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第1张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一

 《短歌行》课堂实录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 故事 ——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师:同学们,曹操这个人我们比较熟悉,你认为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阴险狡诈,生性多疑,奸雄,会耍手腕,爱面子……

 师:能不能具体举个例子

 生:曹操以借献刀之由刺杀董卓失败后逃亡到一个故友家,人家磨刀霍霍向猪羊想热情款待他时,他起了疑心,认为要暗杀他,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后来在逃走的路上碰到为他打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将错就错也把他杀了,还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充分说明了曹操的生性多疑,阴险狡诈和心狠手辣……

 师:这位同学讲的非常好,语言表述流畅,叙述很生动。请坐。

 我想,大家对曹操的认识还是有些偏颇的。讲之前先请大家翻一个 句子 :“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

 生:说曹操,曹操到

 师:为什么这么翻译曹操就是恶魔

 生:这说明我们把曹操当一个坏人。

 师: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不能公正的来评价一下

 生:……

 师:想一下我们初中学过他的诗吗

 生:《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师:好,你们现在认为他至少在哪方面卓有成就

 生:他不仅是政治家还是文学家。

 师: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三国志》中许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鲁迅评价他说“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易中天评价他说“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建安年间,以曹操为代表,还有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并称为“三曹”,“三曹”和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在文学上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师:(投影——“建安风骨”名词解释)

 师:那么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呢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呢有谁知道

 生: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资料)

 师:讲的很正确,请坐。曹操素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但统一天下拼的不仅是武力,还要讲求谋略,但谋略从何而来

 生:人才。

 师:对,人才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走进文本,通过朗读体会,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揣摩一下诗人在诗中流露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朗读一下这首诗。

 生:自由读。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诗。

 ·甲生读(平淡)

 师:曹操是一代枭雄,应该读壮阔一些,他是想平定南方,不是借酒浇愁的,应该热血一点,他是一代枭雄嘛。

 师:请你朗诵一遍

 ·乙生读,快了

 师:请一学生评价

 生:总体很不错,有气势

 师:有没有不足之处

 生:快了,可以慢点。

 师:你来读一下,让大家欣赏一下,读出雄浑之气。

 ·丙生读,把握较好。

 师:又有了升华的地方了。请同学们再齐读一下这首诗,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齐读。

 师:现在,请大家三人一组,对照注释,理解一下这首诗。注意圈画诗中的重点字句,并赏析批注。把握曹操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三分钟时间。

 ·生讨论

 师:作为一首诗来说,肯定有一脉相承的东西,就是一首诗的诗眼。那么本文的诗眼是哪个字

 生:忧

 师:所以全篇诗作都是在谈忧,抒发忧之情,那么,在三国鼎立时期,他为什么而忧我们带着问题,体会曹操的心境,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好,大家的忧已经读出来了,但是读得太忧的话,是不是曹操的本意他到底为什么而忧。全诗分为两节,上下两节再分别划分两节,怎么划

 生:四个小节

 师:我们来看,他“忧”的是什么,他这种忧的感情又是怎么贯穿下来的,我们来看诗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不是说忧,忧什么我们古诗中写酒的不少,谁能举个例子

 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浇愁愁更愁。

 师:很好,那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忧的是什么

 生:人生短暂、易逝。

 师:(板书——一忧:人生短暂)分析的很准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杜康能不能解此之忧

 生:我觉得不能,他喝完了还是忧,因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师:既然杜康不能解其忧,那什么才能解决他开篇所叹的是自己的人生短暂,还是在写别人的人生短暂

 生:我觉得这首诗是写来招纳贤士的。这样就可以理解为别人的人生短暂,你们还没有成就事业,来投靠我吧,成就梦想。

 师:好。除了忧自己和别人人生短暂,希望别人来投靠我,除此之外还为什么而忧看下一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是用典,看课下注释原来是指男女之间的相思,你穿的这个小衣服真好看,我整天想着你,即使我不去,你怎么不主动给我个消息呢在这里用典有什么作用,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契合了曹操的心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思是即使我不去,你也给个信啊他想用这个 典故 ,暗示后面那句话。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天天都在想着你呀表达了他希望那些贤才来主动投奔他。

 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句话我们又应该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意思是说你们来,我的属下会鼓瑟吹笙迎接你。

 师:所以,他还是在忧,忧的是什么

 生:怕贤才不来

 师:(板书——二忧:求贤不得。)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下曹操渴慕贤才的故事或是他对待贤才的态度

 生:(讲曹操跣足迎许攸的故事)

 师:(补充曹操烧山求贤请阮瑀的故事及曹操对待陈琳和陈宫与魏种的故事)

 这是第一大节,曹操的忧是通过其慷慨之气体现出来的,我们读慢一点,大家体会这种忧的变化。

 (生齐读)

 师:第一节看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这句用的什么表现手法他想干嘛

 生:比兴。将人才比作月亮。他想招揽人才,掇,摘取

 师:拿明月比喻贤士,我什么时候可以把你招揽过来,体现其内心的想法。“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种忧虑,这种求贤不得的担忧,从内心生发出来,绵绵不绝,由此可见,他这种忧是持续性的。接着看以下四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怎么解释。

 生:我是这样理解的:这里写了两种人才的不同态度,一种是主动来投奔曹操的;另一种是处于彷徨犹豫不决的,乌鹊比喻那些贤才。

 师:他解释得真好,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疑虑到底是曹操去寻找贤士还是贤士自己找来了这里的屈驾,是尊称还是谦指(尊称),所以此处应该是贤士来了,千万不要以为是曹操寻找那些贤士去了。最后两句找同学说下它们的意思。

 生:(翻译)诗人渴望天下贤才都来归附,表达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

 师:同学说一下到底贤士来了没有

 生:来了,“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师:既然贤士已经经历千辛万险来了,为什么还忧呢

 生:贤士来了,但还没有成就大事,也忧照顾不周。

 师:所以,除了忧人生短暂,忧贤士不得,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忧,功业未就。三忧一脉相承。功业未就是对贤士不得的升华,这个升华就是贤士来多少,我都不会感到满足。(板书——三忧:功业未就)

 同学们,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生:……用典。

 师:那我们来概括一下用典的好处吧:

 师生概括:(板书)

 1丰富诗歌的内容含量;2使语言更加凝练,庄重典雅;3扩大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师:这首诗通篇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我们应该将这首诗背下来。下节课提问背诵默写,好,下课。

 课后 反思 :这节课上的还算满意,但对题目短歌行的解析省略了,课下问了同学“行”是什么,有的学生知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分长歌行和短歌行。当我问及长歌行和短歌行的区别和特点时,学生顾名思义地答道长歌行篇幅较长,短歌行篇幅较短。对于长歌行抒发的感情是慷慨激烈短歌行是微吟低徊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这一特点就一概不知了。这是本节教学遗漏疏忽之处,后来又补充了这一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古文知识积累。另外,在诵读的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处理上不是很到位,没有深入的去揣摩人物,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读不出曹操那种渴慕贤才而不得的那种忧愁与苦闷及诗人的所表现的内在的那种雄浑气魄。我想,要想读懂一首诗,必须要结合诗歌背景,走进作者,抓住诗眼,反复诵读揣摩,方能感悟诗歌的内在意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短歌行》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上一个星期,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她有一篇很好的 文章 要给我欣赏,我看了,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确不错,至少作者的阅读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学习。

 生:(他是我哥哥),

 师:噢,你告诉他我很佩服他。他这篇文章,本来她读,他身体不适,我就代劳了

 教师读学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酒的遐想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二

 学情分析 :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三维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 教育 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 方法 :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谈谈你所知道,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可从生平、后世评价等角度切入来谈)

 学生发言+有没有补充的

 点评: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切入,谈到了自己所了解得曹操,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也注意到了同学们或贬曹,或褒曹的感情倾向

 (可能大家是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

 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其实小说或戏剧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曹操的真实性格,也许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像小说、戏剧、或大家所想的那样,奸邪,狡诈。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幻灯片,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一、作者曹操(展示幻灯片):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曹操,一个令人评说不尽的历史人物。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短歌行》

 (幻灯片切入)——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拟乐府”。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在正式赏析本诗歌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幻灯片切入):写作背景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兴,忽闻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赏析诗歌

 1、读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诗

 (幻灯片切入)——诗歌!

 正音

 个人读和齐读相结合

 2、诗眼

 问:进一步思考:大家能不能在诗中找出感情色彩最浓厚的字眼。

 忧(堪称这首诗的诗眼:一首诗中一脉相承的东西,贯穿全诗始终)

 那作者忧的又是什么呢

 3、赏析诗歌

 (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

 学生朗读1节

 问:作者忧的是什么(用本诗句子回答)

 那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生短暂!!(板书):人生短暂!!

 问:作者在这里是如何形容人生苦短,用到哪种修辞手法

 明确: 比喻(本体、喻体、相似点、作用)

 本体: 人生

 喻体: 朝露

 相似点: 存留时间短暂(转瞬即逝)

 作用: 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问:作者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杜康最早造酒的人,故后世用杜康指代酒

 需明确:

 虽然中国酒 文化 源远流长,古今往来涉及酒的诗篇不胜枚举。

 但是,我们需强调,

 酒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并不能真正达到排忧的作用(目的)

 所以在这里你别看曹操就被邀明月,欲与尔同销万古愁,到最后,他的忧愁真正得到排解了吗

 没有!正如李白所说“抽刀……,举杯。”忧愁没有排解。那么曹操还忧愁什么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三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诗中抓住“忧”字来写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通过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诗歌及高考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问题探究,学习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方式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说学生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学习了现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系统的鉴赏诗歌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增强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感知课文内容及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记忆诗歌。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及时 总结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思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结合本文特点,我设计具体学法如下:

 1诵读法

 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法:全班齐读,教师示范,学生默读,分组朗读等。

 2 勾画法

 诗歌中字词理解,典故阐述等知识性内容,指导学生用勾画圈注法,明确知识点,落实诗歌理解。

 3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大家熟知的刘备、诸葛亮、孙权、曹操等英雄豪杰。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有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但是作为三国鼎立中的代表人物——曹操却始终充满了争议性。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曹操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功过由人评说,今天,我们一同穿越历史,走近曹操,聆听《短歌行》,让我们看看,此时此地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形象。

 2介绍标题及曹操

 总结学生所说出的关于曹操的知识,全面了解曹操,用多媒体展示,分别有军事方面、政治方面和文学方面,重点介绍文学方面的成就,并介绍“建安风骨”,让学生初步感知曹操诗歌的整体风格。

 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是根据歌唱时音节的长短的不同而区别的。长歌慷慨激烈、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短促、微吟低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学习本课,验证是否具有这些风格。

 3幻灯正字音后,齐读课文

 4结合注释翻译,初步感知情感

 分组讨论:按照诗歌的组句形式,四句一韵,由八韵组成。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相互翻译指定的文句,找出本组指定的诗句中是否体现了“忧”,如果有,让学生指出如何体现;如果不单单是“忧”,也让学生进行自我探讨。

 5把握诗歌上节内容,探讨诗歌情感

 明确重点诗句,探讨诗句手法以及情感内涵,采用小组自我答疑形式以及教师补充来推进课堂。采用分析手法和情感的形式来组织课堂。

 例如

 《黄河颂》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作为七年级教师的你,知道它的教学设计的编制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诗歌《黄河颂》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黄河颂》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 方法 :自主、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 文化 。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诵读感悟

 1播放《黄河颂》的录音。

 2再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其中一节,学生品评: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4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5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找3~4名同学读,学生互相品评、交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并作重音、停顿指导。

 6你认为谁读的哪一段最好,为什么(交流)找出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大家模仿他的感情和基调在小组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豪迈、激昂的情调和诗人的爱国情感。

 7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齐读本诗。

 三、研讨诗歌内容

 1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2小组交流: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容)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答案)

 4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满怀着对先人的无比崇敬和对祖国山河的无上热爱。再来颂读诗歌。

 四、拓展延伸

 1欣赏《黄河大合唱》,交流你所获得的感悟,并写下来。

 2搜集描绘黄河的、 文章 、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五、教学 反思

 本课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黄河颂》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新授

 (一)检查学生预习效果——话说黄河历史

 1、请学生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地理知识

 2、请学生介绍与黄河相关的历史知识

 3、请学生介绍歌颂黄河的优秀作品

 (二)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2、本诗的创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

 (三)激发情感——欣赏黄河颂歌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4、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四)内容研讨——探究黄河精神

 1、解题。题目《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3、这首歌词的一、三两小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是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4、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5、“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诗人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难道只是为了歌颂黄河吗,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合作交流,再读诗歌

 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小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使至塞上》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使至塞上》教案设计1

 (一)学习目标:

 深刻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整体感知

 1、由学生简介王维(知多少算多少),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

 王维,字摩洁,唐山水田园诗人,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

 3、全体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感情,不足则纠正之)

 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4、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5、理解诗的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6、理解诗的意境、

 (1)《使至塞上》王维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这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单车欲间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7、教师点拨: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让二个学生进行描述)。

 (备学生)点拨要点: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沓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8、全班齐诵全诗。

 小结: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总结:《使至塞上》,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

 9、作业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②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④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开放性,不求统一)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

 教师范读

 自由读

 男女pk读

 全班pk教师读

 四、赏析诗句:

 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

 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

 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

 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

 欲问边:出使目的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忧伤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

 1、诗人选取了哪几种景物?这句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边塞风光奇特壮丽

 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大”画面开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单调

 “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气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一种劲拨坚毅之美

 “长”写黄河横贯其间气势恢宏

 “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有种河水吞吐明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圆”落日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而“圆”却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总体展开想象诗人用了四种景物构图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直逼霄汉地一束孤烟,给人一种广阔豪迈的气概

 豪迈豁达之情

 2、在《红楼梦》中四十八回,香菱读《王摩诘诗集》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若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意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明确: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看到狼烟,目的地即将到达,诗人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得知,将官正在前线保家卫国爱国热忱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士?

 五、小练笔

 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边塞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发挥想象,加强写作训练)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千里迢迢然一身远离故国触物伤怀。可看到大漠边塞风光,奇特、宏状,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将士们驰骋疆场破敌守边,其悲壮的英雄气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它召了诗人,使地逐渐摆脱了孤寂忧伤之情,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请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背诵一遍。

 六、作业:

 1、运用联想想象,把这首诗改编成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假如你就是王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2、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忧伤之情

 乐观豁达

 爱国之情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1

  [设计意图]

 家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在小班进行主题活动“我的家”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家总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孩子还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家产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家的热爱,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我们组织了一节“找家”的语言活动。以此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动物奥秘的机会。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朗诵诗歌。

 2、学习用词汇:清清的、绿绿的、高高的、黑黑的等来表述。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动物居住的地方。

 [活动准备]

 1、根据诗歌的内容设计一个精美的动画课件。

 2、场地布置:四幅不同动物的家场景,表示动物的家。

 3、动物头饰,磁带一盘,实物胸饰(小鱼、小鸟、蚯蚓、熊猫、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说一说我的家。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那你的家住在哪里?谁来说一说?

 幼:我的家住在XX小区……

 师: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让我们一起朗诵《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吧!

 师幼共同朗诵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我这个小娃娃,亲亲热热在一起,我们都爱这个家。

 2、帮小动物找家

 (1)幼儿说一说小动物的家。

 师:孩子们!有一群我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没有找到家,你们看它们是谁?(师采用直接出示(蚯蚓)或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小鱼、小鸟)或猜谜(熊猫)出示相应的小动物课件:小鱼、小鸟、蚯蚓、熊猫。

 师: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能不能告诉这些小动物呢?

 幼1:小鱼、小鱼,告诉你,小河是你的家……

 幼2:蚯蚓、蚯蚓,告诉你,泥土是你的家……

 (2)整体欣赏无声课件。

 师:让我们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呢?请看!(欣赏无声课件)

 3、看课件:幼儿运用词汇表述小动物的家。

 (1)课件一:小鱼的家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河的水怎么样?(清清的……)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小鱼的家)(教师在幼儿回答后,要有重点地引导用儿歌中话来说:小鱼、小鱼告诉你,清清的小河是你的'家)

 (2)课件二:绿绿的树林

 师:小朋友看树林是什么样的?(绿绿的……)绿绿的树林是谁的家?(小鸟)学小鸟飞的动作。(小鸟、小鸟告诉你,绿绿的树林是你的家)

 (3)课件三:黑黑的泥土”

 师:蚯蚓的家在泥土里,泥土是什么样的?(黑黑的……)那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蚯蚓、蚯蚓告诉你,黑黑的泥土是你的家。

 (4)课件四:高高的竹林

 师:你们看这竹林是什么样的呢?(高高的……)高高的竹林是谁的家?(熊猫的家)(熊猫、熊猫告诉你,高高的竹林是你的家)

 4、运用课件学习诗歌。

 (1)整体感受诗歌。(师配上无声课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诗歌2遍。

 (3)采用游戏的方式学诗歌。

 A、分成四组念诗歌。

 B、游戏:小动物找家

 介绍游戏的方法:幼儿自由选择动物的胸饰,场内布置四种动物的家,听音乐幼儿做不同动物的动作,当音乐一停“小动物”马上去找自己的家,找到家后全体幼儿朗诵诗歌。(可交换胸饰玩游戏)

[活动延伸]

 1、幼儿帮助其它小动物找家:蝴蝶、企鹅、马、小虾……

 2、发挥幼儿的想象,幼儿尝试学着自己仿编诗歌。

 附诗歌:找家

 小鱼、小鱼,告诉你,

 清清的河水是你的家。

 小鸟、小鸟,告诉你,

 绿绿的树林是你的家。

 蚯蚓、蚯蚓,告诉你,

 黑黑的泥土是你的家。

 熊猫、熊猫,告诉你。

 高高的竹林是你的家。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挂图:四幅。

 2、布娃娃。

 3、音乐:摇篮曲。

 4、头饰;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①、播放《摇篮曲》,教师抱着娃娃做睡觉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认真看,老师在做什么?

 提问:刚才老师在做什么?(摇摇篮)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小宝宝就怎么样了啊?(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过度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摇篮吗?(原来有很多东西可以当摇篮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

 ①、教师配乐朗读。(配乐)

 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完整说)

 ②、教师结合再次朗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听听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出示:边读边操作。)

 提问: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①、提问: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因为蓝天很大····)

 那蓝天这个大摇篮里睡着谁呀?(星星····)

 小结:蓝天很大,还有白云,星宝宝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温暖。

 ②、提问:大海这个摇篮里睡着谁呀?(鱼宝宝)

 浪花是怎么摇的?(浪花轻轻翻,大海就像摇篮轻轻地摇,好舒服,鱼宝宝就睡着了。)

 ③、提问:花宝宝睡在哪个摇篮里?(花园)

 谁来摇花宝宝呀?(风儿)

 风儿是怎么吹的?(风儿轻轻吹,好舒服,风宝宝睡着了。)

 ④、师:妈妈是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为什么小宝宝睡着了。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①、第一遍(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读)。

 师:这首诗歌真美,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来朗读。

 ②、第二遍(幼儿听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好听,现在我们配上动作一起来朗读。

 ③、第三遍(分角色进行朗读)。

 师:那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头饰,有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还有小宝宝,你们选好自己要的角色,就去找自己的摇篮。

 师:(1)小演员们准备好了吗?题目大家一起朗读,接着是蓝天、大海、花园、妈妈。(幼儿分组表演,老师在幼儿表演时,一起表演。)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意境,引出诗歌摇篮,在分角色表演中,让幼儿多说多玩,巩固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在活动中,创设意境没有达到要求,下次活动时要注意。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3

  教材分析

 《纸风筝》是一首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的诗歌,诗歌内容通俗易懂, 节奏朗朗上口,表现了一只骄傲自大的纸风筝,富有童趣。本活动通过欣赏、朗诵、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表现诗歌,懂得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表现出纸风筝的特征和诗歌的趣味性。

 3、懂得要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活动准备

 ppt、纸偶等

  活动建议

  一、出示纸风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纸风筝有什么本领?

  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儿歌前后情绪的变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提问:纸风筝是怎样飘在天空中的?它做了什么?

 请幼儿模仿纸风筝在天空飘的动作,重点模仿“脑袋摇,尾巴翘”。

 2、引导幼儿体验小风筝骄傲自满的心理,模仿小风筝说的话。

 请幼儿讨论:纸风筝在天空中飘的时候说了什么?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风儿和燕子?那它会用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说?

 3、谈话体验儿歌前后情绪的变化。

 最后纸风筝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它会落到树梢上?没有风纸风筝还能飞得起来吗?现在的纸风筝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后悔难过的语气来朗诵这句儿歌吗?

  三、出示 PPT,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体验儿歌的情绪。

 2、运用纸偶边操作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讨论:纸风筝刚开始的时候很骄傲,看不起风儿和燕子,最后变得怎样了,你觉得纸风筝以后会有什么改变?

 小结:这个儿歌也告诉了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当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或是有所进步时,可千万不能像纸风筝一样骄傲得意, 否则离失败就不远了。

  活动延伸

 将纸偶放置在语言区,供幼儿继续表演、朗诵。

  附:

  纸风筝

 纸风筝,天空飘, 脑袋摇,尾巴翘。

 “风儿没我跑得快, 燕子没我飞得高。” 风儿听了手一松, 风筝落下挂树梢。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4

  教案目标:

 1、在幼儿对诗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知道泡泡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

 2、帮助幼儿体验诗歌明快且活泼有趣的情感基调,以便更好地把握诗的内涵。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教案准备:

 1、与诗歌对应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点、乌云、葡萄、藤儿、小朋友、音符、欢笑等)

 2、幼儿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苹果、梨、果树、蝌蚪、青蛙、鸡蛋、母鸡、海浪、大海等)

  教案过程:

 一、吹泡泡。

 1、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体验快乐情绪。

 2、老师:我们吹泡泡是怎样的?(圆圆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泡泡,和你们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欣赏诗歌。

 1、出示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为月亮和星星总是在夜晚一起出现,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妈妈,所以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点。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雨点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雨点是乌云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葡萄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d、藤儿还会吹出哪些泡泡?

 4、根据,师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现在我们把“什么是什么吹出的泡泡”连起来讲一讲。教师接上最后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

 b、老师提问: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

 为什么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欢笑是的心情一样,都很开心,所以……)

 5、集体念诗歌两遍。

 三、启发仿编。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泡泡,现在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幼儿自由选择“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请三名幼儿示范仿编。并把第一个幼儿的替换到黑板上。

 3、全体幼儿进行仿编。每三个一组把编出来的诗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真棒,又编出了那么好听的诗歌。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泡泡呢?请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找一找,也把它编成好听的诗歌好吗?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在……里”的句式特点,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夏天的歌》诗歌插图、诗歌音频、诗歌图谱,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相关。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

 ——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吗

 播放插图,引导幼儿观察想象,鼓励幼儿讲述。

 ——上都有什么?

 播放诗歌《夏天的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

 ——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播放诗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学习诗歌。

 1分段出示诗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结合诗歌图谱,用问答的形式熟悉诗歌。

 3带领幼儿朗诵诗歌2~3遍。

 播放,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创编。

 1引导幼儿了解、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在……里”。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请幼儿观察并想象、仿编。

 3组织幼儿展示、交流仿编结果,教师记录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仿编的诗歌。

  诗歌

 《夏天的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

 “蝈蝈蝈”“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夏天的歌在哪里?

 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夏天的歌在哪里?

 “哗啦”“哗啦”,在清清的池塘里。

 夏天的歌在哪里?

 在太阳帽里,在小花伞里,在冰激凌里。在小朋友乐呵呵的歌声里。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情感: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技能:学习有感情朗诵,体验诗歌中表现的雨中情趣。

 3、认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和春雨到来的喜悦;初步了解诗歌中首尾呼应和压韵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教学课件《春雨》。

 (2)教学,幼儿表演用挂饰。

 (3)磁带《春天在哪里》。

 2、经验准备:幼儿对春雨有感性认识。

 活动过程:

 一、谜语揭题,直接导入主题。

 猜谜“雨”: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

 二、配乐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

 提问:你听到的诗歌中春雨是怎么样落下来的呢?

 下了春雨谁说话了?怎么说的?

 三、观看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2、提问:种子说了什么话?一起学说,学做。

 梨树?麦苗?小朋友?。。。(同上)

 分段演示课件,并出示相应。

 四、指导朗读,欣赏诗歌语言美。

 1、集体看图朗诵。

 2、讨论怎样将诗歌的美读出来。

 提醒幼儿读下雨时要轻轻地读,用高兴的声音读种子们的说话。

 3、结伴互读,读出美感。

 4、集体配乐朗诵诗歌。

 五、学习压韵,认识诗歌结构。

 1、认识首尾呼应的运用。

 教师:诗歌中哪两句话是一样的?

 介绍首尾呼应,诗歌中用了首尾呼应会更完整,有强调主题的作用。

 2、认识诗歌中压韵的运用。

 教师:这首诗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呢!

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7

 诗歌《叶子》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想象。

 2、通过欣赏诗歌,图文匹配,制作诗集,理解记忆歌词。

 3、学习用优美好听的声音朗诵诗,认识字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准备

 1、(四季的叶子)

 2、幼儿了解叶子四季的变化。

 活动过程

 1、关于叶子的交流活动:

 师:你们见过叶子吗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见过的叶子像什么

 师:请一位幼儿说一说,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长辫子、针、星星、扇子等)

 小结: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有的叶子像……。

 2、看欣赏诗歌:

 师: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季节的叶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这儿还有几片叶子呢,小朋友看看都有哪个季节的叶子

 上有些什么你觉得像什么你们帮我看看这片夏天的叶子像什么谁来说说秋天的叶子呢冬天的叶子呢

 师:叶子到底像什么呢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小朋友们听一听。

 教师朗诵诗歌(清声一次、配乐一次)出示字宝宝。出示(像、笔记、歌谱、卡片、棉被)

 3、幼儿看字宝宝提示讲述诗歌: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春天的叶子象什么夏天、秋天、冬天呢

 毛毛虫怎么样蝉儿呢卡片送给谁谁在冬天睡

 4、根据提示匹配诗句:

 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

 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象棉被;

 师:听完老师念了,你最喜欢哪一句你喜欢冬天的叶子,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还喜欢什么季节的叶子

 小结:原来你们都那么喜欢这些叶子,但是叶子还有些字不知道哪去了,你们知道吗(请幼儿匹配字、)

 师:你为什么把它插在这里呢

 小结:有的小朋友把字卡片送回了家,有的把送回了家。我们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卡片放对了,接着我们一起看着这些漂亮的把诗歌念一遍。

 师:小朋友刚才除了听到诗歌的声音,还听到什么好听的声音的呢

 有钢琴声,觉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好听呢

 (因为我们的诗歌好听,配着音乐就更好听。)

 5、把诗歌制成书: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诗歌变成一本书,怎么样变呢谁来先帮我把它们排列好

 师:我用一个夹子夹起来,这样好了吗这本书还少了什么还有什么

 封面上这样就好了吗封面上还该有什么(出版社)封底呢

 这本书好看吗好看,那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本书。(配乐朗诵)

 6、模仿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优美:

 师:你们听了这首诗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好听呢

 好现在请你们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的好听

 我们表扬他们一下吧,不会的你们去帮助一下吧。

 师:好的,外面还有许多漂亮的叶子呢,我们还可以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以后我们可以去试一试。

 附诗歌:

 春天的叶子像笔记,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夏天的叶子像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

 秋天的叶子像卡片:风哥哥送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像棉被;小草在棉被里乖乖睡。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同时,《将进酒》也是 高二语文 需要学习的课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二语文《将进酒》的教案带原文以及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将进酒》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设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 方法 :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一、解题:将:读音:“qiāng”。 为“请、愿”的意思,《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将进酒”意为劝酒歌。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背景:

 作者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揣摩: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如泥,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朋友聚会——“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四、诗意解析

 引言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本诗抓住一个“愁”字,由“愁”生饮,由“愁”引发感慨,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是如何围绕着“愁”转变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齐读诗歌第一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

 1、提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描绘这样一幅景象要表达怎样的感慨

 解析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诗人借“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言他物,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

 2、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多处,如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3、提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

 解析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春不再,其实,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

 小结诗的开头运用比兴、夸张的手法,引发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作者因“愁”而“悲”,感人肺腑。

 “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4、提问这几句中,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解析“欢”“乐”

 5、提问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这不是与“愁”不符吗

 解析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6、提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

 解析这两句话自古以来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豁达积极的一面。

 小结:人生是短暂的,何不趁此时光及时行乐,开怀畅饮,李白于此要展现其豪迈、洒脱的一面,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却在“乐”的言辞中贯穿这“愁”情,渴望受重用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

 齐读诗歌第二节:“岑夫子……与尔同销万古愁”(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7、提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性格(知识迁移:《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析不是。“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不足贵”将李白对权贵蔑视之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钟鼓”二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8、“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 总结 。

 9、提问“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知识迁移:曹植和他的《七步诗》)

 解析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小结作者由悲转乐,但仍然掩盖不了内心之“愁”,无论怎么安慰自己也是无济于事,于是,随着酒的量饮,借着酒劲,李白爆发了,将自己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宣泄出来。

 10、提问“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解析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竟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展现出来。

 小结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诗人的愤懑,加上酒劲的作用,最终走向狂放,这正是李白豪迈的一面,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越是让人感受深刻,那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之味更浓!

 五、课堂总结

 1、写作技巧:夸张、比兴、想象、用典等。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提示聆听朗读录音,让我们对这首诗的诵读更好的把握,同时,更进一步增强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2、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对于李白,我们要“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当我们面对挫折坎坷时,除了积极应对外,我们更应学些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唯有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将进酒》的原文阅读

 将(qiāng)进酒

 〖唐〗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高中教材也用作:“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注:“复”在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作“用”,也有版本为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

 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

 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嗨,我要 唱歌 啦,你们仔细听:

 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

 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

 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

 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

《将进酒》同步练习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

 三、下列 句子 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五、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锌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六、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不应该只重意轻韵,更要主张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下面是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含有两首古诗分别是《元日》和《江雪》。《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江雪》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还没有形成,注意力不能稳定持久,具体形象思维为其主要思维特点,学习还以近期娱乐目标为主,缺乏理性思考。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教学中我以合作学习和联系生活教学策略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主动参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构想:

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元日》,理解故事内容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古诗。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 总结。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并且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突出“远、近、高、低、横、侧”几个字的展示的画面。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纯普热情、乡间的风光习俗。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庐山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指导学习第二组课文的单元导读,单元主题是: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的观察先锋队,在宋代诗人苏轼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的庐山参观。

认识苏轼,擅长写祖国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学诗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苏轼最爱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苏轼游览了庐山,他很认真的观察了庐山,发现庐山险峻和柔丽,它的雄奇秀险令苏轼感触很深。于是就写下了这首《题西林壁》。

(解诗题)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请个别同学朗读诗歌。自有朗读,理解诗句中的字词。

学生对字词质疑,学习小伙伴互相解决,或者由老师解决。

(抓字眼)

出示庐山图。请观察庐山,你看到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我站在远处看,庐山 ;

我站在近处看,庐山 ;

我站在高处看,庐山 ;

我站在低处看,庐山 。

(怎么看都看不清庐山的真面)。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交流对这句诗句的看法。

反复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节奏,和快慢。

三、回忆总结刚才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悟诗情,多诵读。

四、作业

默写全诗。

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精选5篇)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态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到各位。

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2、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重点:

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难点:

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1)幼儿对古诗提问。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5、幼儿完整念古诗。

教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学念这首古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念1-2遍,再幼儿单独念)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学会了念古诗,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3)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你在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

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4)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篇5)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再看一副,你在中都看到了什么呢他们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看,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

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⑴ 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⑵ 思考: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⑶ 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⑴ 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⑵ 思考: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⑶ 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

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

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

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设计 篇2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9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