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风风火火,钢铁直的东北大妞。当初到底为啥想不开要认证做个情感博啊?
我本来以为逛问答区会像老鹰遇见了兔子,遍地都是素材。结果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瞅啥都新鲜。
像如何稳稳当当抓住一个女人的心啦,有什么办法致富又快又好?(我本跃跃欲试,但是大过年的又憋回去了:一夜暴富的秘密都藏在刑法里)
但为了认证情感博,只能挑那些“情感”倾向特别明显的问题来回答。这三小时的我是甚至征用了十四岁的少女心,和二十四岁的心智搅和成一锅……
但奇怪的是,那些最贴近二十四岁的我回答、我最想让更多人关注和看到的“老婆唠叨怎么解决”阅读量反而垫底。答案及原题如下:
Q1:如何与爱唠叨的老婆相处
A:
用了“唠叨”这样的词,是否就是默认妻子的在进行单方面的无效沟通,无效率又惹人心烦呢
维持关系,沟通很重要。
那她的所表述的内容是什么呢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是出于掌控欲设立目标提出要求还是在表达某方面的不满
又或者是被看见、被听见的重要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被长期忽略呢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压力和难处。她是否是在倾诉或发泄呢她是否也在期待有效回应呢
婚姻是否给她带来了变化未婚时也有类似的习惯吗如果有,还选择结婚就是默许了这种相处方式。如果没有,那使她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想一劳永逸解决“唠叨问题”,还需要双方互相关爱沟通呀。
ps:经过一番思量(翻到对方主页揣摩对方动态语气观点,传统直男没跑了),怕刺激到对方脆弱的自尊,还是删掉了原答案里的——不是哪个女人当小姑娘的时候就是失智泼妇的。
耻度分割线。请注意,以下,都不是真的我。是为了认证情感博,无所顾忌的我。Q4最为明显。
认真就输了的这种大概是把控制喜怒哀乐的权柄主动递到对方手中,导致这段感情双方权势失衡,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吧。
最近有句很火的金句“我的底线是我又不怕失去你”。如果能保证一段感情是对你的人生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再认真也是保障自己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吧。
提醒自己别太贪心,遇上个什么人就想一起走一辈子。毕竟很多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太挑”大概意味着:如果是按梦中情人的标准去挑选相亲对象,那相亲行为大概率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毕竟真的能通过相亲遇到这样的人,运气堪比中**头奖。
而“挑剔”本身是必要的。结婚是在法律上确认双方的关系,一旦婚前没有擦亮双眼严加挑选,不慎遇到了暴力偏激繁殖狂大猪蹄子。现在又有个离婚冷静期,婚内维权有一定困难。
而那些当初说闲话组团催你结婚的人,可能会高高挂起,在你选择离婚的当口,劝你忍一忍,都是这样过来的。
至于“会嫁不出去”,结婚只是为人生锦上添花的一种个人选择,而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还是听从内心,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比较好。
那时年纪小,喜欢和讨厌都很赤诚。因为拉锯了一段时间,所以刚放下时只是麻木,仿佛所有的热情都在那一瞬间被抽走了。
从此断了所有****。一个月后,他的一切都仿佛渐渐模糊了。却突然在某个夜晚半梦半醒间梦到自己遇见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急切地想与他分享,可那一瞬间意识到我已经再也无法参与他的人生了,我已经彻底失去他了。
钝钝的痛这才追上来,哭着惊醒。
他们两个谁更重视你呢人品又如何呢
会犹豫动摇已经是暗中放弃爱的那个了。
“条件优越”和你自己相较又如何呢踮踮脚够得着或势均力敌选这个也无妨,要是大蹦才够得着,还没感情基础,就是在走捷径了。
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是你最后有能力支付的吗选择要慎重。
真想一生并肩远行,还要靠人品啊。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和父母学习如何爱人,如何与人相处,构建脑海里最初的家庭模式。表面夫妻只会让他对婚姻和家庭充满不安、不信任和甚至是焦虑恐慌。
即使离婚分开了,也要有责任感,别只顾着自己重获新生重组家庭,在情感上遗弃孩子。
家庭也是儿童最初安全感的来源。充足的关爱和幸福家庭的范式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都是为了孩子”是很自私的借口,成人没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感生活问题,还要推给无辜的替罪羊,让他来背负罪恶感。
天日昭昭啊。
(这一问阅读量最高,弄得我这在从未过200阅读量自说自话的小透明特紧张,有种突然被推到台前的感觉,反复检查有没有表述不妥当的地方。能把思想清晰表述传达出去,老怀甚慰)
这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感情投资失败吧。而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
一种可能是事先没对投资感情的对象多加甄别,不慎选中了劣质资产。
现实生活中在感情中掌控欲强、自私自利、任性妄为,作威作福、肆意剥削压榨的大有人在。血本无归,伤心流泪也不稀奇。
一种可能是投资者希望每一分投资都有对等的回报,甚至是盈余……
这种优质资产有多稀有先且不论,真遇到了,这也不是靠脑子一热投入全部身家就能运营得当的。这还要靠个人眼光魄力和运气。
且不说感情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普通人遇到的也都是小打小闹的平庸资产,运气好些可以遇到绩优股。一旦对方没有对等的回馈,回报率低就视为亏损,伤心失望,失去重新投资的勇气,也很划不来啊。
试着转变下投资心态,不是谁都能一下子赚的盆满钵满的。
这片广阔的大地上可投资对象那么多,这次只不过是排除了错误选项,恭喜你离MrRight又近了一步。
为了歇歇脑子,中途还跑去答了“过年期间剪发为什么这么贵”
这时候去理发全是刚需,基本就是卖方市场了。涨价也正常。
再者Tony这阶段一般都是从早忙到晚,吃饭喝水都草草应付。低头一整天脖子都要断了,比平时辛苦的多。如果理发的质量还和平常一样的话,这么良心,多付的钱就当是辛苦费和年后颈椎理疗费了。
希望认证尽快通过吧,阿弥陀佛。
主要是分析文中作者的行文思路,行文思路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词如果没有关键词,也可以通过作者描写的景物,角度来分析还是要看具体文章、最好从文章中找词语,不容易扣分
如果分析不清行文思路,也可以按照情节发展分段,把每一大段的作者的情感概括出来也大概能得些分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做一篇阅读理解题,学生们在通读文章后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常考题型:(1)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
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