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有过自我表现、情感抽象、情感否定等多种学说,都未能全面准确地论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是人类表现性艺术产生的最早的形式之一,情感是音乐表现的内容,音乐是情感表达的形式,音乐与情感互动说准确地揭示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欢快的音乐给你带来的感觉是欢快的,同时你的情感被欢快感染。
忧伤的音乐给你带来的感觉是忧伤的,同时你的情绪被忧伤感染。
音乐可以感染人得情绪,进而人间接表现出来情感。
形容一个女人唱歌唱得有感情该怎么说
这应该叫[声情并茂]吗。这是一个成语,就是对一个人在唱歌时的表现进行的赞美。就是这个人歌曲唱得好,而其感情还很丰富。可以用成语:“声情并茂"来形容。
怎样唱歌唱得好听!而且有感情!这个真是练出来的,不过也是有方法的,你可以从网上下教程学习,专门请老师是划不来的。现在学好唱歌很有好处,朋友在一起唱歌,出去应酬什么的 ,唱的好听都会很有面子,很受欣赏。根据你下载的教程,按照方法多练习。“无他法,唯手熟尔”。不久自然就出效果了。希望能帮到你。
怎样才可以把歌唱得有感情呢1要了解歌曲的内涵,也就是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
拿到一首歌曲,先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演唱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只有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2要启发音乐的想象力,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融入其中,就是要象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
如果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应该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就可以更深的了解歌曲的内涵。
3对声音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总之,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
4唱歌的时候要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 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
谁帮我想两句形容一个人唱歌唱得好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唱歌要怎么才唱得有感情(我声音粗和不清)歌词理解深透,音阶把握准确,这样唱出来一定有感情。跟声粗不清关系不大,主要看自己身心的投入程度和感觉。
形容石头有感情,该怎么说
就应该说“顽石落泪”
唱歌怎么才唱得好,还付有感情什么歌只要用自己的真感情去唱,都会打动人心的。
怎样可以把歌曲唱得有感情每首歌曲都是一个故事,去体会去感受,把自己融入那个故事,假象自己就是主人公,去体会你自己的感情再借由歌声抒发出来,那就是你自己对于这首歌的独特感情与理解,别人也就能体会到你个人独特的感情。
怎样唱歌才可以唱得有感情?怎样才可以投入唱歌技巧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著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 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开启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著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呵呵!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 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1: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为何?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直冲嗓子眼,声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记住,一切以小腹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找找感觉2:见过橡皮水管吗?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掐紧水管前端,缝隙一小,压力增大,水就冲得更远。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龙头理论,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3: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把它搬起来吧。你一弯腰,嘴里数数:“一、二、三、走……”,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气息。我不多说了,感觉一下吧,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不正规,但很有效。
还要告诉大家一点,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就像香菸要通过过滤嘴一样,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
另外我还告诉大家一种心理方法,高音时想象你是在面对广阔的大海高歌,望不到边的海天一色,这样的风光不值得你大声呐喊吗?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饱满、深情为好。但也像高音一样,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鸣。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鸣和宽大的嗓音结构才能体现的,先天性比较强。以我的经验,低音潜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难练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几个音阶不错了。如果一定要录制低音丰富的歌,早上起来不刷牙、不洗脸直接录,声音会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尽量避免这样的歌,扬长避短,同样中低音丰富的人一定要好好发挥它的潜质,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用叹气的方式可以加强一些共鸣,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产生口腔共鸣,会感觉声音浑厚一些。但不管怎样,嗓音天生浑厚的人的发挥余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润色,包括吐词换气都具有美感,当然这又与感受唱功有关,中低音多听听“蔡琴”的吧。
整体与风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与句的细节,把演唱的细节单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画一条起伏的线条吧,你会知道哪里该低调、哪里该高亢了。眼光放高一点,就像足球场上的位置感一样,盯着区域性怎么打出长传进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实力,否则别谈风格。歌手前期我赞成模仿开始,但不要单一,多唱各种风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鸣、唱腔以及气息的初步体验,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后,加上自己的练声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风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个度的,不是要你“使劲”投入,过分伤感或喜悦,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类似的词:“……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我就见过唱得痛苦至极的人,那样就没有感染力了,反而觉得好笑。但我也见过一个真正失恋的朋友在卡拉ok唱这首歌,演唱的时候面无表情、唱得很平静,嗓音沧桑,唱腔演绎出来的那种无奈和孤独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就是刚刚好的分寸,不需要抱头痛哭。但又有几个人随时能演绎这么到位的呢?这就要靠歌手的音乐感受了。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时,不自觉的夸大了明星的特点,比如模仿张学友时,会过分压着嗓子做出那种怪怪的厚实的声音(那时张学友早期的一个特点,现在好像不多见了);在模仿张国荣时,会夸大他的那种大舌头似的靠后的共鸣;模仿王菲时更是那种让人觉得好笑的舌头打结的怪音。其实仔细听听原唱,并没有那么夸张。我就听过一个声音很像张学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学友的歌的时候都没有把握分寸,后来我劝他多些本色,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实有时候旁观者清,多请教朋友们的意见会很有好处。
另外,情感丰富的人唱歌会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绎得好。与歌曲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阅历丰富。经历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彻。
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东西,呵呵!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不够拽。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
颤音,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刘德华)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张信哲)“做”出了颤音。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但在很多 部分,他们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所以,还是那句话,气息是根本。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援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靠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
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护车叫唤。好笑吧?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发出“呜呜”的依次回圈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
最后再次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们如果眼光放高一点,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也许再过5年后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了。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愿意喜欢听一些质朴、纯洁的声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许你会更有特色。
要怎样才能把歌唱得很有感情投入,揣摩歌中的故事,将自己假想为主角去体会那种心情,用情深处闭上眼睛边想像故事边唱,前提是要熟悉歌词与旋律,不要在唱的时候还要想下一句歌词或是音调,不要分心,不要去注意自己是否走音或太认真去听耳机中自己的声音。
至于发音可以在不唱歌前先念一下歌词看一下自己有哪些字咬不准。
抑扬顿挫就是在唱的时候如果投入就会自然而然得表现出来了
口口声声说爱你的人,整天无凭无据的对你猜一而且有时候还对你大发火,我自己经历过这样的一次。那是因为对方太在乎你了,他希望。你的身边,你的心里全部都是她,然后有时候又是因为你身边有一些异性而且这些异性还跟你相处的不错,而且这些一还都。不差也就说他们都。很优秀,所以他可能就会觉得自卑,可能会觉得配不上你,所以他会对你猜疑,觉得你会跑。我觉得你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也告诉他你心里全是他。
朗诵 是一门语言艺术,朗是声音明亮清晰的意思,诵是念的很流畅的意思。声音大,可以使我们的耳膜收到较强的刺激,再加上视觉的高度集中,就可以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培养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实在大家观看文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在内心中进行了默读,只是没有经过声带、口腔发出声音。一篇文章的情感在经过声音的加持后,可以让赏析的人更直观的体味文章的精髓。尤其是诗词,本身的合辙押韵在诵读时方能体会遣词的精妙之处。
那如何提升美文的朗读技巧呢?
首先,朗读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色。多练、多听始终是学习提升这项技能的核心。再高深的技巧落实到每一篇文章时也不敌不过真挚的情感。个人的共情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 诗音APP 来朗诵,非常的简单方便。当然也有一些非常好用的手机软件,很多功能也是专为朗读者而设计的,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兴趣来了就能完成作品的录制,还能取得不错的作品效果。
在朗读前可以对文章做一些简单的标注,例如,停顿、加重、轻读、连读等。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引起注意,更清楚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尤其是一些古诗词的断句,在古汉语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在做标注的时候更能加深印象,帮助我们理解诗词。
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字词的读音问题,生僻字、多音字是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汉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准确是使用。对文章中的文字读音进行标注,也能更准确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同时也能丰富自己对汉字的认知,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文字和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传播和交流。一篇美文凝结了作者的智慧和知识。在阅读前能够了解一些写作背景也能更好的去体会作者的意图。还可以将自己的朗读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互相切磋,以文会友,以声会友。
放一首非常喜欢诗和自己的朗诵作品,有喜欢的朋友欢迎留言,也欢迎大家多指正,鞠躬!
诗音诵读-雾野茫茫
李孝敬(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1)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演唱则是最能令人感动、陶醉的表演艺术之一。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歌唱者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使欣赏者获得一定程度的情感和精神愉悦,也能使紧张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感情完美统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
一、对歌词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它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正是由于有文学语言的帮助。语言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它通过内心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向人们直接倾诉。因此,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应逐字逐句体会词作者的用意以及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因为每首歌曲都蕴藏着作曲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某一种事物的强烈感情。正确深刻地理解歌词的内涵,是演唱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可以说,歌唱者对歌词的内涵理解越深,感受就会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就会越纯真,越完美。
同时,作为一名演员,平时也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一名演员如果知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表现,这样是唱不出感情来的。因此,只有演员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把歌曲唱好。
对于一般的歌曲,分析和理解其基本内容是不难的。比如《黄河怨》,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乐章,以女声独唱形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村妇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自己又惨遭日本鬼子的蹂躏欺侮后,万分悲痛,羞辱难耐,在一个凄惨的风雨夜晚,终于投入了黄河滚滚波涛之中。”冼星海指出:“《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演唱的一首悲歌。”在演唱这一乐章时,歌唱者要牢牢抓住它的这一内涵。
二、在演唱时要注意运用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中包括的要素很多,有节奏、旋律、音高等等,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对每个音符和乐句的安排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因此,演唱者在演绎作品之前,要对这些要素有一个整体的、详细的了解,并在演唱过程中恰当地运用。首先,要结合作品的曲式曲调进行视唱,反复领悟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等。其次,要对作品曲谱的前奏、间奏、尾奏、速度、表情等做全面的了解,用心酝酿感情。最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作品的感情基调,这样才能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仍以《黄河怨》为例,整首曲子总的旋律多数是在中高声区,情感就应该是在悲愤的基调上加上音量,这样能更准确地表达情感。比如,第一段节奏是有紧有松的,情感的表达就该抑扬顿挫,有收有放,才能充分表现多种情感的交加。第二段的节奏变得比较紧,在速度上就要快些,演唱者的情感也要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后半部分是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如:“我和你无仇又无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这部分的音都在高音区,情绪也要比前面两段还要再高涨,悲愤与凄凉在这里表现得更明显。
三、演唱时要善于运用呼吸表达情感
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比如,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激发人的歌唱欲望,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歌唱者的情感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歌唱者在演唱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如唱喜悦欢快的歌曲时,可以像发现新鲜事物那样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曲时,可以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可以使演唱者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对演绎好整首歌曲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演唱时音色的运用要到位
歌唱的音色就像绘画中的颜色,音色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是音乐中极为动人,并能直接触动感官引起听众感情共鸣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徐大椿说:“唱曲之法,……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不但生旦丑净,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于曲子相背,不但不动人,反令听众索然无味。”就是说,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对作品的表现有着不同的韵意。演唱者不仅要有美妙的声音,还要有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如唱一首抒情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要用甜美清脆的花腔来表现作品,这样的音色是令人愉快的,很好地传达了作品要表现的情感。
总之,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在论述“音乐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深度”时指出:“感情借着音乐中腾空直上的音浪,把我们带到超凌尘之外的高处。在那里,一片朦胧景色,在众星闪烁之下浮着几只小鸟,宛如天鹅般地在天空中遨游、歌唱,感情借着万古长青的艺术之翼,把我们带进一个只有它可以进入的奥妙境界。那儿的清新而自由的呼吸使我们心旷神怡,我们满怀预感地参加到无形的存在、没有躯壳的精神生活中去。超越我们的贫乏、可怜的尘世的躯壳之上,超越于我们的狭隘的小圈子之上,在我们面前展开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使我们啜饮极乐的清泉,使我们因幸福而感到心弦颤抖。”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要追求真实与美感,它是演唱的艺术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使观众为之震撼。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信息。是人类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过程,既信息的“编码—发送—传输—接收—解码”的过程。那么,我们该怎样在播音过程中使自己声音充满感情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的语言主要以普通话为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普通话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汉语普通话播音员,播音语音应该是准确规范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和句都要通过语音来表达,语言的交际功能是由语音来体现的。语音念不准,一字一词之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语音是基础,因此,必须从语音练起。
语音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发音。发音只有在发音器官正常并正确的使用它们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清晰、准确。在由正确发音和正确播音的练习过程中,字词是练习的中心环节。每一个播音员都要把字词练习作为每日练声的重要内容。
一、播音员的声音要求
“播音”——众所周知是用嘴在说,是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这个创作活动的核心是“形之于声”,但是,作为创作活动来看,又是一个系统。因为它是以有声语言为核心的,所以这个系统包括语言动机、语言理解、语言发出、语言目的。那当然,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播音员的创作必须通过声音体现。声音是为表达内容来服务的。进行播音创作时,对所播内容有较深的理解感受是根本,但最终必须形之于声。
播音时同样也要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要学会驾驭自己的声音,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理论知识、和练基本功的毅力。当然对播音员的声音要求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任何一种乐器都是由动力(气息)、振动体及共鸣器组成的,人类发音系统也不例外。
在发音的三个环节中,气息控制是最重要的一环。对播音员播音时的呼吸方式的要求是,吸气时,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两肌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之气流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与两肋在这两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播音员在发声时的精神状态要做到——积极、松弛、集中。它的综合感觉是: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僵不挤,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时应准确把握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
播音员的再创造劳动,最终是体现在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上,它把文字这种视觉形态转化为有声音这种听觉形态,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有对文字形态的稿件的认识,还需要有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这种听觉形式的构思和传达,而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就为这构思和传达提供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即: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外部技巧。 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是有声语言的内部技巧,同样对于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时也非常重要。
现在有很时髦的词——某人的声音很有“磁性”。磁性是什么磁性就是吸引力,吸引力从何而来那就是声音的共鸣。声音发出的喉原音很微弱,在经过共鸣后才可扩大、美化,形成不同的语音音色,形成不同的声音色彩。播音发声有自己的共鸣特点,即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播音对共鸣的要求:运用声道共鸣方式
1、一要泛音适量
2、二要声束集中
3、三要字音清晰
4、四要声音自然
从丹田到硬腭之间形成一根厚实、明朗、通畅,气息稳定、均匀、自如的弹性声音柱。它的整体感觉是:有丹田气的支持经胸腔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挂”在硬腭前部,透出口外。经口咽出来的声束,沿上腭中线前行,向硬腭前部流动冲击,从而有声音“挂”在硬腭穹窿上的感觉,声音明朗、润泽,发时省力。共鸣是元音的形成基础,同时也影响着声音意义之外的声音色彩。恰当的使用共鸣,可以改善声音色彩,美化声音,使声音更富于表现力。
二、声音的色彩性
同样,磁性也就是魅力的另一种说法,那么魅力从何而来呢当然来自声音的色彩。
声音它是有颜色的,你相信吗爱听广播是我从小的嗜好。广播听多了,便能听出声音的色彩来。幼稚的童声,犹如破土而出的嫩芽;清纯柔和的少女声,好似那湛蓝的天空;小伙子则不一样,像一把燃烧的火,当进入了成年,也就进入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声音世界,它们有高贵典雅、有纯洁如玉,还有苍劲有力,更有的深沉厚重……这些声音的颜色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用心去听,却能实实在在感觉到声音颜色的存在。
正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又能实实在在感觉到它的存在,反而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广播是纯听觉的艺术,听到一种声音,便能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想象,抒播给听众审美享受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声音的色彩不但是天生固有的,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改变的,这使声音产生了一定的魅力。但这仅仅是声音色彩的一个外衣。外衣当然是需要的,但声音色彩真正魅力还是来自播者对作品内在感情的挖掘。
声音和感情是密不可分的。声音色彩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声音色彩和感情色彩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人在心情愉快时声音是明朗的,而在抑郁不欢时声音就比较黯淡。如果没有这种对应关系 ,就不可能用声音传达情感信息,也就无从引起对方情感上的共鸣。
但是在运用声音色彩进行表达时,却不能采用简单的办法,即见喜用喜声,见怒用怒声……这是因为,声音色彩只不过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如果失去了感情的运动变化这一声音色彩变化的内在依据,声音就失去了活力,成了空洞僵滞的东西。感情色彩变化无限丰富细致,可以说无一瞬间相同,没有两者完全相同的感情色彩,因而与它相适应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也必须是生动丰富的。因此要坚持从理解感受入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正确途径。
有些人往往说:“这个人的声音弹性好”。“弹性”一词一般用以比喻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等的伸缩性、可变性。声音弹性是指声音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声音弹性的特点为可变性对比性层次性和复合形式。感情是运动的,声音是可变的,这两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
声音的可变又要依靠气息自由、喉部放松、口齿灵活。运动着的感情是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先决条件。言语声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各发声器官协调动作而发出,只有发声器官的诸环节都能灵活控制、运用自如,声音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变化,气息自由、喉部放松、口齿灵活,这是声音变化的条件。有了这些条件,声音才可能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声音弹性的训练是不能脱离语言表达而独立进行的。
1、一方面:声音弹性将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加强。
2、另一方面:只有具备一定的声音条件才能谈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任何语言表达技巧都是通过吐字发音体现的。
吐字是播音员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汉语中,字是意义与感情的载体。播音员必须通过吐字才能传情达意。“字正腔圆”是人们对播音员吐字的要求与衡量标准。说的具体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播音员吐字要颗粒饱满,色泽晶莹,轻快连贯,如珠如流;字字皆入于听众之耳,字字皆入于听众之心。
在实际吐字过程中,口腔的各部分是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要求适当扩大口腔开度,以扩大舌的动程,使字音更为清晰、饱满。口腔的总状态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口盖提起如穹窿,唇舌灵活力集中。在吐字过程中舌与唇是不停滑动的。在打开牙关的前提下,舌的滑动幅度相对加大,舌的上挺力相对加强,唇也增加了收撮力,口腔这种“后开前有力”的状态,增大了字音的清晰度和圆润度。
发一个很饱满的字应注意出字、立字、归音。出字即对字头的处理。字头是一字之头,对它的处理影响整个音节的质量。立字即对字腹的处理。对字腹的处理影响到字音的圆润、饱满。字是随着字腹拉开而在口腔中“立”起来的,因而称为“立字”。主要元音在一个音节中口腔开度最大,泛音共鸣最丰满,声音最响亮。我们要求“吐字如珠”,字腹的处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归音即对字尾的处理。字尾处于口腔由开到闭的阶段,肌肉由紧渐松的阶段,因此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到位弱收。
近几十年来,我们在民族声乐的概念和分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和分歧。当代“民族声乐”到底来源于汉族传统民间曲还是西洋美声,汉族民的分类标准又应如何把握。诸如此类关于民族声乐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国当代的声乐研究工作。为明晰汉族传统民的分类关系,文章将通过对民分类的几种方法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与,以此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整体协调发展提出学理性的参考。
关 键 词:民族声乐 汉族民 分类 色彩区
事物从起源,开始发展,直到消退,这看似清晰的过程,起来竟是如此缓慢,甚至有些模糊。这是由于一些演化而来的事物,很难由后向前追究,也很难用“划分”这样一个词来对如此复杂、缓慢的过程进行“加工处理”。所以,人们仅在此模糊地清晰些,又在清晰中变得模糊。不难看出,从本身就无法言表的音乐艺术到纷繁复杂的民发展。人们也很难确立出一个方整、明显的界限。单从这样一个深奥而又显而易见的角度来看,我也会不经意想到“近似”这样一个词了。
汉族民有多种分类方法,目前较为惯用的是按照“体裁”形式分类的方法,其大致可把汉族民分为:1子(有“搬运子”“船工子”“作坊子”等);2山(包括“放牧山”“田秧山”“一般山”等);3小调(例如“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曲”“舞”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与生活的关系、民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的方法、特点等问题。
但是,究竟什么是汉族民的“体裁”汉族民体裁的划分依据应如何确定呢“体裁”究竟是指民音乐形态上的艺术特征,还是指它的社会产生条件抑或是指产生和应用场合所造成并限定了按照这一如此模糊不定的“体裁”概念分类,人们对汉族民的“体裁”有了不同的理解,于是便出现了多种分类方法。例如“劳动子”,如果按产生和应用的场合把它定义为“劳动时所唱的”,那么“田”“牧”也是劳动时所唱的;但“田”“牧”的主要音乐形态特征又显然与一般的劳动子一领众和,具有鲜明的节奏律动等特点不相一致,而更多地与一般山节奏悠长的特点相吻合;然而,二者的社会生产条件又与一般山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多种的分类方法。“体裁”分类方法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一所造成的。这些依据中有根据民的使用场音分类的(例如“民间舞”和“小调”的分法;“渔”和“田”的分法);也有按照民的篇幅分类的(“大型民套曲”);还有按照民的社会功能分类的(“风俗曲”)等等。
如此众多分类依据的并存,让人们无法准确地把握该种分类法的划分标准是什么。这样一种纷乱的状况,对于民音乐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是不利的。江明敦先生明确地阐述了他划分汉族民体裁的依据,即按照民产生的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和功用要求所形成的基本的音乐表现方法和典型的音乐性格特征。“的社会生活是非常复杂的,民的形成、发展以及流传的情况也是非常复杂的。因而,体裁的问题也很复杂。汉族民中多种体裁因素相综合的现象、不同体裁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都是很常见的。”①也就是根据音乐特征,演唱场合和功用这三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在这样一种综合的划分标准下,多少是将体裁划分定义作了一个“模糊处理”。遇到不同类体裁出现交集的时候依然很难把握原则。这就好比将几种相互干扰、相互交叉的划分标准混合到一起。当然,其表现出来的分类作用有时也显得有些相互干扰,左右不定。
在本文一开始,笔者提到一个思维意象,就是对于那些原本来自于劳动口头创作的。发展相对、漫长的,体裁相互交叉和渗透的民发展过程,所有对它的“规范化”都只是相对的。当然也包括“划分”这样一个硬是要把一潭清水分割开来的举动,其结果也只能得来一滩浑水,以至于最终难以分辨得清。像汉族民这样一幅类似于秀美山河风光的图画,我们最好还是不要用浓黑的笔墨勾画出它原本已经消失不清的底稿轮廓。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各个部位、各个阶段、各个突出的色彩区域都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杜亚雄先生从形式逻辑方面指出,如将汉族民进行类似“色彩区”的划分是不当的,因为“色彩区”这一概念是从美术界借来的词语,“通常用来比喻和形容音乐的不同风格和配器的不同效果。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音乐无色彩。”②美国的民族音乐学家安东尼·希格尔教授在他关于“民族音乐学”的讲座中说,人类不应仅仅研究声音,还要研究创作的背景,听众听到音乐时的景象,可能这是“音乐人类学”(Anthropology 0fMusic)所需要真正研究的方向。希格尔教授对非洲一个叫做“Suya”的部落考察了两年,他对那里的原始音乐发展有着最真实、最深刻的了解。在笔者看来,所谓音乐的色彩,就是足以给那些原始部落人们精神上的影响以及使他们由衷热爱和需要音乐的原因。笔者认为,汉族民的产生和发展多少也会同非洲原始部落的音乐有些许相同。所以汉族民的色彩必定是民所要表现以及想要给听者带来的审美影响和功能。如果音乐没有了色彩,人类的艺术也就没有了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