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构成因素和主要法则有哪些

形式美构成因素和主要法则有哪些,第1张

1、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2、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色彩的物理本质是波长不同的光,人的视觉器官可感知的光是波长在39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电磁波程度不同,而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十分复杂的色彩现象。

色彩既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又有色性差异。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这些规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地熟悉和掌握各种感性质料因素的特性,并对形式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也即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齐一与参差、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黄金分割律、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

学习构图,是对摄影的一种思考,构图并不像物理公式一样,可以直接套用计算。它更多的是需要用户把自己的摄影思想体现出来,加入不同的想法。学习构图的技巧,主要是让用户在拍摄时起到参考的作用,让用户合理安排画面中各种元素以及改善画面中的结构,让用户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所拍的主题。

学习构图,也需要注意以下的点

l 系统学习的传统的构图

一说到系统地学习传统的构图,很多用户就会想起书上说的12345点构图方法,就像画画一样,一开始都是照着书上的画像,怎么排线,怎么构图,色彩怎么搭配。其实这些只是一些基础的技巧,只是让人从根本去了解构图的意义。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学习的一样,我们可以多从美术作品中摄取它的灵感与创意,摄影在我看来,也是绘画的分支,多看看大师们的作品,无论是古典的绘画,还是现代的动漫美术作品,我们都可以在里面寻找到优美的构图。

能合理地发现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

发现表达,是摄影中很重要的两个概念。提升自己的审美,锻炼自己的灵感,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好看的画面,而且能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构图。这一点算是对上面的补充,当临摹和欣赏足够多的作品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优美的构图其实是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不被书本或条条框框所绑架

书本里或者很多视频里,都教了很多种构图方法。比如:九宫格构图,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等等等。这些方法是非常好的入门分析,但是当用户拍得足够多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照片构图千变一律。渐渐地也会对摄影失去兴趣了。所以构图应该多加入自己理解基础构图方式后做出的改变

好的构图对于照片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要轻松地学会构图,就可以多增加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审美,多思考。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了。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 但是“构成主义”中的“构成”一词与我们要谈的“构成”有很大区别。

“构成”的源流,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几何的4个公理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平面的射影垂直。

二面角: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大小范围是0≤θ≤π,相交时 0<θ<π,共面时 θ=π或0

1直线在平面内的判定

(1)利用公理1:一直线上不重合的两点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平面内

(2)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即若α⊥β,A∈α,AB⊥β,则AB∈α

(3)过一点和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都在过此点而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平面内,即若A∈a,a⊥b,A∈α,b⊥α,则a∈α

(4)过平面外一点和该平面平行的直线,都在过此点而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即若P∈α,P∈β,β不平行α,P∈a,a∥α,则a∈β

(5)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个平面内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即若a包含于α,A∈α,A∈b,b∥a,则b包含于α

2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

(1)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2)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3)过平面外一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4)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5)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6)过平面的一条斜线且与该平面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7)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8)过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3空间中的各种角等角定理及其推论定理

若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则这两个角相等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定义: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

(2)取值范围:0°<θ≤90°

(3)求解方法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解含有θ的三角形,求出角θ的大小

4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定义 和平面所成的角有三种:(i)垂线 面所成的角 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ii)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iii)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取值范围0°≤θ≤90°

求解方法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找到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解含θ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亦可说,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不大于斜线与平面内任何直线所成的角

5空间的各种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

(1)定义 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2)求点面距离常用的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求找到(或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抓住线段(所求距离)所在三角形解之

2)利用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即如果已知点在已知平面的垂面上,则已知点到两平面交线的距离就是所求的点面距离

3)体积法其步骤是:在平面内选取适当三点,和已知点构成三棱锥;求出此三棱锥的体积V和所取三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S;由V=S·h,求出h即为所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必作出垂线即可求点面距离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合适的三棱锥以便于计算

4)转化法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平行)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来求

6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1)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2)求线面距离常用的方法直接利用定义求证(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然后运用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作辅助垂直平面,把求线面距离转化为求点线距离

9平行平面的距离

(1)定义 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2)求平行平面距离常用的方法直接利用定义求证(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把面面平行距离转化为线面平行距离,再转化为线线平行距离,最后转化为点线(面)距离,通过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

10异面直线的距离

(1)定义 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任何两条确定的异面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公垂线段

(2)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常用的方法定义法 题目所给的条件,找出(或作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再根据有关定理、性质求出公垂线段的长此法一般多用于两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转化法 为以下两种形式:线面距离面面距离③等体积法④最值法⑤射影法⑥公式法(引自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78590/17590166htmfr=aladdin)

相关图形见下图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1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