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这篇文章表达了方志敏什么样的品格?

清贫这篇文章表达了方志敏什么样的品格?,第1张

《清贫》是革命烈士方志敏于1935年5月26日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写方志敏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写两个事例,详细记叙方志敏在被捕当天,敌人在他的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的事。高度赞扬革命者的品德。

“清贫”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常用来形容一种节俭而纯朴的生活方式,强调生活简单朴素,缺乏奢华和浮躁。具体来说,清贫可以理解为在经济贫困的情况下,保持清明、坚毅、正直的精神生活,并通过勤俭持家、勇于拼搏、不放弃追求等方式,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清贫”往往与思想、文学、艺术、宗教等有关。如《庄子》中提到:“道无所取而多所舍,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是表达了在生活清贫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内心的修炼和精神追求来创造真正的美好。而在古代诗歌中也常出现“居安思危,存已矜素”的诗句,意味着宁愿生活清贫,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随波逐流、胡作非为。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高,人们对清贫的理解也有所改变。在富裕的生活条件下,清贫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独立人格和文化品味的体现。这种追求可以表现为:关注内在质量而非外在标志;强调自我实现而非攀比和虚荣;重视自身精神素养而非物质享受等。

总之,清贫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强调生命中的真善美,尊重生命本身,不以金钱财富作为评判标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代,清贫都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追求,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

方志敏以“清贫”为题,表明了(“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不是贫穷,而是一种境界。方志敏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心甘情愿为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付出一切,一生恪守“清贫”的作风,值得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终生学习、躬身践行。

供参考。

清贫》是革命烈士方志敏于1935年5月26日创作的一篇散文,后被收录进语文教材(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第11课,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3课)。 该文主要分为三部分,详细记叙了国方兵士捕获方志敏以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一无所获的“趣事”。这篇自叙式的随笔,篇幅不过几百字,语言朴实无华,然而却表现了极为深刻的内容,也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8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