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来源于哪里,是情绪理论学界至今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理论都认同,我们的脑参与了情绪的生成;同时部分理论认为,我们的躯体,尤其是肌肉和外周系统参与了情绪的发生。所以脑神经活动的差异、肌肉活动的差异、外周系统活动的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内环境的差异(比如激素、信号物质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至少在情感水平(也就是情绪的身体/心理水平,而不是概念水平),以上的差异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稳定性差异。从这个角度讲,女性生理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血液的流失都会造成情感水平的变化,影响情绪的产生。而在周期性变化中,女性的波动幅度一定会大于男性(也有周期性变化)的幅度,这也可能是女性情绪稳定性低的根本原因。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从入门问题到专业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很明显的跳了一步。情绪稳定性是一项人格特质,而激素的改变导致的情绪变异处于心理状态水平,不是同一水平。幸好,词汇学研究提供了相关的证据。de Raad & Kokkonen(2000)综合之前的研究,提出“大五模型”的两个主要维度“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与情绪周环模型(Russell,1980)的两个维度“效价”、“唤醒度”具有明显的词汇学一致性,认为两者可能是同源的。问题并没有结束,特质维度“情绪稳定性”相关的情绪维度是“效价”,也就是愉快/不愉快,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文化的语境下,情绪的不稳定都是和消极情绪的频繁出现相关的。但是,在情绪维度的模型中(Barrett,2006),“效价”是环境变异的反映,而“唤醒度”才是内部感觉的反映,也就是说激素水平更多的会体现在“唤醒度”上,而不是“效价”上。也就是说,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带来消极情绪的频繁出现。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经期的疼痛、对效率低下的预期诱发了消极情绪,但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解释,因为这种定期的疼痛并不能说明在更长的非经期时间内女性的情绪稳定性依然不佳的事实。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情绪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背景信息,可能是环境背景,也可能是文化背景。就女性的情绪来说,社会文化对女性特质的塑造作用更有可能起到核心作用。也就是说,当男性和女性从幼年开始接受的情绪概念就是具有性别差异,处理某种情绪的策略也具有差异,甚至是父母、学校和社会接纳不同性别的情绪表达水平都具有差异,女性很有可能是被教养成了“情绪稳定性”较差的个体。看到这类的回答男生应该知道的妇科常识有哪些? - 小二的回答,我们甚至可以说,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使得男性和女性都刻意的容忍了在生理期内女性不愉快情绪的过度表达,进而泛化到了更多的时间。
那我们就可以回答下一个问题了。自然赋予女性的更有可能是,在特定时期提高唤醒水平,或者为了更好的受孕,或者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幼崽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能从雌性动物身上观察到的更多是平静-兴奋的变异,而不是愉快-不愉快的变异。所以情绪稳定性的性别差异,很有可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后天发展出来的。对于男性,作为狩猎、战争、工作的主力,从幼年开始就会被刻意避免某些负性情绪的概念,尤其是负性低唤醒的情绪,对于很多男孩来说,描述“悲伤”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于女孩来说,不会说跌倒了不能哭,再痛苦咬着牙也要坚持,因为从社会分工来讲,她们没有必要回避这些情感,所以也就被塑造出了这样的情绪,“穷养儿,富养女”这样的古训也反映了这样一种倾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极端情绪,恰恰相反,在狩猎、战争的过程中,男性需要更高的唤醒度来支持躯体运动的需要,男性在激烈的环境中会出现极度(极高唤醒度)的愤怒、兴奋甚至悲伤。
虽然这种情绪稳定性的差异不一定存在在基因中,但同样在社会文化的传承中推动着人类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基因中的某些属性。女性更丰富的情绪,或者说更细腻的情绪概念范畴,其实更适合在和平的环境中生存,复杂的情绪概念系统意味着更丰富的体验,更丰富的识别和更丰富的策略。在这个程度上,英雄难过美人关,一方面是性激素的作用,另一方面恰恰是女性丰富的情绪表达和策略使男性难以招架。就像即使现代视角来看,我们也喜欢更神经质的林黛玉而不是情绪更稳定的薛宝钗。与此同时,神经质就意味着更强的不可预测性,情绪稳定性的下降意味着更低的效率。这也注定了女性很难成为有力的成编制力量来进行战备,当然也不需要如此,因为女性对于古代甚至是近代的意义都是生育。
你曾经为高兴而开怀,为悲伤而伤心,这就是情绪。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我们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它们给我们带来许多感受;有时人们精神焕发,有时人们萎靡不振;人们时而冷静,时而冲动;有时人们理智地去思考,有时人们失去控制地暴跳如雷;人们有时觉得生活充满了甜蜜和幸福;而有时又感觉生活是那么无味而沉闷、抑郁和痛苦。情绪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产生着奇妙的效果。
然而,为什么我们会高兴、悲伤、恐惧?你试着了解过各种情绪的来源吗?通常情况下,我们似乎对烦扰我们的不良情绪总是受到情绪的局限,这些局限不是来自于能够识别和超越的各种不良情绪,而是来自于那些我们尚没有意识到、没有说出来、没有深入了解的情绪。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当然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我们也无法从中获得智慧、信心、决心和勇气。如果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举出一个例子:面对“我们在害怕什么?”的问题,人们常常会给予具有某种情景限制的回答,例如:“我们害怕如果不利用新产品与某公司抢占市场,就会降低市场占有率。”这类恐惧对你的公司或部门了解目前形势与问题非常重要,它们帮助你进行更有效地革新和管理。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提出这类问题,不做更深入的探讨,就可能失去许多更加宝贵的信息。事实上你更可能担心的是公司的财务能力不佳,或者创新思维的缺乏等等。我们要时刻牢记,而对和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就像剥洋葱一样;不良情绪也是被一层层包裹,最里层的才是一切不良情绪的核心。包裹在层层外衣之下的情绪的核心,才是麻醉或迷惑我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根本。
俗话讲: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绪的变化往往是因为受到环境和思想变化的影响。当我们完全理解和看透了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如果能够再提出一些问题,不断地进行递进式提问,审视自己内心,那么许多影响我们情绪的因素便会拨云见日。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下一步的行动就会轻松很多。当然,对提出的问题通常有两项要求:深度和广度。这样,你才会更加真切和有力度地看清自己情绪的核心。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区别与联系: A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第一,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而情感则是和人的 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第二,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独有的。
第三,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而情感则带有稳定性和内稳性的特点。 第四,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
第五,情绪带有全人类的性质,而情感则受到民族、区域的影响。 B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都要受到已经形成情感的制约。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具体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不能孤立存在。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