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悼亡诗。
遣悲怀·谢公最小偏怜女
作者: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译文:
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
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
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
要扫落叶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望。
如今俸钱超过十万,你却不能分享;
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作者: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提示:元稹与白居易的交情最深,此诗是元稹惊闻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所作。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君被贬官九江。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注释〕
1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2元稹:字微,中唐著名诗人。3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一 此诗是诗人离思五首的第4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取次:走进.
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
除却:除了。
赏析:
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
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
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
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
,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
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
)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
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
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
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
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
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
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
“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
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
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
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
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
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
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
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
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
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
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
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
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
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
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
了。
二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狋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此追忆二十年前蒲城恋爱之诗,即《莺莺传》中所述初欢情景及后幽会之情事:"有倾,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自是复客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狋儿:小黄狗。《才调集》作"娃",陈寅恪辨其误。
此类忆双文之作,颇见眷恋旧情之意。然往事如梦,当日情人早已劳燕分飞,唯此种种温馨记忆而已。
三 春来频到宋家东2,垂袖开怀待好风3。
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4。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流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5。
全部注释
①此即《莺莺传》中所谓"立缀《春词》二首"。言"古艳"者,有所讳也。
②宋家东: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此以宋玉东邻之女喻双文之美貌多情。
③垂袖句:暗寓"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召南·野有死麕》)之意。
④莺藏两句:言双文幽居深闺,独处孤寂。而春花已放,青春已至,奈何沉默不语?
⑤等闲两句:《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中,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道迷入山,见一杯流出,有胡麻饭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容绝妙,遂留半年,怀土求归。既出至家,亲旧零落,邑屋更变,无复相识。讯问,得七世孙quot;唐、宋诗词中多用此典故,或称刘郎、阮郎,或合称刘阮。以喻男女遇合之事。则刘郎、阮郎遂为情郎之谓。
此微之与双文交往之初,调情试探之作。故用男女风情之故事,并暗语、暗示之法以启之。可知元稹之工于心计,善弄机巧,且无庄重之意。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论其"巧宦"、"巧婚",实不枉也。盖元氏亦巧于情者
四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才女薛涛的爱慕敬佩之情。长庆二年(822年),元稹升为宰相。这年元稹写诗《寄赠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化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再次表达了对薛涛的赞美和思念。。“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元稹在《寄赠薛涛》诗中这样咏叹巴蜀的两位才女。卓文君和薛涛都是四川人,虽然薛涛生于长安,但她在年纪尚幼时就随父迁到了蜀地,可以说薛涛是在巴山蜀水的灵秀浸染中成长起来的。薛涛,字洪度,幼时随父入蜀,因父早亡,遂沦为乐妓。薛涛出入镇幕历事十一镇,都因其出众的诗才而为幕主所赏识,受到知遇。虽为乐妓,但来往于幕府之间,以不凡的才艺而名躁一时的女才子有机会结识了很多的社会名流。她的文才也受到了当时许多大家的注目和赏识。当时与她唱和的有元镇、白居易、牛僧儒、令孤楚、裴度、张籍等政坛要员和诗坛巨匠。薛涛在与他们之间的往来酬唱中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这些诗也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她和另一道观诗人鱼玄机是中晚唐最为著名的女诗人。薛涛居涣花溪畔,创制深红小笺,人称“薛涛笺”,诗集名为《锦江集》。她的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不论是送别友人,思乡念亲,还是酬唱寄赠,感怀民事,诗歌中都深蕴着诗人饱满的情感。有些诗声调虽略显单薄,但她往往能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气质将诗人丰富的情感给予细腻的表达,从而使诗歌呈现别样美态。王建曾在诗中盛赞薛涛为“扫眉才子
五注释
①施:施舍与人。
②行看尽: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③怜婢仆:伸足“旧情”。
译文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赏析
诗人的亡妻韦蕙丛既慧且美,两人感情很好,但在元稹未出仕时就亡故了,诗人毕生都觉得很对不起她。两人当时是贫贱夫妻,挚真纯洁,因而抒情叙事,完全出自内心。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菊花》寄托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于贞元十二年(公元807年)作于长安。
元稹,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白体”。有《元氏长庆集》。
-菊花
离诗五首其四 元稹 抒发了诗人对亡妻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思念的思想情感·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一崔护:题都城南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一元稹:离思集之四
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桃花运溯源及辨正
前文说: 盛唐的衰落,让大唐才子从闺怨闺情的方向抒发表达自己的忧怨苦闷。凡此类诗作,同时又是表达 男女平等 、抒发 爱情自由 和追求 婚姻自主 的绝好题材。以中国文学史观照,闺怨闺情诗歌,并非大唐诗人的发明,先秦的屈原宋玉;魏晋的曹子建谢灵运等文坛老将,才是 闺情类文学 的鼻祖。优秀文学如《 诗 经》、《楚辞》、《玉台新咏》 等等,几乎全是类似主题的精华。
哪个男子不钟情,谁家少女不怀春?爱情,自然是人类生命诞生、演化内涵中最为美妙的情感。
古中国虽无 爱情 一说,但不知从何时起,诗人、骚客和风流之士,把青春男女的邂逅称作 桃花运 ;但后来有个误解,仿佛 桃花运 专对男子而言;这是大男子作风行世的恶俗。
以 诗经 国风 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等大量类似诗句的内涵判断,最初歌诵的 桃花运 ,是男女之间共同拥有的自然美趣和幸福天赖;就是指 爱情 。风流才子崔护,生逢自由为意识主流的大唐时代,他应该彻底领悟于此。故而,才能写出美妙的诗歌。
相较大唐诗坛闺怨诗的 总体风格 ,崔护和元稹的 桃花运意识 有所不同:他们已不是愁苦和忧怨,而是 下意识地歌颂 。他们把闺怨诗的老风格大胆转型,直白的抒发出来; 把女子闺怨变为己愁 ,表达不忍女性于闺中愁怨的 平等意识 ;从而领悟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崔护的桃花恋
中晚唐才子崔护的 《题都城南庄》 ,是一首说尽少年男女钟情、怀春、邂逅、相思和憧憬的 极品爱情诗 。此后爱情诗的内涵,艺术性和广泛性再无出其右者。之所以被历代少年不息传唱,被青春少女默默憧憬;正是因为人类于少年时代,天生怀有桃花情结的因素所致。
崔护,今之河北定州一带人,大约生于775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入仕之后官至京兆尹、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一生颇有建树。
前面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年间,割据局面逐渐形成;但经过肃宗、代宗两朝恢复;加之唐德宗不断努力;相较乱世而言,大唐社会又呈现一派升平景象。这可能是唐德宗驾崩后,柳宗元等人永贞革新失败的因素之一:大多数仕人沉浸在 岁月静好 的日子里,又不想革新了。
闲言少叙。就是说: 少年崔护,幸运地赶上中晚唐较为平和的时代。因此,除了才情个性因素之外;时代的相对繁华,应该是他的诗作之所以能够体现清丽自然、精炼婉约特征的社会因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把人类天生的美妙情感,刻画得生动靓丽、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好似进入动态美丽图画一般,令人浮想联翩。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时空处理,崔护巧妙地完成了前世、今生与来世三大概念之间的过渡;把所有 情感体验 融入四句诗里;不知不觉之中让爱情进入至高至美至妙境界,为自己诗作赢得不朽看点。
据说,女主角名叫绛娘。这位美丽村姑,原是一位知书达理、随其曾经显赫的父亲隐居城南的世家女子;于先年春天邂逅飘逸俊朗的崔护,早已略生爱慕之情。翌年同日,崔护题诗那天不巧与老父外出;回来看见题诗即一病不起。天可怜见,崔护又 神游 到此,经过一番曲折,救下病危的绛娘并结为夫妻。
从此,崔护一帆风顺,接着金榜题名。他为官一生,颇有政绩。这段传说,尽管不免带有传统文学 才子佳人大团圆 的梦想成分,但总能够见证:崔护倘若没有浓厚的自由思想和桃花情结,无论如何都不会拥有优越的天资和才情,自然就不会出现他的情感奇遇和人生成就。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三、元稹的桃花之爱
与崔护同时同朝的,还有一位风流才子名叫元稹。元稹,洛阳人,大约比崔护略小几岁。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二十出头的元稹与诗人白居易同中 同科进士 。 附注 :白居易中榜时年龄较大,不比其他是人少年得志。
闲言少叙。元稹仕初仅是朝廷八品小官,但他赢得一段桃花运: 太子少保 韦夏卿的女儿 韦丛 下嫁于他。正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元稹得到如此艳遇,缘于他天生的才情,定然不乏浓厚的 桃花情结 。正是才情并茂和后天努力,使他后来出将入相,位及人臣。
人生多艰,元稹一生并不顺利。结婚七年后,韦丛病逝,当时他在仕途并未发迹,韦家的靠山看来是指不住了。可想而知,韦丛的逝世对元稹是怎样的打击。元稹为夫人写下许多怀念诗;都是歌咏爱情、珍爱思念的佳作。文前选取的离思之四,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笔下,把贤慧美丽、多才多情的爱妻置于至高至美、无与伦比的神仙境界。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为亡妻韦丛立下誓言:今生下来的时光依旧为她而活,情感的世界谁也无法取代。元稹对亡妻忠贞不渝的思恋之情,成为后世夫妻情人山盟海誓的绝唱。
四、感动文学史的桃花情结
元稹并没有像道德家倡导的那样为亡妻守节,后来与许多女性发生深厚感情。最著名的一段恋情,就是与因安史之乱流落蜀中的美才女薛涛展开:担任东川监察御史之时,元稹和薛涛玩了一场影响中国文学史的 姐弟恋 。
元稹给薛涛的赠诗内涵可见,他对后来邂逅的女性,均带有抹不去 韦丛情结 。应该这样说:元稹没有辜负对亡妻立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誓言。元稹与薛涛同样真挚浪漫的情感,成为后来许多文学故事的原始素材。红楼梦的爱情故事,多少于此有关。
元稹把浪漫的 桃花之恋 和忠贞的 爱情意识 ,化作对美丽亡妻的永久思念;并把这份珍贵的思念之情升华为对女性乃至对天下万物的大爱。 凡事皆有因缘 。面对大唐衰微,体制内仕人无法正面涉及制度核心,他们开始编撰爱情故事。晚年之际,由元稹承头,与大唐其他才子一起完成了传奇文学《莺莺传》的创作。莺莺的故事,大约是当年大唐社会的真人佚事。
《莺莺传》这部被称为中国小说始祖的伟大作品,元稹以饱蘸血泪和富于思念的笔墨,代表古中国女性向礼教提出 质疑 ,并以悲剧的结局对等级制度进行 批判 ;委婉表达对自由爱情、对自主婚姻、对男女平等的珍惜和追求。
《莺莺传》的主题思想,一直震憾或感染着后来文坛天才的、饱含 桃花情结 的文化大师。仅这个动人的悲剧故事,就被超越式地不断借鉴,改编升华创作而成《西厢记》和《牡丹亭》等等戏曲文学名著。
大约1100年之后,清初满怀 桃花情结 的文学家孔尚任,以秦淮美才女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创作超越传统忠君意识《桃花扇》。
孔尚任同时代的稍后时期,以元稹《莺莺传》的思想渊源和故事底稿为基础,经过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成功超越;五千年文明史,终于汇集而成一部凸显朦胧自由意识和朦胧民主意识的文学巨著;激发更加满怀 桃花情结 的曹雪芹,创作出并不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东方文化明珠之伟大巨著《红楼梦》;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民主进程,何其曲折何其悲壮何其艰辛。
大唐诗坛时至今日,从崔护、元稹到王实甫、汤显祖;再到孔尚任、曹雪芹;以至伤痕文学和朦胧诗;自由民主意识依然是文化人不懈的追求和憧憬。从而注定中国文化人心胸中那屡难以磨灭又灿若云霞般的 桃花情结, 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久。那是人类情感与生俱来之本真与天资。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 崔护元稹的桃花情结
1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2古诗原文如下: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介绍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