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quot;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ca>
202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精选模板
在阅读的时候作者的文章描写也很有特色,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和选文细致生动的描写把太空人的精神刻画深刻。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实录,希望可以提供给广大的教师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学语文教学实录一
一、导入:
师:同学们,唐朝是诗的王国,诗人的天堂。它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有特色的诗人,如大家熟知的诗圣……
生:杜甫
师:诗仙……
生:李白
师: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但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被誉为诗界鬼才——李贺的经典代表作《雁门太守行》。
二、师:古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投影1:一读诗文,感受音韵美。 要求:1读准字音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雁门太守行》,要求读准字音
生1:读《雁门太守行》
生2:点评“霜重”中的重:音读zhóng而不是chòng,重(chòng)是一层又一层,重(zhóng)是指霜的分量,诗中是指霜是湿的且有分量,所以应该念zhóng。
师:你点评的很好,音由意定。下面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全诗。
师:请同学们听示范朗读,要求听清字音,感受诗的音韵美。
师:朗读我们已经没有问题,下面就请同学比一比,赛一赛,背诵全诗看谁的时间短。
生:自由背诵4到5分钟
师抽查(以开火车的方式),每人一句,2个轮回,达到试背效果,再全班齐背。
三、师:《三字经》中说“口而诵,心而惟”;《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同学结合书下注释、从标题到内容再慢读全诗,想一想全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投影2:二读诗文,领会意境美。
要求: 1读通句意 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怎样的故事。
生读诗及注释并用笔圈点勾画注释(3分钟左右)师检查读诗效果
师:标题中的“行”是什么意思
生:“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师:“雁门太守行”是什么意思
生:古乐府曲名,多写边塞征战之事。
师:哦,多写边塞征战之事,已经固定成古乐府的一种曲名,那么诗文中的战争还不一定在雁门关喽。
生表示认同
师:那么战争发生在哪里呢你能从诗文中找到表示地点的词语吗
生1:易水
生2:黄金台
生3:塞上
生4:城
师:那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生1:秋
生2:日
生3:夜
生4:霜重
师追问“霜重”怎么表示时间呢
生4:秋天下霜,重说明是深夜到拂晓之间
师:非常好,那么是“深夜”。那么起初为何而交战的呢你能找到原因吗
生5:从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看出敌人来攻城
师:归纳56个字就交代了4个地点和4个时间交战的原因,真不愧为“鬼才”。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背诵一遍全诗。
四、师:中国古诗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背诵时脑海中不断浮现一些画面
投影3:2读出画面
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有声有色的画面 (发现字、句中的妙处,讲出自己的疑惑。)
师:为确保同学们有充足的讨论时间,第一组一二两句为主,第二组三四两句为主,第三组五六两句为主,第四组七八两句为主,有余力可兼顾其他。(分小组讨论,时间5、6分钟)
第一组代表发言
生1敌军黑压压一大片,向城楼压过来,城楼危在旦夕。
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敌军,这是何种方法
生1如黑云的敌人,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很好,但也有可能是真有黑云经过。
生2:“甲光向日金鳞开”,太阳光照在战士的铠甲上,铠甲像金色的鱼鳞,太阳那么好说明不是真的黑云,是诗人运用想象,把敌军想象成黑云一样。而且“黑云压城”却摧不了城,敌军又没到城中,诗人说“城欲摧”是夸张的修辞。
师:很好,很好。(师板书“黑”)
师:鱼鳞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呢为何把向阳的“铠甲”说成“金鳞开”呢
生3:鱼鳞一排又一排,排列整齐,与铠甲上的金属片形似,且阳光下也成耀眼的金色。
师:很好(板书“金”),可是这个“开”一位将士可以达到效果吗
生4:我军将士已像鱼鳞一样密密的排列,突显我军严阵以待,临危不乱。
师:很好,这才形成两军力量与气势上的……(生说出了“对峙”,师板书“对峙”)
师:能请你用朗读,展示出两军对峙时的力量与气势吗生4朗读,同学给以热烈的掌声。
第二组代表发言
生1:秋天的塞上,号角声响起,夕阳的红色照在紫色的泥土上。
师:有谁来补充或修改这位学生展现的画面
生2:我觉得夕阳的红不要用“凝”,这个“红”应该是战场上的鲜血,血深入紫色的泥土比较适合,更能突出战争的惨烈。师板书“红、紫、惨烈”
师追问:画面中吹号角的人设计多少为好呢
生3:根据“满天”最好人要多,就一排人吧,有气势。
师:言之有据,很好。请你来读一读,试着展现这个气势。(生读,生点评。)
第三组代表发言
生1:半卷着红旗到达了易水,霜很重,鼓声不响。
师:鼓声不响,那么锣鼓敲了吗
生1:将士敲鼓了,只是声音不响亮罢了。
师:在古代战争中,“敲鼓”是什么意思呢(生沉默,无语。)
师:在古代战争中,“敲鼓”指进军,鸣锣为收兵。前面同学已说“霜重”是深夜,寒冷的秋夜,鼓都不响,而将士们却冲锋,进军,可见将士的……(生说出了“勇敢,不畏寒冷”)生2:“红旗”是军队的象征,“半卷红旗” 可能是悄悄的行军吧。
师:你的推测非常好,军队这样深夜悄悄出征,你认为他们是要去干什么呢
生2:偷袭吧。
师:很好。板书“白”、“偷袭”
师:偷袭的队伍到达“易水”,“易水”可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有那位能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3:战国时荆轲去刺秦王,燕王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送别,很是悲壮。
师:荆轲去刺秦王,一定能成功吗
生3:不一定,而且结果是失败的,可见其“悲壮”。
师:那诗中的“偷袭”一定能成功吗
生3:也不一定。
师:那我们应以什么情感来读呢
生4:悲壮
师:很好,很好。(请两个学生朗读,师也展示了这两句话的朗读,师生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第四组代表发言
生:为报答君王的赏赐与赏识,愿意拿着剑为君王去冲锋陷阵,死也在所不惜。
师:“报答君王的赏赐与赏识”,你是怎么看出的
生:书下注释6,“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黄金以招贤才,可见曾以“贤才”被君王重用。
师:很好,诗人以“黄金台”这个典故来表达“报君”、“为君死”的决心。你能用朗读和动作来展示这两句诗的意境吗(生展示,全场热烈掌声。)师板书“报君”、“为君死”
归纳:诗人56个字,至少描绘了八幅画面,黑、金、红、紫、白等色彩斑斓的词语,在我们脑中闪过一幅幅悲壮、惨烈的战争画面,就像我们亲历了战场。让我们再来背诵一遍,再次感受这悲壮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五、师: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样惊心动魄的战斗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来的呢
: 生1:他肯定是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
生2:他肯定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师:老师在备课时发现这么一则信息:
投影4 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诗人,出生于破落贵族之家,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虽才华横溢,但遭人忌妒,借口他父亲李晋肃名字中的“晋”与“进士”中的“进”同音犯讳,被考官取消参加进士科考的资格。他一生体弱多病无法参军立功。因此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师:文没有报国的平台,武没有报国的机会,他只能空有报国之志,却没有报国之门。
师:你得到这个信息后,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这首诗
生:悲壮但又充满豪情
师:你能来试着读一下吗
(生读完后铃声响起)
师:56个字牵引我们穿越千年时光隧道,看到了惊心动魄而悲壮的古战场,刚与诗人打了个招呼就听到了催促的下课铃声,我们还有许多的想象没能展现,还有许多的问题没能来得及问李贺,只能把它用笔记录下来课后交流吧。
六、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反复诵读全诗,发挥想像,把《雁门太守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中学语文教学实录二
一、 情境导入
师:曾经看到这样一首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若不赏,归卧故山秋。”大家从这首诗中能够读到什么
生1:我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作诗的不容易。两句话要花费三年得时间才得到。
生2:我从这首诗中读到了诗人特别渴望有人能够赏识自己的诗歌。
师: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历经岁月的沧桑,我们远离了那个“诗的国度”,我们对那些曾经感动了无数人诗作有了“陌生”,但是那些遗留下来的诗作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我们应该做一个“知音”,这样那个呕心沥血的诗人才不会遗恨千古。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做一次“知音”。
二、 学习目标展示
1、 回顾总结所掌握的古诗赏析方法。
2、 小组合作赏析《夜雨寄北》,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3、 梳理并积累初中阶段所学的“思乡怀人”诗。
三、 古诗赏析方法回顾总结
师:现在我们已经是九年级下学期了,这三年我们学了相当数量的古代诗歌。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学习了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那大家能够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说一下你所掌握的诗歌赏析方法吗
生1:修辞手法。《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把雪花比作梨花,想象奇特。
生2:修辞手法。李煜《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也是运用比喻,把愁比作麻丝,抽象感情具体化,生动形象。
生3:炼字。《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历来被人称道。
师:诗歌贵在简练含蓄,所以古人特别注重炼字。到底用哪个字更好,诗人们是费尽一番心思才敲定的,正如前面我们说的“两句三年得”。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有关“炼字”的故事。如贾岛一首中有“僧敲月下门”这句。但是诗人贾岛为了到底用“敲”还是用“推”,反复品味,反复与友人商定,最终用了“敲”字。所以“炼字”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注意。还有哪些同学想起了其它方法
生4:表达技巧。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形象的表达了杜牧对赤壁之战的看法。
师:很多诗歌因为出色的表达技巧历来被人称颂。除了《赤壁》这首诗歌外,我们还能想起哪些诗歌独特的表达技巧
生5:还是杜牧的,是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采用曲笔的手法,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那些贪欢取乐的大官贵人。
师:非常好。诗歌虽然简短,但是诗歌也非常讲究章法。跟我们现在写作文一样,好的章法与布局总能让文章增彩不少。那还有没有其它的了
生5:表达的情感。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很多送别诗都是伤感的,但是王勃这首送别诗却显得非常积极乐观与豁达。
师:非常好。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要想成为“知音”,首先要能够读懂作者在其作品中所创达的情感。
师(小结):大家总结非常好,这不但说明我们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牢固,而且说明我们懂得了赏析诗歌的技巧。掌握了方法与门路,这就意味着我们离“知音”已不远。其实,出了大家说的以上四种方法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大家没有提高,那就是诗中对景物的描绘。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中对初春景色的描绘。
四、 实际操练——小组合作赏析《夜雨寄北》
师:诗歌赏析的方法与技巧我们已经总结过了,下面让我们把其运用到实践中,看看大家是否真正的了解了这些方法与技巧。
小组1:首先这首诗的情感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其次,炼字上我觉得“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的好。
师:“涨”字好在了哪里呢
小组1:“涨”字好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下的大。
师:“涨”字除了写出了雨下的大之外,还写出了其它的含义没有
小组1:作者的愁思像雨一样大。
师:非常好。诗歌当中的任何景象其实都是有一定的含义,作者在写景的同时其实也暗含了情感在里面。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补充的
小组2:诗歌的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其实是一问一答。在这一问一答中写出了作者盼望回家的情感。
师:能够看到这一点,说明你们小组精心地区体会这首诗歌了。体会的非常到位。还有其它的吗
小组2:第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通过对未来的想象,想象未来相聚的时候诉说此时的思念之情来写情感的。
师:是未来想象与现实的交融。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可是诗人却把这一细节巧妙的运用到了诗歌之中,用简练含蓄的语言勾画了这一情景。
五、 梳理积累“思想怀人”诗
师:今天大家能够把自己平时掌握积累的方法切实的运用到老师没有讲解过的诗歌中,并且赏析的非常到位,这说明我们已经初步的掌握了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诗歌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要在积累中我们才能切实体会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思乡怀人”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那在我们所学的古诗中,你都记得哪些“思乡怀人”诗呢
生1:《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2:《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生3:《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4:《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生5:《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中学语文教学实录三
生:枯燥、乏味、孤独。
生:也很痛苦。
师:作者怎样来描写痛苦的。
生:在人为的负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摩擦发热将不断加重。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调整铠甲位置想分散这种定点的疼痛,但只是白费力气。
四、品味语言:走进太空人的精神世界
师:是的,太空中的生活远不像我们平时想像的那样趣味无穷,相反是极端艰苦、乏味,太空人是怎样对待的(指导学生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
生:好像很乐观。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跑步时 “曾经绕着这个世界跑了一两次” ;衣服缺乏,“臭气熏天”的衣服被“烧毁”是“合适的结局”,生活很艰苦,作者却能坦然处之,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师:还有补充吗
生:长高了,想象可以打NBA;一周刮一次胡子变成计时方法;睡觉时到处漂浮。
师:太空人经历的困难可远不止这么多,请同学们阅读《逃脱致命的撞击》选段,说一说你对太空人的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下发补充资料:逃脱致命的撞击《太空漂流记》选段,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品味细致生动的描写)
生:惊险,危机重重,太空人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敬佩。
师:危机重重这个词语用得不错,作者怎样来表现这个危机的呢
生:文章第七段写时间的缓慢和作者的心理,让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师:真有这么好吗我们一起把第七段朗读一下,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
(生齐读)
生:作者把时间精确到了秒,而那两秒钟却“走得特别慢”,“第二秒钟像走不到头”这里的描写充分写出了危机降临时的紧张,让人透不过气来。
生:时间的缓慢其实就是作者的心理感受,我还觉得作者写动作与神态也很精彩,像第八段的“他跌坐在地上,筋疲力尽”,反衬危机的严重,也能突出太空人的冒险精神。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现在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评价这些太空人呢
生:他们是“前线的冒险者”,他们具有探索、奉献、牺牲和乐观精神。
师:太空人的生活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想一想,你能学到些什么
生:遇到挫折要乐观,要敢于面对。
生:要有科学的精神,勇于探索未知世界。
生:要有奉献案的精神。
「通过品味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感悟太空人的探索、奉献、牺牲和乐观精神。」
五、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又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讨论的方式归纳学习收获和疑问。)
生:学到了许多关于空间站、太空生活的知识。
生:让我看到了那些奋斗在科学战线上的人们的精神境界,值得我去学习。
生:作者的描写也很有特色,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和选文细致生动的描写把太空人的精神刻画深刻。
师:大家学习之后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太空人怎样上厕所的。
生:我想知道中国的神五、神六发射后我们中国还有什么发展计划
……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能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但我很高兴,能提出问题是我们从无知走向睿智的第一步。这些问题,大家在课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找到满意的答案。
「小结既是对课堂所学的巩固,也引导学生能自己投入到学习探求中去。」
六、拓展延伸
师:探索太空,中国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神五”、“神六”的成功,让我们对未来的太空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假如二十年后,你有机会登陆外星球,你想去哪里,最想做什么把它写下来,为你将来的神奇之旅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
学生写作并交流(略)
七、推荐书目
(师向学生推荐课后阅读书目)
《太空漂流记》杰瑞·M利宁杰,美国宇航员
《奔向太空》 科学普及出版社
《飞向人马座》科幻小说 郑文光
《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
师:希望大家能通过课外阅读,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谢谢大家,下课!
散文的分类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三、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一般取第二种。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
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⒉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
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
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
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结构多种多样
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杨朔《荔枝蜜》就是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
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
③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⒋诗意浓郁。
散文不像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
⒌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①讲究文采。
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
②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③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比如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⒍(篇幅)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园林 扇画 散文》见《笔谈散文》)
如何写好一篇散文
散文文体应当是精悍的散文的文体。散文文体的精悍,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反映生活的集中。“集中在一点上”,“尖锐地”反映事物,是散文的突出特征之一。一篇散文,总是力求把一件事物、一种感受的最精彩的一点写出来。最忌材料的庞杂、冗漫。尽管有时旁征博引,说古论今,但其材料也是经过了精心剪裁取舍的。如周作人的《山中杂记》,无论从取材,还是从行文上看,乍读都给人以支离、繁杂的感觉,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其“杂”中有“精”,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每一章文字,皆有统一的主旨和情调。
二是语言的精确。散文的语言既要简炼,又要畅达,简炼与畅达统一的基础就是准确。没有语言的精确,状一物,写一事,费辞甚多,尚不能达情尽意,又何谈文体的精悍!杨朔的文体,是众所公认的短小精悍,干净利落的。显然这是同他语言上的精确、简炼分不开的。
三是表意的透彻。透彻,这是更深刻的精确。散文的状物写景,表情达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还总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强劲、透彻。所写的内容,不光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还要有“力透七札”之感。这种透彻,也就是老舍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物写出来的功夫。读透彻的描写,会使人感到有着“剥去一层”的明晰,古人云:“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凿开顽璞,方始见玉”。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确实是很难,首先要是自已熟悉的人和事,必须要有好的素材及题材。还要从这些素材中去意识,去提升,去治炼,去深化,这对写作都是一个完善的过程,也是作者心灵感悟的过程,所有这些,都要靠自已平时去积累,去观察,去组织,去思考,去从中提炼精华,才能通过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写出自已的独特风格。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要写成那种体裁,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追求形散而神不散,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细节穿起来。
第三、创设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 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生1:很乏味。
生2:没有说服力。
生3:很苍白。
师:行文讲究感染力。观点体现深度,对比论证体现广度与力度。当然,这篇文章的感染力还不仅仅在于对比论证,还有更妙的地方。韩愈主张文不平则鸣,所以他是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的。我们来关注一个句子:“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一句,“其”翻译成什么
生:大概,表揣测语气。
师:大概皆出于此,那是否意味着也大概不皆出于此韩愈可能认为,愚的原因有别的因素,从师不是关键因素所以古之学者不必有师!如此一来,则无法照应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这个“其”字是否表明韩愈观点不清晰
生:不是。
师:把意思坐实了说不通,那我们要从哪个层面来分析问题
生:语气上、情感上。
师:你们认为“其”字蕴含着怎样的语气
生:讽刺语气。
生:挖苦语气。
师:你们能试着读出来吗如果删去“其”,要用怎样的表情来读
生:严肃的表情。
师:大家齐读此句。
(生齐读“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
师:即便删掉“其”字,大家也似乎读出了比肯定论断更复杂的意味,也就是说大家的语感已经感受到了讽刺的意味。那哪位同学试着把原句的讽刺意味读出来
(生读。)
师:大家感受到讽刺的语气了吗皱眉了,只感受到了一点点是吗那我来试试吧。来个情境扮演,你们扮演今之众人吧,我扮演韩愈,我非常鄙视你们,又想挖苦讽刺一下你们不从师的愚蠢无知。我们一般用怎样的表情来挖苦别人
生:笑嘻嘻的。
师:(范读)“今之众人们哪,你们看,人家圣益圣,而你们愚益愚,依我看哪,人家圣人之所以为圣,而你们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啊,是不是呀,呵呵呵……”
(生笑,鼓掌。)
师:大家感受到讽刺的力度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这个“其”字表明一些表面上轻巧的字眼,其实暗含着比肯定论断来得更强烈的讽刺意味,以“其”的揣测表达“必是”的判断,这就叫做“平字见奇”。刚才大家做了一回愚人,现在马上提高你们的地位,现在你们是唐士大夫,第三段哪句论述最让你愤怒
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一句最让我感到愤怒,因为我是士大夫,本来就看不起那些百工之人,现在你居然说我比他们更愚蠢,所以我很生气。
师:我偏要说,你会把我怎么样
生:把你砍了!
师:这么狠哪!韩愈作完此文一年之后被贬阳山。当时韩愈当的什么官
生:好像是国子监的博士。
师:这个官大吗
生:听上去挺大的。
师:这个官真的不大。他作为国子监的博士,官职为从七品,仅相当于副处级,人微言轻,但他知其不可言而言之,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魅力
生:他为了倡导尊师重道,敢作敢为,敢冒险!
师:与其说“冒险”,倒不如说他……
生1:不畏权贵。
生2: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要抨击这种社会现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很有社会责任感。他刚正不阿,为人正直。
师:这个“愚”字要书写起来,一下子就可以写就,但要把这个字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口不容易啊。《师说》恐怕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文章,它更是一篇战斗宣言!我很崇拜这样的人,写了几句话表达我的感受:众眼碌碌耻师道,群怪聚骂如等闲。抗颜为师拍案起,铁肩担道在人间。我们如果读懂了这种敢于为时代良心而呐喊的正义感和道义感,就读懂了韩愈。一般人心里当然有是非对错,但不是人人敢宣之于口的,可见韩愈很了不起。好,“愚”字我们说到这里,我们来说“圣”。作者在下一段为何提到圣人无常师
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古人以所有有道之人为师。
师:你们有固定的语文老师吗
生:有……没有。
师:突然就从有变成没有了。你们之前以我为固定的语文老师,因为我有职称,我天天站在讲台上,现在你们的境界变大了,以谁为语文老师
生:只要能从他身上学到语文知识,他就可以成为我的语文老师。
师:你的境界提升了,这是大境界。同学们,以孔圣人为例固然有论证的优势,很有说服力,但是有没有论证的漏洞
生:就像我们写议论文,举爱迪生的例子一样,又老套又俗气,并且过时了。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他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我们应该要用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事例,就像写时评一样,多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做出点评,而不要写太久远的事例,要注意时效性。
师:也就是说举例论证既要考虑到典型性,同时也要多采用新鲜热辣的事例。那么韩愈有没有人证
生:有,李蟠。
师:大家看看李蟠这个小孩不得了,他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
生:学古文、通习之,学于余。
师:我是谁呀我是韩愈,是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李蟠,恭喜你,你选对了老师。学习目标对头,学习方法正确,老师选得恰当,这样学,人不就远愚近圣,复兴师道了吗古文运动领袖韩愈,其高明之处恰恰就在于,不仅有批判,更有方法指导:“兴”道在“学”。
师:我们来做个小结。作者开篇以“师”字统帅全篇,并指出“尊师重道”的论证主张。接下来,说愚以证“师道”不可废,说“圣”以显“师道”意义深远,说“学”以明“师道”复兴途径。回看全文,作者意在以说师来明道,期望复兴儒学,劝告世人积极入世。
师:学完《师说》,你对哪句话感触最深这句话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吗请联系实际具体说说。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句话表明士大夫之族门第观念很深,但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我们要尊重有道之人。当今社会有很多富二代、官二代,他们的家庭背景很优越,但他们不重视学习,轻视老师,还整天在外游荡。难道一个人的出身好,就可以耻师轻道吗
师:你主张要轻官禄权势,以道为师。说得不错!
生: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术业有专攻”。选择自己的老师,不一定要看她的人生阅历是否一定很丰富。我们五中有一位教美术的邵老师,她近来收了一位老奶奶为学生,传授她山水画方面的知识。虽然邵老师的人生阅历不一定比那位老奶奶丰富,但她在山水画方面的造诣却更深,既然如此,就可以为师。而且我认为这个事例也可以论证“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的观点。
师:你既悟到了求学之道,更悟到了做人之道,求学时要把面子看淡点,要谦虚。
生:我也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很有感触。因为近来有很多人说中国的`教育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却欠缺很多方面的综合素养。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他们在“道”的定义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只把书本知识视为道,而我认为道的内涵可以很多元,不应局限在某一点,例如尊重老人,孝敬长辈是道,向家长学习为人的品质也是应学之道。
师:我想请问你,你在五中学习,在你心目中最高境界的道是分数,还是其他
生:虽然分数很重要,但我还是觉得为人之道更重要。
师:你的话警醒了我,作为一个老师,我要把传授做人之道放在教育的首位。
生:我也想谈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习时应该放弃门第观念,以道为师。三国时期的刘备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他也要三顾茅庐,去向低位远低于他的诸葛亮请教。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要善于取其精华。
师:假如你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正好有个字你不会写,而另一位同学会写,你是否愿意拜他为你的一字师
生:我愿意。
生:我感触最深的句子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读到这句话让我眼前一亮。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年资先后,无论阅历多少,只要他有可取的地方,我就可以向他学习。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摒弃心浮气躁,自以为是,要实事求是地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向他人讨教,这才是我们求学的核心精神。整篇文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某一句话,而是韩愈这个人。在当时的年代,韩愈宁可身败名裂,也要对社会有识之士发起呼唤,要批判不良社会风气,这需要一份非常非常强烈地社会责任感,这令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知识固然重要,但有一份社会责任感,有一颗谦逊的心更重要。
师:见解很独到,难怪你的成绩总是那么棒!恐怕做人和求学是密不可分的。诚如大家所言,韩愈所倡导的道特指儒家道统。时至今日,当韩愈所倡之道穿越了历史的隧道,经历了风尘的洗礼,其内涵必然更加多元化,可涵盖为人之道,交友之道,求学之道,人与自然、社会相处之道……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终归要寻得与万物相处的和谐之道,只要心中有道,眼中必然有师。本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复古的韵味,更深在于其内容的穿透性和永恒性。同学们如果能以自己所悟之道求得生存之本,那么,不仅懂得了韩愈,也懂得了文明的传统。
师:五中校长何树声先生于校园倡立师道碑石,以弘尊师重道之旨。他得知我们今天要学《师说》一文,特意嘱托我带几句话给大家,大家想不想听
生:想!
师:何校长说:“在五中的岁月,每一个日子我们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日子都流淌着感恩的情怀。5中的各届校友们凭借个人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在各行各业颇有建树。他们为母校添光彩,母校因他们而荣耀。希望同学们记住那些拥有“师道”和“师德”的老师们……”同学们,何校长的嘱托是恳切的,我坚信,只要各位心中有大道,眼中无常师,定能不辜负韩愈的嘱托,也不辜负何校长的嘱托,将尊师重道的传统发扬光大,五中以这样的你为荣!下课!
营造氛围,进入学习情境。
对第一课时内容简单带过,过渡自然。
文不厌读。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老师倾听,发现需注意的问题。
把评判的主动权留给学生。
这样的师生对话逐渐营造出讨论的氛围,教师的引导作用亦渗透其间。
循循善诱
启而有发
学生的发现越来越多,思维越来越活跃,这是教师有效引导的结果。
始终坚持从文本里去挖掘问题,此为于无疑中生疑也。
适时追问,促思考的深入,好!
这一段的文意重点不在指出家长的“择师”之愚,建议转换提问角度。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参与讨论的水平和积极性很高。
不宜孤立地看所谓“话题词语”。
如果学生的回答存在问题,此时就需要纠正了……
智愚与心愚有何区别
欲明文意,先通言意,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好!
不是“不通顺”。
因果还是并列,这是一个问题。
是否“因果”,没有正面回答,接着转移到其它话题了。
有道理。
善于追问的老师
善于回答追问的学生
教师语言富有亲和力,师生、生生共同讨论的气氛浓厚。
不同意见出现了,难得!
允许有道理的不同意见共存,好!
“古道”与“道之所存”中的“道”意思相同吗
讨论很热烈
微型辩论会,相信在这样的探讨中学生的心智会获得发展。
强调“个人倾向”“一家之言”,保持了探讨的本色,教师的这种态度也与本文主题暗合,好!
再起波澜,深入思考。
请注意此问落在“是否同意其观点”。
其实重点不在其观点而在“收”,是否前问可以调整一下更合适呢
边写边说,让更多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模仿文言造句,是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学生呈现的例子看,他们是有这个潜力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有意识地创造机会。
教师融入其中,更能起到促进作用。
善于追问的老师
此问妙在既问文本写法,又在暗示作文之道。
果然水到渠成。
从“言”出发,挖掘文意,感悟
其中蕴含的感情色彩。
教参是这样翻译的。译为“大概”不一定就是观点不清晰,也可以表达讽刺的意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思、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抓住典型例子进一步引导。
教师的投入是带动学生投入最有效的方法。
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学生很快能换位思考,很自然地使用“我”来表述。
敏锐捕捉词语,语气委婉。
文气冲天!
以学习语文为例
学习圣人从师的态度
以当时的“今人”为例
小结得不错,只是“劝告世人积极入世”话从何来
“……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意指无论地位高低都“耻师”。
应该指出学生理解上的偏差。
此例典型、贴切,时代感强。
这位学生善于迁移思考,由“师道”联想到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道”,避免盲目地“师”,很好。
此为有境界。
师生互相学习。
“师道”深入生心了……
强化认识
好个“整篇文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某一句话,而是韩愈这个人”,写《师说》的韩愈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
精彩!
校园文化的浸润,古今同道。
激励向上
以上“实录与点评”是从具体而微的教学言行细节上的直观呈现与点滴感悟。
课后市教研室谭健文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谭老师的发言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同时激发了听课老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更加深入的思考。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木村九一曾言:“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这是婚姻的真实写照也道出了家庭的真谛。然而再坚固的城池也有破碎的一天,再华丽的殿堂也会蒙尘。有的人是死别,有的人是生离。婚姻家事纪录片《亲爱的敌人》真实地将这场婚姻与家庭的生离剖开展现在人们面前,和四位资深律师一起用职业素养和人性温度去剖析婚姻家事症结、治愈当事人的伤痛,用法律维护他们的权益,重塑当代人的家庭观与婚姻观。这本亲密关系的启示录,该如何启发正处于婚姻家庭关系漩涡中的人?
真实具体、跌宕起伏的婚姻家庭故事
《亲爱的敌人》是国内首档“婚姻家事律师”行业纪录片,首部“婚姻家事律师”纪录片,一场“亲密关系启示录”。多数人向往温暖美好的婚姻与家庭,但随着时代发展,压力倍增,导致许多人陷入婚姻家庭困境。当婚姻走向分别,婚姻家事律师(俗称离婚律师)出现在大众视野。本片通过4位个性迥异的家事律师的视角,讲述一个个真实、跌宕起伏的婚姻家庭故事。家事律师用职业素养和人性温度去剖析婚姻症结、治愈当事人的伤痛,更用法律维护他们的权益。本片透视当代婚姻与家庭现状、探讨家事律师在情与法之间的意义和价值,希望以此启发人们重塑美好生活。
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不断加重,不稳定的家庭与婚姻也将引发一系列感情纠纷、财产纠纷等等,如婚内出轨的一定会净身出户吗?全职太太离婚时只能分到很少的财产吗?离婚时孩子只判给妈妈或收入高的一方吗?丈夫欠债离婚后妻子要一起还债吗?这是离婚时最常被提及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亲爱的敌人》将各个家庭的真实情况生动的展现出来,各个类型、各种家庭都能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的缩影。家庭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纠纷往往就是生活中婚姻危机的导火索,一次次直击灵魂的拷问与争吵,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泪水与感动,既影响着节目中的当事人,也触动着千万个真实生活的家庭。
犀利毒辣、刚柔并济的资深律师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而由此引出的“离婚冷静期”、“全职太太离婚获劳动补偿”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离婚登记人数持续增长。据民政部数据统计,中国适婚人群连续七年呈几何式下降,而离婚率却在不断攀升。是什么让大家对婚姻家庭产生了焦虑徘徊?本纪录片希望以此启发人们重塑婚姻观和家庭观,并全面剖析讲述“婚姻家事律师”这一群体的职业故事与人生感悟。
在《亲爱的敌人》节目中,4位资深家事律师邹露璐、刘舟、熊麒、舒蓉月将用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人性温度去剖析婚姻症结、治愈当事人的伤痛,更用法律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人称“原配保护伞”、网红案件代言人的邹露璐,是一个凡事亲力亲为的工作狂,是与下属相处像朋友的鼓励型上司。曾经在国企当了十年的法务,为了寻求自身突破,选择成为一名专业家事律师。擅长的领域是遗嘱、财产服务、复杂的人物关系、法律关系。
有着“斜杠逻辑大师”与“拼命三郎”之称的刘舟是一个眼光独到的细节狂魔,底层逻辑输出大神,对“毁三观”零容忍。执业11年,经常因为娇小的身高和娃娃脸的外表遭遇当事人的不信任。面对质疑,他经常在短时间就能让当事人折服于他的专业分析和逻辑推理。擅长的领域是知识产权和民商事法律事务。
作为谈判高手、洞察人性的心理专家,家事律师熊麒是一个面冷心善、专业实力强悍,善于利用男性视角的代入感击中女性客户的迷弟迷妹收割机。曾经因为工作原因导致面瘫引发健康危机感,两次患上焦虑症,半年之久走不出焦虑与情绪失控,拒绝药物,最后在自己的思考中豁然开朗。擅长的领域是高端诉讼、财产分割。
有着“妇幼保健院”之称的舒蓉月,外表上一条长及腰际的大辫子就是她最大的标识。作为一名资深大律师,工作中她眼神犀利、言辞毒辣、做事麻辣、雷厉风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接地气、性格直爽、富有正义感,尤其关注妇女、儿童的权益。擅长的领域是家事官司、妇女、未成年人或青少年权益保护。
炽热的爱情与温暖的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婚姻与家庭也需要人们全情的投入与勇敢的付出。但在轰轰烈烈的感情逝去,如何让曾经的美好不变成一地鸡毛?在《亲爱的敌人》节目中,不仅能看到各类真实案件,更能深度了解律师的职场生活、舆论争议、甚至律师们自己的婚姻家庭。此刻他们不仅是法律从业者,也是家庭守护者、情感的心灵导师,为维护一段健康的家庭关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治愈和促进作用,坚持用最真实朴素的爱情、亲情打动人心,让爱意回归!
由腾讯视频、优酷、中广天择出品的“婚姻家事律师”纪录片《亲爱的敌人》(亲爱的敌人:婚姻家事律师实录)(I'm your lawyer)正式官宣定档,该纪录片是腾讯视频与中广天择继《是这样的,法官》之后,联手优酷共同出品的法律题材纪录片。由《守护解放西》、《是这样的,法官》部分原班人马制作,在挖掘律师的内心故事上有重要创新与突破,观众不仅能看到各类真实案件,更能深度了解律师的职场生活、舆论争议、甚至律师们自己的婚姻家庭。家事律师不仅是法律从业者,也是家庭守护者、情感的心灵导师,为维护一段健康的家庭关系起到了行之有效的治愈和促进作用。《亲爱的敌人》始终坚持真实的记录人间百态的理念,展现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用最真实的人与事展现最动人的情感,治愈心灵,将于2022年7月13日起登陆腾讯视频、优酷联合独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