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丝毫不赞同很多人认为这卷书信对基督的看法低于新约圣经的描述,而是特别介绍基督位格的超越属性。作者指出,圣子大过天使,却成为比天使小一点,为要经历死之痛苦;圣子大过摩西,摩西是在神家尽忠的仆人,圣子则为神家的建造者和治理者;圣子大过约书亚,约书亚带领神的百姓进入应许之地却不能带给百姓安息,神却赐人完全的安息;圣子大过亚伦,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为最伟大的祭司,是仁义王,平安王;基督是神的儿子,他立了更美之约,是信心的见证人。
作者描述一种危险:“把永生神离弃了”。此处值得注意的片语是“永生神”。这片语本身显示希伯来民族特殊的观念。这个民族从其先祖亚伯拉罕继承了一个中心信念,就是一神论的信念,相信天地间只有一位真神。不仅如此,他们还一直认为是“永生的神”他们的先知和诗人提到别的宗教,拿来和以耶和华为中心的信仰相对照,便称那些假神是死的:他们“有口却不能言,有眼却不能看,有耳却不能听,有鼻却不能闻,有手却不能摸,有脚却不能走,有喉咙也不能出声”(诗一一五5~7)对这些假神的最妙讽刺见于一个短句:他们“口中也没有气息”(诗一三五17)。以一段诗意的话来描述人如何制造假神,说他们取来一块木头,把它雕刻,修饰,然后放在一个指定的地方。先知宣布说,它被摆在那里,就永远停在那里。它自己不能动。假如他们要离开,就必须将假神扛在肩上带走。先知把以色列的神和上述的假神作一比较,就显明是一位永生的神。人制造偶像并且带着偶像走神创造人并且带着人走。整个基督教的结构就是建立在这件事实的基础上。当年,基督在凯撒利亚腓立比问那批早期的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就道出那伟大的认信:“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个片语在本书信里面一共出现了四次。除了此处另外还有:(太十六15~16)第九章第十四节里,作者宣称圣子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献给神,以便洗净我们的良心,除去我们的死行,使我们去“事奉那永生神”第十章第三十一节,作者提出另一个严肃的警告:“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第十二章第十八至二十二节,作者再一次把圣子的制度和摩西的制度作比较,他说:“你们原不是来到那能摸的山,此山有火焰…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水生神的城”这个片语前后出现四次,本身就令人瞩目。首先是那句警告,免得你们“把水生神离弃了”;然后是一个启示,圣子洗净我们的良心,使我们能事奉那水生神,接着又是一个警告,警告背道的危机,和落在水生神手里的可怕最后提到水生神的城色,预告那最终的荣耀和得胜。因此,作者提出的危险就是把水生神离弃了。这里所用的字“离弃”是一个很有力的字,它不只是指跌倒,而是指明显的背道,故意离弃神。我们或许会立刻说,这种事是不可能的,但是整个警告的重点,就优是要告诉我们,背道的事是可能发生的。没有人是存心要背道连西门彼得也曾一度对耶稣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可十四29)。他当时讲这话的诚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他后来仍然否认了他的主,甚至起暂发咒说不认识。这样的背道,绝对不是一下子造成的。今天有许许多多的人,从这方面来说也是背道的。他们虽然恨恶被人称作非信徒,但从任何实际的意义上讲,永生神对他们而言并不真实存在。他们已经离弃神,把置于他们的思想范围之外,即使理智上仍然承认他的存在,但生活中却处处表现得好像没有神一样接下去,作者指出导致此一不幸的原因,乃是由于他们“不信的恶心”。此片语中最令人注目甚至惊讶的,就是“不信”一词。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追述过去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历史。我们最好记住他们有多少人在旷野里倒毙。出埃及进入旷野的成人当中,只有两个人后来得以进入迦南地,他们就是约书亚和迦勒。摩西自己都被排拒在外。然后作者指出,原因就是不信。概括其论点,他说这些百姓领受了信息,是神藉着摩西传给他们的。他们因不信而背逆,结果心就变为刚硬。查考这一段将会发现,这里用了三个不同的词来描述百姓的失败,就是:罪,不信,不信从;这些都是同义词。他们听见了所传给他们的话,但他们的不信从证明了他们的不信;结果就是他们对神的命令不再有敏锐的反应。今天世上有许多人,为他们自己的某些态度和行为辩护说:“我的良心没有定我的罪,”这样说很可怕,表明他的良心已经僵硬了,失去了真正的功能许多时候,当我们的良心不再将我们定罪,我们就应当定罪我们的良心。不信并不是理智上的不明白,乃是面对神清楚的命令而不信从整个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可由以下一句话表明出来,在此作者警告我们说,“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来三13)因此听过神话语的人,也有可能悖逆永生的神。这种情形被称为“恶”,一个“不信的恶心”,此处所用的“恶”字,在希腊原文的意思是“有害的,毁坏性的”,不信从神藉着摩西或圣子启示的旨意,不仅是一种过错,而且会完全损害生命。这些百姓曾透过摩西领受了神的话,我们是透过圣子而领受。他们透过摩西领受了神的话,但却不信从,结果就不得进入安息。假如他们因不信从摩西所传的话而被排除在应许之地以外,那么我们若不信从圣子之言,岂不是会被夺去更多的福分吗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有一个字,翻译圣经的人为有助于了解而特别用大写标明出来,那就是“今日”。这是引自一篇诗篇,它说到盼望,以及复原的可能性,虽然前面曾经有过失败。假如我们曾经为某种原因,而不信从圣子之言,甚或心灵已经开始刚硬,我们仍然拥有“今日”。“今日”是神显慈爱的日子,神赐恩典的日子,是神赦免罪过让人得着更新的日子。
洁净的结果是,人得以认识神,这种“认识”远超过对神在知识方面的理解这一切结果,可以从新约的设立和旧约的经历两者的对比中看出来,在新约里,神的律法是内在的,属灵的。旧约的律法则是外在的。新约的道德要求并不是废除旧约的标准。十诫永垂不朽,恒为律法的启示,但是如今这些要求都将写在心上,就是情感的枢纽;写在心思中(该段中文圣经将“mind”译为“里面”),就是知识和悟性的中心。再说一次,现今的律法是内在的,属灵的,是从圣子的中保工作产生的结果,洁净人的道德本性,将我们带入与父相交的关系中,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地、个人地认识神的旨意。耶利米的那段宣告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他说在新约之下,“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每一个人既都与神相交,便都能明白神的旨意。约翰在他的第一封信中也强调这个真理:“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并不用人教训你们”(约壹二27)因此,新约的意思就是,查考到最后,我们寻求引导时,不应求人的指引,而当向内住的圣灵求;圣灵住在我们里面,是我们本性被洁净的后果;会将神的旨意向我们显明。旧约是神圣的,新约也是神圣的、终的,而两者的区别乃在于字句与圣灵的区别。保罗写给哥林多人的书信中提到这件事:“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精意或作圣灵)”(林后三6)值得注意的是,“字句”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投人所好。人喜爱法则,规条,他们觉得遵守规则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今整个人类的历史证明并非如此。摩西定下的是字句的律法,它的难以遵守,可以从历代以来人们千方百计企图加以解释的事实上看出来。饶富深意的是,我们的主在教训里多次指责那些添加的遗传,并且不断指出其失败之处,说人其实是用遗传取代了神的命令。因此,字句之约既不易守,也不安全。另一方面,“圣灵”的律法看起来似乎既不安全,也不易遵守,但从最终的经验来看,那是惟一既容易而又稳妥的律法,一个人的生命若与神建立了活生生的关系,那么第一层的关系,明白神的旨意并且遵行,就非难事了。当然,这一切若要成为可能,必须人要完全降服于圣子,这样,生命便会得到洁净。藉着我们所顺服的圣子,我们得以洁净,与神相交,日益亲密,以致得着能力,可以实现这约中我们当尽的本分。我们若仔细而严肃地思考这件事,就必然会意识到自己常常失败、退后。然而我们也知道,这种失败是导因于我们在某方面的不顺服。我们若明白这约所带来的一切丰盛祝福,就必然会竭力去寻求圣灵的指引—这是我们必能获得的;一旦寻着,也就会立即顺服了。
若与神建立了活生生的关系,那么第一层的关系,明白神的旨意并且遵行,就非难事了。当然,这一切若要成为可能,必须人要完全降服于圣子,这样,生命便会得到洁净。藉着我们所顺服的圣子,我们得以洁净,与神相交,日益亲密,以致得着能力,可以实现这约中我们当尽的本分。我们若仔细而严肃地思考这件事,就必然会意识到自己常常失败、退后。然而我们也知道,这种失败是导因于我们在某方面的不顺服。我们若明白这约所带来的一切丰盛祝福,就必然会竭力去寻求圣灵的指引—这是我们必能获得的;一旦寻着,也就会立即顺服了。
他仍然吸引着人。若耶稣清楚地启示出来,不与教会主义和世俗主义混为一谈,他仍然会像从前肉身在世时一样,对人性产生吸引。我们应当只简单讲述袍的事迹,不论人听从与否,都可以看见这“人”的美丽。此外,他对罪的态度也不改变。他从不宽容罪。假冒为善在面前绝无立足之地。或许最主要、最光彩的荣耀,就是这个事实:如果我们犯罪,他仍然一样不撇弃我们。他仍然对那些严厉的、冷酷无情的道德家说,你们谁未曾犯过罪,就可以拿石头打这有罪的妇人另外,他对悲伤的态度也一样,从不轻忽。如果马利亚在脚前为死去的弟弟哭泣,他也和她一同掉泪,虽然是掌管生死的主同样的奥秘仍然存在。我们无法对作最终的界定。人类一切的探讨都无济于事。然而每一个世代中都有某一种从未出现的亮光,临到某些虔诚的学者身上,使他们在诠释基督时发现新的表达方法。再来看看“永远”或者“世世代代”一词我比较喜欢后者的译法,因为它不含任何用数据衡量的意味。它的意向非常诗意,我们提到世世代代,思想可以任意驰骋,直到心存敬畏而停止,我认为新约中对“永恒”最强烈的表达法,是出自保罗的笔下,他写道:“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弗三21)。各世代相继而来,又鱼贯而去,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本质,时间的长短,和特殊的分量与价值。保罗似乎看见它们生生不息,一代接着一代诞生,而融合成一个世代。希伯来书作者望向未来,就是使用这词,宣告耶稣基督是一样的。他在本书开头部分宣告,诸世代是藉他创造的。如今他再次确认,历经各世代,仍是一样的。不论未来如何,他永远是真理的启示者,是恩典的彰显者。在里面蕴藏着那深不可测的奥秘。神藉着他对人说话,此外他再无话要说,也再无必要说了。我们需要对他藉着圣子所说的话了解得更完全,好在知识和经历上更长大成熟。我们每个人都会意识到改变,改变就好像生命中的盐和毒药。盐可以防止腐化。我们的经历中若没有任何改变,那简直可怕。诗人有一次说到恶者“没有更变”(诗五十五19)。但是改变也是生命的毒药,它似乎会妨碍我们的计划,拦阻我们进步。因着它会产生刺骨的伤痛,诗人吟诵道:“我见四周都是改变,腐败。”然而请注意,这句话却导致一个呼求:“哦!永不改变的神,请与我同住。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一个持久不变的中心,我们可以将生命依附它,知道它永远长存。我们也需要一个不断长新的秘诀。这两者都可以在他里面寻到。我改变,他不改变。更进一步说,是保持长新的秘诀。若住在他里面,每一天都会有新的荣光,新的美事临到我们。因此神对人最终的话,是在圣子基督耶稣里说出的,“昨日今日一直到世世代代,是一样的”。
你好,我是梦梦打酱油8,用百度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 h3jc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3的分享
希伯来人是闪族语系的一支,他们现知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因为据(圣经)记载,希伯来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家族就起源于苏美尔。希伯来人被认为都是亚伯拉罕的后代,据说亚伯拉罕得到上帝耶和华的指示,大致在公元前1900年至1500年之间,他们逐渐由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迁入当时地中海东岸、一块叫做“迦南”(Canaan)的地区。据圣经记载,这是一块“流着奶和蜜”的土地。迦南原来的居民称这批从东边越河过来的人为“希伯来”,意即“越河者”。
亚伯拉罕的孙子叫雅各(也称为“以色列”,据《创世纪》的记载,在雅各与一位天使角斗了整整一个通宵之后,他得到了“以色列”Israel 这一称号,意为“神的勇士”。),雅各生了十二个儿子(是否真有十二个儿子,不得而知,但据专家考证,希伯来人有十二个部落,十二个儿子其实是希伯来十二个部落的首领)。十二个儿子里有个儿子名叫约瑟 。他受到父亲的宠爱,因此也引起了哥哥们的妒忌,他们把他卖给了一个埃及商人,但随后凭着运气,约瑟在埃及的王宫里当上了宰相。当迦南发生饥荒,他的兄弟们到埃及借粮的时候,约瑟以德报怨,随后,希伯来人全部迁入埃及。在旅居埃及的大约300年间,适逢新王国诸法老正试图创建一个埃及帝国并寻找空前多的奴隶来维持国内经济的运转,希伯来人大多成了奴隶,受到了种种奴役。这时,犹太人摩西又带领他的同胞,经过与法老的斗争,走出埃及。 以色列人越过红海后,然后在西奈山附近定居了四十余年,寻找去迦南的途径。在归途中,以色列人的生活极其艰难,又爆发了许多战争,人心开始涣散。摩西假托神主耶和华之诫命,对离经叛道的希伯来人发动一场"清教运动",声称耶和华在西奈山向他传授十条诫律,作为耶和华与希伯来人订立的约法,即"摩西十诫"。
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不过,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来人扮演了相对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没有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么显赫。然而,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犹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世界事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