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最能表达情感的是那种字体?

书法中最能表达情感的是那种字体?,第1张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如果你指的是楷、行、草、隶、篆这五种书体的话,就主要是看你本人擅长什么书体啦。你擅长哪一种书体写起来的时候就得心应手,当然就很容易表达出你的个人情感。按我们平常思维行、草书书写的自由空间大些,写起来笔走龙蛇,挥洒自如应该是比较适合表达情感的,而楷、隶等正书体比较严整、平正些,表现的空间不大。但实际上我认为不尽然,比如柳公权为人很正直,有骨气,他写出来的楷书就很遒劲、严整,很刚强的感觉;欧阳询为人很清廉、严谨,所以他写的楷书就很挺拔;而赵孟頫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他写出来的圆笔就比较多些,显得比较妍媚些。所以我认为呢,行、草书是比较容易表达些,但是那也是有一定的水平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水平达不到糊乱写一通别人也欣赏不出所以然,水平到家了哪一种书体都可以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个人情感。

综合起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水平。比较可行的方法是练一段时间的楷书,打好一定的基础,再开始练行、草书,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方式,写行、草书的人比较多。不过说实话,如果真想将来在书法方面有所建树的话,最好多花些精力在楷书上,因为楷书是根基,太重要了。我也是书法爱好者,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相互交流。

书法中的情感表现主要体现在抒情性、写意性、畅神性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抒情性 书法创作的主体是人,人是有情感的。人的情感总是在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脉络或者情景中,凭借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体验与感受,把那些在我们心灵里不断闪现的图像以书法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书法艺术的抒情性。“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蔡邕《笔论》可见古人关于情感与书法的密切联系早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以书圣王羲之遗留的书帖为例,不难发现情感作为书法创作的源泉是与书家主体个性紧密相连的。 情感在书法创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情感的表现比较复杂微妙,时而强,时而弱,时而明晰,时而模糊。反映在书法当中,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陈绎曾《翰林要诀》云:“情: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合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在情感与书法创作的问题上,古人已为我们做了深刻而精辟的总结。我们不必做情感大小、强弱所产生不同结果的评价。我们应当注意,由于创作者内心情感丰富程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以至于表现在书法创作中的形式又有所不同。有的人情感丰富,体验深刻一些,表现在具体的书法创作上,个性化特征就强烈一些;有的人则情感平和,体验相对较浅,反映在书法创作上,个性风格静穆、中和一些;但无论情感表现细腻或奔放,都有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如王羲之《兰亭序》,不激不励,志气平和;颜真卿《祭侄文稿》,纵横跌宕,气势雄奇。这些感受,正是情感在书法中的表现。 一件优秀的、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如果不能表现创作者的情怀,是绝不能传承后世的。 二、写意性 对于书法创作,除情感宣泄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这个“思想内涵”便是“意”。意,意象、意境是也。属于精神范畴。如果没有精神的书法作品,形式技法再怎么好,仍然是没有灵魂的躯壳。精神因素往往就是书家用笔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视觉生命,以墨色线条的形式,想要表达这个活生生的物象世界,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特殊精神创造活动。我们不是常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吗?“宋尚意”,实际上就是抒情写意的时代,也是书法真正做为艺术的开端。 释皎然在《诗式》中说:“缘境不尽曰情。”虽然是针对诗歌而言,对书法仍然适用。这里的境触及着情思,情思,正是意的内核。它和张怀瓘“意与灵通”是息息相通的。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神将化合,变出无方,虽龙伯系鳌之勇,不能量其力,雄图应箓之帝,不能抑其高,幽思入与毫间,逸气弥与宇内,鬼出神入,追虚补微,则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这里,张怀瓘把孙过庭情意论又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以肯定,在书法创作具体内容中,如果缺少了对生活真实情感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其作品是空洞乏味的,也是缺少艺术感染力的。在书法创作中,不是形象寻求思想感情,而是思想感情寻求体现它的艺术形象。如怀素的草书,线条的迅疾、化直为曲、变方为圆、少顿挫多缠绵、回环往复的“任情恣性”,如同山间涓涓流淌的山泉,又像春天来回穿梭飞舞的燕子,让人产生无尽遐想,随即心中涌出美的滋味。这种感觉就是“意境”的表现。 意是寓于书法的形式当中的。故书法的意靠笔墨线条来体现。没有饱满的情感、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深厚的学养,即使有再高超娴熟的技艺,也是无法表达胸中的那份情和意。 三、畅神性 所谓“畅神”,是指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在玩味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美感愉悦,出现与审美客体相契合的心理状态。通俗讲是审美者心神的舒畅、情致的酣畅、兴味的浓郁。古人对“神”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在创作之前,要保持“神终不疲”状态,否则,“凡神不安,令人不畅无兴”,必须“养神”,方可写出畅神之作。“神”者,意态、神情、精神是也。 从书法创作的角度说,“神采”是书法创作的终极目标。决定神采的获得是书者的情感。“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思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王僧虔《笔意赞》)当书法真正成为表现情感的形式时,那些存在于书法作品之中的点画、线条、墨色,并非是技巧的展示,而是溶解于作品之中的个人精神与丰富情感。“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书断》)书法真是受情感的驱使、滋养,才使那些点画、线条、墨色蕴含了精神的力量,以至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古人往往把这样的作品赞誉为书法中的“神品”或“妙品”。可见对书法中“神气”的重视程度。 书法自始至终是一种以心运手、抒情达意的最高级精神活动。它倾注了书家的全部情感,实现了精神的超越。在书法创作中,情感的体现越充分,其作品越具有感染力。一个缺少了对人生体验的真情实感的作品,一定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感染力。特别是当书法成为真正的艺术时,情感是书法创作的源泉,写意是书法的精神内涵,而畅神是提高书法生命力的终极目标。无论时代如何演进,只要书法存在,情感始终会融入书法创作当中,并且发挥着它特有的潜能,时时处处表现着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整个民族的精神特征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落款的分类(一)单款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二)双款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

学友,方家,先生,**,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4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