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哪些情感?(如忠诚,友情,野心……等等。

人有哪些情感?(如忠诚,友情,野心……等等。,第1张

人有哪些情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和人的生物性相关的基础情感,如:如天生的母爱,孩子的恋母恋父感情,因自私产生的嫉妒等等,但人可以超越了生物性产生高级情感,如爱情、忠孝等等。

有时有不能分开,如对他人的美貌、幸运何成功,有的人羡慕、有的人嫉妒、有的人恨,有的人则三者都有。总之感情的复杂性保函了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还需要人类进化的角度纵向比较,也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横向比较,才能把握它。

Que es ambicion

野心似乎是一团火焰,在随着看见未来的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时,让希望的火柴在一瞬间在心灵的砂纸上划开一条灼热的线条,瞬间所有的可能性都从0进位到1;火焰在我们胸口打滚,想象在我们大脑前额膨胀---

像是困在监狱牢笼里面的野兽,它随时想把我们吞噬。

1 狼子野心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费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这里看似野心一词的出处,实际上和西方的意思有冲撞。越椒仅仅因为一个啼哭声,被推断存在狼性;狼性所定义的性格是胆大,凶狠,和狡猾;因而越椒被推断存在这样的特征。而野,指的是没有人间规矩,与狼性形成同义。心,指的是本性,无法改变的部分。所以实际上此词是带有子文的主观感情色彩,而让此词诞生了贬损他人生性恶毒,不择手段(以损害他人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含义。

2 a mbĭtĭo

出处:ambition, a striving for favor, literally 'a going around', especially of candidates for office in Rome soliciting votes  (mid-13c); from  Charlton T Lewis, Charles Short, A Latin Dictionary

这里所指的野心,来源于罗马政治家四处奔走为竞选拉票的行为。在该字典中,这一行为蕴含了贿赂,花言巧语,威胁,等一切以获得选票的方式。going象征着行动诞生,around象征反复。反复的行动代表循环的欲望,即成了无限。

1里面的野心是一种对某种天性的主观厌恶,这里的野心是对某种行为的客观描述。

(个人第一次看见这个定义的时候,有一种吓了一跳的感觉。我们的文化所固定的思路,对于野心是以一条线和一个点的构造,来源于我们对“不择手段”的感觉:不论如何,两点之间的直线奔途可以让我们劈开前路一切阻碍。而这里,是绕着圈子,是一个圆圈的构造)

3 物种起源和杨绛人生观

96岁的杨绛先生在思考人生价值时,在《走到人生边上》中,认为灵是指灵性良心,魂是自我意识,肉是本体躯干;而人类多数时候都是在自我意识和本体躯干之间的支配引发争执/挣扎。

(个人认为这种观念追源到各种宗教信仰;由于这里只是启发式地随想,就不和自己计较了)

假设野心来源于自我意识,那么其与本体躯干产生争执便是对其的行为的支配无法与当下扩张的自我意识相匹配。然而若我们谈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谈论基因编码随机选择,突变发生,产生表现遗传的结果而方便基因“寻找”适合生存的版本,这样的野心似乎归咎于基因的形而无形的随机样本力量。这样就解释到了非自我意识的层面上,反而是本体躯干的变化和扩张,而我们的自我意识只是随波逐流。

也就是说,自我意识可以是成为对本体的修改动力却无能为力,本体躯干优势的选择是随机表达并先天决定。换句话说,存在于基因里面的生存与繁衍欲望,是本体躯干的野心;自我意识为之服务,判断和筛选使个体更有生存与繁衍机会的条件,不顾及身边其他物种的条件需求。

(在写这里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单身狗们对于一份肉体与精神陪伴的“野心”;朋友提示说“饱暖思*欲,饥寒起盗心”。尽管这里欲望已经和野心混淆一谈(我认为野心某个阶段只有一个,它还需要行动去吻合天性“心”;欲望可以无穷,无限阶段,无止境地想象,没有局限的列举,不需要甚至掘弃行动),但是按照我的区分,基因的野心匹配了我们繁衍(体验与练习)的欲望。而很多时候,这种欲望还属于本体躯干,而来源于同类攀比的自我意识。)

总结一下,野心来自我们想做(自我意识)却做不到,做不够(本体躯干),或者我们被注定指使(本体躯干)而进行碾压他人的行为(自我意识)。前者自我意识膨胀,躯干局限;后者躯干膨胀,意识局限。

4 佛洛依德和Neel Burton,心理学

野心是可以是一个健康或非健康,单向强烈欲望的集合。仔细思考一下我们感觉我们野心的存在之感:我要成为那个人;我震惊他们的样子;我曾经也是风云人物;他们会拒绝我,不,他们怎么可能;我是比别人好还是不好,不,我比别人好;那个人这样子那又怎么样;我发誓我一定可以证明给他们看;那一天我在上面,自信地看着他们,想着他们所做的失败的选择,而我要微笑着安慰他们;我们同等的平台,我有机会超越他们;我就是尘埃里的没有名字的钻石,会有发光的时候,或者永远没有;我就是要比过你,不,我不能去攀比;我能得到你;……

(有一些我有过,有一些表达不太自然的是编的,反正你懂的。)

我们的文化与教育里,以攀比作为鞭策早已司空见惯,流在我们的血液里。然而单一的攀比和盲目地追求挤压了我们对于自己人生定义的方式,挤压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视野。攀比变成了意识上的贬义行为。客观上说,攀比,也即是拿取他人能力作为参照物而调整自己行进速度的行为,实际是压缩当下行为和野心距离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应当贬义对待。讽刺的是,人们强调“别要和他人攀比”,而实际上自己也凭借这一尺量朝着野心前进。(也或者,意识到“攀比是我们水下扑腾的鸭掌,自我锁定的心态是我们专注目标的目光”。)

攀比带来的,自我贬损与盲目自信,都会让我们产生超越或者挑战的野心。总结是,攀比让我们产生野心。

然而,在深究中,自我贬损和盲目自信,其实都是对于自身无法完成野心膨胀所定义的目标的肯定,以及顽强的自我纠正,反复告诉自己野心的存在是实现的第一步。Burton说,从野心的机制和佛洛依德对心理机制的定义,野心是我们心理防卫机制的一种,即为了保护我们内心的愉悦而自我创造实现的回应。对于未来,我们用想象去缓解与冲击当下的焦虑。而想象的诞生,也让我们感受到未来可能性的希望,这种希望在一次次重复的幻想后保护了我们的喜悦,也让其已经发生的错觉和兴奋感,让我们迫不及待在剩下的未实现的外观世界里,让其刹那实现。

5 政治与野心家

“野心:志向的构成体,往往需要远超平均的水平的付出去实现,以至于常常难以在过程中或成功后不触动到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因此在掌控话语权的既得利益者的宣传下带有一定的贬义,譬如‘野心家’ ”。——朋友圈某亲人

(我的理解根据个人知识背景可能会有偏误,欢迎纠正!)

在中国政治范畴,既得利益者甲是权力拥有者,乙是甲权力的渴望者。乙需要超过自身或身边人平均水平去追逐甲的权力,但是甲无法复制的权力和乙无法禀赋的“超越平均水平”的能力让乙在拥有一定权力或者根本无法拥有的时候,乙则被甲扣上“野心家”的称号。作为延伸词,“野心家”定义了甲对乙永远无法超越的追逐和嘲笑,而且含有无法扭转的性质。这里的无法扭转以及政治意义的讥讽,就和前面的讨论大相径庭了。

然而,检验1和2中的对野心的定义,即政治权力的追求,“野心家”实际上是野心拥有者的最吻合的表达。

结言:野心的火焰,可以取暖我们,点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也可以辣火焚烧我们的身心。它是我们实力和想象无法画上等号的焦虑和恐惧,也是对不等号轻易去掉那一笔的那种希望的激动和期待。实则,实力拥有之时,想象是不存在的。当实力在膨胀的时候,想象已经没有空间了,因为它们都是现实的子集。可怕也可爱的事情是,这个合集也在膨胀。

(中午脑子有点卡带。如果大家有别的想法想讨论,欢迎!)

人生总是这样,时时刻刻在做选择,获得这个就不能拥有那个。而人又总是犯贱的,拥有了这个,又想要那个。想要吃各种美食,同时吃下又要努力减肥;能拿到高的工资了,可又很辛苦而动摇;终于安定不漂泊,可又想去冒险……我们似乎总在这样矛盾的情境中循环往复。

因为不满足,因为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即使贪慕虚荣,也是让自己继续努力的一种方式。

但我想说的是,对于现状与现实生活,无论怎样,都会后悔,我们最后一样会坐在这头,望着那头。

与其这样,不如过的快乐些。

我的全部野心,也只不过是想获得快乐而愉悦生活。因为幸福最简单,它是自然而然的体悟,不需要被教育、不提醒甚至不需要思考。只看你想不想而已。

其实人生无论最后哪种过法,某一刻你都会后悔。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到底要强,所以总喜欢打听同学朋友如今过得怎么样,生怕和他们拉开差距。可是,如果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以此得到肯定评价,那么自己活的也太累了,明明这人生是你自己的。而你应该记得,再差也不过是和现在一样而已。

浮华一世,不过是黄粱一梦,何必要深陷于那些带不走又留不下的虚妄。

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快乐地生活,于我而言就足够了。

所以野心和快乐的相辅相成的存在

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野心就没有进取心。"这样说或许太过绝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成就动机通常也被称为企图心或野心,人不能没有野心,没有野心也就没有动力。野心,是促使人们向前的动力之一。然而,野心太大时,会欲速则不达,获胜的心理越强,反而会使效率降低。野心过大常常会损害人际关系,而且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往往会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挫败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18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