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第1张

大家好,我是可爱的大嘴,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回答,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关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问题吧!

下面我们从这几点看一下吧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知否》这部剧的剧情,我会说这是林黛玉和贾探春结合之后,穿越到宋朝,上演了一次“庶女大翻身”的故事。

一、《知否》和《红楼梦》的构架很类似,同样都是用一个大家庭几代人的纠葛做故事底子,同样都是在生活琐事中道尽了悲苦和心酸。不过女主盛明兰,不再是红楼中那个只知道哭泣和隐忍的林姑娘。天性聪明的她,更多了一份探春一样的果敢和利落。面对命运的捉弄,她没有选择逆来顺受,而是巧避锋芒,自立自强,倔强成长,借势便青云直上。母亲早逝,父亲不待见,姐妹常挤兑,继母总虐她,这些都没有击垮年幼的明兰,悲伤过后的她,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少女。最终在家宅斗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被害死的母亲报了仇。

二、但和红楼的情感线不同,明兰对自己的感情归属更加的坚定勇敢。本来被齐衡小公爷看好的她,为了保全自身,勇敢的拒绝了对方投来的橄榄枝。后来和命中注定的顾廷烨展开了一场相爱相欺的情感长跑。最终这个看似风流,实则深情的男人,赢得了明兰的芳心,聘她为妇,两个人开始了幸福生活。

三、凡是古代剧,总脱不开家国仇恨,改朝换代的戏码,《知否》也没能免俗。顾廷烨和明兰携手一起走之后,同样也经历了朝廷的风云变革。关键时刻顾廷烨还参与了改朝换代的大事件,大破反贼,拥立新君。自己当然也是位列朝堂,荣升为第一功臣。之后盛明兰支持丈夫帮助君主巩固政权。同样,明兰自己也没闲着,每天在家中整顿侯府,管理家事,把顾廷烨的后院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顾家主母。彻底摆脱了自己作为庶女的悲催命运,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四、顾廷烨和盛明兰的爱情故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家族反对,身份不匹配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时不时还有个深情男二齐衡小公爷来搅局,盛家姐妹也从未停止过挑唆的步伐。两个人貌似在剧中还会有和离的戏码,最终还是由于深厚的情感再次走到了一起。从这个角度看,《知否》还颇有现代独立女性感情成长史的味道,换个名字叫《盛家庶女图鉴》也是不错。

很开心今天在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跟我一起讨论。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它还具有一定现实主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许多传统思想,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给予人们反思与思考。

很久没有这样完整的看一部电视剧了,知否于我是一个惊喜。这部剧的演员阵容,画面调色,原声台词,道具布景都是我喜欢的,可以说知否剧组的美学设计符合我的一切审美。

除了视觉上带来的享受外,最欣赏的是剧中传达出来的价值观,无论是读书有用论,夫妻父子手足的相处之道,还是纯臣一说,都可从中窥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于细节处发人深省。

总觉得这是一部描绘人心的剧,人有千种,世有百态,人非玉,岂能无暇?剧里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每个不完美的人构成了每一个家庭,一个氏族,勾勒了这样一幅古代的生活百态图,常常能从中看到生活中的影子,然后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这部剧让我想要去观察去思考生活,去理解那些看似平凡却最实用的道理。最中意的一段戏是明兰为了祖母讨公道,挺着孕肚在要面子的父亲和糊涂的大娘子面前周旋,深夜喂药时的心疼和愤恨,白日斡旋时的冷静和寸步不让,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一念既出,万山无阻的力量。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这段赵丽颖这段演的真好。明兰从怀孕开始就处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下。普通的孕妇该受的她受着,朝堂、娘家、侯府几方压力把她搓扁揉圆,一番蹂躏。

而最需要顾廷烨的时候他又不在她身旁。团哥儿的出生,终于让她心里大石头暂时落了地,有时间把喜得麟儿的开心夹杂着委屈哭出来。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成年人安排好时间,才敢情绪崩溃。

明兰总算趁着这个时间点发泄了些自己的情绪。小赵这里看着团哥儿的表情,一边难以控制哭泣,一边努力把泪水眨出去,一秒不停地盯着孩子,表情似悲似喜。

悲的是孩子出生父亲不在身边,怕自己难以护他周全。喜的是团哥儿是软绵绵生机勃勃的希望,是暗夜里支持她活下去的火。从今以后她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人又多了一个。

赵丽颖在这部剧中所饰演的盛明兰,天生骨子里就带着她独有的聪慧与倔强,只是她在未出阁前不能展现出来,这是小娘临终前嘱咐她的。而到了澄园之后就是以当家主母的身份充分展现智慧,赵丽颖就将这种身份的前后变化拿捏地十分到位,这是这部剧她做的最好的一点。

一提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许多人都能想起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它展开了一幅宋朝少女明兰由闺阁少女成长为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

在李清照的心里,这句话到底想要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呢?

李家有女初长成

李清照,出身名门、大家闺秀,她的少女时期有着人人羡慕的家世与才华,她可踏雪寻梅,可执笔著文,可展卷吟诗,也可月下小酌写诗作画。

这时的李清照没有经历过与自己丈夫琴瑟相和,共醉金石,携手同游的美好爱情;没有经历过亡国丧夫,孤苦伶仃,名节被毁的凄惶命运;这时的她明媚,端庄又单纯,爱美。

她会将她看到的一切都写进她的诗中,赏花惜柳,感时伤怀,观雪踏春,醉酒作诗,这是诗情画意般的生活。

《如梦令》便是在她的少女时期所著的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为了读懂这首诗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我们便要将自己带入整个诗句中去,将自己想象成那个未经世事的李清照,那个单纯向往未来的李清照。

伤花惜花

一场风雨之后,李清照从宿醉中醒来,回想昨夜的狂风暴雨,她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闺房外种植的是她最爱的海棠花,经过了一夜的风吹雨打恐怕只剩一地落英了吧?

但李清照还是怀有一丝期望的去询问卷帘人,那卷帘人也许是为了宽慰李清照,道了句“海棠依旧”,可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那些海棠花又怎能娇艳如初呢?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于是,多情善感的李清照,怀着惆怅的心情,创作了《如梦令》。

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愁从口出,终于把自己担心许久的事说了出来。

一夜的风吹雨打,园中的海棠花定是只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红色,那绿叶却如同新生一般绿得发亮。

长在深闺里的女子,本就偏爱与花相伴,何况是心思深沉的才女李清照,看着满园爱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如何能不为它们悲伤呢?伤花惜花,这是我们从这句词中读出的第一层意思。

感时伤春

感时伤春,似乎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的诗歌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对于李清照这个才女也不例外。

前一晚还开得争奇斗艳的海棠花,在一夜的暴风雨的洗刷之下却只剩下绿叶在枝头之上,那点点残存的花朵零星的散落在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叶之中,组成了一幅“绿肥红瘦”之景。

反观当时的李清照已经是十六岁的少女了,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她还在一个可以无忧无虑的年龄,但是在宋朝时期女子十三岁还未婚配便要交罚款。

这样看来,这时的李清照已经可以算是“大龄剩女”了。海棠花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那么人呢?人也可以被岁月打磨得没了少时的天真与容颜。

在李清照的眼里,明知道门外的应是一片残红落英的景象,但她依然满怀希望的询问,就像她希望岁月带给她的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结局一般。

但当她获得了一个与事实不符的回答时,又只能自嘲般的感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事实如此,美好的事物消失不见,如何能让人不去正视它。

感时伤春,便是李清照想要表达的第二层意思。

寻觅爱情

少女怀春,求觅良人,似乎皆是情理之中。

李清照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十六岁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十六岁已经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了,更何况是在十三岁便可婚配的宋朝时期。

写下这首词的李清照许是正在憧憬着自己的爱情,许是已经遇到了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男子。

在这首词中的实物“海棠花”在古时候也有着超出花本身的含义。

海棠花在古人的诗词中经常被提及,它的出名程度不亚于梅花和牡丹。

在文人的笔下,海棠花代表着爱人、恋人。

在昔日里唐明皇就将自己的爱妃比作睡海棠,抒发他对杨贵妃的比翼双飞之情。

当然,海棠花被称作是“国艳”,它的花语是相思苦恋,它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它代表着民间的爱情。

而且海棠花的别名叫做“断肠花”,不是指海棠花有毒,关于它的传说有两个。

一个是相思暗恋之情,因为海棠花是没有香味的,在神话中就写到是海棠花在暗恋,生怕别人闻出它的心思便舍去了自己的香味,从此海棠再无香味。

另一个是民间的苦恋之情,传说古时一女子在待嫁前不能出自己房子,便每日倚墙角苦等恋人,然而至死也未能等到,最后似乎是情动上天,在她等待的地方长出来的花。

如鲜血般红艳,被人称作“断肠花”,因为这是由爱和等待浇灌出来的。

所以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以海棠寄语相思苦恋。所以以当时李清照的年龄和背景来看,以“海棠”来暗喻自己也是极有可能的。

一夜风雨过后,海棠花被打落在地,李清照是否会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当时的处境。

就像当时的海棠花,正值最好的花期,可是因为这场大雨而无疾而终给。

那时的李清照也有可能心有所系,芳心暗许,只是心事无人说,微醺方能眠,醒来仍无音,只能和庭院里的一草一木互动着她微妙的情绪。

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之情或是对心仪公子的爱慕之情,便是李清照寄托在这句词上的第三层含义。

李清照的一生,诗情画意,家国情怀,即使在晚年时孤苦伶仃,国亡夫死,也不改她高洁的情怀。

真是宁愿她不能遇见与她琴瑟相和的丈夫,就停留在那个秀外慧中的懵懂的少女时期,也不要迈到伶仃凄苦的晚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岁月早已铺上了道路,无论是花还是人,它终将带着属于它的结局走向你。

《知否知否》是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由胡夏、郁可唯演唱,刘炫豆作曲,李清照、张靖怡作词,单曲于2018年12月22日发行。2019年7月,该曲入围2019全球华人歌曲排行榜年度典礼年度最受欢迎影视金曲。

《知否知否》歌词由张靖怡改编自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胡夏和郁可唯第一次合作录音的音乐作品。当他们拿到这首词时,胡夏就觉得它很美。但如何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诠释李清照的诗词,让他们几经斟酌。因为如果唱的太柔了,就少了一些对比;唱的太用力了,就会失去李清照原有的韵味。

歌曲鉴赏

《知否知否》唱出李清照柔情悠长的浪漫情怀。胡夏和郁可唯的声线勾勒还原了词人李清照往昔之景,富于伤情的演唱将听者的情绪缓缓引入,“知否/知否”几字的吐露更是声声沁入人心。无论是整体婉约的曲风,还是情感表达方面的拿捏,都在让人感叹时光变迁、青春易逝的同时,感受到柔情陪伴的温暖。

《知否知否》的歌词大意如下:

明兰身为大家族中的小庶女一夕之间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本以为这一生规规矩矩找个普通人家嫁了,却意外遇到了宁远侯府二公子顾廷烨(“亭侯”,即武将官职)。俩人相处时间虽短暂,感情却十分坚固,风雨难透。顾廷烨在朝廷为官为仕途而奔波劳累,彼此因聚少离多而时常感到悲伤孤寂。在历尽磨难与分离,最终团聚之时双方突然意识到,大家都已是垂暮之年。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创作背景

《知否知否》歌词由张靖怡改编自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胡夏和郁可唯第一次合作录音的音乐作品。当他们拿到这首词时,胡夏就觉得它很美。但如何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诠释李清照的诗词,让他们几经斟酌。因为如果唱的太柔了,就少了一些对比;唱的太用力了,就会失去李清照原有的韵味。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知否知否》由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刘炫豆作曲,音乐人张靖怡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跨越古今合作作词,音乐人刘靖、杨宇监制,邀约胡夏、郁可唯燃情对唱演绎,主题曲《知否知否》旋律婉转悠长,深情却不失激情与宣泄,将一个“吾倾慕汝已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