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应该如何经营好一段感情?

女生应该如何经营好一段感情?,第1张

段感情分为三个阶段,新鲜感,热恋期,平淡期,而这三个阶段多半取决于发生关系的一个过程,热恋期是发生关系到反复发生关系的一个过程,平淡期也就是反反复复发生关系后到起床穿衣吃饭的过程。

姑娘们也一定碰到这这样现象,男朋友追你时,对你嘘寒问暖,百般呵护,恨不得把你捧在手心里。过了热恋期就变得爱答不理,满身脾气了,说到底,这是你的基础没打好。

正常的新鲜感的保质期为三个月,也就是说,当今社会下的情侣中,很少会出现超过三个月不发生关系的,那么要想从基本上抓住男人,新鲜感的维持很重要的。在刚追求你时,男朋以像一只小老鼠一样,一定是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换着花样去哄你开心,生怕哪件事做错了惹你生气。那么这个阶段你就是个狮子,一只小老鼠而已,根本不放在眼里,一旦你们发生了关系,当然这里说的是好女孩,经常约的不算。男人就会有一种翻身农奴的感觉,不在那么小心翼翼了,当然,本性和缺点也就慢慢暴露出来了。

这里我要和姑娘们讲的是,发生关系的时间要掌握好,而且并不是发生了一次就可以无限透支。你可以掌握好一个度,不是要让他求着你,但也不是轻易的得到。在前期的男女关系里,新鲜感是很重要的,能为后期良好发展打下一个坚固的基础

不要过度依赖

大部分姑娘在确定关系后都会不由自主的依赖男朋友,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例如,以前的女汉子变成了傻白甜,以前一个人能做的事,现在好像玩手机都要两个人在一起玩了。

在恋爱的关系里,过度依赖的坏处就是,男人的厌倦期会来的很快,逐渐就会觉得很无聊,如果你还是那种家教很严的姑娘,那么也恭喜你了,很快你的男朋友会离你而去。当然也不是全部,也会有那么一部分男孩是小奶狗型的,喜欢整天和女友黏在一起,女人恋爱的忌讳之一就是完全交出了自己,生活圈子,朋友,一旦恋爱了就好像自动屏蔽了,每天和男朋友黏在一起,一旦分手,就会有一种失去了全世界的感觉。

同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你们没在一起是两个个体,在一起后,除了睡觉时,你们还是两个个体啊,不要去过度依赖和管教自己的男朋友,好的爱情从来不是黏出来的。好的男朋友也不是管出来的,所以且行且珍惜。

在外面请给他面子,很多姑娘盲目的认为,在外面男朋友对自己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才是爱自己,尤其是某些姑娘在闺蜜吹嘘,我在他爸妈面前都无所畏惧,这真的是让男朋友最讨厌的行为之一了。

举个例子:例如你的男朋友和朋友喝酒忘记给你回微信,你杀到饭店,当面训斥,我相信不管哪个男人,在那一刻,心里会对你厌恶至极,男人本身就是一种面子的生物。

有些姑娘会说,我男朋友就不这样啊,我很多次都不给他面子,我要给姑娘们一个忠告,久病成疾这个道理要明白,所以在任何人面前给自己的男朋友留足面子,是一个聪明的姑娘应该懂的。这样他才会更爱你。

从视频会议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目前 视频会议系统的建立可以依据ITU-T的两大框架建议H320和H323来进行,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建设方案。H320是ITU-T较早期的视频会议标准,该标准完全建立在一系列视频会议专有的技术和标准之上,而H323标准建立在通用的、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之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从1996年 ITU-T批准该标准以来,视频会议的技术和市场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厂家竞相投入H323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H323技术和产品构造他们自己的视频会议系统。

一、视频会议技术体制

1H320标准

H320标准于1990年制订,是视频会议的早期建议之一,主要针对窄带ISDN网。由于窄带ISDN网是一种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所以 H320标准主要满足和适应电路交换的特性,因而H320标准的视频会议被广泛用于VSAT、DDN、ISDN等电路交换网络。电路交换的特点是面向连接、传输速率和时延稳定、时延小、误码率低,因此视频会议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但它的缺点是连接固定,除ISDN网上是可以进行拔号外,其它网络的应用都必须进行点对点的永久连接,带宽利用率较低,开放性很差,设置联接也不方便。从1993年开始,在我国引进建设的视频会议网,绝大部分都采用H320 标准视频会议,并建立在VSAT、DDN、E1专线、ISDN等网络上,极大地限制了视频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2H323标准

H323标准涵盖了音频、视频及数据在以IP包为基础的网络(LAN、EXTRANET和Internet)上的通信,建立H323标准是为了允许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能够互操作。对于范围广泛的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来说,H323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构件。另外,该标准也允许通过ISDN和POTS与基于PPP的网络直接相连。

1996年,ITU批准了H323规范。该标准范围广,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视频会议。该标准解决了视频会议中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

二、网络结构

1基于H320标准的单MCU星型组网和两级MCU组网(主从)

单MCU星型组网是指采用一个MCU设备与多个会议电视终端组成星型网络结构。当会议电视终端多于一个MCU所提供的端口数时,单个MCU就无法连接所有会议电视终端。此时要通过级联MCU的方式来实现网络的扩容来增加网络容量,构成主从结构。每个从MCU都与主MCU构成固定连接,因此网络的稳定性很差。从拓扑结构上来看,这种单星型结构会因主MCU的问题导致全网的不稳定。原则上MCU的级联可以不受限制,但网络在达到3级时就不能满足会议最小时延、同步的要求,因此在应用中一般只采用单MCU星型组网和两级MCU组网(主从)两种。

用户层的接入一般采用E1专线方式或ISDN2B+D的接入方式连接。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专线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和图像质量,但网络利用率低;ISDN受线路影响较大,但接入灵活方便。

H320会议电视系统对网络带宽要求较严。例如当一次会议有10个会场参加时,若每个会场都能相互看到,就需要10×11/2=55条通道。因此,当网络终端达到一定数目时,网间控制和电路调配会出现困难,故此方式不适合较大规模的会议。

2基于H323标准的系统优势

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MCU组网与H320的不同在于,H323中MCU只是逻辑意义上的网状网结构,它们之间没有固定连接。在转接会议时呈现树型结构,但此时转接的MCU并不占用端口资源。按H323第二版建议,大体上可分为GK组网和MCU组网两种。

GK是H323系统的一个组件,其功能是向H323节点提供呼叫控制服务。本区域内的所有H323节点必须在本域内的网守上登记注册,GK提供的基本服务有:地址翻译、带宽管理、许可控制、区域管理。多个GK组网可形成网状网结构或主从结构。网状网结构中每个GK地位平等,分别管理所连接MCU的地址解析、区域管理等功能。主从结构GK组网由一个顶级GK和多个域GK构成树型结构,便于对网络进行升级扩容。顶级GK负责域GK的解析,域GK负责所连接的MCU解析、区域管理等,但此方式集中管理,稳定性较差。

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带宽配置分为本域内的带宽需求和各大区之间的带宽要求。对一个区域来说,若一个MCU的最大用户数目是100个 384kbit/s的终端同时接入,按此时IP网络的实际利用率80%计算,每一个MCU的接入带宽至少应为100×384/08=48Mbit/s。对不同区域来说,可以通过MCU之间进行级连来节省带宽,据运营商的经验数据,平均每个域内会议人数最少是三个人,按平均最少的开会人数来计算,大约能节省三分之二的带宽,因此区域间的最小带宽为16Mbit/s。

三、H320与H323会议组织流程

在H320会议电视系统中,由于MCU与MCU之间、终端与MCU是静态固定连接。因此,主MCU把从MCU视为终端来对待,各终端逐个与所连接的MCU建立呼叫,并按顺序加入会议。

在H323会议电视系统中,由于MCU与MCU之间、终端与MCU不是静态固定连接的,因此会议组织流程较复杂,存在终端和MCU之间相互选择的问题。在召开一个会议时,终端仍首先被接入所连接的本域MCU,其他域终端可加入到此MCU上参加会议或此终端溢出到邻近MCU上参加会议。在选择路由上,若参会终端比较分散,则可选择任意一参会终端方所在地的MCU作为召集方,其他终端汇接到此MCU。对于会议中邀请和加入其他终端时,若会议使用中的MCU端口数已满,则终端会被指向邻近的MCU,建立连接。对于参会终端不归属于一个GK的连接,应不跨GK域使用MCU,将参会终端接入本域的 MCU。H323会议电视系统三种会议组织流程形式分别为点对点会议、多点会议以及跨区域之间的视频会议。

四、网络质量保证技术

H320会议电视系统对承载网络需要有时钟同步和保证传输指标的要求。时钟同步可采用内部时钟或外部时钟两种方式来满足MCU三级时钟要求。国内传输指标是根据ITU-TN86建议,ITU-TN90建议所规定信道性能极限值:国内/国际会议电视电路以2048kbit/s速率传输时,比特误码率(BER)应小于10,无误码秒(EFS)应大于92%。

H323会议电视系统是IP分组网络来传输的,因此IP网络传输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指标主要应包括丢包、延时、抖动、误码率等指标。语音的最大时延025s,最大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可接受的误码率小于10-1;活动图像的最大时延025s,最大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可接受的误码率小于10-2,

1H323会议电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QoS保障

(1)使用IP专网或***技术连接所有服务网元件组成的网元专网,保证MCU和MCU之间、MCU和网守之间、网守和网守之间通信。

(2)可以通过H323代理服务器对H323数据进行封装,提供QoS机制。使用定向路由将H323数据路由到有QoS保证机制的专网。H323代理服务器有两个首要子系统:网守和网关代理子系统。

网关代理子系统:提供H323流量控制、带宽控制、QoS机制、通向外部网络的可靠通讯联接等。

网守代理子系统:提供用户授权、呼叫详细记录、局域网出口带宽管理和会议数量管理、H323呼叫路由、地址目录。

定向路由:对于QoS来说,管理员配置一个单独的网络,与公网分离开来。H323代理服务器通过ASR(特殊应用路由)来充分利用独立网络的优势。

(3)网守双注册表映射

由于终端被隐藏在H323代理服务器之后,甚至防火墙之后,并通过H323代理服务器注册到GK子系统上,故终端在被呼叫时,该终端不能被 H323代理服务器之外的终端直接呼通,必须通过H323代理服务器转发。如果在某一H323代理服务器之后有多个终端,在H323代理服务器上就产生了一个转发给谁的问题,这是一个地址解析的问题。

这里针对穿过防火墙来处理H323的传输有两种解决方案。

防火墙支持H323协议(例如CheckPoint41或以上):我们可将H323代理服务器放到防火墙之后。

防火墙不能支持H323的动态访问协议:在防火墙内可以使用代理服务器来提供简单的访问控制方案。因为只有H323代理服务器是节点服务器,这个节点与防火墙外的设备相互影响,所以它很容易在防火墙上建立访问控制列表来通过H323代理服务器。如果防火墙不能支持H323的动态访问协议,我们可把H323代理服务器和防火墙并列摆放。

通过一个H323代理服务器间接发送信号有三方面的原因:可以解决服务器的安全机制;可以代表H323终端来承接QoS发信号;可以完成特殊应用的路由任务来改善H323传输质量。

2利用***-MPLS实现流量控制及QoS保证

虚拟专用网(***s)建立在公网或共享网络上,可用以区分网络流量。服务提供商可以应用MPLS建立全新的***,具备MPLS能力的*** 是无连接的IP网络,同时具备与帧中继及多级别IP业务的保密性,使得MPLS的***的运营更有效,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更廉价的可管理的IP业务。建立在第三层的基于MPLS 的***是构筑于对等模式的,与传统的***相比在本质上具备更好的扩展性且更利于建设及管理。另外,许多增值业务,例如视频应用及数据寄存、网络商务、话音业务等都可以通过某一专门的MPLS *** 方便地部署实施,其原因正是服务提供商的传输网可以将每一个***识别为一个安全的无连接IP网络。

五、H320与H323系统的互通

H320协议是基于窄带ISDN网络的多媒体通讯标准,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H323协议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标准。两者都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标准,所采用的音频和视频的压缩算法是一样的,通过以上H320协议和H323协议会议电视标准的对比可知,通过 Gateway(网关)就可以实现这两种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

1两种会议系统之间的互通

(1)H320终端和H323终端点对点互通;

(2)H320终端加入H323上MCU的会议;

(3)H323终端加入H320上MCU的会议;

(4)H320上MCU的会议和H323上MCU的会议进行级连。

2网络管理的互通

H320视频会议系统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的网络管理,只是对终端、MCU有远端拨号控制功能,可以远程用调制解调器远端拨号配置和维护终端,实现召开和预定会议、掌握会议控制权等功能。

H323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管理能力比H320视频会议系统要强的多,H323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管是基于TCP/IP协议中的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包括对终端、MCU的管理、配置和维护都可以通过SNMP来实现。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全网互通的方式采取分布式结构进行集中管理的方式。在涉及到区域之间时,可以通过网关互连,通过一个定制的专用服务器通过 IP与H320的MCU相连,通过IP对网络中的MCU进行管理,包括预定会议、召开分组会议等功能,实现网管中心对MCU的控制,从而对整个网络实现集中式管理。

一视音频的采集和编码技术

编码技术不仅包括算法实现,还涉及到通过是通过x86平台实现还是通过嵌入式方式实现。

二视音频的流媒体传输技术。目前通常使用的方式主要包括:

1通过HTTP协议传输,需要通过技术开发来实现高性能的HTTP流媒体服务器;

2通过RTMP协议传输,需要通过技术开发来实现高性能的RTMP流媒体服务器;

3通过UDP协议传输,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大规模的可控网络中,比如IPTV电视直播应用,通过交换机即可支持这种传输方式;

4通过P2P方式传输,P2P方式所用的传输协议可以由用户自主定义,并且可以基于UDP或TCP来实现,这种方式通常也是用于

超大规模组网环境中。

三CDN内容分发技术。

需要自主开发实现支持流媒体的CDN内容分发软件平台,来完成内容从源站节点到各边缘节点服务器的调度。

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目前有多家这类产品提供商,也有多家CDN服务提供商(软件平台、硬件服务器、出口带宽整体租用)。

四终端解码技术。

解码技术主要根据终端的类型分为如下几类:

1PC端解码技术

比如当前视频网站采用的H264视频解码技术(AdobeFlashPlayer)、VLC和FFMPEG这种桌面客户端软件(可支持H264、H265等大部分视音频格式的解码)

2移动终端解码技术

目前主要分为Android和iOS量大阵营,两大移动平台的视音频解码实现方式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设备自带的GPU硬件解码,另一种是通过软件方式调用中央处理器来解码。

最近发现很多小伙伴在短视频创业前期会遇到团队组织架构与薪酬体系问题:

1、创业初期需要多少人团队架构怎么制定

2、薪资给多少合适团队的薪酬体系怎么定给股份还是分红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探讨,给出建设性的方案和详细说明。可结合自己公司的

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有疑问/建议的地方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我,谢谢!

1短视频团队组织架构篇

一、初创团队架构

初创团队是指准备创业、或者刚开始阶段,组建团队之前,应该先把事情搞清楚,

你创业的方向是什么具体做什么事情下面举例几个常见的短视频创业方向:

1,自 己孵化短视频账号, 接广告、带货

2,给 企业做短视频代运营,收取服务费

3,签约网红做直播

4,做短视频培训

5,

1、短视频自孵化

如果是自孵化账号,需要编导、拍摄、剪辑、运营、演员这五个基本岗位,但

不一定需要招5个人,只要能完成这五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即可。比如:大家所熟

悉的旅游博主房琪,她刚开始做的账号的时候只有她和她男朋友两个人,她负责

写文案、运营和出镜,她男朋友负责拍摄、剪辑。自孵化账号的形式也有很多,

有的并不需要真人出镜(或者是半身出镜),这时候对演员的要求并不高。

对于小团队创业建议,做自孵化的时候,先一个个号去做,有起色后再去做矩阵

账号,如果经验不足,把团队做得太大,管理上全是问题。在组建团队的时候要

找能与自己互补的人进来,比如:你比较擅长写内容,自己对于拍摄这方面比较

弱,那么就先招一个擅长拍摄的人。

前期起步工作内容并不多,不需要过于细分,懂编导和运营的人很多,会拍摄和

剪辑的人也不少。

所以,前期团队架构:

1)编导+运营,1人

2)拍摄+剪辑,1人

3)演员,1人(如果是需要真人出镜,那么演员的颜值和表现力很重要;如果

招人成本高或者担心后期离职等原因,可以找人谈合作,签好合作协议;如果内

容是剧情类需要多人出镜,除了主角以外,其它的可以员工出镜或者请临时的素

人)

等账号起量,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招。

2、短视频代运营

如果是承接企业代运营,需要销售、项目经理、编导、运营、拍摄、剪辑这六个

基本岗位同上、不一定需要招6个人,只要能完成这六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即可。

对于刚起步的团队,销售岗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销售去获客,和企业谈合作,

确定有合作的意向企,把企业需求给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根据企业的需求撰

写策划方案,再和销售一起去企业进行提案。

在招聘销售的时候,一定要招聘有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的,熟悉业务的,能懂点

技术的最好,忽悠企业签单。

同时,项目经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时需要对接甲方需求、项目进度、工作安排、

汇报等工作,签单之后能不能把项目做好,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

代运营的项目,一般演员、拍摄场地由企业解决,如果企业要求我们给他解决,

这部分费用一定要算到项目报价里。

所以,前期团队架构:

1) 销售,1人

2)项目经理,1人

3) 编导,1人

4)运营,1人

5) 拍摄,1人

6)剪辑,1人

这个团队架构可以承接34家企业代运营(也得看团队的个人综合能力)。代运

营的天花板就摆在这,你要多赚钱,就得多签单,多招人干活。

3、签网红(主播)直播

如果是签网红,需要商务(销售/招募)、 讲师、编导、运营、拍摄、剪辑这六个

基本岗位,商务是最重要的,需要去各个平台挖掘有潜力的(形象、表现、才艺、

素质等)素人回来完成签约。

讲师这个岗位主要是负责签约的达人进行形象改造,基础的知识培训(平台规则、

简单的拍摄剪辑、如何开播等),这个岗位不是必要的,前期签约达人的数量不

大,可以由运营负责。

所以,前期团队架构:

1)商务, 1人

2)编导, 1人

3) 运营, 1人

4)拍摄, 1人

5) 剪辑,1人

编导、运营是主力,编导主要出内容脚本,运营盯直播。如果签约的是外地的主

播,最好让主播自己学会拍摄,拍摄素材打包好发到公司进行剪辑。

假设要组建15人的团队,配置建议如下:

主管1人,商务2人,编导2人,拍摄4人,剪辑2人,运营4人。

目前很多MCN机构对达人的管理能力很差,导致运营做起来都很累(拍摄视频、

开直播都要看主播心情和时间)。很多MCN就是大量签订全网独家的协议,主

要找形象好的,或者符合公司他们要求的素人,骗过来签了合同,结果也没运营

带,也没有讲师培训,就等着哪天达人自己在某个平台火了,达人想退出,就要

赔钱。

4、短视频培训

如果是做短视频培训(线上),前期需要讲师、运营、客服这3个基本的岗位,

讲师最重要、其次是运营和客服。

所以,前期团队架构:

讲师,1人

运营,2人

客服,1人

讲师负责课程研发视频录制、学生问题解答,运营负责各个平台的内容输出、活

动策划等带来咨询量,客服负责转化报名。培训的学生量大了,再扩招助教、就

业。适当增加讲师、运营和服务。

二,成熟团队架构

由于篇幅太多,这里就不分享团队构架内容了,大家需要可以主页加我,我发给大家pdf版本。

一、直播的技术架构:

直播视频采集SDK(PC/IOS/Anddroid)——直播CDN

(直播流分发加速)——直播视频播放器SDK(PC/IOS/Android)

二、音视频处理的一般流程:

数据采集→数据编码→数据传输(流媒体服务器)→解码数据→播放显示

1、数据采集:

摄像机及拾音器收集视频及音频数据,此时得到的为原始数据

涉及技术或协议:

摄像机:CCD、CMOS

拾音器:声电转换装置(咪头)、音频放大电路

2、数据编码:

使用相关硬件或软件对音视频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处理(数字化)及加工(如音视频混合、打包封装等),得到可用的音视频数据

涉及技术或协议:

编码方式:CBR、VBR

编码格式

视频:H265、H264、MPEG-4等,封装容器有TS、MKV、AVI、MP4等

音频:G711μ、AAC、Opus等,封装有MP3、OGG、AAC等

3、数据传输:

将编码完成后的音视频数据进行传输,早期的音视频通过同轴电缆之类的线缆进行传输,IP网络发展后,使用IP网络优传输

涉及技术或协议:

传输协议:RTP与RTCP、RTSP、RTMP、HTTP、HLS(HTTPLiveStreaming)等

控制信令:SIP和SDP、SNMP等

4、解码数据:

使用相关硬件或软件对接收到的编码后的音视频数据进行解码,得到可以直接显示的图像/声音

涉及技术或协议:

一般对应的编码器都会带有相应的解码器,也有一些第三方解码插件等

5、播放显示:

在显示器(电视、监视屏等)或扬声器(耳机、喇叭等)里,显示相应的图像画面或声音

涉及技术或协议:

显示器、扬声器、3D眼镜等

三、常见的视频直播相关协议:

1、RTMP(RealTimeMessagingProtocol,实时消息传送协议)

RTMP是AdobeSystems公司为Flash播放器和服务器之间音频、视频和数据传输开发的开放协议。它有三种变种:

1)、工作在TCP之上的明文协议,使用端口1935;

2)、RTMPT封装在HTTP请求之中,可穿越防火墙;

3)、RTMPS类似RTMPT,但使用的是HTTPS连接;

RTMP协议是被Flash用于对象、视频、音频的传输。这个协议建立在TCP协议或者轮询HTTP协议之上。RTMP协议就像一个用来装数据包的容器,这些数据既可以是AMF格式的数据,也可以是FLV中的视音频数据。一个单一的连接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传输多路网络流,这些通道中的包都是按照固定大小的包传输的。

2、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RTSP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TSP提供了一个可扩展框架,数据源可以包括实时数据与已有的存储的数据。该协议目的在于控制多个数据发送连接,为选择发送通道如UDP、组播UDP与TCP提供途径,并为选择基于RTP上发送机制提供方法。

RTSP语法和运作跟HTTP/11类似,但并不特别强调时间同步,所以比较能容忍网络延迟。代理服务器的缓存功能也同样适用于RTSP,并且因为RTSP具有重新导向功能,可根据实际负载情况来切换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以避免过大的负载集中于同一服务器而造成延迟。

3、RTP(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

RTP是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层协议,详细说明了在互联网上传递音频和视频的标准数据包格式。RTP协议常用于流媒体系统(配合RTCP协议),视频会议和一键通系统(配合H323或SIP),使它成为IP电话产业的技术基础。

RTP是建立在UDP协议上的,常与RTCP一起使用,其本身并没有提供按时发送机制或其它服务质量(QoS)保证,它依赖于低层服务去实现这一过程。

RTP并不保证传送或防止无序传送,也不确定底层网络的可靠性,只管发送,不管传输是否丢包,也不管接收方是否有收到包。RTP实行有序传送,RTP中的序列号允许接收方重组发送方的包序列,同时序列号也能用于决定适当的包位置,如在视频解码中,就不需要顺序解码。

4、RTCP(Real-time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TCP是RTP的配套协议,为RTP媒体流提供信道外的控制。RTCP和RTP一起协作将多媒体数据打包和发送,定期在多媒体流会话参与者之间传输控制数据。

RTCP的主要功能是为RTP所提供的服务质量(QoS)提供反馈,收集相关媒体连接的统计信息,例如传输字节数,传输分组数,丢失分组数,单向和双向网络延迟等等。网络应用程序可以利用RTCP所提供的信息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限制流量或改用压缩比小的编解码器。

网络直播平台的实现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这些:

一、视音频的采集和编码技术,当前主流的主要是H264、H265这种视频编码技术和AAC、MP3这种音频编码技术。

二、视音频的流媒体传输技术。

三、CDN内容分发技术。

四、终端解码技术。

架构方面,如果要做运营级的服务平台,需要采用分布式的架构方式,不仅包括各个功能模块的分布式部署,还包括各种应用服务器的分布式部署。

流媒体传输技术通常使用的方式主要包括:

1、通过HTTP协议传输,需要通过技术开发来实现高性能的HTTP流媒体服务器;

2、通过RTMP协议传输,需要通过技术开发来实现高性能的RTMP流媒体服务器;

3、通过UDP协议传输,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大规模的可控网络中,比如IPTV电视直播应用,通过交换机即可支持这种传输方式;

4、通过P2P方式传输,P2P方式所用的传输协议可以由用户自主定义,并且可以基于UDP或TCP来实现,这种方式通常也是用于超大规模组网环境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910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