访问团,分赴各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时,那时就已初步涉及到民族识别问题,因为一些长期深受民族压迫、不被承认或被迫隐瞒自己民族成份的少数民族,在这时纷纷要求承认他们的民族成份。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汇总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多个,仅云南一省就260多个。要落实党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诸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落实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帮助发展民族经济、开办民族学校、发展民族文化等,就需要把民族识别作为首要解决的民族工作任务之一尽快提上了议程。对于这些众多的待识别族体,首先要弄清哪些是汉族的一部分,哪些是少数民族;对于少数民族,还要进一步弄清他们是单一的民族,还是某一民族的一部分。

  自50年代初开始,党和国家组织大批民族研究者和民族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对待识别族体的族称、族源、分布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社会历史等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在充分尊重该族体人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地甄别其民族成份和族称。大体上,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经过了四个阶段。

  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族称要由各民族人民自己确定,这是他们的权利。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1954年,是民族识别的发端阶段。1953年中央民委派出畲民识别调查小组,分赴浙江、福建等省调查研究畲民族别问题,认定畲民既不是汉族,也不是“瑶族的一支”,而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同年,在中央民委领导下,由中央民族学院派出了达斡尔族别调查组,分赴黑龙江、内蒙古达斡尔地区进行民族识别调查研究,确认达斡尔人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而非蒙古族。在新疆的民族识别工作中,对新中国建立前强加于俄罗斯人带有侮蔑性的称呼“归化族”,正名为俄罗斯族;把国民党统治新疆时期认定的、从南疆迁至伊犁的“塔兰其”族,定名为维吾尔族;1954年把“索伦族”改为达斡尔族。

  在这一阶段,经过识别和归并,从400多个民族名称中,初步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的族称。其中除已公认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瑶、彝、朝鲜、满等民族外,新确认的族称有: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黎、傈僳、佤、高山、东乡、纳西、拉祜、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64年,是民族识别的高潮阶段。

  1954年,中央民委派出云南民族识别调查小组。在云南260多个民族名称中,只有少数属于识别其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问题,而大量的则是属于民族支系的归并,确定其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其他民族的一部分的问题。其中工作量较大的是对彝族和壮族支系的归并。1954年在云南操彝语、并拥有各自不同的他称或自称的族体约300万人,分为数十种支系。从语言的音位系统和语法结构以及经济生活、社会文化诸如火把节、族长制、同姓不婚、火葬遗址、祖先灵台、巫术、多神崇拜等方面看,他称或自称的“土家”、“倮”、“水田”、“支里”、“子彝”、“黎明”、“莨莪”、“他谷”、“纳查”、“大得”、“他鲁”、“水彝”、“咪哩”、“密岔”、“罗武”、“阿车”、“山苏”、“车苏”等数十种族体,都基本相同或相近于彝族所具有的普遍特点,因而被确定为彝族的支系,而不是单一的少数民族。把文山地区的“侬人”、“沙人”、“天保”、“黑衣”、“隆安”、“土佬”等不同称呼的族体,则归属于壮族支系;把“糯比”、“梭比”、“卡都”、“碧约”、“拉乌”等归属于哈尼族支系;把居住在洱源的自称“白夥”的“土家”人归属于白族支系;把“黑浦”(“摆彝”)归并入傣族支系。总之,把云南260多个不同族称的族体,归并为22个。

 新中国建立前,贵州就有100多个民族名称。1950年中央派遣民族访问团到贵州工作时,省内各地报来的民族名称共有80多个。民族识别调查组对这80多个族体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中大部分初步划分了归属,但有20多个尚未最后认定,如“穿青”、“南京”、“喇叭”(湖广)、“黎族”(里民)、“六甲”、“(兜)”、“东家”、“西家”、“绕家”、“蔡家、“龙家、“莫家”、“木佬”、“睤睟”等。民族识别调查组还到安顺、毕节等地区进行“穿青”人的民族成份识别调查研究。

1956年经过调查研究,国家又正式公布了仡佬族的名称。同年,中央民委派出湖南土家族识别调查小组,确认土家为单一的少数民族。

  1964年,对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登记的183个民族名称,又经过识别调查研究,新确认了15个少数民族,将74种不同名称归并到53个少数民族之中,还有几十种在识别过程中自动撤销原登记的民族名称。至此,已填报的族体的识别工作得到了基本解决,还存在的有待于识别的族体已为数不多了。

  第三阶段,从1965年到1978年,是民族识别受到干扰的阶段。

 1965年确认了珞巴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珞巴族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洛瑜地区。“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其内部有“博嘎尔”、“崩尼”、“崩如”、“宁波”、“邦波”、“德根”等不同自称或他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文字;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具有与周围的藏族不相同的民族特点,因而珞巴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

  贵州省从1965年起,先后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进行了一年多的民族成份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对“革兜”、“东家”、“木佬”、“三锹”等人们共同体进行初步的了解。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族识别工作和其他民族工作一样,被迫停止了十多年。

  许多少数民族“返本归原”,成为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

  第四阶段,从1978年到1990年,是民族识别的恢复阶段。

  1979年确认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1万余人的基诺族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攸乐山,自称“基诺”,古称“攸乐”。此地家喻户晓地流传着基诺、汉、傣、哈尼(另说还有布朗)同出于一个大葫芦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基诺同汉、傣、哈尼等民族在远古时代的密切关系。语言属藏缅语族,语法结构接近彝语支、缅语支,都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自己的特点。如:村寨中有寨老(“卓巴"、老火头)、寨母(“卓色”、“老菩萨、大斋)等古老氏族长老,保留了对偶婚和群婚残余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有共耕习惯等,因而认定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

  贵州自1981年起,再次展开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调查研究工作。将7千余人的“绕家”、4·1万人的“东家”和3·7万人的“南龙”(其中包括1万多人的“龙家”,他们自认为白族)归并于苗族;将3万余人的“睤睟”归并于毛南族;有60多万人的“穿青”,仍维持原来族属识别的意见,划归汉族。在湖南省西南部,有一部分汉人,因长期与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在一起,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有一些特征发生了变化,如“哇乡人”、“本地人”和“梧州瑶人”,他们要求承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经过识别调查研究,确认他们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族的一部分。

  1985年,有人认为新疆阿勒泰的一部分蒙古人是“图瓦人”,经过调查研究,他们不具备单一民族的条件,而是蒙古族的一部分。在此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还识别了涉及20个县市、50多个乡镇的10个少数民族,共10万人。

 有些族体在划归某一少数民族之后,也出现过重新提出要求作为单一少数民族的情况,如云南的“苦聪人”和“摩梭人”。经过重新识别调查,仍维持原来的意见,“苦聪人”为拉祜族的支系,“摩梭人”为纳西族的支系。

 有些少数民族的族称,是汉族或其他民族对该民族的他称,有的甚至带有侮辱性质。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对广大群众提出更改族称或更改族称译写所用汉字的,都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作了更改。如1963年4月改“佧佤族”为佤族,1965年10月改“癎亻童族”为壮族,1985年9月改“崩龙族”为德昂族,1986年6月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自1982年以来,全国提出要求恢复和更改民族成份的有500万人,已恢复和更改的有260万人。其中主要是居住在辽宁省和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满族;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四省边界地区的土家族;湖南、贵州两省的苗族和侗族;贵州、云南两省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

  截至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止,正式确认中国有56个民族。

附2:

开国大典54门礼炮代表什么?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随着毛泽东主席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天安门广场上,军乐队高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的惊雷,将开国大典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人们不禁要问:按照国际惯例,重大典礼上最高的礼仪是鸣礼炮21响。为什么新中国开国大典要鸣28响?!54门礼炮又代表什么?!有的外国记者猜测28响代表的是28位开国元勋,有人认为是毛泽东(繁体字)名字的笔画,有人联想到易经、爱情……。但中国人却比较一致地认为代表的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有人写文章说,毛泽东在政协会上说要放28响,未做任何解释,就让在大典筹委会工作的华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长唐永健起草个说明,唐也不问,就写了代表中国***诞生28年,毛泽东看后立即签上了名字。人们也基本认同了这一说法。

 至于为什么用54门礼炮?!由于当时并没有对外解释其代表意义,引起各方面的种种猜测,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54门礼炮代表当时已知的中国54个民族,果真如此,当时确定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时为什么只选了13个少数民族的23位代表呢?实际情况是,建国初期人们包括筹备会的领导们并不太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直到1953年7月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后,能列出名称的少数民族也只有51个,加上汉族是52个。可见开国时用“54”代表已知的中国54个民族之说不能成立。

 也有人认为“54”代表当时参加人民政协会议的各个单位,但数来数去,只数出45个单位和特邀民主人土,似乎无法自圆其说。

 带着疑问,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原来,礼炮仪式起源于中世纪的法国,一次在奥格斯堡欢迎凯旋归来的皇帝时,决定鸣放礼炮100响,但在鸣放时数错了,鸣了10l响,以后101响就成了盛大庆典的传统。在外交礼仪中鸣放礼炮源自英国。17~18世纪,英国是“日不落”的头号殖民帝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每当英国军舰驶过别国炮台或港口时,都要求对方鸣炮向它致敬,以示对它尊重和屈服,英舰只鸣炮7响,却要求对方鸣炮21响。随着殖民地一个个走向独立解放,英舰也改鸣21响,以示平等。现在一般欢迎外国元首鸣放礼炮21响,欢迎外国首脑鸣放礼炮19响,欢迎外国副首脑放礼炮17响。

 再看当时的有关报道和档案资料。首先发现在新中国开国大典前,鸣放礼炮时曾出现过49响和54响。1949年7月7日在北平举行的纪念“七七’’抗战大会上鸣放礼炮49响。7乘7等于49,在这个特定场合,49响明显代表的就是“七七”抗战。同年9月21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时鸣放礼炮54响,象征意义与这次会议的组成形式有关,下文将作详解。如追溯得远一点,1929年6月在南京举行孙中山奉安大典时,曾鸣放礼炮101响。说明历史上鸣放礼炮也是不拘一格。

 1988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收藏开国大典礼炮时,曾专门访问过原开国大典受阅炮兵总指挥兼礼炮队总指挥、华北特种兵副总参谋长赵大满(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和负责礼炮队组建训练的华北特种兵作战科副科长韩怀志(后任兵器工业部副部长)等同志,了解当时的情况。赵大满同志回忆说:“为何放28响?毛主席告诉唐永健同志,28响代表了革命28年”。韩怀志同志告诉我们,开国大典当天上午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同志来检查礼炮队的准备工作时,曾这样激励他们说:“54门炮代表政协各大小民主党派,28响是代表中国***28年,意义非常重大……”

  由此可知,开国大典时鸣礼炮28响代表中国***领导中国人民革命28年,这是毛主席定下来,并向唐永健作了明确解释的;54门礼炮代表参加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单位。这些情况,当时的有关领导应该都知道,只是未公开解释过,以致后来有所误传。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人们尚不大清楚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如果清楚,不可能只推选出13个少数民族的代表。直到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1956年正式公布)时,能列出名称的少数民族只有51个;1960年后经过民族识别,又确认了普米族和门巴族;1965年识别确认了珞巴族,这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单一民族,只有2000余人;1979年6月又正式确认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基本确定了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框架。有人说开国大典时已知中国有54个民族,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还有人提出,参加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只有45个单位加特别邀请人士,何来54个单位?提出问题的人恰恰不明白参加人民政协的代表首先划分为五大类,大类下有若干单位,即(甲)党派代表共十四单位、(乙)区域代表共九单位、(丙)军队代表共六单位、(丁)团体代表共十六单位、(戊)特别邀请人士。可见特别邀请人士是作为第五大类代表,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单位出席会议的。从当时公布的75名特邀代表的名单和照片的排列看,明显分成了9个单位但难以冠以单位名称(有的特邀代表发言中称为9个小单位或方面)。即:1、首席代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两位老资格中共人士共3人;2、教育界科学界知名人士15人;3、以前各历史时期知名人士13人;4、老解放区民主人士6人;5、国内和平努力人士,包括原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及已解散党派中的民主人士13人;6、起义的国民党军政人员10人;7、戏剧艺术家4人;8、新疆代表团3人;9、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8人。特别邀请人士在会上的各项活动也是按9个单位安排的。45加9恰好等于54。会议选举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时,更是明确宣布“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如下的按单位次序排列的名单”,数下来正好54个单位,包括特邀人士的9个单位。

  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人民政协会议开幕式鸣放礼炮54响和开国大典的54门礼炮齐鸣代表的都是参加人民政协会议的54个单位,或曰45个单位加特邀人士的9个方面(或小单位)。它象征的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21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