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情绪、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着的。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先有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然后才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和情感。没有某种感觉,不可能有某方面情调,所以聋者不觉噪音之讨厌,盲者不知丽色之可喜。
当人听到并觉知是节日的礼炮声还是激战的轰炮声或空袭的炸弹声,便有不同的态度与体验,这是与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也和记忆联系着,当人们回首欢乐的童年、学业和事业的成就、甜蜜的爱情、悲哀的陈述、遭受的挫折、惊险的场面等,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扩展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些问题和事件,越想越高兴,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后怕,无非是与思维和想象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总之,全部认识过程都和情绪、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
“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与恨的感情都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的,阶级的爱与恨是建立在阶级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朴素的阶级感情建立在一般认识的基础上,深厚的阶级感情是阶级觉悟(即认识)的体现。
素媛真实事件中犯人对素媛实施了性侵。
《素媛》影片中的小女孩在上学路上,遭到一名醉汉残暴性侵,手段之残忍,使得被害女孩大小肠流出体外,肛门,性器官80%损坏,终身残疾。
素媛真实事件后被改编为**,《素媛》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2013年,该片获得第34届韩国**青龙奖最佳影片。
扩展资料:
影片评价:
该片塑造的角色都非常接地气,情感催泪的场面不少,但没有给人用力过猛的感觉,而是一切处理得非常的合乎常理,由于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风格朴素诚意十足,温馨感人。
《素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警方破获案件或者还原曲折的犯罪过程上,而是匠心独运,将叙事重心放在情感冲击上,承受的各方压力与冷漠,以及最终携手走出阴影,迎接新生的过程。正因为该片真实再现了刑事被害人一家人艰难的情感历程,使得该片能够有力地戳中观众的泪点。
—素媛
作文的开头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三国英雄开会》) 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谁是打虎英雄》) 4、巧用修辞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如2002年《心灵选择》的开头写道:“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一一牢笼。”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前后形成对比,既点了题又设置了悬念,促人赏读。此外,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一一永远的绿卡》一文开头写道:“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如夏天的一块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如秋风从远方送来一片火红的枫叶,引起无限的牵挂;如冬天里飘飞的雪花,为麦田覆盖上一层层厚棉被。”开头运用比喻加排比,状写诚信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对诚信的渴望。 5、抒情法。 即在文章的开头就直接倾诉自己的真情,以点明文章的主旨。常用的抒情法有假设式抒情、对比式抒情和烘托式抒情三种。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捞起诚信的背囊》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作者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对比衬托中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择的足音》的开头写道:“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华彩?是什么,静静浇灌心田,培植甘甜记忆?是什么,轻轻叩动心扉,带来永恒美丽?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一一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就是那一次次艰难美丽的选择,就是那一曲曲高唱自己选择的歌儿……”开篇以四个排比问句,引发人们的深思,表达选择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6、开门见山法。 因为这种开头直截了当,能直入文题,一下子进入写人叙事的场景,或者一下子抓住议论的本质,所以适用于多种文体。如200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选择中华魂》一文开头“翻看昔日的历史,寻找心灵的无悔选择”,以下便分小标题:1、英雄的选择。2、王者的选择。3、科学家的选择。这样一开头便三言两语直接引入下文。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智慧和思想一一我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在完成中学学业之后,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神圣的选择。”作者直截了当,言简意赅,以总述引起下文,为下文自己如何在“财富大学”、“权力大学”、“智慧大学”三者之间进行抉择作了总引入。 7、描写法。 描写法即借助于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这种方法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尤为有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辗过。”文章开头用了四个偏正式的短语,形式工整,用词雅致,描写人物性状的修饰语,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特征,为下文昭君明智的心灵选择作了渲染和烘托,使开头的描写和文中的事件有着很好的映衬。又如1997年的全国大作文,有人在题为《白云,水滴》的文章中写道:“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白云里是一颗颗的小水滴,是谁让白云高高飘起?是那些小水滴,你挽着我,我挽着你,共同营造那一份自由和飘逸。”文章以比喻开篇,拟人相衬,设问提起,语段极富诗意,为下文比喻我们的社会是一片白云,每个成员是白云中的一个分子张本,启示我们应该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 8、承接话题法。 即文章开头沿着话题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延伸。这种承接既可以从话题背景语中的结尾处续接,又可以从原材料中截取一点续接。如2001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诚信走访记》开头写道:“好烦闷啊,‘诚信’一直都很烦恼,便不时地发出感叹,为什么要抛弃我?难道时代不同,我也跟着没用吗?不行,我要去找好朋友,让他们评评理去!”尔后,文章编述“诚信”走访“金钱”的故事,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金钱交易、权色交易,就连文明纯洁的文化净土也出现了“文钱交易”。开头的巧妙设计,为下文的故事作了科学周密的导入。 9、人物亮相法。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为感召读者,有时可运用特写镜头,让人物自我亮相,以收到未见其行先见其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岂可抛弃我——诚信自述》的开头写道:“在下姓诚名信,字不欺。伴宇宙而生,赖人心而存,上可溯古,下可耀今,远可助邦交,近可亲友朋。”文章开头毛遂自荐,交待姓氏、出生背景和独特个性,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借道白表达内心,点化文章主旨。 10、巧用寓言故事 ①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②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2000元;赞助费,15000元。”(《全能学校》) 11、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 ①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她一头披肩的长发,她窈窕的舞姿,曾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花,她曾被别人赞为中国将来的邓肯……然而,一切结束了,命运之神永远将她按在了轮椅里。生命暗淡了,寂静了,“白天鹅”变为无人关心的丑小鸭。多少次,她梦见自己穿上了水晶鞋,继续她的追求,可醒来时只听见“凄凄惨惨戚戚”的冷漠秋风。(《星星夜话》) ②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题记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12、巧用解题形式 曾经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列美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一片纯白的羽毛,在熠熠生辉的金色阳光中,悠然飘落。 B.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 C.一颗流星,在黛蓝色的天幕中,一瞬而逝。 D.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青嫩新绿的草叶尖,悄然滑落。 看完这道题,我顿时呆住了,万千变化的自然,日升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13、巧用名人作问答 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给灵魂一个支点》) 14、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身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④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15、巧用听课笔记 听课时间: 2000年9月15日 听课目的: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示范,研究探讨“诚实做人”,以《诚实的孩子》为内容,教育孩子“诚实做人”。 听课内容:……(《听课记录》) 下面重点谈一谈高考议论性散文如何入题。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很自由的写作空间,每年的高考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文,在各种文体的优秀作文中最为出彩的要属议论性散文了。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但是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并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入题较慢。入题较慢当然不算离题,但却往往使整篇文章显得扣题不紧,中心不够突出,这样的作文自然不容易获得高分。下面围绕“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选取2003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几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性散文的作文开头,简要介绍几种快速入题的方法。 1、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与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入题,激发想象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 4、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5、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6、由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4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7、由对比手法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8、由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江西考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是啊,假如遇到这种情景,我们该怎么办?是从感情亲疏的角度出发,对所认识的人相信多一点,对所不认识的人相信少一点,还是反过来?假如其他类似的情景,又该怎么办?很自然地,我们便顺着作者的思路追寻下去,去看看作者预设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9、由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前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编后语:实际上,一篇作文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1
我与胡遐相处的机会并不多,第一次相处是去年在九江龙笔会……或许是性格有点相似,不善于委婉,做事爽直,想好要做的事总想法尽快去做好,同属爽朗耿直类型的;或许是年龄上没有代沟,在家又都是长女,都被父母当男孩子看待,心灵彼此容易沟通;或许……或许……总之,与胡遐的相识是一种缘分。
以前我零零碎碎地读过她的不少作品,但最集中,最有系统地阅读她的作品,应算读到她的《又见梨花开》文集。说实话,读《又见梨花开》,确实令我激动,尽管我一向归属于冷静阅读类的。《又见梨花开》是她的第一本文集,凝聚了她喜好文学写作的心血,也是她十几年来的文学情缘的结晶。我喜欢她写在后记里的话:“我渴望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渴望人格的在先,渴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还能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气质。”胡遐真的做到了这一点,我为她的坚持和辛勤的耕耘而感到慰藉。
《又见梨花开》文集包括了她的散文、随笔和小说。胡遐的散文具有浓厚的在场性,她写的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绝对不存在虚构,她的散文是对于真性情散文的一个很大支持,她的成功也是对于真性情散文的一个有力量的诠释。潘颂德教授说:“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和情节。”我看到,同样擅长于写小说的胡遐,并没在散文里掺入小说的笔法,而是踏踏实实地尊重散文的“现场性原则”,坚持不写作者不在现场的事件,坚持不写作者不在场的感受。在她的散文里,有的感受无法直接到达现场,比如月亮上的寂寞,她是通过切实的月夜观月的特殊氛围下很有限地一些想象,而决不虚无飘渺的瞎想。
2
打开胡遐的散文,一股率真扑面而来,她做人率真,文如其人,文字也率真。她的散文都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我喜欢胡遐散文里的写意风格,她的写意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层面上的。如在《秋天的一个午后》,她只是写了一个午后的感觉,散文贵在感觉,她把这种感觉用文字表达传递给读者……在这个下午,她喝着菊花茶,在一种清淡的韵味里,和秋雨先生的著作相遇,于是在一种特殊的氛围里品书,整个的感觉是独特的:“我把书打开,轻轻轻地放在腿上,却不去读她,只是让它静静地陪着我,就像和一个老朋友坐在一起,并不说话一样。”真的达到一种独有的雅致。
具有现代工作性质的胡遐,在她的休闲和文字里,颇有古典气质,对于季节和风景很敏感。她笔下不仅仅写静态的风景,还写自己在风景里的动态。比如她在《月夜抒怀》里,对于月色有独到的描写“月亮周围隐约环绕着些许轻柔的云雾,淡淡地漂浮着,不远处还镶嵌着几颗晶莹闪烁的小星星,它们时明时隐地点缀在夜空中。环顾四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色世界。”很快,她的笔触从静态到达动态:“城市和乡村已经从白天的喧嚣中沉静下来,在月光下变的朦朦胧胧,几辆夜行的车偶尔驶过,留下几束探索的光。山道上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它们不怕黑暗,提着灯笼,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是啊,因为月光的美丽,胡遐才有这样独特的情怀在喧嚣的世界里;专门抽出时间去山里观月,才能和月亮的美投缘,读来岂能不令人感动?
雪是美丽的,在少雪的江南,越发觉得雪之美,爱雪喜雪成了江南女子的“通病”,喜好文学的胡遐更不例外,并不因为少雪而降低对于雪的热情。她从小喜欢雪,和一群孩子们在有雪的日子里,在雪地奔跑、跳跃、打雪仗,很开心地玩。喜欢雪,有时候她把一片片雪花捧在手心,看着雪花在手心漫漫融化。她想念有雪的日子,就会在冬天产生这样的感觉:“拉开窗帘看看有没有下雪,哎,风景依旧,好失望。看着灰蒙蒙的天,心里便隐隐生出一丝期盼。”因为喜欢雪,往往讨厌南方特有冬天的雨,“冬天只要一下雨,我的心情就无端变的糟糕。”雪是通人性的,能迎合人意,在盼它的时候真的来了。于是,她在《雪中的等待》中十分欣喜地这样写到:“天空迷蒙,飞扬的雪花盈盈于眼前肆意曼舞,洋洋洒洒,轻盈灵动,寂寞的树枝张开了手臂,孤独的原野敞开了胸怀……她们挥洒着相思万缕的柔情轻轻地落在渴望安抚的土地上。才一会工夫,她们就用柔情蜜意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童话王国。”因为喜欢雪,胡遐写了细致的玩雪过程:“啊,下雪天真好!我一声呼叫,忘记了自己还没有吃早饭,就和小伙伴们打起了雪仗。雪地里我们的欢笑声和雪团子一起飞扬,不一会儿便把整个雪地折腾得乱七八糟,狼藉一片,我们的头上都冒着热气,小脸通红通红,只有手冻得像个胡罗卜。正玩的高兴,不知是谁说,不玩了,不玩了,我们来堆个雪人吧!于是打雪仗的游戏一下子停了下来,大家七手八脚开始堆雪人。”雪花不仅仅是美丽的,胡遐还透过美丽想到了其中的哲理:“我想到她从天宫姿势袅袅地飘向大地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她生命的终点,因此在这个飘的过程中,她就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刻展现出来,她在为自己能曾经拥有的一刻灿烂而释放了她所有的热情。”在这里,胡遐借助于雪花的生命,向大家阐述了她自己的人生哲学: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质量。只要有质量,再短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把自己的最大热量发挥出来,为了他人,也为自己。
3
胡遐在生活中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因为重情,她的生活质量很高。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缭绕在她的心田,成为她做事的动力。爱情就是白头到老,亲情就是血肉感情,友情就是前进道路上的慰藉,乡情是对于曾经生长过的家园切切关心。写爱情,写她的爱人《粗心先生就医记》,笔法朴素而幽默,虽然只是截取了夫妻生活的一个片段,依然可以让人读到和谐互爱的模范夫妻。“粗心”成了她的家庭生活幸福的一个标志,丈夫粗心,胡遐也粗心,她在《粗心的妈妈》中写到自己的粗心,她早晨忙着上班,竟然把儿子锁到了家里,尤其是文中穿插的那个小时候听奶奶讲的那个粗心妈妈的故事,自己感悟“今天我终于看见真的有这样的一个粗心的妈妈,这个人就是我自己”,使整个文章平添了生活趣味。
她的父亲胡洪军先生是位教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创作者,他对胡遐的影响很大,胡遐在《我的父亲》一文中,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出父亲的尽业精神:“他对待学生永远不愠不火,即使有学生调皮捣蛋,他也能宽厚待之。”父亲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即使是在“政治挂帅”的年代,他仍用“读字典”的方法,让学生学到真本事。“父亲养成了少说话多做事的习惯,他把他的全部热情都献给了他的学生。”每年都有学生到家中探望他,这是父亲最幸福的时候。胡遐还用深情的笔墨写到了母亲,因为母亲在她的眼睛里就是家——就是温暖的代名词。因为胡遐小的时候受到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包容,她都有点担心自己以后的生活:“结婚时,我有点担心,因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强,人情世故又一窍不通,婆家又是一个大家庭,我不知道是否能适应在大家庭的生活环境。”然而胡遐是幸运的,结婚以后在婆婆家,母爱的接力棒得到了延续,“另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女性——我的婆婆,用她那无私的爱把我包容。”
她在散文《爱的延续》里,用感恩的心情写下了来自另一位母亲——婆婆的爱,其中有细节“我要换的衣服和鞋子找不到了,我就大喊:妈妈,我的衣服找不到了,妈妈,我的鞋子你放哪了?她马上问是哪件?哪双?我说明颜色和款式后不出几分钟她就给迅速地找出来……”爱的延续,表述得多好啊。一个家庭需要爱的延续,一个民族需要爱的延续,整个人类也需要爱的延续;人和自然、人和别的动物之间也是需要有爱的延续,和谐的根源在于爱——胡遐给我们描写了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爱的图画。
在散文里写人相对比较难,需要抓住人的精神韵味,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又不能拉过程,不能刻画性格,不能对话太多,这些要求限定了散文写人的难度。而胡遐在散文里写人却显得心应手。她在《共用一双眼睛》里,把焦点集中在“眼睛”上,而且是一对相爱的老夫妻共用。她在文中介绍的人物是丈夫的伯父,伯父身体不好,无法看东西,伯母就读报纸给伯父听,成为“共用一双眼睛”。胡遐在这一作品里还深情地回忆到自己的母亲对于父亲的爱,用了一个细节,就是——母亲的手。她这样写到:“很小时候我很羡慕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柔若无骨,十指细长。父亲是一个文人,除了上班,就钻书堆,两耳不闻窗外事,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曾几何时,母亲的纤细修长的十指逐渐变得关节粗大,皮肤粗糙。”多么让人感动的老夫妻之间的感情啊,胡遐不事夸张,仅仅使用“眼睛”与“手”的特写,就把两对老人深厚稳实的感情和爱写出来了。
在取材方面,胡遐的散文取材庞大,因为她有一颗敏感的心。在生活中,只要能感动她的事件就能被她用心捕捉并罩住,任何素材都可以进入她的散文。作为她个人文集出版的书名《又见梨花开》,也是她书中的一篇散文,取材于江南小镇——周巷,这地方竟然种着北方常见的梨树,梨树开花的时候,“梨树泥土的芬芳、湿润的空气,淡雅的清香衬着那一眼望不到头洁白。”在这篇散文里,胡遐她把梨花和桃花以及兰花做了一番对比,更加增添了生活的希望,说梨花“她来到人间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容颜,她是有目的的。看到这样潇潇洒洒的梨花,能把人的思绪令到另一个金黄的世界。”对于具有感情和文化沉淀的老建筑,她的感情很深,她在《别了,老屋》中用拟人的手法刻画老屋:“山墙上还能看见树木构成的人字架,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手上绽起的条条青筋。”结婚的时候,她看到的婆婆老家的河流是美丽的,“河水清澈,早晚可以看到不少主妇、大姑娘去河埠头掏米洗衣服。”然而,因为环境被污染,后来发生了变化,“现在即使是洗拖把也没人去了”,一下子就把保护环境的重大命题呈现出来。散文的表现技法多样,我认为“以小见大”是她常用的表现方法,如《家乡的味道》用的通感修辞,把家乡浓缩为一种味道,而味道却是“两棵春笋”带来的。文字的结尾感叹到:“怪不得远在异国他乡的弟弟一回家就想喝这道汤呢,原来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4
浪漫对一个人是一种宝贵素质,是一个人心灵不染尘垢的执着,胡遐具有浪漫气质,她把眼睛里的人间和自然通过自己丰富的心灵进行再创造,对于美好的东西,她用充分的笔墨加以赞颂,比如荷花,她在《夏日看荷》中对荷花刻画得很细致:“荷花是在早晨开放的,一朵荷花之能开三四天……到第三天则开到下午三四点钟,她还想羞怯地把那花瓣合上,但此时她已经力不从心了。”她还用活泼的笔调写了家乡的栀子花,“小姑娘把栀子花采下来,用皮筋扎在头发上,有的别在衣服上,更多的是大把大把地把栀子花放在玻璃杯里,用清水养着,让真个的房间充满清香,那闺房真的成了香闺,好像变的神秘起来。”美丽的事物一一在她的笔下生动了起来。
我还读到,作为一个江南女子,她的性格有豪爽一面,她喜欢狂风暴雨;也有温柔的一面,她也喜欢江南的小雨,她在《小楼一夜听春雨》里,对于江南的小雨性格进行了精心刻画,“听着雨点叮叮咚咚地打在屋檐上,打在窗子上,那朵朵雨花就像是在敲打在尘封的心灵深处,这温柔的潮湿,洒进了我心底的每一个角落,又从我心弦上粘过,在寂静的空间里飘游。”这是多么细致的情感和体验啊。她在《过年趣事》中,对于江南的春节做了刻意的描写,首先是为年糕做的准备,因为劳动本身有了生活化的指向:“金**的谷子在隆隆的机器声中变成晶莹白亮的大米……然后大人把侵过水的米挑到年糕场加工,这个时候年糕场里人声鼎腾,刚做好的年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在胡遐她记忆里的家乡的过年,即使是很小的小事,也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已经有了深深的乡情,“留在记忆里的趣事还很多,炒罗汉豆、喂年糕、做冻米糖、唤大公鸡、分压岁钱、放炮仗、去外婆家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以至我永远难以忘怀。”具有浓厚的感染力。
山水散文是体现胡遐散文功力的园地,她的山水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把景物当作一个引子,写的是心灵在山水中的流动,写的是浓厚的人文关怀。如《走在那片土地上》,写的是北方名城哈尔滨,文章中她以哲学家培根的话作为开头,但是并没有详细介绍哈尔滨的整体城市特点,而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感觉来间接地写这个北方名城;写的是个人在哈尔滨的心理感受。她散步在松花江和太阳岛时候,无疑是失望的,因此就有了议论:“大自然是神奇的,更加神奇的是看风景的人的心情。美也罢,丑也罢,和谐也罢,别扭也罢,其实都是一种心情使然。”但是看到了索菲亚教堂就不一样了,虽然无法进去,因为索菲亚教堂是远东最大的教堂,胡遐站在教堂前,被巨大的宗教的神圣感所震撼,“远远望去,她是那样古老而澄净……既然不能进里面参观,我只要远远地望着,感受着来自遥远时空的神秘。”她和一般的旅游者最大的区别是她在哈尔滨有很多的感悟,有很多的思考。在周游亲近自然中,她记录桂林的石林,在她的笔下“两侧石柱顶天,对岸一峰耸立,似一柄断剑。”用墨不多,刻画出了石林的风骨。写风景而不拘泥风景,胡遐的游记散文具有鲜明的自己的特色。
她写《收藏周庄》时,用的是倒叙,即是回忆,写的是味道,回避了细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庄就成了一个略为伤感的梦,时常在我一天疲惫后蜷缩在沙发上时,出现在我的情思里。”哦,它也像是一幅水墨画,凸现了江南的周庄风情。胡遐她对于周庄感情很深,在她再次到达周庄以后,挥笔写了《倾听遥远的周庄》,写了周庄的细节,把声音、图画、人在这个环境里所有的感觉都写了出来“你听,一两声水响,有一只小船划过,是橹和按橹的槽在旋转摩擦发出的声音,‘吱——呀——’声音是不远处的河里传来的,仿佛被河水拉长了的节奏,传到耳膜中感觉更清脆。”还有她写的周庄的静,在她的眼睛里,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她这样写道:“夜色中,月亮刚刚升起,周庄便进入了一个无声的状态。仿佛那些走路的、开店的、吃饭、划船的,都在一下子就静下来了。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件东西,静!那是一种沉寂,灵魂深处的!那是一种寂静,自然界的寂寥。可是当你意识到静这个字的时候,静反倒不静了。”
静是一种境界,世界却是动的,很多的浮躁,甚至是罪恶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在,她在《牌坊的背后》,从安徽古徽州一个鲍氏家族拥有的七座牌坊写起,写到旧时代对于女子的不公平,她的笔挥洒得很宽阔,写到鲁迅小说里的祥林嫂,最后把笔触揭示现实生活里的无廉耻现象:“现在的徽州很难找到美丽的姑娘,因为她们都外出赚钱去了,且从事的竟然是色情居多。”
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代读书人的知行同一的做法。胡遐对于出行具有浓厚兴趣,她认为个体生命在自然中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释放,她总是能把自己身心调整到“明天我将远行”的心态里。正如她自己说的“我一直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尽管每一次上路,最后的终点都是回家,可是每一次到了终点以后,我又期望着下一次的上路。”她虽为江南女,却十分爱山,她写了武夷山,写了天游峰,还写了九曲溪,多么清澈的溪水啊,“手一伸进水里,就被水柔柔地缠住了。”“溪水清冽,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鱼摇头摆尾迎着水流逆水而上,岸上那么多人也丝毫不曾打扰它的平静。”在她对于鱼的赞叹里,已经包含对在生活中不为物质浮躁所俘虏的人的敬仰了。因为竹子是有气节的,她在《黄山印象》里,强调那里的竹子的美丽,“有山风吹过,只看见株株修竹,摇曳多姿,似婀娜少女翩翩起舞”,在这样的优美环境里,她甚至想到自己少女时代在外婆家山后的竹林,“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变成了一个蹦蹦跳跳的小丫头,我在柱林里笑,在竹林里哭,在竹林里呐喊,在竹林里唱歌。”她写黄山,当然写到黄山松,她刻画的是松树的傲然挺拔性格;写黄山自然要写到黄山的云,她写黄山云雾,用的是动态写法,“狂风吹来,云在奔涌风歇下脚,云在漫步,悠然自得如草原上的羊群;云在舞蹈,舒展自如似杨丽萍跳孔雀舞时的腰肢。”胡遐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我约她一起去看杭州湾横跨海大桥,参观回来,她就动笔写了《彼岸的向往》,“曾经的梦想演变成了现实。这是多少年的等待,这是多少人的企盼。今天,慈溪有了历史意义上的一座大桥,这是一个标志,是这片神奇土地上沧桑巨变的缩影。这是一个象征,是慈溪人民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的体现。”
除了写散文,胡遐还涉笔小说,她的小说充满了对于女性的情怀和对爱情的唯美追求。如《胭脂痣》、《女人花》等几篇小说都体现出这个特点。女人应该自我关注,《女人花》涉及的情感纠葛更复杂一些,但我认为决不是一般的三角恋爱故事,主人翁浩和眉的婚姻生活让人感到压抑,而刘医生的介入给这个故事增添变数,一切来源于“爱”——人类的最珍贵的感情;可是现实生活太复杂了,爱在最后竟然生出了“恨”,真的令人深思。我看到《女人花》采用了男女双方心理同时展开的写法,这样的写法很独到,可以给读者更多的公平评价。婚姻家庭对于当代女性是重要的,如何经营婚姻呢,是执著追求还是放弃呢,如何保持美丽的本性呢?要知道美的一切,总是最容易教人嫉妒,艳的至处,极易被人摧残。最美,最艳,总是最难保持在永恒的人间。世界上真正的爱,也许只有那么一次机会,对于爱情,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她的小说即使悲壮和痛断人肠,也显得纯洁美丽。有的批评家说小说应该“写出生活的质感和力度。”我倒是认为小说和散文一样,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不同的写法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尤其是她几篇小说中描写的女主人公都是为情感而做出牺牲,确实是令人尊重的。女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我们女性姐妹们一起思索。我仔细地读《胭脂痣》,读到春和玫在苦恋之后,终于重逢,可是故事没有按照人们的想象往下走,男女主人最终又不得不分手,因为小说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主人翁处身于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按照现实生活的逻辑来处理。在对小说艺术追求的努力,我认为在书首的《命根子》更厚重一些,把处于现代人内心的困惑、矛盾展示了出来,比上述两篇婚恋题材的小说,更有深度一些。
张巧慧说她的胡遐姐姐是个小女人,没错,胡遐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在原则上她一点也不粗心,在情感上也处处可见一个小女人的本真,在文中也显示了小女人的细腻。赵思瞬说他的胡遐姐是个侠女,也没错,现实生活中的胡遐,在很多方面都显侠女本真,真真实实地生活,眼里容不得沙尘,从没见过她有忸忸怩怩的言行;她行文也很直白,几乎没有刻意的计划,想到写到,一点也不做作,即便是在饭桌上,也绝对可称豪爽。但是,我从文中读到的胡遐,我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胡遐,不管外表是多么的坚强,不管文字是那么的随意飘逸,同样需要爱人的肩膀。她的“侠”只在处事,而她“小”在于一个女人的处世,她本身就如同梨花那样清清爽爽,有爱心重情感,始终是一个逃不脱“柔情”的真女子。
胡遐是辛苦的,本职工作是工商干部的她,写作仅是业余爱好,白天要和工商界各色人打交道,还保持着对文学殿堂的一份遐想,辛苦可想而知,这就足够令人尊重了。而胡遐又是幸运的,她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了业余创作之路,又通过个人努力,出版了自己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从朴素来中闪烁出亮丽的《又见梨花开》作品集。文学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给了写作者很多的快乐,我相信她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生活质量是很高的,希望她在业余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认为老一辈人的情感是值得尊重和认可的,虽然它们可能与现代社会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
老一辈的人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就面对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这使得他们在情感方面有着更为深厚的体验和认知。同时,老一辈人经历过许多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这些经历也让他们对人生和情感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尽管老一辈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可能不太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可信。事实上,老一辈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更加直接、坦诚和真诚,他们不像现代人那样追求表面上的完美和虚荣,而是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真实和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可能更能够打动人心,并引起共鸣。
总的来说,老一辈人的情感是有可信度的,虽然它们可能与现代社会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我们应该尊重老一辈人的情感,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真实地表达情感,并且将这种真实和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传承下去。
1 柿子红这篇短文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答案:
(1)①构成小说的线索,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情境;②寄托了主人公三奶奶对三爷爷浓郁的情感及对这份情感的守望;③契合山村生活的特点,使作品充满着一种诗情画意的淡雅的美感。
(2)①勤劳,美丽,身材灵巧,面容姣好,干活手脚麻利;②待人随和,面对村里的风言风语都一笑而过;③用心专一,将自己对三爷爷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从未改变。
(3)答案示例①《柿乡风情——守望》从一个角度艺术地展现了山村生活的风貌和特色; ②摄影作品中身穿红袄,下着青裤,洋溢着祈望的笑容的三奶奶,与身后的夕阳的光辉、笼罩着炊烟四起的小山村、古老苍劲的柿树相映生辉,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③《柿乡风情——守望》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在于,它朴素地诠释了不为世俗所染、不因岁月而变的人间真情。(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
题目:
(1)小说以“柿子红”为题,有何妙处?(6分)
(2)小说中的“三奶奶”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结尾说,向东的摄影作品《柿乡风情——守望》获得了这次全国摄影赛的唯一大奖。请结合文本探究《柿乡风情——守望》获奖的原因。(8分)
2 关于描写柿子的作文瞧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最先感受到秋天的讯息。田野里,高粱成熟了,红通通的,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就像无数面旗帜在迎风飘扬。大豆成熟了,饱满的豆粒胀开了狭长的豆荚,从豆荚里跳了出来,似乎在欢迎秋天的到来。稻田里,稻子也成熟了,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微风吹过,稻在子此起彼伏,好像大海的波浪。农民伯伯正在田野里忙的不可开交,正把一车车碎金似的稻谷往家里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还唱着歌呢!
稻田东边是一块菜地,菜地里的蔬菜长势也很好。白菜长的绿油油的,微风吹过,绿叶摇动,像翩翩起舞的公主穿着的绿色长裙。芋头长得很好,它们撑开一粑粑小伞,挡住了 辣的阳光。丝瓜架上爬满了瓜蔓,长着一张张绿油油的叶子,开者一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挂着一条条沉甸甸的丝瓜。微风一吹,丝瓜似乎要掉下来。
菜地旁边的果园十分热闹。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晶莹透亮。葡萄有紫的,有绿的,有黄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可惹得那些小馋猫垂涎三尺,总在下面转来转去。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 坐在地上。高高的柿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通通的柿子,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小红灯笼。一阵秋风吹过,“啪!”“啪!”“啪!”熟透了的柿子就会掉到地上。
秋天的田野是果实累累的田野,是丰收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我赞美它,因为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耕耘的。
3 急需“国庆”黄金周放暑假期间我在农村小住了四五天,时值金秋十月,我欣赏到了农家小院的繁茂,和黄金色的田野的丰收,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房前屋后满树通红的柿子。
我对柿子并不陌生,外婆家的院子里就有几棵柿子树。 春天来了,几场小雨过后,各色各样的花都开了,花儿们争奇斗艳,小草青青的,柳枝绿绿的,惟独柿子树却没有参加花儿们的行列,光光的树干上只抽出几片嫩叶,过了一段时间,树枝上开始结了不起眼的绿色的花托儿,花托里面几乎看不到花蕊。
跟其它花相比要逊色多了。但是到了夏天的时候,别的花开始凋谢了,柿子树却有了精神一个个青色的又大又圆的柿子挂满了枝头。
直到秋天,树叶开始落了。柿子终于熟了。
许多孩子爬上树,像个馋猫似的摘下柿子就吃。 柿子熟了又软又甜,没熟的柿子又涩又硬。
有时候吃了不熟的柿子,涩水会涩得嘴巴张不开。所以柿子成熟之前,它们会安然无恙地挂在树上。
柿子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如:柿子饼等,可好吃了。 这次回外婆家,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
各个村庄的每户人家房前房后,都栽上了柿子树,甚至在猪圈旁,马路边都随处可见挂满柿子的柿子树。从远处看,那一树红通通的柿子像一个个火球挂在树上。
近看像一盏盏小巧玲珑的红灯笼特别惹人喜爱。这许许多多的柿子简直成了此时农村一道风景线。
柿子树的精神是可贵的。它不挑剔自己的生存环境,不管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下它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水渠旁,荒野里都有它的身影。它也不需要人们的加倍呵护,当干旱来临时,许多庄稼树木都因喝不上水而旱死。
但柿子树不屈服、不低头,在烈日下挺立着,更显得翠绿精神,如期为人们献出了累累硕果,无怨无悔。它的精神非常令我敬佩。
让我们把柿子的精神移植到心中吧,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造福于社会的“柿子树”。
4 用家里某一件老物品为线索写一篇作文1000字苹果园里的苹果露出红色的小脸蛋,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石榴露出了火红火红的牙齿,梨的黄皮肤像一个葫芦挂在枝头,火红的柿子像一个火红色的灯笼,为人们照亮丰收的道路。
在秋天丰收的有高粱、玉米、稻子、小麦。看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田地,秋风吹过是就像金**的海浪。
玉米的几片叶子正保护她茁长成长,到秋天的时候,保护玉米的叶子便成了玉米的衣裳,使玉米变得更加美丽,高粱深情地鞠下了头,像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正在低头认错,棉花一个个全露出了洁白的体型,就像天上的云朵,争奇斗艳的棉花像天上的白云,能随心所欲的变成任何东西,棉花也能帮助我们创造冬天的物品。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季是农民伯伯重要的季节,是一个快乐的季节。
我喜欢秋天。
5 以感情为线索的作文六百字第一篇
不忘父母养育恩
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饭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你可曾想到从嗷嗷侍哺的婴儿成长为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血汗?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会用你的努力来回抱他们呢?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礼仪之首便是尊敬父母有这样一件事,一位同学一直在家里娇生惯养,一次,妈妈因生病忘了做饭,他竟然大发雷霆,妈妈泪水涟涟,伤心不已同学们,这位妈妈当时是多麽心痛啊!自己对儿子的拳拳爱心换来了什麽呢?你们能想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热爱,他还能对其他人充满爱心吗?世界没有了爱心将变的怎样?老人流落街头,小孩被丢弃荒野。。那将会是多麽可怕古今往来,凡有所成就的人,不都是自己具有这种高尚的品德曾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在任外交部长期间,工作非常繁忙,然而他却能利用出访回来的间隙顺路去看望年迈的母亲,并给瘫痪的母亲洗尿裤在他的身上就有这种高尚的美德,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孝敬和热爱为我们日夜操劳的父母,并把这种美德推广到尊敬所有师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想一想多少个妈妈在灯下为我们织毛衣,多少个爸爸在为生活奔波让我们都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为了父母,为了长辈谱写一曲爱之歌吧!
第二篇
伟大的母爱
宁静的深夜,北风“呼—呼”地刮着,月亮将他朦胧的光照射在大地上````一个简陋的小茅屋里,仍有一丝光芒在闪耀。
孟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明天一早他就要离开生他养他的母亲,上京赶考。想到这儿,他的眼睛里不禁六畜了滚烫的泪水。
朦胧中,孟郊看见年迈的母亲正用她粗糙的手一针一线地为他缝补那件破旧的棉衣,浓浓的母爱滋润了他的心田。
北风依旧“呼—呼”地吹着,一阵紧似一阵,似狼嚎一般。母亲冻得瑟瑟发抖,手指也冻僵了,像一个个通红的胡萝卜,她放下手中的针线,双手合拢放在嘴边,用力哈了几口气,然后使劲搓着,看到此情此景,孟郊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真想冲上去,一把抱住母亲,给她取暖。
无情的寒风不停地向小屋袭来,灯光在左右摇曳着,微弱的火苗经不起寒风的吹袭,“卟”地一声灭了,母亲叹了口气,摸黑拿起火石,“哧”的一声,油灯点亮了,母亲继续缝补着衣裳,可是,无情的大风一次又一次地朝小屋袭来,母亲就一次又一次地点燃油灯,继续缝补着````
看着母亲的身影,孟郊不禁想起童年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一天,先生要求买一本书,可是,孟郊家里很穷,连生活都顾不上,更别说买书了,他没有告诉母亲。可是这件事还是像风一样吹进了母亲的耳朵里,不久,母亲把一本崭新的书拿给了孟郊,原来,母亲当掉了她唯一的陪嫁首饰````
油灯下,母亲还在缝补着衣裳,突然,母亲眉头一皱,一滴鲜红的血像珍珠一样渗出来,母亲把手放在嘴边吸吮了一下,然后又没事似的继续缝补着,看到这儿,孟郊的鼻子一酸,眼泪再也忍不住,像泉水般直泻而下,把枕头都弄湿了。
月亮收起了最后一道光芒,太阳升起来了。来到院里,母亲抚摸着孟郊的头,依依不舍地说:“儿啊,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孟郊的眼睛再次模糊了,母亲就像那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孟郊这棵稚嫩的小草,母亲伟大的爱,将伴随他经历风雨,走向远方。
望着远处正在挥手的母亲,一首小诗在孟郊心底流淌: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6 树上挂满了红柿子写具体作文:树上挂满了红柿子 我的老家在富平,那儿是柿子之乡,家家院子里都种着柿子树。
阳春三月,细雨如丝,柿子树悄悄地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片片毛茸茸橄榄形的叶子,在雨雾中欢快地伸展。春末夏初,柿子树羞涩地挂了一树方形的白花,毫不张扬。
五、六月间,棵棵柿子树挂满了青**的果实,但是别急,现在淡青色的柿子可不能吃。否则,她会把你的嘴巴涩麻!这需要你的耐心,和柿子一起成长。
从夏末开始,先是柿子慢慢泛黄了,变红了,再接着就是柿叶变红了。随着季节的变化,柿子也由小到大,由青变黄,由硬变软,由涩变甜。
等啊等,当天上的月亮最圆最大的时候,柿子树也全心捧出了果实,那一串串红红的柿子像盏盏红红的灯笼;那一片片红柿叶,在秋风中摇曳,犹如一面面小红旗在招展。红彤彤的一片,漂亮极了! 爸爸爬上屋顶,轻轻摘下一个个红艳欲滴的硕大的尖柿子。
柿子软软的,几乎拿不起来,我小心地捧在手里,像捧着个金娃娃。你只需轻轻撕掉一点皮,放在嘴边一吸,就会吸到那比蜜还甜的红色柿汁,从嘴角一直甜到心里。
经霜打过的柿子更甜,可奶奶每次总怕太凉,总是放入热水中浸泡八到十分钟,待热透,才剥去薄如蝉翼的表皮,喂进我的嘴里,而奶奶则坐在一旁眯着眼乐呵呵地笑。 我等待着今年的红柿子……。
7 以情感为线索作文五百字“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情深意。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薄宁静……”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
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 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其创作勤奋而严肃,作品结构严谨,写景叙事简洁,语言优美、酣畅、抒情,人物心理描绘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性格独特而丰富的典型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日子还在读巴金的《随想录》,感慨字里行间透露的一个“真”字,时时被文字中的真诚和温暖深深感动。然而没想到这是老人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备受尊敬爱戴的文学巨匠于二00五年十月十七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走了,他真的走了……彩虹把瞬间的美丽献给了人们,春蚕把最后的光献给了人们……它们正因为为别人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生活充实和生命的意义。正如裴多芬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
是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延长它,无法获得它的永存,但我们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不管是长久默默无闻的奉献,还是在瞬间发出灿烂的光辉,都是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是生命的意义。
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老人一生重亲情、友情和爱情。
他和两个哥哥的浓浓情谊,与萧珊的爱情忠贞不渝,此外他十分看重友情,和曹禺、冰心产生的挚深友情,以致有人说他是“靠友情活着”。巴金老人曾说:不要把我当成杰出人物,我只是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在步入晚年后,他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民温暖的脚印里。多么美丽的境界,只有爱心,只有宁静。
多么可贵的品质,拥有一颗真诚质朴的心灵。我们就该象巴金老人这样活着,把更多的爱给予他人,把宝贵的生命和情谊看得很重,而将金钱和权利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一个沧桑,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 ,点亮了多少人灵魂的铁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了多少人的心灵的大门。
它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光辉。
8 作文,以一个东西为线索表达自己的感情鞋
每当我看到那双整旧如新的棉鞋,看到那鞋头密密麻麻的针脚时,我就会想起那寒风中的一幕,就会想起他——那可亲可敬的补鞋老人
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已经6点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人们都裹紧大衣急忙忙往家赶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顶着刺骨的寒风,拖着已经成为“鸭子嘴”的棉鞋一步一挨地走在路上风一个劲儿地往破鞋洞口里钻,冷得我直打哆嗦我心想:棉鞋坏了不能穿了,这回该让妈妈给我买双新的了突然,我看到街角处有一个补鞋的老人挑着补鞋用的工具箱准备回家我灵机一动,这双鞋补补还能穿呢!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说:“老爷爷,你能帮我补补鞋吗?”老人望了望寒风怒号的天空,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我脚上的鞋,说:“好吧!”
老人重新坐下来,打开补鞋箱,拿起我的鞋补了起来我仔细端详着这位老人他灰白的头发,远看就像一个废鸟窝,古铜色的脸,一双浑浊的眼睛,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可能由于长时间补鞋的缘故,他的手上结满了老茧,而且冻得通红他把鞋夹在两腿之间,右手拿着针用力穿过鞋帮,左手把线扯过来,艰难地一针针缝着天气太冷了,他那双手已冻得发紫了这时,鞋已缝得很结实了
我感激地问他要多少钱,他伸出了3个指头“什么,要3元钱?”“是3角!”他回答道我愕然了,连忙掏出了5角,没想到中间有一个大窟窿,我涨红了脸……老人看到我狼狈的样子,笑着说:“算了吧”我听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我边穿鞋边问:“您收费这么便宜,一天恐怕赚不到多少钱吧?”“什么赚钱不赚钱的,我就是老了没事干,出来找点儿事儿,这不也是为人民服务嘛!”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由衷地说:“谢谢老爷爷”
我回到家中还在想:“补鞋的这位老人品质多好啊!要是世界上再多些这样的人,那就更好了!”
9 以感情为线索的一篇八百字左右的作文练书法我写字潦草,每次作业都挨老师点名批评,说我不把字写工整,考试肯定吃亏本来我的学习不差,因为写字不好,所以每次考试的分数都不高妈妈对我下了通牒令:“我要送你去学书法!”其实,我不想学写字,因为写字太枯燥了,能比玩游戏有趣吗?QQ飞车可好玩了,凭着驾驶技术可以翻山越岭,穿越敌人阵阵封锁线而学写字,对着方格纸一笔一划地勾勒,多闹心呀我不想学书法,可是妈妈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早上就把我送到老师的家里去了教书法的老师姓张,个子不高,有点微胖,脾气很和蔼第一天他跟我们几个学生上课,就把他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作品展示给我们看,看着那幅字龙飞凤舞的,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它为什么会得一等奖?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书法艺术吧不过张老师的正楷字写得跟印刷出来一样工整漂亮张老师教我们写字的时候,先从“米”字和“回”宫格的字体结构教起,他说中国汉字的特点是由方块组合而成的,所以各方块的搭配要匀称合理,这样的字体才会悦目好看我似懂非懂,不过按照张老师的方法练习,一个月下来,我写出的字工整多了接下来张老师教我们用笔和笔法,他说硬笔有正锋和侧锋,笔用正锋,写出来的笔划硬朗正直,笔用侧锋,写出来的笔划线条细柔锋利……我从点﹑撇﹑捺等笔划开始练习,慢慢克服心浮气躁,集中注意力一笔一划地写,用心琢磨,渐渐掌握了一些写字的技巧了一个学期后,我写出的作业样本能在班上贴堂了,老师多次表扬我,说我写字写得特带劲每天做完作业,我就利用空余时间写字,也许因为多练习的缘故吧,我的字越写越工整秀美了我爱上了书法运用这种手法写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根据对事件感情不同变化选择材料,组织文章《练书法》的感情线索十分明显:开始不喜欢写字→妈妈强迫自己学书法→写字进步了,有点喜欢写字了→直到自己的作业被贴堂,最后爱上了书法故事随着感情的变化娓娓道来,流畅生动第二、在对整个事件描写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心理感受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喂猪》这篇文章抓住了喂猪的心态:对喂猪不耐烦→因小猪不领情,愤而离开猪栏→听了妈妈的话后再次喂猪,发现猪抢食了,心舒缓下来→喂猪也很有趣,喜欢上了喂猪行文流畅,并说明做事要有一颗平静的心态,这样才能做好事情第三、通过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同态度变化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如《小猫钓鱼》,整篇文章根据小猫钓鱼态度变化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小猫来到河边,看见美丽的蝴蝶竟然忘记了钓鱼,当它想专心钓鱼的时候,一只蜜蜂又把它吸引过去了最后小猫在老猫妈妈的开导下开始用心钓鱼了,并钓了很多鱼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才会有收获。
绳文时代 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 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 3世纪后期~7世纪
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 6世纪末~710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 710~794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代还诞生了日本历史上几部著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
平安时代 794~1192
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现京都)。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不再大量摄取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藤原家族执掌政权,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间,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诞生了一批反映贵族文化的文艺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
镰仓时代 1192~1333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在文化方面,摄取了中国宋朝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武家文化。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
室町时代 1333~1467
足利氏掌握政权,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权。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较为薄弱。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各地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 1467~1573
“应仁之乱”后,进入分裂多战时期,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期间,织田信长立誓统一日本,逐步统一了尾张、近畿地区。
安土桃山时代 1573~1603
织田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所以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1582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自杀。其后,织田家重臣丰臣秀吉于1590年统一日本。丰臣秀吉统治的30年左右时间称为桃山时代。这个期间,城郭、寺庙的建设十分发达。民间的各种陶艺、风俗画、染织等艺术也得到繁荣发展。
江户时代 1603~1867
1600年,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建立德川政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的大约260年间,政权由德川家族掌握,这段时期被称为江户时代。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康下令锁国。文化方面,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等呈现繁荣景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