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也不恨的意思,也是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已经是非常明确了的,也是说明经历了非常多的一些事情,也是让自己内心多了非常多的一些人生的一些感悟,自己对于当前的事事情已经看得非常的开了,并不会在那些有过多的一些执着的想法,所以不爱也不恨了的意思 。
“悠悠”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而且也是极美的一个诗歌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诸如“斜晖脉脉水悠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等名句俯拾即是。许多古典诗歌作品正是因为“悠悠”的恰当使用而使得全诗形象鲜明,气韵生动,声情并茂,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范作品。
在古典诗歌中,“悠悠”不仅可以表达多种具体物象的形态状貌,如天悠悠、地悠悠、日悠悠、水悠悠等,还可传达人的抽象的心理情绪,如心悠悠、思悠悠、恨悠悠、岁月悠悠等。同时,“悠悠”还能在诗歌中起到调和节奏和音韵的作用。
在表情达意方面,作为诗歌意象的“悠悠”通常表达下面几种意蕴:1时间、空间、情态方面的遥远、长久、不尽。如“袭长夜之悠悠”(《楚辞・九辩》),“��何泛泛,空水共悠悠”(南梁王籍《入若耶溪》),“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魏晋乐府民歌《西洲曲》),“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罗隐《自遣》)等。2情态方面悠闲自在、闲暇而安适状。如“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3情绪方面的哀思情貌。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但是在诗歌具体的表情达意环境中,“悠悠”的表意绝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往往是多重意义的复合运用,而且每当古典诗词中能恰当地复合运用“悠悠”的多重意蕴,往往就会有名句产生。
能将“悠悠”的多重意蕴成功运用,并创作出中国古典诗歌典范作品的,当首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中的“悠悠”既含有“遥远而长久”的空间与时间的意蕴,又表现出天地人共同的“忧思的情态”。诗的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诗人从时间概念上展示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悲伤,“前”、“后”两词展示了时间距离上的漫长久远;后一句“念天地之悠悠”从空间上展示了天地的广大遥远,和自己面对广阔天地、漫长时间长河而生发的弱小、孤独、无奈的情绪。这里的“悠悠”既表现出时间的久远,又突出了地域的辽阔,并且凸现了诗人与天地共同的忧思情态,巧妙地连贯了上下两层意思,打通了时间与空间之间的阻隔,与 “独怆然而涕下”中的“独”字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使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愤劈空而来,连贯古今而充塞天地,在内容上起到非常好的抒情效果,在结构上也使全诗浑然一体、大气包举。
温庭筠的《望江南》可以说是成功运用“悠悠”来表现情态的又一典型代表: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望江南》写的是思妇终日望夫归的心情,因为“悠悠”一词的恰当运用,而使这种情感表达得绵长而委婉。千帆尽过,不见归人,无言的“斜晖”含情映照江面,似主人公深情凝望、含情欲吐的目光,然而,一个“水悠悠”带给主人公的却是极度的失望:人自多情,而江水无情,江水并不理会这其中的苦衷、情意,只管自己辽阔无边,绵绵不尽,缓缓东流,留下一片静寂。此处的“悠悠”既是闲适而自在的情态,又具有了空阔、绵长、舒缓的意蕴,而且 “悠悠”一词本身还有“无情”的意思。如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同样,《望江南》中的“悠悠”也含有“无情”意蕴在其中。因而多情的“脉脉”与无情的“悠悠”两相映衬烘托之下,使“肠断”显得格外有力。同时,一句之中两个叠音词连用,前后呼应,使得全词音韵委婉而呜咽,绵长而凄绝,无尽情意尽含其中,与全词所表现的情思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与温庭筠的《望江南》运用“悠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唐代诗人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同是“水悠悠”,同样展现出水域辽阔无边、绵绵东流、空阔孤寂的景象,这里传达出的是友人别后的孤寂、凄清、哀愁与空虚,乃至对友人如同江水无尽的深情,“悠悠”二字使一股淡淡的离愁缓缓浮出纸面。
我们再来看看,倍受王国维推崇的元代诗人元好问的《颖亭留别》中的名句“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这一句代表了运用“悠悠”表现安闲自在情态的最高成就。
《颖亭留别》是一首与众不同的留别诗。诗人并没有将笔墨用在写离情别绪上,恰恰相反,诗歌表现的是对离情别绪的超脱,以大段的写景显示出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解悟,对心灵超脱境界的向往。其中“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不加修饰,纯用白描,着力渲染的是颖水之上冲淡闲静、悠远自在的景色。音韵舒缓而悠长的“悠悠”准确地呈现出“白鸟”安闲自在的情态,形象生动,与上面凸现水波情态的“淡淡”共同表现了一种悠远淡雅的情致,将诗人置于旁观者的状态,但是却把诗内在的心境意态传神地表达了出来,极富神韵。“淡淡”与“悠悠”两个叠音词上下对应,以素朴的语言、谐婉的音节、工整的对偶,共同营造了一种悠远冲淡的境界,成为全诗的警策,读来令人神往。难怪王国维把此句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并列,称之为“无我之境”的典型代表。
除了上述表意方面的作用外,“悠悠”在诗歌中还有着调和音节的突出作用。作为叠音词的“悠悠”,往往能使诗歌音韵和谐流畅,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这方面的代表当首推《诗经・王风・黍离》。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诗中“苗、摇、忧、求”等诸韵脚,都可以传达悠远、舒缓、忉怛的情绪,而诗中“何求”句尾与“悠悠”句首相连,更加突出诗人哀远的情思,使行役之人的忧思之情渐进渐促,诗歌的音调也因此渐进渐促,忧愤之情顿达高潮。
在《登幽州台歌》中,“悠悠”是平声叠韵,而诗歌中收尾的“下”是去声,悠长的平声传达了悠远的情绪,一个激励短促、音调分明的去声“下”字猛然收束,全诗余音戛然而止,似诗人悲从中来,气塞声绝。在《望江南》中,韵脚“楼”、“悠”、“洲”也是平声,平声连用,音调低沉,在音韵上显得短促而低沉,呜咽抽噎,似主人公已悲不能言,达到了音韵与情思的和谐统一。
以上仅是笔者在品读古典诗歌或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时的一点感悟和认识。笔者认为,如果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能深化对诗歌用词的品味,将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可以加深师生的审美体验,从而使师生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中共同获得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扬子中学)
散文: 往事悠悠
记得小时候读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我特别敬佩鲁迅先生的超强记忆,他能清晰地记起六年前的一件小事。我知道六年间那些所谓的国家大事,他虽说大都忘记了,其实,那是一种托词,他不但没有忘记,而且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长大了我在想,要是能把我童年的一些往事牢牢地记在心间那该多好啊。闲暇时,能缕一束童年的时光,让自己放飞忧愁的心境,获得一身的轻松和快乐。可惜的是,自从踏上茫茫的人生之路,就不停地为生计和生存而奔波忙碌。久而久之,童年那些有趣的往事,犹如随风一般,慢慢地淡化在我羸弱的神经元浅浅的记忆当中。
当我困顿的时候,总想和衣而睡,但那浓浓的思乡情始终缠绕着我,让我不能安然的入眠。蓦然回首,我站在了即将退休的前沿阵地上,我含着眼泪盘点自己几十年的患得患失。突然,似乎有一双大手按下了我记忆中的删除键,脑际一片空白,失落感油然而生。
一刹那间,不要说昨天的经历,甚至包括几十年间惊天动地的所谓大事,我真的感到十分的模糊。难怪鲁迅先生会有如此的感慨。可能是我记忆的神经元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我的心胸不够宽大,尽管使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找到让我天真快乐的悠悠往事。
是童年没有天真快乐的往事吗或是真的忘记了我不停的想、不停的找、不停地问自己。心却在茫然中阵阵隐痛。
一个骄阳似火的仲夏伏天,我怀着激情难耐的心境,扑入了生我养我、朝思暮想的故土。尽管向往已久,心儿却早已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那条梦中的贾鲁河,早已经改变了它旧时的摸样,如今宛如一条蓝色的缎带,缠绕着故乡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就像一幅精美别致的田园风光画卷,让我贪婪的体验着我的家乡美丽的自然和乡情的淳朴。
当我投入家乡的怀抱的一瞬间,我感到亲爱的家乡融融的暖流在奔腾。家乡的夏风竟是那么的柔和细腻,肥沃的泥土里飘散着沁人肺腑的芳香。一座座宽敞明亮、色彩和谐的农家庭院,记录着乡亲们不懈的奋斗历程,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滋生出喃喃的情愫。一张张喜庆的笑脸上,写满了充实而富足。
突然,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人,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仿佛有点中国功夫的仙气,竟忘情地向我扑来,用他那宽厚的双臂紧紧地拥抱着我,眼里忽闪着激动的泪花。
我一愣神,“书田叔!”我竟然脱口而出,他是我童年一起长大的伙伴。那张富有朝气的脸,早已烙印在我的心底。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地抱住他,任凭思绪翻滚。我那束记忆的神经元也不知何时按下了快捷键,使那些童年的画面激荡的跃进了我的脑海。
我就坐在书田叔家。书田叔递过来一杯清茶,茶香袭人,和着夏日清凉的心境,我陶醉在这怡人的氛围中。
小时候,我家和书田叔家是邻居,他要年长我几岁。他的性格直爽且喜欢说笑,办起事来干脆利落,在我童年的伙伴中书田叔很有号召力。那时我们经常一起玩,玩抓鬼子,玩斗地主,书田叔就是总指挥,我们都愿意跟着他转。他总是扮演坏人,让我们抓他、逗他,伙伴们特别开心,有时玩到月亮藏在云层里睡大觉才回家。
记得有一天我们玩得太晚了,可谁都没有睡意。我提议去逗逗广三爷。他是一个老光棍儿,整天盼着能有人给他提亲。书田叔领着我们悄悄地来到广三爷家的房后,我捡起一块砖,使劲撂到广三爷家的房顶上,听到一阵阵隆隆响声,然后我们就快速藏到黑暗处。
响声惊动了广三爷,他急忙跑出来,虽恼羞成怒,却瞅瞅四处无人,无可奈何嘟囔着嘴又回到屋里。
不大一会儿,我们又悄悄地拿起砖块,一起撂到房顶上,隆隆响声持续好大一会。正当我们为自己的恶作剧暗暗窃喜时,广三爷不知从哪里跑了出来首先抓到了我,书田叔他们早已经跑得没有了踪影。我苦苦哀求广三爷放了我,广三爷却不肯放过我。为此,我被母亲数落了好几天,好在母亲疼爱我,免受了一次皮肉之苦。
我们谈到这事,书田叔和我已经笑得前仰后合,泪眼朦胧。书田叔忽然想起了什么,他赶忙站起来,跑到厨房拿着刚刚出锅的肉包子硬是让我先吃一个,他的热情劲仿佛要把我的心融化。我们相互对视着,尽管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笑容却灿烂无比。
我们谈到了童年训狗的往事,谈到了童年一起打牌的情景,谈到了那次给广三爷的恶作剧,谈到了怎么让整日苦闷的邻居奶奶欢乐开心,我们谈到了工作,谈到了社会,谈到了家庭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
我们真诚的交谈着,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仍然意犹未尽。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小雨淅淅沥沥,细润而凉爽。少时雨停了,我望着雨后的家乡,清新而美丽,被雨水冲洗之后,天空变得格外的蓝。透过树上绿叶的雨后阳光温暖而惬意,让我品尝到久违的家乡万般的柔情。
我来到庭院的南墙边,迎面听到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鸣声热烈而喧闹。墙边那一片菜畦里,茄子和辣椒绷不住雨后滋润的喜悦,扬着翠绿的脸庞,将它丰硕的果实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置身在这个恬静的庭院中,真正感受到了时代的巨大变迁和历史的飞速进步。
我和书田叔聊着聊着,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又伤感落泪,是为自己已经失去的天真烂漫、悠悠往事的童年岁月吗是为这么多年彼此一直珍藏在心尖的、浓浓的乡情和纯洁的友谊吗无论是什么都将是我们无法忘却的财富和永恒的记忆。
岁月无情,往事悠悠。世上最真的情感莫过于童年的友谊,那一份天真,那一份纯洁,那一份无私,那一份包容,就像一片姹紫嫣红浸润着年轻的心田,不管多久远,都会给我们力量,令我们激情澎湃,让我们振翅高飞。
匆匆一别我又回到了嘈杂喧嚣的大都市,可我依然向往那充满芳香的家乡故土,依然想念曾经有过无限快乐的童年伙伴们,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愿乡亲们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的是对心中的追求的无限向往(例如对梦想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对贤才的渴求等)。 这句话出自《诗经·郑风》,三国时曹操在诗歌《短歌行》中也有提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文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写一个人在城楼上等候他的心上人,急得他来回走个不停,一天不见面就像隔了三个月似的。这首诗采用“赋”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与相思之情。
拓展:曹操《短歌行》节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短歌行》曹操中化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曹操对贤才急切的渴求之情。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扩展资料
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诗为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时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据说,李白登楼看到此诗后,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该诗的出色。
作者简介: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诗人未必是有意在写拗律,但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