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是音乐和影视的结合,当音乐一旦融入影视之后,就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范文一:影视音乐的审美意蕴研究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影视作品的画面更加有活力,而且还能将视觉的东西听觉化,让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刻。比如,我们会在灯光闪耀或者是星光灿烂的时候用钢片琴表达,也可以用双簧管或者是长笛来描述生机勃勃的清晨,还可以在微风吹拂的时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颤弓效果使这种感觉更形象化……这样的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听觉上的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实例来说,钢琴所抒发的感情是非常优越的,因此,在纪录片《冬猎》中,当冰雪覆盖自然的景象出现时,就会响起一阵透彻且明亮的钢琴声,为了突出树挂的特色,钢琴快递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将枝头挂着冰凌的景象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使整个画面更有激情,刻画的景象更深刻。音乐既能展现画面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能将所要展示给观众的意境传达出来,在形似的同时做到了神似,使画面极富感染力。
画面往往只能表现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内心是无法形象地表现的,这时,影视音乐就能很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烘托背景氛围来侧面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1烘托环境的氛围。影视作品的环境氛围是不能通过视觉观察出来的,而影视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和乐器的变换来烘托背景氛围。例如,电视剧《红楼梦》,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展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情爱情故事,来展现一个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盛和衰败,以此来表达封建社会注定会终结的主题。根据这一作品,作曲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悲为美的音乐作品。使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贯穿着悲凉的气氛,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些音乐作品不管是歌词、旋律还是和音响,都将这种悲情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作品的背景都展现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让剧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运都在悲伤的氛围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时代的氛围。影视作品还能通过影视音乐来烘托时代的氛围。比如,**《祖国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许多的青少年所传唱。因为这部**是一部有关儿童的**,所以,这首插曲就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童真童趣。歌词和旋律刻画了一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美丽的北海公园划船游玩的景象。展现出孩子们在最纯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将北海公园的美和孩子的欢乐描绘得出神入化,让我们每当看到这部**或者听到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这正是影视音乐对时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衬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仅从影视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视音乐也可以将其衬托得很完美。例如,**《黑骏马》,这部影片揽尽了草原辽阔坦荡的风光,同时捕捉到了草原上豁达强韧的生命力,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宽阔的胸襟,而由腾格尔作曲的主题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将草原的美通过音乐展现出来,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能让人想到辽阔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点。音乐常常可以将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张艺谋导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这部**的插曲《十面埋伏》运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将十面埋伏的那种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深化了**的主题,同时也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得以突出。
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经过潜移默化的,它会带着观众走进影视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可以在听到影视音乐的时候自然而然联系到影视剧中的桥段,以此来将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联系起来。例如,曾经红遍中国的香港**《甜蜜蜜》,其中由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曲《甜蜜蜜》堪称经典。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时,既浪漫又心动,这首歌曲用甜美的声音唱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甜蜜和幸福。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现实的压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终在异乡无意间听到《甜蜜蜜》时四目相对,好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让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现,因此,这首歌曲贯穿整部作品,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
自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就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的提高,**制片商发现单纯的影视作品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于是影视音乐登场,它在扩展**内涵、丰富**美感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时音乐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结合影视剧情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视”也应运而生,它使音乐和影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更加富有内涵,而影视也更加传神。
(一)连接影视剧情
**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太过繁复的剧情有时因为时间关系并不能细细讲述;而多个主线同时发生的时间也不能同时描绘。所以经常会出现多个片段连续剪辑的镜头,这时,单纯的画面已不能圆满地表达清楚细节,就需要利用音乐来衔接剧情,让观众更深刻地领会**内涵。比如在《无间道2》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倪家为了巩固自己黑帮的地位,而决定杀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于倪永孝心思缜密,计划周全,鞍山行动几乎在同时进行,所以导演用了大量剪切镜头分段描述刺杀四位头目的过程,这时背景音乐开始演奏,从行动开始就弥漫着一曲凄凉的口琴演奏,舒缓、哀伤、压抑。使观众沉浸其中,大量镜头的切换也显得自然、流畅,更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领悟到黑社会的残酷。设计非常巧妙,背景音乐在此时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衔接的作用。
(二)总结影视内容
在**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因果尘埃落定之时,再多的镜头画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达内涵的时候,音乐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总结、评价**,给观众灵魂上以更深刻的冲击,而且如果使用得当既不会使音乐显得突兀,也不会让画面太过尴尬。比如:在**《花木兰》中,战争开始,泥土血水漫天,战马旌旗飘扬的战场上,披坚执锐策马奔腾的花木兰出现。此时《木兰情》这首音乐开始演奏,词曲融入大量中国风,能使人产生较强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辽阔而大气,以马头琴为主、古筝为辅的演奏工具更鲜明地表现出战争场面的震撼,与影片整体以及场景非常符合,结合强势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看着在血流漂橹的战场上厮杀的花木兰,都会不禁心生感慨,为花木兰的命运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时也为花木兰的坚强而自豪。这时的背景音乐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无需再多的画面描述,花木兰那种在命运面前不轻易低头、勇于直面困境的顽强心态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而且以音乐的形式烘托出来更让观众有种只可意会的快感,更加强化了**的效果。
(三)深化影视主题
一般来说成功**的内涵并不容易让人轻易领会,但台词和音乐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导演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观众去结合音乐细细品味,比如:在《大话西游》中,初次看这部**,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单纯的一部喜剧片,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影片最后,孙悟空踏着七彩祥云出现,与紫霞仙子在空中纠缠时,背景音乐《天地孤影任我行》开始演奏,最后紫霞仙子为孙悟空挡住了牛魔王的一击之后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音乐也达到了高潮,那种凄美的爱情结合苍凉雄厚、豪气悲壮的音乐顿时让人泪流满面,这时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观众才突然醒悟,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片,而是讲述凄美爱情的黑色幽默剧,剧情的转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严的音乐才让观众有了醍醐灌顶的觉悟。不得不说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视的主题。
根据本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背景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音乐这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将人的情感超脱出画面,外化成为一种动感意向的形式,以虚幻又充满张力的声音运动帮助观众进行审美思维的塑造,最终成就了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范文二:浅论影视音乐的节奏艺术一、影视音乐节奏与其他影视声音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
影视音乐作为声音要素在影视作品中与之伴随的还有人声和自然声,由于同属于声音物质,影视音乐的节奏一定会受到这两种声音要素的直接影响。在某些学者的观念里,整个影视声音就像是具体音乐,也就是其他声音就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把整个影视声音作为特殊的音乐来认识。这里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但音乐与其他声1342013年第4期音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不能忽略。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影视声音设计中,由于其他声音要素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强,而影视音乐却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音要素,它在创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性原则就是节奏。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音乐与人声、自然声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的形态特征。
(一)音乐与人声的复合节奏
在有对白的情节中,人声与音乐的的结合主要是纵向结合,它们结合形成的节奏形态可以分成主要三个类型:对应、对比和互补。在这里,我们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多声部音乐一样去量化分析两个声音层的节奏,但我们可以用它们表现出来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在某些节奏点上,有时甚至可以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从多声部音乐的节奏特征来看,对应性节奏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节奏特征,但可以起到丰富和加强的作用。这在影视音乐与人声的结合中是一样的,比如快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会加强对白的节奏,同时还会加强语言的情感性。节奏的对比就是一个节奏层为快速,另一个节奏层为慢速。从理论上来说,快慢速节奏的结合就是互相综合。如慢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增强,同时情感性增强。而快速的人声与慢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减弱。这种节奏形态带来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节奏对比打破了视听联觉的习惯,音乐节奏成为前景,视听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强。音乐与人声的互补就是两者的节奏在横向上都是变化的,但在纵向上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复合的规律性节奏。在这里,由于音乐与人声形成的音色节奏的加入使节奏的动力性更强,如人声的节奏在横向上是快慢快的进行,同时音乐的节奏在横向上是慢快慢的节奏进行,那么人声与音乐就会在纵向上形成快慢结合,但在横向上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声音的复合节奏。音乐与人声形成的复合节奏的节奏形态对于我们在给影片进行声音设计时,特别是为一个有对白的情节配乐时,应该特别关注其他声音在音乐节奏中的参与。比如有时为了声音节奏的表现,我们会重新设计音乐的节奏。又如音乐可以参与复合节奏,但要考虑人声的内容的表现。明显的音乐节奏会影响语言内容的表达,所以特别在语言内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的声音设计应该是,要么音乐在声场中置于背景,而语言为前景;要么把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
(二)音乐与自然声的复合节奏
自然声与人声一样,许多时候会受到情节内容与画面的影响,所以它的节奏非常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由于规律性节奏对于非规律性节奏的控制作用,当它与音乐结合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让它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我们抛开自然声的写实以及表情的功能,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它与音乐结合的复合节奏的形态以及特征。自然声与音乐的复合节奏同样存在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形态。如快步的脚步声与快速的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就是节奏的对应;密集的枪声的快节奏与长音旋律的慢节奏的结合就是对比;格斗中偶尔一记重拳与紧跟的音乐重音形成的一个以自然音为重音开始的音响片段就是节奏的互相补充。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人声的表意性大于它的节奏性特征,所以它参与音乐的节奏的倾向性较弱,而自然声的节奏特征却比较明显,所以在与音乐的结合时与人声不一样的是它参与音乐节奏的倾向性大大增强。此时如果自然声与音乐在纵向复合节奏上不能体现节奏的一致性的话,就会形成不协和节奏,如果不协和节奏不是我们此时的表现需要的话,一般在声场上采用音乐成为背景,而让自然声成为前景的声音设计,或者让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突出自然声的节奏和自然声的写实和表情功能。
二、影视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形成的复合的声画节奏
(一)影视画面节奏的理论
从文章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音乐的节奏理论中,发音点、时值与停顿是节奏构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这可以认为是音符的一次运动或一个节奏点,而多次运动或多个节奏点就会产生节奏感。这种神经反射的时间间隔存在于听觉神经系统对声音的反应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觉系统中,如视觉对对象活动的反应所具有的时间间隔形成会构成视觉的节奏体验。用音乐的节奏观念,我们就可以来理解影视画面要素中剪辑、镜头、画内信息的节奏。在剪辑节奏的构成要素中,一个镜头的第一帧可以认为是发音点,持续时间可以认为是时值,最后一帧可以认为是停顿;镜头的节奏要素可以理解为镜头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也就是从镜头的起幅到落幅的过程。而画内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运动,节奏也就是人和物的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
(二)声画节奏观念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态,它不仅受其它声音要素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画面节奏的影响。也就是说,影视音乐可以与画面结合形成影视声画节奏。在无声**时期,音乐被认为是**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娱乐性和满足人们的视听习惯。当然后来人们努力使音乐与**协调一致,例如在情感和节奏上,但许多时候音乐与画面在节奏上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在有声**时期,音乐成为画面的附属,画面的运动和节奏许多时候会配上相应节奏的音乐,这种方式被称为按动作配乐,也叫米老鼠式编曲。当今时代,影视音乐成为影视艺术视听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不是单纯的附属要素,而是有机的成分,音乐积极的参与叙事,表情以及运动。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节奏成为重要的载体。**中声音与画面结合所形成的声画节奏的形态特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单一要素结合到多种要素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偶然、随机到主观、互动的的过程。影视作品中画面的节奏主要由剪辑、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构成。在实际作品中,它们有时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画面节奏主要是由剪辑节奏构成,而有的画面节奏主要由镜头运动节奏构成。一般情况下谁的节奏速度快,谁就是主要节奏层次或者说是前景节奏。如剪辑节奏的速度超过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时,剪辑节奏就是主要节奏层次和前景节奏。
(三)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声画复合节奏形态
与音乐、人声和自然声的节奏关系一样,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复合节奏主要有三种形态: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声画节奏形态体现不同的声画节奏表现特征。声画节奏对应就是音乐与相同节奏速度的画面剪辑、运动、信息节奏的结合而形成的声画复合节奏。当影视画面的节奏较快而此时音乐的节奏也属于快速的话,它们就属于对应性节奏。节奏对应时,声画节奏又可能出现两种状态,如以画面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和以音乐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以画面节奏为前景时,画面内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内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音乐节奏为前景时,视听感受被突出,外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们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而是音乐的节奏点与画面的节奏点形成节奏重音。由于节奏要素的增加和节奏的一致性特点,节奏重音的动力性会大大增强。对比性节奏就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与画面节奏的速度形成对比,也就是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快而另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慢。它们之间会形成节奏动力互相影响的情况。如快节奏的画面节奏与慢节奏的音乐节奏结合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画面节奏减弱,内部心理情感节奏感增强。由于视听节奏的不一致而使人们会去主动感受外部画面节奏之外的内部情节节奏。而当画面节奏为慢速节奏而音乐为快速节奏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视听节奏感增强。互补性节奏实际上就是画面节奏与音乐节奏两者的节奏点互相补充。如剪辑节奏为慢速时纵向上音乐节奏为快速,横向上当音乐节奏变为快速时此时纵向上剪辑节奏则变为慢速。互补节奏只是节奏的要素发生变化而节奏的特征保持不变。互补节奏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如由于要素的增加,它的声画节奏动力被加强;还有就是在情节中声音和画面互相加强而互不干扰。如在音乐与人声的互补节奏中,音乐与人声的相继出现可以使人声表达的信息内容不受到其他声音要素的干扰。
三、影视音乐与其他声音和画面形成的复合节奏
适合朗诵的背景音乐有《童年》、《神秘园之歌》、《闲云孤鹤》、《classicriver》。
1、《童年》(Childhood Memory)
这首《童年》(Childhood Memory)出自班德瑞的《日光海岸》这张专辑。确实曲如其名,让人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听了有种想哭的冲动……,长笛与黑管永远是管乐重梦幻组合,叠轻柔的钢琴上,顺记忆穿针引线,副歌中穿插一段凝人和声,是整首曲子接在主题后经营出来的高潮,刚巧呼应着全程串场风铃声,两者在编曲中分工架起,迷雾般的帷幕,带人回溯到孩提时代那段年幼无助但却也无忧无虑的时刻。可惜的是,神秘园之歌(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2、《神秘园之歌》
这首《神秘园之歌》出自神秘园的第一张专辑《SONGS FROM A SECRETGARDEN》。据说这首歌伤感能杀死人,让人像迷失在神秘的丛林里,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这样的黑暗中,像一个人孤独的坐在路边大树的阴影下,静静看路上人来人往,别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看到,因为你害怕,因为你孤独,你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只有这样,受伤的心才能感到一丝安全,这样的孤独一直在诱惑你……像这样的甜蜜回忆,一旦成人,能分离的人也所剩无多了。
3、《闲云孤鹤》
曲如其名,很古远的意境。没有一波三折,抑扬顿挫,低徊反复,不急不躁。随意的弹拔,便在人的心里铺垫出一份宁静和安祥,不再离去。在这样的曲子里,会有无端的想象,荒凉的平原,还有弹琴的女子,空中飘落的小米花,联想翩翩。
4、《classicriver》(灰色空间)
最初听的是灰色空间这首歌,后来才知classicriver曲子的。优美伤感的旋律,不紧不慢的响起,孤独,寂寞也随之而来,生命,爱情,友情,金钱,还有那痛苦不堪的记忆,缓缓地被它勾起,像徐徐上升的烟雾一样,缠绵绯侧!这应该也是经典之作吧!
作用都是一样。随着剧情发展使用不同乐器不同旋律可以更好的表达剧情情感。效果,其实很多时候都不是单一乐器的。所以说实话你这问题不好回答。笛子旋律清明,萧声则纯和通透。各有特色。看制作人的定义。
[摘 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钢琴音乐在**《一曲难忘》中的情感体验,从主人公肖邦悲情的一生中,描绘出这位波兰伟大的钢琴音乐家的情感人生,把他对祖国的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悲痛全部倾注于其钢琴音乐作品之中,用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喊出了深受压迫奴役的波兰民族的愤懑的声音。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个人主观情感”,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密切地与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严峻现实联系在一起。肖邦富于诗意的情绪精华构成其钢琴音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肖邦;钢琴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创造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听觉艺术。它不仅能表现作者的审美体验,同时,欣赏者通过聆听乐曲,对音乐作品产生再体验,从而激起美感,也能获得审美感受。
一部优秀的**作品,其中的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同时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古人所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以它特殊的功能成为**、电视艺术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
影片《一曲难忘》描写了波兰钢琴家肖邦的一生,肖邦是极度爱国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音乐如歌,旋律接近说话的表情。他喊出了深受压迫奴役的波兰民族的愤懑的声音。因为音乐是通过听觉而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语言,那么,再配以视觉感观,所以使得影片更加感人至深,震撼心灵。
在肖邦短暂的一生中,分两个时期。
华沙时期
这个时期的肖邦充满青春活力,表现出一代青年无所忧虑的欢乐情绪,并富于浪漫主义幻想。在他的创作中,采用最富于民族性格的波兰乡民喜爱的舞曲,如创作了玛祖卡舞曲音乐,旋律优美,吸收民间舞曲精髓,创造性地运用它的特性节奏,仿佛我们马上要跟着节奏翩翩起舞,伴随民间调式和声,能感受到具有鲜明的民调色彩和波兰民族气质。
但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是可歌可泣的民族,面对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的摧残,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这一切,给肖邦的思想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肖邦有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普遍强调主观的个人感情,密切地与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严峻现实联系在一起,他常把抑郁的情绪和反抗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展现在他各种作品中。起义失败,民族悲剧,使肖邦感到极大的悲痛,从此他的创作意识产生根本性变化,充满悲愤和对破碎山河寄予希望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构成他创作的主题。如C小调《革命练习曲》OP10NO12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引子从右手弹奏的不和谐的九和弦强奏开始,左手引出一连串的上下翻滚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左手奏出失望与愤怒的上下行音阶的狂浪波涛上,犹如热血在沸腾,来表现作者悲愤的情绪。右手奏出由果断有力的和弦构成的号角性音调,坚强刚毅,使乐曲由悲愤转为激昂,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然后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紧接着在上下起伏的琶音式的伴奏音型衬托上,呈现了情绪悲壮的主题。强弱交替的乐句,仿佛激奋的呐喊和动荡的回声。主题后半部分具有较明显的喧叙调特点,犹如倾诉着内心的痛苦。中间部分,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调,在急骤起伏的伴奏声中一再重现,使乐曲情绪越来越激昂。接着,以开头的引子作为过渡,使主题在原来的主旋律上加装饰音变化后再现。尾声中出现了蕴含着悲愁哀痛的曲调,寄托了深沉的忧虑和哀思。但乐曲的结尾又回复到自豪、刚毅的形象,充满英雄气概的激情,使乐曲情绪再一次兴奋起来。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并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又用引子开始下行的旋律线坚强有力地奏出了大调的4个和弦结束,象征了肖邦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是一个漂流他乡的游子为家乡革命胜利而呼喊的心声,让我们通过音乐来认识肖邦,也通过他本人来理解他的音乐。
影片中的一段情节让人很难忘。在一次演奏时。由于肖邦拒绝为“俄国的走狗”演奏,在众人面前愤然离席而去,激怒了俄国人。之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了法国的土地。临行时,家乡好友赠他一杯家乡的泥土,希望他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忘了祖国。看到此处,笔者第一次感受了波兰人民对家乡的挚爱。
巴黎时期
肖邦在巴黎结识了李斯特、乔治•桑等有才之士,渐渐他的才华也充分地展露出来。他做出一首首惊世名作,成为当时文艺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肖邦有着浓厚的抒情气质,为了感谢乔治•桑的帮助,肖邦给她弹奏了E大调练习曲OP10NO3,是一首以歌唱性旋律为核心的、既忧伤、又温存、深沉的哀歌,在柔和、温存的旋律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它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忧伤、悲哀的情调,又似乎沉浸在对祖国、故乡往昔生活的亲切美好的回忆之中。这部乐曲的整体结构,显然是同作曲家思绪情感发展的脉络和过程息息相关的。一种既忧伤又温存的情感,逐渐难以控制终于发展成似乎是暴发性的情感宣泄,之后逐渐平静下来,回到原来的情感状态。这个情感的发展过程被对应地转化为一个动态性的、充满矛盾和内在张力的声音过程。这个看似带有一定即兴性的作品,其结构却极其精致,它既具有在富于对比性中展开,波澜起伏却又一气呵成,因而又具有扩展的二部性结构的性质。
人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转化为音乐之后同样是复杂的。这首练习曲的音乐主题既忧郁、感伤,但又似乎蕴含着某种对往昔幸福的模糊回忆,二者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体验。在与女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生活期间,曾一度为他带来人生的幸福,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肖邦有着诗人的气质,他的钢琴音乐艺术本身充满着诗意,其音乐底蕴有着发自心灵深处的自我血肉的部分,成为激动人心的力量源泉。
由于工作劳累过度和环境不适,肖邦身患重病,更为不幸的是,波兰人民也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老师埃尔斯纳找到他,希望他能以开演奏会的方式筹款,拯救家乡的人民。老师留下一袋东西后离去。
肖邦打开了小包,倒出里面的东西――那是家乡的泥土。此时,掌中祖国的泥土,引起肖邦对往事的回忆,想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想到正受尽苦难的家乡人民,想到自己的老师、亲友……他无法抑制住感情,手不由自主地伸向了琴键……面对极力劝阻的乔治•桑,他没有开口,而是用自己昔日慷慨激昂的乐声,做了最有力、最坚定的回答。之后,在法国、德国、荷兰、瑞典……召开了一场场的演奏会。弹出了一系列著名的音乐。肖邦那花丛中的大炮,炸响了整个欧洲大陆。他弹奏的a小调练习曲作品25之11,是一首气氛阴沉、情感严峻,而又气势磅礴的音诗。作曲家愤懑的情感波澜犹如打开闸门的巨流,排山倒海般地倾泻而来,不可抑制。可以说它是作曲家内心中掀起的情感“风暴”。
乐曲是从一个悠远、宁静的单音形式的音乐动机开始的,它好似远方传来的号角声,当它以四声部织体的形式再一次出现时,它更加微弱了,似乎是山谷中隐约可闻的回声。然而,骤然间,狂暴的音流好似从天而降,猛烈地倾泻而来,造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营造了肖邦的钢琴音乐中所独有的那种强烈的悲剧―戏剧性品格。
然而,此时肖邦的身体状况,禁不起如此重负。在他灵动的十指弹奏的同时,汗珠,一颗颗从额上渗出,又一滴滴滚落下来。可他却只擦一擦,继续忘我地演奏。他的病情也日益沉重。可他却依然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一个又一个大城市。在一次演奏会上,拖着病体的他,手指按键也愈发吃力。凝视着键盘,眼前浮现的是亲友、老师那熟悉的身影与话语。泥土、家乡、天才、奋斗、战火、祖国……任凭热汗从额上滚落,不顾鲜血从口中咳出。场下的观众们,已是热泪盈眶,笔者被深深地震撼了,一瞬的精彩,胜于一生的平庸。
影片中始终贯穿着那优美而激昂的乐曲。影片中给人最深刻、最强烈震撼的钢琴音乐作品是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OP53,人们把它称为《英雄舞曲》,全曲充满战斗性和史诗性。在暴风骤雨式的引子以后出现的主题,它的旋律动机具有斩钉截铁般的节奏,体现了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作曲家以最通俗的方式满足了政治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在艺术性上发挥了钢琴的乐队性、交响性和宏大气式。摆出一幅盛气凌人的炫耀姿态,而且在三重奏中它得到一个军乐主题的支持。他为他的同胞的荣耀、胜利和失败而歌,歌唱悲哀和幸福。盛气凌人的傲慢、战斗的气概、满怀感伤语调回忆的思考,生之欢乐的昂扬姿态,衰亡中淡然忍受的尊严――这些都表现在作品中,但是它们构成了一个空间,一个保存失去国家的人民的民族身份的空间。充满了强烈对比与反差,证实了舒曼的话:“在花丛中隐藏着大炮。”
波兰舞曲,仍回响在广阔的大厅里。在这英雄的舞曲、壮丽的乐章的衬托下,凸显出一位真正的英雄。世界的一颗巨星,此时正在乐坛之上,散发着格外耀眼的光芒。
掌声、喝彩声连续不绝。然而,肖邦却已筋疲力尽,面对走来的老师,他倒下了。
在病榻上,他合上了双眼。在悲怆的《圣母颂》中,这位天才,落幕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肖邦正是这样,为了自己伟大的祖国与深爱的人民,奉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人已远去,然而这颗璀璨的明星,即使事隔百年,也是光芒依旧,闪耀在乐坛之上。伟大的人,必定会从世上消失,然而即使这样,也一定会有人传承他那高尚的品质。爱国、无私……肖邦身上那些闪光点,一直影响着后人。有多少文学家、艺术家,怀着爱国的热情,创作出了无数瑰宝;有多少战士,带着这种品质,为自己的祖国,为大地上的和平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又有多少平凡的人,在向这位伟大的英雄学习,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未来,亦如此。
[参考文献]
[1] 于润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 万木外国音乐简史[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
[3] 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张宇(1971―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高昂(1982―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音乐教学。
有声**与无声**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
1、声音;
这个是显然的,有声**在情感思想的表达力上更具优势,而且对白本身也是很具艺术的。无声**需要用更多的动作来表达,难度上很大,从而也就局限了表达的深度或者说观众的大众化程度,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去体会无声背后的声音的。
2、画质:
无声**由于时代的问题,画质没办法和之后出现的有声**相比。
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
时代是发展的,从无声到有声是个阶段的问题,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这两种艺术从根本上是无法说出好坏的,将他们做比较个人认为意义不大。
30 Mintues——三十分钟
女孩的男朋友有了外遇,伤心欲绝的女主角 决定用定时炸弹和男朋友同归于尽。而定时炸弹 设定的时间,正是30分钟……
经典片段:Зареветь убежать, Или дверь
лежать,
и
молчать
И
замок
потолок
500 Miles——离家五百里
500 Miles是流传甚广的一首爱尔兰民谣。
曲频繁使用数词和重复手段,表达了人生路途之 艰辛和主人公返乡的矛盾心情。主人公乘火车要 返回家乡了。“如果你没接到我在的这列火车,你 会知道我已走了,当百里之外,你可听见车笛在 响。”在第一段重复了五遍A hundred miles,表 达了他恋恋不舍,而无法面对的心情。为什么要 走?要去往何方?火车不停地走,一百里,二百
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此刻,主人公离家 已有五百里。在这第二段中,交代了主人公不愿 意留下来的原因;第二段歌词说他身无分文,连一 个penny都没有,是不能这个样子回家的。this
way或this a way共出现六次,充分表明他的自尊 而惭愧的心理,穷困在异地,可能家里的妻子正企 盼着丈夫,孩子正企盼着父亲,但是主人公是不能返 回家乡的,他觉得不能如此丢脸。所以他选择还是 在经过家的火车上离开了
经典片段:If you miss the train I'm on,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只有寻梦去
这是六十年代的民谣团体“艾佛利兄弟(The Everly Brothers)”的经典名曲。 由Don和Phil Everly兄弟组成的艾佛利兄弟 二重唱艾佛利兄弟二重唱成名于摇滚乐新兴的
节奏与蓝调的风格
摇滚、
1957年他们融合乡村、
加上两人和谐的合声令他们的歌曲不仅在当时游 走流行、乡村、节奏蓝调三大榜,而且也成为后 人一再重唱世纪不朽的流行歌谣。
经典片段:Dream, dream, dream When I feel blue in the night, and I need you to hold me tight Whenever I want you, 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
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
这首“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是一首 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洋歌曲,作曲者已不可考,据 研究应与18世纪某些苏格兰的非宗教歌曲有关, 早期它在美国黑人教会很流行,以致于常被认为 是美国传统歌谣,或黑人灵歌,目前的乐谱由美 国福音诗歌作曲家艾克沙(edwin O
1851-1921)改编。 这首曲子曾被John Baez以无乐器伴奏的清 唱方式,作成单曲唱片发行,并蝉联美国流行音 乐排行榜的第一名,这种以灵歌蝉联排行榜首位 的情形虽非仅有,但也可看出这首诗歌的撼动人 心之处。
经典片段: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American Pie——美国派
“American Pie”绝对是流行歌坛的经典作 品,玛丹娜还曾翻唱成舞曲风味的版本,但一向 颇欣赏娜姐的安德森,这回却觉得她的翻唱亵渎 了这首歌。 写作这首歌曲的唐麦克林,是因为他的偶像 Buddy Holly于一九五九年二月三日飞机失事身 亡,有感而发写下这首长篇钜作。那场空难使美 国歌坛失去了三位摇滚乐的重量级人物,除了前 面提及的Buddy Holly以外,还包括The
Bopper和Ritchie Valens。 歌词中处处影射当时美国政治、文化的诸多 现象,若非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一般乐迷从歌 词根本瞧不出端倪。
American
Miss
bye
经典片段:Bye,
drove my Chevy to the levee but the levee was dry Them good ole boys were drinking whiskey and rye, singing this'll be the day that I die
Angel Of The Morning——晨间天使
Juice Newton是一名在1981年以翻唱早晨的 天使Angel Of The Morning崛起而走红的乡村女 歌手,她结合了流行、民谣与乡村的特殊风格, 以及美好的歌喉,陆续唱红过不少好歌。
经典片段:Just call me angel
morning, angel Just touch my cheek before you leave me, baby
Annie's Song——安妮之歌
“Annie's song 安妮之歌”是约翰丹佛献给妻 子的一首歌。有一年,喜好大自然与冒险的他到 瑞士滑雪渡假,眼见壮丽开阔的湖光山色,一时 灵感泉涌,很快就写好这首歌,并献给他的爱妻 Ann Martell。
经典片段:You fill up my senses, like a night in a forest Like a mountain in springtime, like a walk in the rain
Another Day In Paradise——天堂的另一日
地下道或街角的
Homeless,栖身在公园、
游民,已是现代都市里无法漠视的现象,他们为 何无家可归?或者有家却归不得?每位游民背后 可能都背负着一串令人心酸的过去,但有谁在
英国鼓手菲尔柯林斯,于70年代以替代鼓手 身分加入艺术摇滚团体“ Genesis 创世纪”,几年 后团长Peter Gabriel 离去,菲尔柯林斯取得领导 地位,逐步改变乐团风格,取得了更好的排行成
1981年起,他在未离团的情况下开展个人音 乐事业,连续四张专辑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连 连出现的冠军单曲,其中第三张专辑「No
required」曾获葛莱美奖年度专辑,1989
四张专辑《But seriously……》是年度销售冠军,其 中的“Another day in paradise 天堂的另一日”是 四周冠军曲,也是葛莱美奖年度最佳歌曲。此 外,他还参与多部**主题曲的录制,每每都获
年代里,他曾创下连续十三首
得佳绩。整个 80
单曲都进入前十名的傲人纪录。
经典片段:Oh, think twice, it's another day for you and me in paradise Oh, think twice, it's
and
you
you,
for
day
another
paradise
Anywhere Is——四处皆然
1995年推出的《The Memory Of
(《树的回忆》)是恩雅在与上一张专辑时隔三年 之后推出的大碟,一经发行便再度引起轰动,并 且一举夺得第39届葛莱美最佳NewAge音乐专辑 大奖,这也是她第二次染指这个奖项。专辑中这 首跳跃而律动《Anywhere Is》延续了恩雅大气而 飘逸的风格。
you're
there
got
经典片段:You
forever, I go there I'll lose my way If we stay here we're not together, anywhere is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今晚你寂寞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是上个世纪 50年代猫王Elvis Presley 演绎的乡村爵士风格的 歌曲。身为摇滚歌手的他,这种风格的歌曲并不 多,却也整整影响了几代人并使其为之痴狂。
经典片段:Is your heart filled with
shall I come back again Tell me dear,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As Long As We Got Each Other——只要我们 在一起
看过经典美剧《成长的烦恼》就一定对这首主 题曲非常熟悉。浓浓的家庭气氛,4个性格各异 的孩子,加上这么棒的主题曲,绝对称的上是一 部经典的家庭喜剧。
经典片段:As long as we got each other, we got the world spinning right in our hands Oh, baby, rain or shine, all the time We got each other, sharing the laughter and love
本歌曲由以下VC听众点播,感谢你们的参 与:lysxyang
A Song Of Joy——欢乐颂
大家所熟知的《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
《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
交响曲》的终曲乐章。
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 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 《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 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实《欢乐颂》 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
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 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
经典片段:Come! Sing a song of joy for peace shall come, my brother!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en shall love each other!
As Tears Go By——泪水流逝
1964年,滚石合唱团主唱Mick Jagger米克
奇斯理查写下《 As
Richard
杰格和吉他手Keith
Tears Go By》这首抒情曲,他们的经理Andrew Oldham 听到后,却把这首歌先拿给旗下一位女 歌手Marianne Faithfull 灌唱,原本是放在单曲小 唱片的B面,发行时才改到A面当主打歌,没想到 成为一首畅销曲,使得刚踏入歌坛的Marianne Faithfull 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而“滚石”一年后才 灌录这首歌曲放在专辑当中。 这首歌原名是《As time go by》,但因为和电 影经典《Casablanca》(《 北非谍影》)的主题曲
米克杰格后
同名,于是改为《As tears go by》。
来回忆道:“我写下歌词,奇斯谱曲,但对当时才 廿一岁的我们,这实在是首过于感伤的曲子——傍晚时分,看着孩童们嬉戏……像一个有点年纪的 人写出的歌。” Marianne Faithfull在歌坛发展还算顺遂,但
年代末复出时,嗓音
70
后来因染上毒瘾,到了
已变得沙哑而苍老。1987年,她在专辑《Strange weather》( 诡异的天气)中重唱《 As tears go by》,和刚出道时的演唱判若两人,但也吸引了 另一群喜爱不同格调的乐迷。
经典片段:It is the evening of the day, I sit and watch the children play Smiling faces I can see, but not for me I sit and watch as tears go
A Time For Us——我俩的时光
莎士比亚的戏剧真是历久弥新,西方影坛对 莎剧的热潮始终不减。《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李 奥纳狄卡皮欧就曾拍过现代版的《罗密欧与茱丽
《罗密欧与茱丽叶》搬上银幕并不是第一次, 早在约三十年前好莱坞就曾拍摄成**,而且当 时在世界各地都相当轰动,台湾当时的中文片名 为《殉情记》。“A time for us”这首歌就是《殉情 记》的主题曲,但是这首歌并未出现在**中。 原因是原来的配乐实在太动听,后来有人将其主 题音乐填上歌词,交由当时最红的男歌星安迪威 廉斯演唱,而成了一首畅销曲。
经典片段:A time for us, someday there'll be When chains are torn by courage, born of a love that's free
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
《Auld Lang Syne》是一首苏格兰民谣,由苏 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于1788年 创作,后经谱曲而广为传唱。《Auld Lang Syne》 的英文意思为”old long since”,或者更通俗点讲 就是 “long long ago”、”days gone by”和”The good old days”,也即是我们熟知的那首《魂断蓝 桥》的《友谊地久天长》。 在大多数英语国家里,《Auld Lang Syne》是 新年夜大家怀念旧友,互相祝福时唱的歌曲,象 征送走旧年而迎接新年的来临。
经典片段: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A Whole New World——崭新的世界
背景音乐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出情感伴奏是主调音乐兴起之后形成的概念。背景音乐,指的是电视剧、动画片、节目中用于调节气氛的配乐,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出情感。伴奏是主调音乐兴起之后形成的概念,旨在为了提升主旋律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很多方面)形成的地位从属的音乐片段,红花还需绿叶配嘛;而和弦指的是三个及以上的音之间的距离关系,同时发响的是柱式和弦,此外就是分解和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