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1张

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和演唱表现“爱”为主题的十一首歌(乐)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通过课程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二、教学内容

1,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及学唱第2xx届奥运会会歌〈手拉手〉

2,欣赏学唱〈爱的奉献〉及〈一个真实的故事〉,领略音乐中的故事

3,欣赏学唱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摇篮曲〉

4,欣赏〈小夜曲〉,跟唱〈我心永相依〉,接触表现情爱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三, 教学安排

1、重点:欣赏博爱、仁爱、母爱和情爱主题的乐曲,感受真善美的音乐艺术。

2、难点:引导学生在变声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

3、课时安排:4课时

四, 教材分析

1、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世界音乐文化的巨人。1770年生于波恩,父亲是教会合唱队歌手。从小他就随父亲学习音乐。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十一岁写出最早出版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1787年,贝多芬在维也纳先后师从莫扎特、海顿、萨利耶里等人。虽为时很短,但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莫扎特预言他将震动全世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他深刻影响。此后,他终生奉共和为自己的理想,并在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中,写出许多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性作品。

如果说,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还只是在观察和了解社会变革中为自己今后创作作了准备,在维也纳时期.(1792—1802)也只是通过创作表明了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进一步理解;那么,从1803年开始,贝多芬开始了他的被称为“英雄年代”的创作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贝多芬写成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为代表的一大批轰动世界的伟大作品。其中有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和第三钢琴协奏曲,“黎明”和“热情”钢琴奏鸣曲,歌剧《菲德里奥》,悲剧《埃格蒙特》序曲,以及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晚年,双耳失聪,贫困凄凉。这时也正是欧洲封建复辟的黑暗年代。但是,在1824年,他以自己笃信的“自由和进步是创作的意义,也是目的”,写出了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总结了自己一生创作历程,讴歌了自己所信仰的共和理想。

贝多芬晚年,贫病交加,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电风雨的夜晚。伟大的作曲家离开人世,当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但是,3月29日贝多芬的下葬却形成一个群众性的盛大。

贝多芬是音乐文化的伟大的开拓者。他的创作是他所处为那个暴风再时代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承现出了他那巨人般的英雄性格。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气质,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

舒曼在《论音乐与音乐家》中,曾经用诗的语言概括了贝多芬在人类文化的重要地位:“用一百棵百年老栎树在平原上排成他的名字,或者立一座如马乔列湖的圣•保罗美奥巨像那样大的他的雕像,让他如生前那样俯视群山;而当莱茵河上的船路过此地、外国人问巨人的名字时,每个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贝多芬,他们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德国皇帝的名字。”

2、第2xx届奥运会1988年9月17日在韩国的汉城举行,开幕式于9月17日10时30分在可容纳10万观众的蚕室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汉城成为继东京之后第二个主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

本届奥运会共有160个国家和地区的9581名运动员(其中女运动员2476人)参加了23个大项237个单项的比赛。中国奥委会派出299名运动员参赛,居参赛国的第11位。

由两男两女四位韩国实力派歌星组合而成。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Koreana”演唱组带领18000名演员高唱主题歌——《手拉手》(Hand In Hand),将开幕式的气氛推向顶点。这曲《手拉手》由此成为奥运历传唱最广的一首主题歌。当时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它是奥运会会歌里最成功的一首,曾考虑将这首歌定为奥运会的永久会歌。

3、《爱的奉献》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4、《一个真实的故事》以通俗歌曲的手法,叙述性的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形象,歌颂了奉献的精神。1981年8月,因边屯中学高中部停办,不满17岁的满族姑娘徐秀娟,跟随父亲徐铁林——我国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养鹤专家,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

上班第三天,她就能识别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围圈起来。第二年春天,她配合科研人员进行鹤类人工孵化工作,观察仔细,记录齐整,受到科研人员的称赞。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等珍禽饲养、放牧、繁殖、孵化、育雏的全套技术,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还为三部以丹顶鹤为题材的**当了领飞员,邓小平、李鹏等党和国家***,先后看过她的驯鹤表演。

1985年3月,徐秀娟走进东北林业大学,当了一名进修生。1986年5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又用新的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徐秀娟,决心创出一番事业。她应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精心护守三枚将要破壳出雏的鹤蛋,长途跋涉5000多里,在丹顶鹤的越冬地——黄海滩涂,使雏鹤顺利破壳出生,度过危险期,健壮成长,以后又半放养成功,并于第83日这天翱翔蓝天。这一科研成果,令中外专家为之惊异。这一年,她被评为保护区先进工作者,被吸收为江苏省动物协会会员,获得市环保局颁发的科技奖。她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的论文《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在第三次全国鹤类保护会议上宣读后,受到与会专家的热情赞扬。

1987年9月15日中午,白天鹅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兴大发,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找回来了,黎明还是不见踪影。夜深了,领导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个人摸黑钻进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着黎明,可是没找到。这天晚饭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没顾上吃饭就又去找。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牵挂着黎明又出了门。到了复堆河,小王、小殷游过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时,忽然喊了一声“我不行了”,停住了身。对岸的小王、小殷见她脸色苍白,大声喊她退回岸上,见她上岸后,两人才回身继续寻找。徐秀娟回到鹤场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会合,把黎明尽快找回。不知是由于顶风人累踏不动,还是骑车跌了跤(后来发现车子铃铛掉下来了),她又推车来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车子放倒,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又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儿徐秀娟就这样深深沉入复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亲爱的鹤儿们身边了……

时间过去了4个小时,黎明被找回来了,欢天喜地中的人们到处寻找徐秀娟,不见;呼唤娟子,不应,焦急的人群又冲向了原野……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处唤秀娟。当强烈的汽车灯直照水面,人们把娟子从水底托起时,抢救的人群开始是惊慌忙乱,后来想到时间过去太久,已经没有希望了,一片呼唤娟子的哭声,这才忽地震动苍穹掠过草滩。

1987年9月23日,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新洋港镇,举行了徐秀娟的追悼会。那天上午,太阳也为环保战线上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儿女而收起光辉,苏北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新洋港镇居民不到两千人,有近千人从四面八方聚来参加追悼会,为娟子送行。人们用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对徐秀娟来这里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对她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作了褒奖,对她呕心沥血为之献身的事业表示了崇敬。

5、摇篮曲(Lullaby)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1858年,布拉姆斯在汉堡成立了一支女子合唱团,由他来指挥和训练,他还为女子合唱团作曲。当时他被合唱团中一位叫培尔塔•波鲁布斯基的女孩所深深吸引,他喜欢听她唱家乡的奥地利民歌 。 后来她回到了维也纳并结了婚,但是,她和她的丈夫一直与布拉姆斯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布拉姆斯在得知她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从一本叫《儿童奇异的号角》的诗集中选了一首童谣作为歌词,用维也纳圆舞曲的格调写了一首曲子送给她,这首温柔而轻快活泼歌曲,这就是他最的歌曲《摇篮曲》(Cradle Song)。

这首歌曲旋律恬静优美,情绪深情安详,深切地表现了母亲温柔和慈爱的内心情感世界。这首歌曲也常常被改编成各种器乐曲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

6、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有“歌曲”的美誉。舒伯特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他的歌曲作品有《野玫瑰》、《鳟鱼》、《魔王》、《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

舒伯特的器乐作品中,最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等。

舒曼高度评价了舒伯特的创作:“舒伯特能够把最微妙的情感和思想,甚至把社会事件和生活情况用声音表达出来。人的理想和志趣有多么纷纭万状,舒伯特的音乐也就有多么错综复杂。……他是贝多芬以后最杰出的音乐家。”

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7、由好莱坞主流**作曲家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一手炮制,具有浓烈民族韵味的苏格兰风笛在他的精巧编排下,尽显悠扬婉转而又凄美动人。歌曲的旋律从最初的平缓到激昂,再到缠绵诽恻的高潮,一直到最后荡气回肠的悲剧尾声,短短四分钟的歌曲实际上是整部影片的浓缩版本。

歌曲由加拿大女歌手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曾蝉联全美告示牌(Billboard)排行榜冠军宝座长达16周之久。

8、《半个月亮爬上来》,无伴奏合唱。青海民歌,蔡余文改编。这本是由作曲家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歌曲,因为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常被误认为青海民歌,原作者反而被人们遗忘。王洛宾长期在西北地区从事民歌搜集、研究和音乐创作,改编了大量民歌。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x疆军区文工团顾问。合唱由广东省歌舞团蔡余文改编。合唱短小、精练,富有合唱音乐所特有的协调感。歌曲表现了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全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写成。第一段与第三段曲调平稳,充满夜晚的宁静气氛。大调式的密集和弦,使各声部产生均衡的音响。中段旋律起伏较大,旋律分别由男高音、男低音及女高音唱出,“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的句子,表现小伙子的焦急心情。第三段仍回到第一段宁静的气氛中。似在温馨的夜色里,年轻人尽情享受着爱情的喜悦。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引导学生了解奥运精神。

(二)欣赏学唱第2xx届奥运会歌《手拉手》

1、欣赏录音,分析乐曲主歌和副歌的旋律特点,主歌的旋律多以同音反复表现一种平和友好的意境;副歌部分以跳近的形式较多,表现一种栩栩如生的动感和生命力。

2、欣赏主创和歌手的创作简介,体会歌曲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3、将乐谱翻译为F大调,用牧童笛演奏。

4、随歌中的不同形式的出现自创不同的方式,进行参与性的欣赏。

(三)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1、朗诵《欢乐颂》的歌词,再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唱和朗诵有何不同

2、反复欣赏前奏,讨论前奏对歌曲起到什么烘托作用

3、欣赏柏林墙倒塌时举行的由三国交响乐团和演唱家联合演出的,伯恩斯坦指挥的《第九交响曲》,感受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思想

(四)欣赏学唱《爱的奉献》

1、欣赏乐曲,跟着录音模仿

2、跟随伴奏演唱歌曲,体会A段与B段从平静到不断升华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有信心的唱好这首歌曲,并学会处理歌曲中的强弱力度变化。

3、欣赏汶川大地震群星振灾演出中〈爱的奉献〉的录象,进一步体会歌曲歌颂奉献爱心的精神

(五)欣赏学唱〈一个真实的故事〉

1、通过PPT介绍徐秀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歌颂的是一种爱心,鼓励学生学习徐秀娟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爱心。

2、欣赏歌曲,引导学生谈谈歌曲的意境及个人情感的理解,讨论歌曲内容的现实意义。

3、比较两首歌曲,引导学生分辨演唱的方法及音色的种类。

(六)欣赏学唱〈摇篮曲〉

1、欣赏乐曲,体会乐曲温和安详的情绪,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真挚的怜爱。

2、跟随录音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伴奏声部的切分音效果,形成摇篮摇晃的动感,烘托乐曲平稳宁静的气氛。

3、提醒学生注意乐曲后半段的两个乐句,上行八度的跳进,表现出的母亲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4、引导学生在乐曲旋律下方以3度创作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再合奏。

5、布置作业,下周检查

(七)欣赏印尼民歌〈宝贝〉和东北民歌〈摇篮曲〉

1、介绍印度尼西亚及其甘美兰音乐,《宝贝》是一首带有综合文化色彩和风格的克隆钟歌曲。

2、欣赏印尼语演唱的《宝贝》,体验印尼歌曲的风格,引导学生分析两段的旋律走向及其表现的不同音乐情绪,体会音乐中充满期望的感情。

3、欣赏歌曲的二重唱,要求听出演唱的形式。

4、欣赏《摇篮曲》,体会东北民歌风格

5、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的三首摇篮曲其共同的特点,是表现了世界上最纯真最崇高的爱——母爱,鼓励学生回家把自己对妈妈的爱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八)欣赏《小夜曲》

1、边欣赏乐曲边观看舒伯特生平及音乐创作业绩的简单介绍。

2、欣赏小提琴版本,感受两种不同演出形式的效果的异同。

3、把三首小夜曲的主题跟着老师的钢琴哼唱,然后在欣赏中辨别是哪一首小夜曲的主题,欣赏后引导学生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及它们共同的特点,适当的介绍作曲家,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作曲家因各自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九)引导学生跟随**影像哼唱《我心永相依》

(十)欣赏学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1、男声四重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体会中外歌曲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歌曲含蓄之美。

2、视唱乐谱,注意唱转变化音

3、引导学生用哼鸣乐谱,找到头声的感觉,提示学生气息和音量的控制

4、演唱歌曲的歌词,进行感情处理和力度记号的表现,引导学生用最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5、介绍王洛宾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体会作曲家用一生的时间奉献给西部音乐的搜集和整理,将西部民歌发扬光大。被誉为“西部歌王”

(十一)教师小结:本单元欣赏的十一首歌曲都是歌颂和表现音乐和人的情感世界,希望大家体会人间最纯真的爱。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优美的旋律、永恒的爱情主题、深邃的思想内涵,穿越了历史、穿越了国界,既为国内民众经久传诵,也在国外引起强烈的共鸣,成为我国艺术乃至世界音乐艺术中的经典。它所展示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给我国音乐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繁荣和发展我国音乐艺术,必须根植传统、面向世界、紧跟时代。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梁祝》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

1、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结拜的情景。

2、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3、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4、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人们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分类: 音乐 >> 古典音乐/交响乐

问题描述:

例如,绛E大调代表浓的、不透明的。

请各列举作品,谢谢

解析:

一般地,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C大调是灿烂的;降E大调是庄严、带着不透明浓度的;C小调是一种暗而强烈的颜色;D 大调是辉煌的调性,如一束阳光般眩目耀眼。

举例----

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大提琴组曲——“来自这个音乐天才的无限喜悦”

第一号组曲——“明亮”

如同人天生而单纯的呼吸的结构,乐句产生出的能量(吸气)直到它企及某一点时而开始放松(呼气)——一种产生与消退的过程。巴赫概念中的美丽与辉煌就在于实际上这些前奏曲都不利用旋律的这个事实,在那里只有组织,结构与韵律——形式与色彩的鲜明。巴赫不需要旋律,他的作品是以美的概念写成的:干净的组织与音调的色彩。我不喜欢他们很悲剧地企图去强调一个不存在的旋律,这是个很傻的想法。如果他需要旋律,巴赫自己就可以写出更加无比美丽的旋律。

当然一个人可以无休无止地去分析巴赫的音乐,你可以分析每个音符、每个乐句、 、旋律与对位法——所有音乐提供出的、还有存在于真实声音中的事物。无论如何,我只是希望专注于一些小细节,借此解释巴赫理念的深度,同时指出这些音乐浑然天成的单纯。

第二号组曲——“悲伤而强烈”

这个组曲直接在价值上以其深奥与小调性的悲伤而强烈的感触与第一号组曲形成对比。巴赫在这个前奏曲中开场三个音符的使用,总是让我充满敬畏与赞叹。只是三个音符便构成D小调的完整色调,同时完成了一个五度音程。

当我演奏第二号组曲时,我感觉像个歌唱者,旋律界域扩张或收缩 直到最后整个旋律歇息在单一音符的方式,这种在不同音域的空间性方位空置旋律线的能力,便是巴赫音乐最璀璨而创造性的特征。

这个组曲有一个很棒的萨拉班德舞曲,可能是所有组曲中最最哀伤的,它有着一种特殊的直线与率直,一个音乐的隐痛、像一个入神祷告的人,你不是在为听众演奏这音乐,你是为你自己演奏,听众仅仅只是窃听者,听到的是来自孤寂、来自一个艺术家全然沉浸于音乐时的白热化张力的一瞥。我经常对所有感觉悲伤的人演奏这首萨拉班德。

第三号组曲——“辉煌”

C大调,一个辉煌的调子,它作为基础的音调,所有乐章都从C大调开始与结束。

一些调性瞬间的变迁像晴空中的小云朵,而有些变迁是相当遥远的。持续音是巴赫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当巴赫开始环绕持续音的音型,我甚至觉得在肉体上受着苦。比如在D小调的前奏曲,它像一根针穿刺着音乐,像一个鳞翅类学者将一活蝴蝶钉在他的板上,蝴蝶绕着针在痛苦中旋转着,无法让自己获得自由。这就是巴赫运用持续音对我的影响,我也似乎在折磨中旋转于针上,只有当回到主音我才体验到解脱。这就是一直令我赞叹的巴赫天才最精细的截面之一。它以强大的内在力量与一种到达音乐核心还有尽我所能去演奏的渴求来填满我。

第四号组曲——“庄严而不透明”

巴赫大提琴组曲的前三个前奏曲都是以十六分音符的单一节拍写成,但是在以降E大调,一个庄严而不透明的调性写成的第四号组曲中,却是以八分音符进行的,比其它前奏曲慢上一倍的节拍进行。然而无论和声自始至终再怎样美丽,再怎么发展怎么转调,巴赫明白它有变得多少单调起来的危险。

萨拉班德舞曲是我的最爱之一,它有着自己的伴奏旋律。还有吉格舞曲,猛烈、高难度,带着它烈火般的暴躁气质与坚定、不屈不挠的节奏。

第五号组曲——“黑暗”

我已经拉了第五号组曲中的萨拉班德舞曲一辈子,它始终让我赞叹与感到愉悦。这个单音的谱曲仅仅只有几行,但对我而言它却代表了巴赫天才的精髓。它的暗黑的旋律设计如此不寻常地与现代音乐相似。单单第一个乐句体现的想法便如此不可思议,仅仅这里就抵得过许多作曲家成册的作品。这个萨拉班德舞曲的旋律在与你的呼吸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气息与同样的脉动以一路蜿蜒前进。无论我演奏得多慢,我总是感受这个乐章永恒的流动,永恒……对我而言,不管这节奏,这流动步调绵延得多长,一年、两年、十年或一百年,这个速度绝对不可以缓慢下来或增快进行,它应该拥有自己内在的脉动与力量,因此不允许速度的增加与流失,如同平行线永不交叉。这个规律鼓动节奏、生命与永恒的触动也是这样在相同的脉动中永远持续。当你结束这首萨拉班德,时间似乎以同样的步调继续着,你的呼吸在同样的节奏中继续着。这些旋绕翻转的旋律线多美呀。

第六号组曲——“阳光”

第六号组曲以D大调写成,是阳光与凯旋的调性。对我而言这是所有调性中最喜悦的,就像触及环宇每个角落的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的终乐章。巴赫的第六号组曲以胜利、喜悦、人类的统一、友谊与爱的调性写成,这个最后的组曲扬威于全系列之上。它代表大规模的欢乐的统合。第六组曲对我而言就像是大提琴独奏的交响曲,在调性与色彩上,它迥异于其它组曲,但在许多其它的方面,它同时也迥异于所有他所写过的作品。

你自己欣赏一下 下载连接: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1_1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1_2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1_3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1_4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1_5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1_6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2_1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2_2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2_3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2_4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2_5mp3

jnjmuseeiorkr/musicbox_5/bach_unac_cello_suite_no2_6mp3

调式是按照一定关系(高低关系、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等)组织起来的一组音(一般在七个音之内),并以某一个音为中心音(即主音)联结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调式。

大调音阶由七个基本音级组成。根据大调构成法则,第三、四级(mi和fa)之间、第七八级(si和do)之音的距离都是半音(即小二度)。而其他相邻两级之间的距离都是全音(即大二度)的音阶称为大调音阶。

小调也是由一种七个音构成的调式,根据各音级相邻音的音高关系不同又可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小调的特征表现在主音上方的小三度,它最能说明小调的色彩和性格。

调式的色彩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表情特征,而这种表情特征也是相对的,并不固定为某种调式只适于表现某种思想情绪,但一般来说,大调色彩明亮,小调则较为柔和暗淡。

区分大小调,要看该曲的主音是什么音,一般主要从乐曲的终止音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大调一般终止于主音1(do)上,小调则一般终止于主音6(la)上。

大调色彩明亮,小调色彩黯淡。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法国艺术歌曲“Mélodie”起源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欧洲,和更早的“浪漫曲”有所区别。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期是法国艺术歌曲的繁荣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福雷、德彪西等人。19 世纪末正值大变革时期,此背景催生了象征主义文学,使得法国象征主义成为当时火热的一种艺术思潮,成为连接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音乐之间的桥梁。德彪西是这一特殊时期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国印象主义之父”。象征主义诗歌强调感知,在象征主义诗歌中感受到的是模糊、缥缈。它以隐喻的形式,使艺术得到升华,让人们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含义。德彪西采用象征主义诗歌《浪漫曲》完成了这首艺术歌曲,本论文基于相关研究理论,通过对该歌曲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帮助歌者在了解《浪漫曲》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歌唱。

一、《浪漫曲》作曲家和词作者简介

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1862年8 月22 日-1918 年3 月25 日)是法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作曲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展现出了打破常规、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受到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瓦格纳以及象征主义文学、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大海》等。除此之外,他的艺术歌曲也非常有代表性,如《曼陀林》《阳台》《浪漫曲》等,都采用著名诗人的诗歌。他的作品充满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90 年之前,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有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影子;第二阶段1890-1904 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 ;第三阶段1905-1918 年是他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展望以及对古典浪漫时期音乐的回归 。《浪漫曲》于德彪西创作初期1880-1884 年完成的。他继承了福雷所确定的浪漫主义时期法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同时又独具个性,将自身对音乐和调性的独特色彩感,融入自己的声乐线条和钢琴伴奏织体中。

保尔·布尔热(Pual Boueget)(1852 年-1935 年)是法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曾在巴黎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对诗词有较深的研究,受象征派文学的影响颇深,作品带有印象主义特点,在1872-1882 十年间刻苦钻研诗歌,发表了《在海滨》《希望》等几部诗集。在德彪西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有八首艺术歌曲采用了保尔·布尔热的诗歌。其中一首就是《浪漫曲》,德彪西于1880-1884 年完成《浪漫曲》的创作。

二、《浪漫曲》的音乐分析

(一)《浪漫曲》的音乐结构和创作技法

该歌曲为二段曲式,主调性为D 大调,节拍为4/4 拍,一共28 小节。第一段一共转了三次调(D-A-D-G),都为近关系转调;第二段转入了远关系E 大调,最后回至主调D 大调。

《浪漫曲》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艺术歌曲,受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德彪西创作音乐往往将音乐和绘画联想构思,将音色和音响作为音乐的表现手段,把音乐的强弱变比作成绘画中光线强弱的变化,利用音乐的强弱变化和色彩性和弦营造歌曲要表达的朦胧的、飘渺的意境。在《浪漫曲》中德彪西多次使用带有浓厚个人风格的音乐创作手法,如该歌曲的16-20 小节一共包括三句话,皆使用了全音音阶,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大调音阶中的半音音程,避免了导音倾向性,造成调性模糊的感觉,歌曲的功能性和声减弱。不仅如此,德彪西因为不满足调性的稳定,歌曲多次使用离调的手法,带给听众新鲜感,添加了一些色彩感和音响上的特殊意境。歌曲还多次使用减五、七度等不协和音程,如歌曲开头伴奏下方两个声部音程构成减五度,造成一定扩张感和色彩感。并且作者在创作该歌曲的时有着链环衍展的思维方式,着眼于音乐材料的连锁式发展,使音乐进行及发展的关联性始终得以保持,采用了顶真的作曲技法,在歌曲的第1-2、第4-5、第5-6 等句中均能体现出来,保持了作品内在的统一。

(二)钢琴伴奏织体特点

《浪漫曲》钢琴伴奏是随歌曲的发展而改变的,具有一定的规律,该歌曲最低声部皆为长音,通过二度、三度进行连接全曲,呈现宣叙性质的音调,突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朦胧的音响效果。该歌曲的钢琴伴奏中有一句旋律(第1、2 小节),作为贯穿全曲的纽带,一共出现了三次,而全曲的织体改变一共有五次,下面一一论述。

歌曲引子(1-2 小节)为三个单音声部加上伴奏旋律声部,伴奏旋律辅助音式级进下行,结合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其余三声部皆为长音,而后又反复一次该旋律,这是该旋律声部的第一次出现。

歌曲在第6-8 小节,变换了钢琴伴奏织体,原先的三个长音声部变为了一个,原先伴奏旋律声部变为了以两拍切分为主要节奏型的柱式和弦,给全曲带来了一种紧张感,但很快这种紧张感消失了,两拍切分的柱式和弦隐藏声部二度级进上行,使歌曲听起来仍然带有一种朦胧感,仿佛刚刚的紧张感只是插曲。

歌曲在9-13 小节处,第二次出现了钢琴伴奏旋律声部,这一次将1-5 小节使用过的旋律和6-8 小节使用过的二拍切分节奏型相融合,相比1-5 小节,切分节奏使音乐听起来更加流动,在听觉上造成了一种意外的强弱交错,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

歌曲第二部分14-21 小节由原先四声部变为了三声部,左手是以四分音符为基础节奏型的单音分解和弦,右手则为柱式分解和弦,伴奏整体听起来舒缓、悠远,和使用全音阶的旋律声部相配合,营造飘渺、梦幻的意境。

歌曲22-28 小节处第三次出现钢琴伴奏旋律声部,力度达到了mf,回到了原速,在9-13 小节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声部,增强了歌曲结尾的稳定感。

(三)旋律线条和歌词的巧妙结合

1旋律节奏和歌词节奏的配合

该歌曲中的每一个音节对应旋律部分的一个单音,每一个音节皆对应一个元音。

2诗歌旋律中的韵律

《浪漫曲》的歌词含有独特韵律,歌曲共分为两个乐段,一共十二个乐句,歌词的第1-3 句L'âme évaporée et souffrante,L'âme douce,L'âme odorante 以及歌词的7-8、11-12句N'est il plus un parfum qui reste,De la suaviré céleste,D'une vapeur surnaturelle,Faite déspoir d'amour fidèle 皆押韵。

3旋律的走向和歌词含义、语调的配合

德彪西的《浪漫曲》具有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歌曲多次使用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和宣叙般的声调渲染出一种缥缈的神秘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保留了诗词朗读的韵味。全曲的大部分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声乐旋律音程起伏很小,表现出诗词中的朦胧的气氛和对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

歌曲开头第一句“受苦的灵魂在飘荡”旋律多次同音反跳后,让歌唱如诗词朗读一般,同音反复后的大跳仿佛让人感觉真的在飘荡。歌曲第一段(1-13 小节)歌词的大意是受苦的灵魂在空中飘荡,圣洁的百合花用它的纯净和香气安抚了疲倦的灵魂,无论是花香还是灵魂都是在空中漂浮着,旋律的走向非常契合歌词,每一乐句皆未落到主音上,正好与歌词所表现的语气语意相契合。歌曲第二段(14-28小节)歌词的大意是两个人相爱了。两个人身旁笼罩着浪漫、唯美的氛围,相比第一段,第二段歌词将浪漫气息和爱意讲述得更加明白,而旋律的第八—第十句采用大连线,均为音阶级进上行/下行,大幅度的音阶流动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旋律和歌词相契合得非常完美。

三、该作品的语言艺术和演唱艺术表现

(一)歌唱语言

法语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它优美动听、明亮悦耳、柔和抒情。演唱该歌曲需着重注意咬字,要遵循法语发音的语言特点,注重元音的发音,法语是世界上元音最多的语言,一共有16 个元音,其中a/e/i/u/y/o 六个元音字母需要单独练习,保持语言的连贯特点,使单词与单词之间通过元音连起来,歌唱时要注意歌词的“联诵”,两元音在一起只读后一元音,前一元音不发音,如《浪漫曲》第一句L'âme évaporée 两个词联诵的结尾音不发音。在这首法语歌曲中,要注意一些字母的发音,如字母j 发音与中文“日”相近;字母s 在字尾不发音;字母qu 发拼音k 的音;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鼻化元音,鼻化元音是法语的特有现象,法语有4 个鼻化元音,该歌曲中有两个鼻化元音,该歌曲中的单词dans、vent 发a 的鼻音ã,donc 发o 的鼻音õ。

(二)演唱的声乐技巧

1气息的控制

该歌曲的音域是d1-g2,大部分的音在中低音区,中低音区音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中低音区要唱的浑厚、实在、沉稳,中低音区一定要把喉位放下来,保持喉部肌肉的松弛去进行演唱,这样出来的气息才是平稳的,中低音声部不能只用纯真声,仍需真假声混用,保持声音的饱满状态,高音的部分要唱得飘逸、朦胧,越高的音越需要气沉下去,不可扯着嗓子唱,这样的声音是尖锐、不圆润的。中低音区和高音区的过渡也要引起重视,要统一状态和音色。总体来说,整个歌唱是自由的,是通过气息的支持控制来完成的,气息要深、松、稳、有弹性。

2音量的控制

《浪漫曲》整首歌曲包括三个力度的标记,分别是pp、p、mf,这首歌曲带有强烈的印象主义色彩,歌曲音量的变化幅度不能太大,它展现的是一幅幅印象画,演唱时避免乐句与乐句之间音量差距过大破坏总的音乐的感觉。

(三)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

歌曲的表达要建立在歌曲的深入了解之上,该歌曲具有浓厚的印象派特征,歌曲中有许多色彩性和弦并且在不停地转调、离调,这需要演唱者演唱之前要细心感受音乐的色彩感。《浪漫曲》展现的是一种朦胧的气氛,表达的是对爱情的憧憬之意,突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朦胧的音响效果和旋律色彩感,旋律没有内在的紧张感,更像是脑海中回想的一帧帧画面,故演唱时避免加入过多的情感表达,或者夸张的抒情和喜悦。要注意声音细腻的把控,获得艺术之前的通感(和诗歌、绘画一样的情感),从而反映诗歌、绘画中的情感变化。歌唱者在歌唱之前可反复朗诵歌词,在脑海中构思出一帧帧画面,把握歌曲的整体意境和感觉,为歌唱时有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做好准备。

四、结语

德彪西艺术歌曲《浪漫曲》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带有浓烈的印象主义风格,更加追求自由,更加注重作品的意境,不同于传统音乐的风格,不局限于传统音乐中那种严密的结构。该篇通过研究钢琴伴奏、旋律和歌词的配合来加深读者和演唱者对艺术歌曲的感受和认识,主要通过语言艺术、声乐技巧和情感处理三个方面来帮助演唱者理解和欣赏印象派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进而更好地演唱《浪漫曲》这首歌。

注释:

①Mélodie:柏辽兹作为史上第一人用这个词来称呼他所作的歌曲,并以此来区分德国艺术歌曲和那种旋律就是一切的歌曲。

②受苦的灵魂在飘荡:受苦的灵魂在飘荡是浪漫曲的歌词,浪漫曲歌词是由玛利亚翻译的。

③联诵:在同一节奏组中,如果前一词以不发音的辅音字母结尾,后一词以元音字母开始时,前一词的词末辅音字母由不发音变为发音,与后面的元音组成一个音节,这种现象叫做联诵。

1 怎样使歌曲的原唱声音变小,而音乐伴奏声音增大

唱歌技巧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

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

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

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

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

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

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

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

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 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

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

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

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

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2 唱歌技巧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

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

2 怎样使歌曲的原唱声音变小,而音乐伴奏声音增大

用cool edit pro21去掉人声的方法 1运行cool edit pro21 2打开你想要去掉人声的歌曲 3选择“效果”-“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Vocal Cut",然后按”确定“就ok 4这时你试听一下歌曲,人声已经被除去,但留下一些不悦耳的”咝咝“声,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编辑。

5选择”效果“-”滤波器“-“图形均衡仪”-“30段均衡”进行编辑,一般影响人声的是13K-8K这个阶段,只需边试听、边调节这几个按钮,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消声效果了。 6不过千万别太高要求,因为这样消声,同时也会把伴奏音乐的某些乐器消除,所以出来的效果不可能跟原伴奏一样好听。

3 怎么把原唱声音变小'

把原唱声音变百小方法如下:所需工具:Cool Edit Pro1、首先在Cool Edit Pro中打开“心中的那一首歌MP3”原声带。

2、选择“Effects”→“Amplitude” →“度Channel Mixer…”(中文版的为“效果”→“波形知振幅”→“声道重混缩”),在“预置”中选择“Vocal Cut,先前是以默认值处理,现在来试着调节左面的各个参数。3、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随时点“Bypassa (直通)”复选框来对比原音。

4、左面有两个“Invert (反相)” 复选框,默认状态下其中一个前面有“√”,现在把“√”取消,声音变得更“干”,但是声场变得要开阔一些,立体感增强,但低频被消道减得更多。5、或许这个效果对某些歌曲比较合适,但对有些歌曲效果不是专很好,处理的时候还是得大家来慢慢、仔细的调试,如果次方法对要处理的歌曲不好的话,自然保持默认设置。

6、这时可以听到调整属好的以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声。另存为一个就行。

4 怎么可以使歌曲里的原唱声音变小

可以尝试下Cool Edit PRO软件。

里有两种消音方法,一种是声道重混缩,一种是析取中置通道,不过两种消音的方法都会对音质有损耗,目前还没有能完美消原唱的软件。1运行cool edit pro212打开你想要去掉人声的歌曲3选择“效果”-“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Vocal Cut,然后按”确定“就ok4这时你试听一下歌曲,人声已经被除去,但留下一些不悦耳的”咝咝“声,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编辑。

5选择”效果“-”滤波器“-“图形均衡仪”-“30段均衡”进行编辑,一般影响人声的是13K-8K这个阶段,只需边试听、边调节这几个按钮,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消声效果了。6不过千万别太高要求,因为这样消声,同时也会把伴奏音乐的某些乐器消除,所以出来的效果不可能跟原伴奏一样好听。

5 怎么把原唱声音变小'

把原唱声音变小方法如下:

所需工具:Cool Edit Pro

1、首先在Cool Edit Pro中打开“心中的那一首歌MP3”原声带。

2、选择“Effects”→“Amplitude” →“Channel Mixer…”(中文版的为“效果”→“波形振幅”→“声道重混缩”),在“预置”中选择“Vocal Cut,先前是以默认值处理,现在来试着调节左面的各个参数。

3、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随时点“Bypassa (直通)”复选框来对比原音。

4、左面有两个“Invert (反相)” 复选框,默认状态下其中一个前面有“√”,现在把“√”取消,声音变得更“干”,但是声场变得要开阔一些,立体感增强,但低频被消减得更多。

5、或许这个效果对某些歌曲比较合适,但对有些歌曲效果不是很好,处理的时候还是得大家来慢慢、仔细的调试,如果次方法对要处理的歌曲不好的话,自然保持默认设置。

6、这时可以听到调整好的以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声。另存为一个就行。

6 如何使歌曲原唱声音变小 而不是消除

原则上如果MP3的话调节音量的大小只能改变整体的效果了, 因为已经合成单轨了,就像你拿橡皮擦擦除一张画上房子前面的一棵树,你不可能露出房子,而直接就会擦成白色或者黑色(当然,那取决于你的底色是什么)理论上楼上说的8k录音,那也是在纯伴奏的情况下,和你人声的配合。

这也已经是多轨情况了。DVD也是分声道的,也是多轨。

这都是同样道理。那样的情况下,你可以调节左右声道的变化,甚至可以直接关掉一个声道。

但是你现在是。若你想要消掉人声。

大概也只能删去某个频段的声音,这样也会让整个伴奏失去原有的效果。所以你若是追求效果。

个人建议你还是好好找一个伴奏,如果伴奏可以和你所用到的原唱重叠(是同一版本)你可以降低原唱音轨的音量。和伴奏叠加。

这样或许可以达到你的效果。

作为过来人的心声:我觉得音乐是表达心灵感受的语言,对婴儿来说,轻音乐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提高婴儿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婴儿的情操,提高婴儿以后的文化修养等。

1、起床时,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曲;

2、吃饭时,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

3、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

4、游戏时,可以让婴儿跟随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地做动作(律动),如打拍子、踏步、跳舞等,这可以训练婴儿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能力。

5、讲故事时,也可选择和谐的乐曲作伴奏,增强情感的渲染。

给婴儿播放乐曲时,可选用一些优秀的婴儿音乐作品,如婴儿声乐、动画片中的音乐等,此外,可选用古典音乐作品,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和《月光奏鸣曲》、施特劳斯的《兰色的多瑙河》、舒曼的《童年情景》等。

希望能对你有所用,我也是以前在网上看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3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