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到52岁的白岩松在踢球的时候被偶遇了,而且网友看见他满头银发的时候也是特别的亲切,所以很多人也是在疯狂的在追星的路上和他进行合照,据媒体报道在前国脚公众平台上面有一段视频,这个视频就是徐亮在球场上偶遇了一起踢球的白岩松。所以当时也是心情特别的激动,难以掩饰,对于这样的一个小粉丝面对自己的偶像的时候表现的就是非常的欢欣雀跃,在视频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白岩松的头发是满头银发,而且身材管理的也是非常的好,看上去身体非常的健硕也有力量。
据了解白岩松平时也是特别喜欢锻炼的,就如我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他的气色是非常的好,而且心情也是非常的好,所以在见到徐亮的时候,白岩松也是非常的亲切和他一起合影。在徐亮第一次见到白岩松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毕竟这样的偶像肯定是和平时大家是不一样的,所以他非常的开心而紧张,在自己清醒的时候就跑过去和自己的偶像白岩松一起合照,在合照之后也受到了很多粉丝们的疯狂追捧,白岩松平时是特别喜欢踢足球的,而且他对国足也是比较有深厚的意义,所以作为一个主持人,白岩松,平通常是会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持着国家的发展,现在虽然看见他已经有52岁了,依然看上去是神采奕奕的。
白岩松大家都知道了,他是每个人都知道特别著名的主持人,在他主持的这些年来,也是经历了很多粉丝们的认识,所以在大家的口中也是非常有特别高的称赞,这些年来虽然很脚踏实地,战战兢兢,特别的为观众服务,大家也是特别的喜欢他。在徐亮也是受大家的欢迎,在这一次和自己的偶像白岩松一起踢足球,也是让他非常扬眉吐气的。
不过这样偶遇明星的事情还真的不是一个平常人,随便就可以偶遇的,我个人而言,还没有遇到过自己的喜欢的明星,所以说如果有机会遇到的话,那么现场肯定也是非常激动的。如果遇见自己喜欢的明星,当然是会上前去和明星一起合照,找明星一起签字,毕竟这些事情肯定是在现实中不是这样轻易遇见的,所以还是很期待有这样场景的。
3个月,12期节目,92天的时间,《朗读者》与我们分享了60余位嘉宾的故事,60段朗读,60种感动。今年,《朗读者》热播,无数经典书籍被我们重新拾起,翻阅,朗读,中国文化又重新走进了百姓之家,真正实现了国之文化。但是,《朗读者》为什么会大火呢?
“任何栏目想要获得点赞都是要顺应大势的,《朗读者》满足了人们更加丰富的内心的情感需求。《朗读者》是一个讲好故事的样板。没有同理心的故事是很难感动别人,名人在《朗读者》,呈现的情感是共通的,让观众不再有距离感。” ——白岩松
白岩松认为《朗读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是一个讲好故事的样板。我们现在都在说啊讲好中国故事,大家都在谈论方向,很少人提供方法。而《朗读者》是看到了这个方向,更找到了这种方法。
后来,白岩松又提到,讲好故事需要的几个关键点,《朗读者》都把握了,但最重要的还是该节目的同理心,如果说没有同理心的话,故事是很难感染别人的。这样节目都只是让观众成为一个远距离的观赏者,无法参与。
但是在《朗读者》里发现,不管是郎平,还是濮存昕、胡歌、孙涛等等,他们可以是远远的名人,但在《朗读者》里所呈现的情感状态,是你我都会有共鸣的。只有有相同的感触,有了这种同理心,大家不再有距离感,这种情感的相融非常强,所以节目才会产生这种非常强的粘合度。对于白岩松这样的评价,你怎么看?
1968年生人的白岩松,现在已经51岁了,白岩松,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央视名嘴,从这一称呼上就能看出白岩松的个人成绩是有多么的耀眼,但是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让人唏嘘不已的一个事实,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在一次节目的采访当中承认,其实自己是一位患上了抑郁症的病人。当时在场的观众都感到万分的惊讶,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拥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并且平日里虽然不苟言笑,但在气质上,在状态上都显得那么完美的一个人,怎么会患有抑郁症呢?
其实大家的这种疑惑,是可以理解的,在外人看来,白岩松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二十几岁进入央视,并一举成为谈话类节目当中最出名的主持人,每次有关键的大型的演出机会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白岩松的身影,像这样一个看上去无比坚强,又成为很多偶像的一个人,他怎么会患有抑郁症这种疾病。
其实很多名人很多演员,都是患有抑郁症的,尤其是像白岩松这样的知名主持人,和非常著名的喜剧演员,这两类职业是最容易患上抑郁症了。白岩松曾经在他的书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月追求完美的人,他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就越大,总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总是担心自己会出错,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你知道为什么喜剧演员,大多数人患有抑郁症吗?
因为他们每天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逗人发笑,但是这个问题却长久的长年累月的困扰着喜剧演员,所以他们会抑郁,这句话用在像白岩松这样的主持人身上也是通行的,每次主持的任务都是非常艰巨的,每次都要面对着千万观众的眼睛,尤其是有的时候还是现场直播,不允许你犯一点错误。
白岩松,又是一个对自己近乎于苛刻的人,要求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到完美,长年累月的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加上主持人这个职业,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黑白颠倒作息时间不规律,这也是造成抑郁症的一个主要诱因。
我们可以看到51岁的白岩松出现在荧屏里的时候,他的头发也已经斑白,脸上也有个皱纹,可以说这5年的抑郁症使他非常的痛苦,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与病魔作斗争,现在的白岩松可以说生活上过的是比较惬意的。而且工作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他在逐步的让自己恢复,让自己放松,从白岩松能够谈笑风生地说出自己患过抑郁症的这段经历来,白岩松如今过的应该是比较不错,并没有受到病魔太多的困扰。
几年前回农村老家还能瞥见有些年代的浅黄泥墙上印着一句标语:读书才有出路。
是啊,村里的人都知道读书才有出路,也正因为知道这个大家才都含辛茹苦地供自家孩儿读书。小时候听了无数遍的一句训诫便是:好好读书,以后毕业了就可以坐办公室了——农村人看待读书的观点很朴素却也很功利。
小时候的自己把《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书翻烂了也依然觉得好好看;第一个抢到新送来学校的《少先队员》时心里既激动又欢喜,间中居然还夹杂着一丝踏实;叔叔送给我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书是一本杂志,其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让自己心醉神迷欲罢不能。我想,在我们都还是青涩孩童,对这个世界懵懵懂懂,距离成熟理性还很远的时候,我们都会对书中异彩纷呈的世界感到惊喜吧。那时候读书只为欢喜,可以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
长大以后,却常常碰到为什么读书的这一类问题。想想总是有人说这个社会太浮躁了,人们读书太少了,也就释然——可能正是因为内心浮躁和读书太少才会问为什么读书。我觉得,喜欢读书的人他都是不用刻意问这个问题的,就如同喜欢一个人一样,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理由。最近看到白岩松老师谈青年读书的一个视频,他说:“人生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的书很少的时候,这个棋盘上的棋子就很少,不成势,随时可能被别人吃掉;当你读的书多了,棋盘上的棋子连接在一起,那它就会成势,人生就会成势了。”我很喜欢这个说法,因此想分享一些我读书所获得的棋子。
神父要到日本传教,让人们相信未来有天堂,与此同时,魔鬼化身为传教士,想要让日本人活在痛苦之中,忘掉未来的天堂。由于神父刚到日本,还没有人信奉天主教,魔鬼最需要的诱惑对象一个也没有。魔鬼决定先种点西洋带来的植物来消磨时间。几个月后,适逢神父外出,一个牛贩子看到了魔鬼种的已然花开遍野的植物,心生欢喜,在魔鬼的诱惑之下牛贩子竟答应了一个赌约:如果他猜中了植物的名称,魔鬼就把地里的东西全送给他;但如果他猜不中,他就要向魔鬼献出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牛贩子一不小心中了魔鬼的圈套,冥思苦想之下倒也想出来一个绝妙的办法。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的那个晚上,他把一头牛牵到了地里,“啪”地一抽牛屁股,牛开始横冲直撞胡乱践踏地里的植物。惊醒的魔鬼看到此景,一怒之下大喊:“你这畜生,竟敢践踏我的烟草!”
结果,牛贩子赢了魔鬼,获得了田地里的烟草。
但是,魔鬼虽然没能得到牛贩子的身体和灵魂,却得以使烟草普及日本全国。牛贩子的得救,同时伴随着堕落;魔鬼的失败,同时也伴随着成功。当人们认为战胜诱惑的时候,却没想到自己也在某种意义上失败了。
这个故事便是芥川龙之介的《烟草与魔鬼》,当初看完之后便给我深深的触动:无论看待什么事,都不应当太过绝对。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成功或绝对的失败的,不要只看到了失败而忽略了成功的一面。一个人专注于工作,却疏于关爱孩子,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但在孩子陪伴上却失败了。一个人考研失败了又找不到工作,在考试上他的确是失败了,但是在人生上却又成功地多出了一份抵御挫折的坚韧。
柴静刚刚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做了一期关于剖腹产话题的节目。她现场采访录制了30分钟,谈的全是剖腹产怎么不好的内容,结果她被领导陈虻公开批评: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才是好的,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的东西,你深入去研究其他层面的东西了吗?谁有权利决定是否进行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更深的层面?如果剖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他? 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
这是柴静《看见》里面的一个小片段,但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却觉得如获至宝。我相信这种分角度、分层次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让人受益终生。如果说,有人问我“如何看待996”,我会分三个层次进行回答:996的本质是什么、996的现状、996产生的原因、996的好处和坏处,此为知识层面;996主要存在于哪个行业,企业和求职者双方谁对996的影响力更大?求职者有能力拒绝996吗?此为行业层面;996这个概念是如何在大众当中传播开来的,谁在支持996,谁又在反对996,他们都为什么而支持又为什么而反对,此为社会层面。虽然这里的思考不太完善,但是分角度分层次思考的意识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生活之中,这是读书最大的回报之一。
最后,我还是想说喜欢读书就像喜欢一个人,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理由。
在老一辈的眼中,90后和00后都是幸福的一代人,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样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倘若因此评价90后和00后两代人不行,就是一个说法偏颇的错误认定。 对于这样具有主观性的说法,白岩松提倡善待年轻人。
70后和80后的人们见证了中国曲折前进的道路,他们刚刚结束了一个时代浩劫,把生活恢复到正轨之上,又马上见证了中国快速前进的辉煌。 当中国进入到稳步前进的正轨当中,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90后和00后必然会被误会。
在很多70后和80后的眼中,90后和00后的这两代人都是吃着蜜糖长大的孩子,同时还认定两代人都是温室中的花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他们口中的这种偏见逐渐加深,随之相伴的是呼吁正视年轻两代人的生活。
90后和00后真的如此幸福吗?从某些角度而言,他们的童年成长经历确实要比70后和80后的人们幸福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之后的人生也是如此。 70后和80后在国家的计划经济时代下能够学习和把握机遇确实显得十分珍贵,家庭人口众多必然会减少他们面对人生后半段的负担。
70后和80后的童年大多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在养老方面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往往每家人都有几个子女。 一家人相互扶持成长,到了老人需要被赡养的时候,义务分散在了几个儿女身上并没有什么压力,这也是他们能够享受安稳养老生活的原因之一。
反观90后和00后,双方出现了两极反转。90后和00后两代人的成长,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在少生优生的观念下,许多孩子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刚出生的时候看似众星捧月,一些成年人都围绕孩子的成长而付出,到了孩子步入成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另一种状态。
随着时光流逝,成年人也会变得精力衰退步入年老生活,而此时他们的养老义务就落到了90后一代人。 独生子女往往在童年时候很幸福,但是进入中年生活就会很痛苦,巨大的 社会 压力落在他们的身上,自顾不暇的同时还要关注老人生活,倘若还有家庭更是要深陷经济压力当中。
实现经济自由对于这一代人而言是终生的梦想,上有老下有小身边还有伴,这么几口人的生活压力同时堆积在一个中年人的身上必然能够压垮他们的脊梁。 这就是大多数90后现状,很多人不能选择忽视自己的出身,自然要承担养老的义务,因此,也引起了他们的厌婚情绪。
很多90后在70后80后一代人眼中是离经叛道的一代人,他们总是会觉得90后这一代人已经垮掉。 离经叛道表现在他们对婚姻的拒绝,老一代人认为结婚是人生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对于许多90后而言早已经不是如此。
在经济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拼命加班熬夜地工作并不能够让他们摆脱生活的压力,所以他们会尽可能地减少面对压力的可能。结婚不只是一个环节更意味着要承担一份责任,步入婚姻的殿堂同时也会多几个身份角色。
从爱人到父亲或母亲,两个人的生活随着时间的转变可能会变成三个人甚至四个人。 抚养子嗣在人类 社会 意味着不小的经济压力,从孩子的生活到教育,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谋划。
中国 社会 从来都不缺乏对教育的追求,谁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于他人,反噬在父母身上成为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意识到抚养子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几十年的 情感 付出加上已经一目了然的经济账单压垮了许多身为独生子女的90后,他们对婚姻的厌恶实际上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无奈。
不只是90后,00后在70后80后的人眼中已经凋零,最早的一批00后不过才成年三年而已,但是 社会 已经迫不及待地打上他们的标签:凋零。 这样的恶意应该被制止,白岩松曾经说过:
00后当中的一部分人也已经开始踏入 社会 ,他们和90后面对的压力基本上差不多,两代人在 社会 舆论当中背负了太多。这些恶意评价对于他们而言都太具有主观性,真切地了解之后不应该如此评价他们。
每代人和每代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困境,谁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时代经历而贸然评价他人。 也许70后80后直面过饥饿和威胁生命的苦难,但是90后和00后也并非如老一辈们想象的那般安逸。
用自己的标准来框架他人的生活实在是一种狭隘的做法, 社会 之所以是在进步和发展就证明了当代人努力的结果并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盼,作为如今 社会 的中流砥柱,90后也在用自己的付出来证明时代的选择并没有错误。
00后对于如今的压力也在学习如何改变,既然每一代人都没有放弃拼搏,努力的方向也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否定每一代人的生活, 生活质量的改变并不能够代表没有烦恼,这一观念才是能够营造良好 社会 氛围的基石之一。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我们提倡抱着宽容的心态鼓励他们,同样对于下一代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把这种态度传递下去 。 社会 需要我们对彼此具有更大的宽容心,只有在足够的包容心下,我们才不至于让年轻人战战兢兢地面对这个时代随时可能产生的下一个问题,给他们多一点力量和鼓励也许能够让我们更快地迎来 社会 更加美好的一面。
#能力训练# 导语人生,如果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与希望,那走了几步,人们就会在黑暗中陷入绝望,从此拒绝前行;如果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要么是傻子,要么恐怕就只能是在希望中的未来。下面是 整理的白岩松经历,欢迎阅读。
回首过去10年,仔细查看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你都会轻易地发现,痛苦与快乐紧密的纠缠在一起。
每一步走的都那么不容易,有时甚至有点坚持不下去的感觉,痛苦自然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
然而坚持住了,痛苦过去,无论国家民族还是个人,事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快乐就在我们回首的时候,在看到一条前进轨迹的时候出现了。
不过,好在痛苦与快乐是紧密纠缠着,如果只有痛苦而没有快乐与希望,那走了几步,人们就会在黑暗中陷入绝望,从此拒绝前行;而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除了在傻子的头脑里恐怕就只能是在希望中的未来。
第一次磨难:告别校园,无心插柳柳成荫
1988年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不得不想,走出这个校园,我的明天会在哪儿落脚?当时我已经大四,被分配到了离学校30公里外的复兴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实习。
什么事走到低谷,再接下来可能就是转机。清冷的元旦过后不久,实习中带我的老师悄悄告诉我,“由于你实习中表现不错,我们打算要你。“有了这句话垫底,心情一下不同了,很久听不见的鸟声,身边人们的言语声又开始清晰起。
不用奔波了,前途也有了着落,当时的心情自然好极了,只是这种好心情没有享受多久。春节快到了,我几乎是吹着口哨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但谁又能知道,这只是一个幻觉,波折就在后面等着我,一场更大的风暴就在后面等着我们。
春节过后。大家都有一点心猿意马,我的心情还算不错,心中已在设计,将来在国际台的工作会是怎样一种未来?
但好日子过了不到一个月,忽然有一天实习老师把我找去,告诉我,由于今年国际台要毕业生的计划发生更改,不再接受中文我,因此我分到国际台的安排也相应更改,我重新成为了自由人,但这份自由意味着,国际台之梦对我来说破碎了,我必须重新为未来奔波。
一瞬间,我从虚幻的梦中醒了过来,心情自然沉入谷底。没人知道我该怎么办?
又开始奔波。
直到有一天,广东传来信息,广东一家电台打算在我们系要人,但想去的人必须再到那儿实习一小段时间,看人家对你的兴趣如何。
北京留不下了,广东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1989年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改革前沿的广东恐怕是极具诱惑力的。我因此也想登上这辆末班车。经系里同意,我早早去火车站买了去广东的火车票,打算再为前途赌一次。
几乎已经在心里相信,我将走向南方,虽然我的家在这个国家的最北方,但未来没有着落的时候,路途遥远又怎能仔细盘算呢?第二天就要上火车了,我不得不感慨,本来就少得多的大学最后时光,我又将有一段独自在外。
可谁能想到恰恰在这个时候,我拥有了一个新的机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知系里,是否还有毕业生可以来面试一下,他们希望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系里通知了我,去试试吧!
我自然不抱任何希望,首先我身边有同学在那儿实习,二来我本来就是因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竞争激烈才选择去国际台,这一次又怎能因祸得福呢?
在去广东的头一天下午,我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面试我的是人事处的老师们,他们的态度很好,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已记不清我是怎样回答的,但由于心中所抱希望不大,因此态度十分自然平和,实话实说。
一个下午过去了,告别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回到学校,我被告知,由于要等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面试结果,我必须退掉去广东的火车票,推迟几天南下的行程。为此我心里一直在打鼓:“会不会鸡飞蛋打两头落空?”
几天过后,消息传来,我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认可,一个下午的谈话竟真的决定了我的未来。听到这个消息,我马上跑到邮局,给家里打了个电报,将喜讯告诉远方的母亲。
这是一个颇有戏剧性的结局,本来奔的是国际台这个目标,日夜兼程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本不敢想,却在一个下午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必须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事处那天下午和我谈话的所有老师,他们的感觉和最终决定在危机时刻解救了我,并给了我一个新的舞台。
很多年后,每当我回忆毕业前这一幕,心头都会涌上一种难言的感伤。我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翻手为云和覆手为雨,只是当时的我还无法预知,这一幸运的结果又为我在几个月后种下了磨难的果子。
但机遇的获得,于我毕竟是幸事。
第二次磨难:从天堂到地狱再重获新生的历练
呼伦贝尔草原有世界三大草原之称,那是我的家乡。最后一个暑假很快就过去了。由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八月十号就要报到,因此,八月八号下午,我就要登车远行了。
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最初还没有感觉到一种太强烈的离别情绪,送行的朋友早早地就来到我家,大家在屋里谈着,开着各种玩笑。而妈妈在厨房中准备送行的饭菜。
水没了,我去厨房拿暖水瓶,推开厨房的门,突然看见妈妈一边在切菜,一边无声地掉着眼泪,肩膀一耸一耸的。
那一幕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离别的情绪猛地一下来了。一瞬间我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语来,赶紧拿了水瓶离开。妈妈看见我,很快用笑容掩饰伤感,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伤感被凝固了。
也许天下的母亲总是这样,孩子留在身边,日子总是欢快的,但又怎能把孩子束在自己的身旁。
把一手培养大的孩子放到更大的世界中去,欣慰与悲凉千缠百转地交织着,笑容与眼泪也就自然地交替着。
8月10日早晨,火车到达北京,仿佛第一次到达北京一样,心里竟有种没底的感觉。一到上班时间我就赶到了位于复兴门大街的广播**电视部大楼去报到。
四年一个轮回,四年前我刚刚到达北京我的第一站也是这座大楼,为哥哥的一位朋友捎个东西,而四年后,我自己将成为这座大楼的一员。天空中不知是怎样的一只手在摆布着这一切。
但奇怪的事发生了!
上班报到,进了大楼后,我到哪一个部门,都有人在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惊讶地看我一眼:“你就是白岩松?”“我是啊!”“那你赶紧上广电部干部司去一趟。”
大家都好像知道了什么,但谁也不愿意告诉我。我蒙在鼓里。
进了干部司的办公室,接待我的工作人员听了我的自我介绍之后又惊奇地问了我同样的话:“你就是白岩松?“是啊!”
"经过认真考虑和一些特殊的情况,你的档案被我们退回到北京广播学院,我们不打算接收你了,请你回学校吧。”
如五雷轰顶,我不知道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我只知道,前面的路仿佛被堵死了,我几乎立即成为这座庞大城市中的又一个游民。
后来了解情况是几封匿名信把我又发送回了广院,并给予我5天的改正时间。如果这5天中不能改变既定现实,那我就将再一次面临毕业分配。
回到学校,住在朋友的宿舍中,开始整理各种证明材料,寻找各样的证人,以帮助自己拥有一部分主动,然后每天把有关的材料送到广电部。
路途是来回五十多公里,我都是骑单车往返,一天只吃上一顿饭,当时支撑我的就是:别人想要你,但自己却要努力站住。
好人太多了,当我写到这里,脑海中是众多头像,从我的老师曹璐、闻闸,到我在校园内的朋友,都把援手伸了出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和我一样气愤,但都没有只仅仅给我一种气愤和同情的态度,而是把我最需要的帮助给了我。
事情终于戏剧性地有了转机,在学校老师和领导(并不认识我)的呼吁和沟通中,八月十五号下午,报名截止的最后一个下午,本已绝望的我忽然被告知:你明天可以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来的大学生一起去北京郊区学习一个月,工作证是否给你看你学习的情况。
天又睛了,我身边的朋友、老师和我一样高兴和激动。这个时候我已疲惫极了,但挣扎总算有了结果。
人们只有不首先内心投降,局面总会有转机。
第三次磨难:通过病痛折磨感悟人生
在人的一生中,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几次惨烈的战争。或因为情感的重创或因为亲人的离去,还有理想的破灭甚至是因为一场疾病。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战争,而且不只是一场,但其中最惨烈的还是因疾病而起的交锋,而这种疾病的表现偏偏不是卧床不起,而是卧床难眠。
因此白日中的自己还在人群中,但每到夜晚,就不得不在无眠的床上,让内心的交战越来越激烈。
人们常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失眠也是一样,平日里,把失眠当病的人并不太多,可如果失眠一旦成了习惯,那种折磨犹如软刀子杀人,内心的挣扎和绝望感受比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病还严重。
在人群中,这种病多发,尤其在用脑之人的群落更为普遍,难怪在我采访过的很多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中,讨论哪种安眠药效果更好并不是一个少见的话题。
人群中总有一种说法,本命年该如何如何,我一直对此说法将信将疑。但1992年是我的本命年,而内心的战争偏偏在这一年爆发,难怪我的一些朋友会将这一切挂上钩,抱怨我过年时不系上一条红裤带是个很大的错误。
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属于睡眠非常好的那种人。从小开始的体育锻炼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之后,身体不敢说健壮,但健康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太把身体健康放在心上,身体找我麻烦恐怕得是中年以后的事吧。
灾难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了。我睡的最后一个好觉现在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是当时欧洲杯足球赛丹麦对德国那一夜。由于这场球凌晨的时候现场直播,作为球迷我自然不想错过,于是合衣而眠,但谁知一不注意却睡着了,醒来时比赛已经结束,我自然十分沮丧。
但关上灯躺下之后,就再和往日不一样了,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直到下半夜才打了一个盹。但这一怪异的现象我没觉得怎样,还以为是头一夜无心插柳睡得太香了造成的呢!
但第二天第三天的夜晚依然是这样,再到后来,是迷迷糊糊了一小会儿,但凌晨时分就醒来,然后怎么也睡不着,这比刚开始时睡不着还可怕。
想不当回事也不行了,当时我们宿舍两个人,每天都听他大半夜的甜美鼾声,然后迷迷糊糊一小会儿,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白天头晕,眼睛见不得光,饭量更小了,情绪开始极度地不稳定,书和电视都没法看了,整日坐立不安。
事态进一步恶化,北京开始进入酷暑,宿舍里只靠头上大大的吊扇,每夜轰鸣转动,好带来少许凉风。加上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到了整夜整夜睡不着的阶段。
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静心更难的事儿,失眠该属于现代病,尤其在城市那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多发,诱惑、梦想、欲望……每天在人们的眼前变来换去,想让心静下来是困难的,心静不下来,夜晚来临的时候,躺下又怎能安眠呢?
一幕又一幕白日的**放着,明天的情节在构思之中,睡眠的时间就被一点一点挤占着,一切还算正常时,人们不觉得怎样,但内心的战争来了,就突然发现……要是能静下来,那才会离幸福近些。
因此失眠过后,我首先学会的是,把平日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欲望、诱惑在自己有头脑中删除,给自己的心灵更多静下来的空间,如果听任内心如自由市场般喧嚣和嘈杂,想安眠是梦想。
心一旦静下来,接着就该明白:没有什么比身体的健康和生命的质量更重要。
人们平日健康的时候为名忙为利忙,太多的人们拿着青春赌明天,于是有顺口溜说:年轻的时候拿身体换钱,年老的时候拿钱换身体。当健康成为生命中头等目标的时候,各与利,这些往日看来最最重要的东西会忽然在你心中贬值。
也正因此,多年以后,我采访冰心老人,病床上的世纪同龄人告慰后来人:“生命是最重要的,有了生命才有一切。”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一语道破天机,让我当时感慨万千。
当然,自己经历过一场和疾病的战争,也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中有很多事情,转折往往就在最后那一下坚持之中。
有时候想起来会后怕:如果我提前在生命的战场上退下,结局还用设想吗?无论怎样的磨难,只要自己不彻底绝望就总有希望。在这方面我只能算是个反面典型,因此我还想感谢一下的医生,那就是时间。
平日里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伤痛,都会在一瞬间,以为世界的未日到了,在这样的心情下,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立即医治你的创伤和疾病。但当周围的人们和你自己都手足无措帮不上什么忙的时候,时间还可以。
它用从容的流逝慢慢地帮你抚平创伤,直到很久之后你再回首,突然发现,在时间的帮助下,你已经走出了那个曾经把你困在其中的泥潭。
因此大多数时候,面对各种各样创伤,我不相信自己,但相信时间。
经历过一次生命的挣扎,看重的当然不只是健康和生命的质量。从恶梦走出,你会把平日拥有的亲情和友情看得更重。
生活中有些看似很大的东西变小了,而有些属于生活常态的东西却变得珍贵起来。在我那段痛苦的日子里,我现在的爱人当时刚刚和我相识相恋,她一直呆在我的身边,那时的我绝望、消沉,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有什么未来,但她相信。
虽然因为我的沉默她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也话语不多,但在我身边执著着不走就是一种扶持。我当然知道,之所以自己能在绝望中走出,她近乎固执地相信起了多么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我当时并不相信爱情,但共同走过那一段日子,我不得不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和情感在平日里隐藏于角落,却在危机时刻显现身手。于是这种落魄时的感情让我不得不相信爱情直到今天已经变成坚信。
我本就不算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经历过这一次的“战争“就更不是,但悲观并不意味着我每日都是消沉和绝望。
过于乐观就会把世界和人生看得很美,而结果往往十有八九不如人意,于是受的打击就大,挫折感就多;可先把人生看得悲一些了,就知道这条漫长的路上,总是会有或大或小的苦难在等着你,遭遇了也会以平常心去面对,躲过去了更会窃喜。
以这样的心态走长路,苦才不会给我们那么多的打击,我们才会有更多赢的机会,生命之路其实才真正走的乐观。
因此先把人生看透了,活着才有希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