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王维的《伊州歌》
作者
王维
内容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赏析
“伊州”为曲调名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总之,那女子旧事重提,不为无因“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分析:一般这样的问题有三分,就是说我们答三点,这样第一条错了下面两条还可以得2分,
1,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感
2,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3,表达了诗人思念朋友的情,用酒逢知己千杯少。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抒情性强,反复渲染人物感情,窦娥的不幸命运。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的对比。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