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最具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杜甫诗歌最具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是什么,第1张

  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洮,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梦李白二首》也是这种回环反复表达感情的很好例子,梦中见其来,又疑其真来;分明他已真来,又疑其何以能逃出牢笼,定非真来;说他并非真来,又分明见其月色下憔悴颜色。真真幻幻,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深沉低回,波浪起伏。《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还有前面提到的《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它的风格。胡震亨说杜甫的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唐音癸签》卷六)。就是说的杜诗风格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正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这类诗不少,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鱼鸟自得其乐,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生一份闲适愉悦情思。“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一)。 “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遣意二首》其二)。“芹泥随燕嘴,花蕊上蜂须”(《徐步》)。“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这些都是萧散心境、闲适情趣的产物。这类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五: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这组诗把萧散自然的情怀抒写得从容和优雅,让人神往。《绝句漫兴九首》也是如此。

  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长安困顿、陷落贼中、华州鄜州时期、陇蜀道上、夔州以后的诗,多数是这类风格。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杜甫飘泊流离的一生,曾居住过多处草堂。这里的“草堂”系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草堂镇的东屯,今属浣花村。东屯草堂,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居住过的最后一处草堂。当年,杜老先生流泊至此,结庐为舍,在这僻静幽深之地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中华诗史、乃至世界诗史上一代诗之圣杰。杜甫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一生怀有宏大的政治理想,但始终都不得志,久试不第。直到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他定居长安后的第二年,朝廷才任命他为河西县尉,恰在这一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陷潼关,玄宗慌忙逃向西蜀。随即太子李亨(肃宗)即位于灵武,改为至德元年。是年八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由长安潜逃凤翔,被封为左拾遗。但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他因房绾兵败罢相直言极谏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他弃官入蜀,从此便开始了他“万里饥驱”的漂泊生涯。杜甫到成都后,其好友严武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再任西川节度使时,经严武举荐任他为节度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由于杜甫一生所追求的是辅君治国的理想,故于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辞去幕府职务。同年四月,严武病故。五月,他便举家东下,经渝州忠州至云安小住,夏初迁居夔州。杜甫迁居夔州以后,得到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接济,过上了较为安定的“漂泊”生活。杜甫在夔州寓居近两年,曾先后迁居西阁、赤甲、襄西、东屯等处,并写下了大量歌颂夔州山川形胜、抒发暮年漂泊心境的著名诗篇。杜甫一生共写诗1400余首,在夔州写的大约就有437首之多,占整个杜诗的近三分之一。在夔州他怀着满腔“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登高望远,咏古伤怀,写景状物,抒情言志……他写夔州山川形胜,“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他写瞿塘的巍峨壮观,“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倾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他怀古寄情:“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他托景言志:“幽钎好佳境,清深隔远天。塞风见鸳鹭,回首忆朝班”。他写战乱的悲惨:“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他缅怀往事,“诸葛大名垂千古,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宵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他借古柏喻己,“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他忧国思乡,“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他登高而望远,寄山水而抒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而他在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秋在白帝城写下的著名诗篇《秋兴》八首,更是他政治抱负久不能实现而忧国忧民的真情流露,“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充分表达了他思念京华,仰望长安,身居夔州,而心系长安的痛苦心境。《秋兴》八首,也是杜甫在诗歌艺术造谐上达到的顶峰。纵观杜甫在夔州写的400余首诗歌,均已达到清醇的艺术境界。正如他那首《白盐山》诗一样:“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他皆仁厚地,尔独近高天……”可以说:“卓立群峰外”,“尔独近高天”,正是杜甫夔州诗歌最高艺术境界的自我写照。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八月,杜甫自襄西移居东屯。东屯是杜甫在夔州寓居的第五处也是最后一处寓所。东屯传说是昔日公孙述屯兵的地方,林幽僻静不减桃源、清溪,茅屋正合杜甫喜静之意。但久居夔州,寄人篱下的生活终不是长久之计。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春,杜甫带着妻儿家小,由白帝城出峡,离开夔州奔赴江陵卜居。从白帝城出发赴江陵途中,他完成了《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州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的宏篇巨制。杜甫此次出峡,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的奇峻雄险的人生道路,但“便下襄阳向洛阳”“终觊在皇都”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他离开夔州后,生活处境更加困难。先后在江陵、荆州、公安短住,继而流泊岳阳,又自岳阳漂泊潭州、衡州,因故又从衡州漂泊潭州,后又从潭州向彬州漂泊。在漂泊耒阳时遇暴雨受阻,又折回向洞庭方向漂去。就这样漂来泊去,他始终都没有漂出湘江,最终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客卒于湘江舟中,终年58岁。杜甫的一生,是充满人生辛酸的一生。山险水恶,内忧外患,民生疾苦,忧国忧民构成了他诗歌伟大的现实主义主旋律。

一、不幸:

1、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杜甫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杜甫也曾有这样的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又如“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等,这些诗句无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种渴望济世扬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怀大志,但是杜甫的这种理想和抱负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2、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而是积极号召。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他告诫文武官吏要“戮力扫搀枪”,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如他的诗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通过远眺,想到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社会状况,从而凭依窗轩,胸怀家园,不禁涕泪交流。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在这首诗中,由于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而惊喜若狂。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流落漂泊之时所作。由于安史之乱,社会显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因此当他想到国家遭殃,战火不熄,生灵涂炭的时候就流泪不止,而当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于是又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可见,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

3、759年七月,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经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他爱和劳动人民往来,而憎厌官僚,所以说:“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杜甫的生活仍然很苦,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避臧介之乱而挨了五天饿。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

4、病魔缠绕。杜甫于九月到达云安,因病不能前进,直到次年暮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他在夔州居住未满两年,创作十分丰富,成诗四百余篇,占杜诗全部的七分之二强。诗中歌咏了夔州穷苦的劳动人民,描绘了这里险要的山川,反映了蜀中的动乱和对于长安、洛阳的思念,怀友忆旧之作也大量增加。可是他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等不断缠绕他。

二、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春夜喜雨 春望 八阵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古柏行 恨别 赠花卿 咏怀古迹五首 望岳 兵车行 蜀相 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南逢李龟年 月夜 曲江二首 戏为六绝句 登岳阳楼 春宿左省 前出塞九首 绝句四首 丽人行之一 浣溪沙 梦李白二首 春日忆李白 客至 佳人 绝句二首 水槛遣心 洗兵马 浣溪沙 新婚别 江村 阁夜 石壕吏 后出塞五首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旅夜书怀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浣溪沙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日暮 月夜忆舍弟 黄河二首 和贾舍人早朝 浣溪沙 宿府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渼陂行 对雪 夔州歌十绝句 新安吏 秋雨叹 重游何氏五首 独立 赠卫八处士 江汉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天末怀李白 义鹘行 百忧集行 白丝行 病后遇过王倚饮赠歌 登楼 别房太尉墓 垂老别 饮中八仙歌 秦州杂诗二十首 哀江头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羌村三首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秋雨叹 秋雨叹 潼关吏 贫交行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 晚际遇雨二首 漫成一首 野望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曲江三章章五句 送高三十五书记 夏夜叹 元都坛歌寄元逸人 漫兴九首 解闷十二首 喜晴 曲江对酒 秋兴八首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画鹰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游龙门奉先寺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九日曲江 九日寄岑参 房兵曹胡马诗 示从孙济 渼陂西南台 敬赠郑谏议十韵 夏日叹 送路六侍御入朝 绝句六首 登兖州城楼 绝句 寄薛三郎中(据)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 虢州岑二十七长史 寄高三十五书记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夔府书怀四十韵 寄韩谏议 哀王孙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魏将军歌 送裴二虬尉永嘉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 因呈杨五侍御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去矣行 寒食夜苏二宅 去蜀 征夫 复愁十二首 上韦左相二十韵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偶题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别李义 壮游 客堂 客居 往在 忆昔行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 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 大历三年春,城放船出瞿塘峡 久居夔府,将 诸将五首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伤其临老陷贼之故 奉赠太常张卿〔土自〕二十韵 天育骠骑歌 沙苑行 骢马行 城西陂泛舟 杜位宅守岁 遣兴五首 画像题诗 句 阆中行 石文诗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陪李金吾花下饮 曲江对雨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北征 孤雁(一作后飞雁) 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 牵牛织女 四松 赠蜀僧闾丘师兄 述古三首 忆昔二首 万丈潭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又上后园山脚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同元使君舂陵行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虎牙行 锦树行舟中苦热遣怀 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南征 清明二首 归雁 又呈吴郎 喜达行在所三首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 寄高三十五詹事 九日蓝田崔氏庄 崔氏东山草堂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题张氏隐居二首 狂夫 南邻 赠李白 绝句三首 捣衣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大雨 句 去秋行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 官池春雁二首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送段功曹归广州 宾至 遣兴二首 遣兴三首 龙门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端午日赐衣 腊日 彭衙行 重经昭陵 得家书 谒先主庙 琴台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课伐木 逼仄行,赠毕曜 留花门 石研诗 无家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写怀二首 遣怀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 寄近呈苏涣侍 清明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 狂歌行,赠四兄 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一百五日夜对月 遣兴 晦日寻崔戢李封 紫宸殿退朝口号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瘦马行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病马 五盘 病橘 所思 晚晴 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春水生二绝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谒文公上方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 远游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苦战行 三绝句 高楠 寒食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戏作花卿歌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秦州见敕(一作除)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 堂成 石柜阁 剑门 送远 山寺 归燕 蒹葭 苦竹 寄赞上人 太平寺泉眼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忆弟二首 观兵 巳上人茅斋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郑驸马宅宴洞中 冬日有怀李白 遣兴三首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 复归刘颢 题郑县亭子 奉赠王中允维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独酌成诗 月 杜鹃行(一作司空曙诗) 呀鹘行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柏学士茅屋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寄董卿嘉荣十韵 长江二首 上水遣怀 遣遇 望岳 后游 卜居 梅雨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 秋风二首 赠苏四徯 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醉歌行 叹庭前甘菊花 奉汉中王手札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赠郑十八贲(云安令) 枯楠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题桃树 凤凰台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海棕行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别唐十五诫, 因寄礼部贾侍郎(贾至) 杜鹃 寄柏学士林居 寄从孙崇简 李潮八分小篆歌 雨火 野老 望岳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寄常征君 孟冬 寄杜位 斗鸡 云 太岁日 归雁二首 重送刘十弟判官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晚行口号 忆幼子 行次昭陵 述怀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送率府程录还乡 得过字 郑附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得舍弟消息 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 收京三首 画鹘行 今夕行 赠李白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 立秋后题 贻阮隐居 遣兴五首 寓目 除架 即事 遗怀 萤火 日暮 成都府 为农 江涨 赤谷 白沙渡 草堂即事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 奉寄此诗,便请 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 赠虞十五司马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 北邻 石镜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春水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奉和严公军城早秋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观打鱼歌 越王楼歌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溪涨 宗武生日 野望 冬到金华山观 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陈拾遗故宅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过郭代公故宅 玩月呈汉中王 野人送朱樱 姜楚公画角鹰歌 光禄阪行 戏赠友二首 渔阳 规雁 存殁口号二首 重赠郑钅柬绝句 投简梓州幕府兼韦十郎官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早起 西郊 进艇 杜鹃行 石笋行 建都十二韵 重简王明府 枯棕 寄杜位 赠别郑链赴襄阳 即事 龙门镇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别赞上人 盐井 法镜寺 有客 木皮岭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 秋笛 蕃剑 促织 赠田九判官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承沈八丈东美徐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 夜宴左氏庄 赠翰林张四学士 赠韦左丞丈济 路逢襄扬杨少府入城 戏呈杨四员外绾 题郑十八著作丈 晚出左掖 题省中院壁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雨过苏端 玉华宫 长沙送李十一(衔) 奉赠萧二十使君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燕子来舟中作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江梅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 起居卫尚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泊岳阳城下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独坐二首 柳司马至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小至 寄韦有夏郎中 季秋江村 春日江村五首 寄邛州崔录事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咏怀二首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入衡州 寄贺兰铦 寄杨五桂州谭 西阁曝日 园人送瓜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暇日小园散病 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 雨二首 昔游 狄明府 赤霄行 复阴 夜归 白凫行 草堂 郑典设自施州归 贻华阳柳少府 雷 引水 喜雨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幽人 天宝初 又观打鱼 自平 南池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桃竹杖引 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 缚鸡行 青丝(青丝白马,用侯景事,以比仆固怀恩) 蚕谷行 折槛行 柴门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别蔡十四著作 水槛 除草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君不见,简苏徯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晚晴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甘林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催宗文树鸡栅 信行远修水筒(引水筒)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时任华州司功) 佐还山后寄三首 村夜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 往来之 初月 白马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解忧 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游子 上兜率寺 野望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台上(得凉字) 有感五首 遣愤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初冬 雨不绝 寄岑嘉州(州据蜀江外) 拨闷(一作赠严二别驾) 即事 即事(一作天畔) 闷雨 又示两儿 九日五首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 耳聋 月圆 江月 孟氏(集有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诗) 晴二首 热三首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瞿塘两崖 白盐山(白盐崖高千馀丈,在州城东十七里) 白帝 峡口二首 铜官渚守风(渚在宁乡县) 过南岳入洞庭湖 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江边星月二首 遣闷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 鸡 玉腕骝(江陵节度卫公马也) 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柳边 巴山 巴西驿亭观江涨 呈窦使君二首 又送 九日登梓州城 小寒食舟中作 回棹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 奉赠严八阁老 悲陈陶 赠毕四曜 送贾阁老出汝州 酬孟云卿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高都护骢行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句 夏日李公见访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 野望 不归 李〔雩阝〕县丈人胡马行 酬高使君相赠 鹿头山 桔柏渡 田舍 青阳峡 寒峡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水会(一作回)渡 龙门阁 赠别何邕 花鸭 畏人 丁香 栀子 送裴五赴东川 漫成二首 闻斛斯六官未归 病柏 徐卿二子歌 敬简王明府 遣兴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泛溪 出郭 石犀行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可惜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游修觉寺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绝奉答二绝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诣徐卿觅果栽 少年行二首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奉赠射洪李四丈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 大麦行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客亭 九日登梓州城 九日奉寄严大夫 寄高适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秋尽 题玄武禅师屋壁 悲秋 客夜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 得心字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 又呈窦使君 答郑十七郎一绝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 落日 徐步 一室 遣意二首 云山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丈人山 逢唐兴刘主簿弟 鸂鶒 丽春 徐九少尹见过 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 阙展待,聊寄 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书,功曹却归,聊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飞仙阁 泥功山 铁堂峡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东楼 空囊 废畦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监宅二首(一作李盐铁)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薛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元日寄韦氏妹 得舍弟消息二首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 哭李常侍峄二首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一作畅当诗) 舟泛洞庭(一作过洞庭湖) 李盐铁二首(一首题作李监宅,已见第九卷中 同豆卢峰知字韵 阙题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愁坐 放船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遣忧 逃难 送窦九归成都 乘雨入行军六弟宅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 人日两篇 元日示宗武 远怀舍弟颖、观等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江陵望幸 舟月对驿近寺 庭草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公安县怀古 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 入乔口(长沙北界) 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 天池 峡隘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覆舟二首 垂白(一作白首) 十六夜玩月 月 雨四首 有叹 冬深(一作即日) 摇落 远游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鲜于炅乃仲通子,有父风 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 见萤火 白小 鸥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 韦大少府诸侄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 谒真谛寺禅师 别崔潩因寄薛据、 孟云卿(内弟潩赴湖南幕职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九日诸人集于林 暮春 雷 朝二首 归 雨晴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冬至 愁(强戏为吴体) 立春 又雪 宿江边阁(即后西阁) 不离西阁二首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小园 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 寒雨朝行视园树 赤甲 卜居 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 竖子至 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 云安九日, 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禹庙(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 渡江 喜雨 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 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到村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倦夜(吴曾《漫录》云:顾陶《类编》 题作倦 甘园 屏迹三首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严中丞枉驾见过 泛江送客 归梦 玉台观(滕王造) 滕王亭子 城上(一作空城)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送何侍御归朝(李梓州泛舟筵上作) 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得芜字) 薄游 赠韦赞善别 放船 奉待严大夫 奉寄高常侍(一作寄高三十五大夫) 春远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早发 次晚洲 别张十三建封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 夕烽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掖门在两旁如人之臂掖 江亭 恶树 江涨 槐叶冷淘 园官送菜 上后园山脚 雨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 雨 种莴苣 晚登瀼上堂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朱凤行 北风 扬旗 破船 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 三韵三篇 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一作云安严明府)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最能行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 得 冬狩行(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 释闷 赠别贺兰铦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发同谷县(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 天边行 次空灵岸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 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赤谷西崦人家 悲青坂 徒步归行 九成宫 昔游 乐游园歌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 石龛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 过客相寻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 罗者久取 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赠陈二补阙 送韦书记赴安西 重题郑氏东亭(在新安界)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 阆山歌 阆水歌 发阆中 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棕拂子 寄题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负薪行 近闻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营屋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莫相疑行 客从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听杨氏歌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驱竖子摘苍耳(即卷耳) 朝雨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野望因过常少仙 少年行 独酌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王时牧蜀) 岁暮 散愁二首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图样 得舍弟消息 宿赞公房(京中大云寺主谪此安置) 雨晴(一作秋霁) 天河 铜瓶 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 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得云字) 崔驸马山亭宴集(京城东有崔惠童驸马山池) 赠高式颜 官定后戏赠(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奉赠李八丈判官(曛) 岁晏行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夜闻觱篥 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 昭烈纳吴女处) 别董颋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宿凿石浦(浦在湘潭县西) 早行 过津口 宿花石戍(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 暮寒 双燕 百舌 地隅 奉寄章十侍御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 泛江 送李卿晔(晔,淮安忠公琇之子,时以罪贬岭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 玉台观 久客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 滕王亭子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山馆(一作移居公安山馆,编入江陵诗后)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 倚杖(盐亭县作) 得房公池鹅 答杨梓州 春归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王契,字佐卿, 上牛头寺(牛头山在郪县西南,下有长乐寺) 望牛头寺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望兜率寺 黄草 怀旧 所思(得台州郑司户虔消息)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 因寄岑中允参、范郎 数陪李梓州泛江, 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 登牛头山亭子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 对雨 警急(时高公適领西川节度) 王命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薄暮 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送元二适江左 章梓州水亭 九日 归来 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 池在张仪 严郑公阶下新松(得沾字)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立秋雨院中有作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别常征君 三绝句 十二月一日三首 将晓二首 怀锦水居止二首 子规 至后 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哭严仆射归榇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示獠奴阿段 西阁雨望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园 溪上 树间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东屯月夜 东屯北崦 西阁二首 西阁夜 瀼西寒望 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 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 老病 南楚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宴忠州使君侄宅 移居夔州郭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昼梦 览镜呈柏中丞 览物(一作峡中览物) 文章来源: http://www44qcn 原文链接: http://www44qcn/indexphp/Index/show/id/213532425

据《夔州府志》,汉征巴人(主要来自涪陵)戍守赤甲城,为赤甲军,谓之民兵,也就是赤甲军。

2000多年前的巴国为加强防御,征巴人镇守边疆,赤甲军曾屯兵于此,为此有赤甲山之名。据传说,山下一块大石,极像一位披挂将军,它是赤甲将军的化身。远处眺望,山顶像一个仙桃,人们也叫“桃子山”。赤甲山因夔门而声名远播,“赤甲睛晖”是古夔州胜景之一,清晨,一轮红日从峡口冉冉升起,每当朝阳映照之时,山峦泛赤,分外妖饶,犹如一幅美幻绝伦的水彩画。唐代大诗人杜甫《夔州歌》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桔树丹青,复道重楼锦锈悬。”, 描绘了赤甲山、白盐山的雄伟和壮丽,再现了三峡人家闲适的生活情景。现在仍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守候在长江边,抓拍“赤甲睛晖”景象,通过互联网以飨世人。赤甲山夜景别有一番情致,宋代大家范成大《鱼复浦泊舟,望月出赤甲山,山形断缺如鼍龙》“月出赤甲如金盆,蹲龙呀口吐复吞。”描绘了满月时赤甲山夜景,让人泛起无限遐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