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一位自闭症儿童家长,从孩子1岁10个月诊断到现在5岁半,尝试过各种主流的干预方法,希望我在对孩子早期干预方面的经验能够帮助到你。
目前,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干预,二是进行早期家庭干预训练。下面简要分析下利弊和操作的途径、方法。
既然您问道早期干预,说明儿童诊断为自闭症的时间不会太长。在这个时期里,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相关理论和实操技能的掌握还不熟练,进行早期的家庭干预难度是比较大的。事实上,绝大部分家长是通过带孩子在专业机构康复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科学干预技能的。现在科学的、主流的康复机构是通过应用行为分析(ABA)的方法进行训练的,一点一点的提升孩子的配合意识、认识能力、社交技能等等。比较好的机构有星星雨、以琳等等,但是现在人满为患,报名后往往需要排队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通过机构干预的优点是专业性强,学习相对系统,孩子能力提升快,特别是对于把握儿童早期康复的黄金干预期特别重要。家长带孩子在机构干预的过程中会接触很多“病例”,结识不少朋友,开阔知识和眼界,掌握科学的干预方法。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资源分布不平衡,大部分家长要带孩子去外地“陪读”,势必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影响,导致部分家长只能辞掉工作全职带娃。此外,机构康复费用昂贵,每个月数千元的学费和租房、生活费用往往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
父母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人,这使得家庭干预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几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依托机构进行康复的同时,家长必须树立家庭干预的理念,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报名参加一个家长培训班。当孩子面临入学、机构超龄等问题必须回归家庭时,父母不至于不知所措,可以继续有效的为孩子提供支持。家庭干预的优点是没有沉重的家庭负担,操作相对灵活。缺点是家庭干预专业性差,家庭成员在训练孩子上必须有统一的原则,孩子进步慢,方法不当甚至可能出现倒退,家长交流的机会少,缺乏喘息机会也容易让父母产生心理负担和心理问题。
关于训练时间: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像等活动。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个儿童的需要调整。
关于训练方法:使用的具体方式是回合教学法,是指把要教的任务或行为或技能分解成几个很简单的步骤。儿童学会最简单的步骤后马上给奖励或表扬,然后才开始学第二个步骤。每个回合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给儿童要求或指令;2)儿童回答或反应;3)强化。如果儿童反应是对的,马上给某种奖励,如果反应不对,说“不好!”,教孩子的每个项目都有这三部分的型式。要注意的是一定从最基本的技能教起,例如模仿。
关于训练内容:由于谱系障碍的孩子各有不同,在训练内容的制定上要有针对性,最好要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于还不熟练的家长,推荐免费的干预平台ALSOLIFE,涵盖了评估、训练计划、进度等内容,可供参考。
关于训练的原则:家庭训练不能过于死板,脱离“小课桌”和进行环境泛化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只会在特定的人、特定的环境下做出正确反应。
好了,说了这么多, 总的意思是如果孩子还小,家庭条件允许,建议您带孩子去机构康复,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当孩子回归家庭后,可以进行家庭干预。 毕竟对自闭症的干预几乎是终身的,只有家长不断努力,孩子才能生活的更好。
病情分析:自闭症又称之为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亚型。自闭症一旦确诊需要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方法主要有教育性治疗、康复治疗训练等,干预得越早,并长期坚持,可能预后越好。教育性治疗是孤独症主要的早期干预方法之一,教育的目标是教会患者有用的 社会 技能,例如日常生活的自助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公共设施的利用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专业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的 社会 化和语言发育,减少干扰患者功能和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比如刻板、自伤、侵犯性行为。一般采用在高度结构化的环境中进行特殊的行为矫正。其他的康复训练,例如儿童认知能力训练、语言培训、 社会 能力训练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它不是心理问题,也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种障碍。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们没有与生俱来的社交能力,也不会用表情、肢体或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们刻板甚至怪异。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时,很多父母都会有自责的情绪,总是怀疑是不是自己在孩子的教养方式上犯了什么错误。比如:把孩子交给长辈抚养,然后长辈的性格又保守、内向;又或者自责自己的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玩等。 而事实上,自闭症是一种大脑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大脑某些区域的神经连接过度或不足,因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所以,自闭症是先天性的一个疾病,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并无直接关联。
我们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自闭症,主要根据两大标准:①孩子是否有社交沟通障碍;②孩子是否有行为的刻板和兴趣的狭隘。 ( 行为刻板跟兴趣狭隘,可能源自孩子感官功能的异常。比如说听觉、嗅觉这些方面的异常,有些是敏感的,有些是迟钝的。 )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通常会在孩子1-2岁的时候,就开始感觉到:我的孩子跟别人不太一样。
那么,这种最早期的不一样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例如:这个孩子耳朵应该是好的,可是为什么叫他他不理呢?他的眼睛也看得到,可是他为什么总是不能够用目光的注视,去跟爸爸妈妈进行一种亲情的互动?还有一点,就是自闭症孩子大多不怎么说话,或者是会发音但是并没有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这里,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具体的判断指标:看、指、应、说。 这几个方面,往往是我们去看一个孩子在低年龄的时候是不是自闭症的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当然,我们也不能单凭这些,接下来我们还要具体地观察孩子有没有一些刻板的行为。
可能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有了前面看、指、应、说这几个方面的落后,那么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刻板行为就越来越明显了。 比如:他喜欢转圈、他喜欢看手,他喜欢斜着眼睛看东西、他喜欢玩一些开关按钮,他总是重复地看电视广告而不看动画片……
总之,如果孩子在早期的社交互动方面出现了问题,同时又开始出现这种行为刻板、兴趣狭隘的现象,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自闭症了。
儿童自闭症,越早发现,干预起来的效果就越好,而且孩子的进步也会越明显。 所以, 不管你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了还是没诊断,只要他的发育偏离了正常孩子的轨迹,那我们就要去重视、去干预。
可能有些医生给出来的诊断是疑似或者说倾向。那有的家长就会说,“倾向,倾向的意思就是不是!”所以,他早期就没有重视起来,导致孩子在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干预。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这个症状也会越来越重。 所以说,对于自闭症儿童,早期的干预,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自闭症正儿童的早期干预该如何进行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综上所述,如果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作为家长,最正确地做法就是及时地去干预。不要过分纠结原因,也不要过分在意结果,出现问题一定要积极地去解决。因为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讲,早期的干预真的很重要!
自闭症以行为干预和 游戏 治疗为主,用心理咨询作用甚微!
这里排除这些专业的治疗方法,我来说说作为家长如何来进行干预和辅助治疗:
陪伴是最温暖的治愈!
大部分自闭症的患者是缺乏自理能力的,需要家长的终生陪伴!
这种陪伴还包括陪伴他的敏感,给他更多的爱,让他感觉自己值得被爱!
另外,要让周围的人和你自己都坦然接受孩子有自闭症,自闭症是无法藏的,不要让孩子总是在外界怀疑和猜测的目光下生活;
最后,排除那些常规的疗法和干预,建议给孩子养一只他喜欢的小动物,若他没有明确的喜好,可以送他一只乖巧懂事的狗狗或猫咪,小动物的眼神和外貌最好是那种看上去就很治愈的,温暖的,而且喜欢与人接近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专业机构做专业的事情,配合做好日常引导,首先家人需要做好长期备战的打算
自闭症的干预首先是越早越好,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心智和身体的快速的发育期,有很多的自闭症孩子伴随一定的发育迟缓,早介入可以及时的矫正。
自闭症的严重程度是分三个等级的,1、需要帮助,2、需要大量帮助,3、非常需要大量帮助。在需要帮助的程度,孩子是有一定认知的,主要去改善孩子的 社会 性和 情感 交流方面,可以多参加同龄孩子间的 社会 活动,或者心理团体活动。需要大量帮助的儿童在增加认知的同时也可以参加团体互动,在发育上伴随一些发育迟缓,日常规范上需要加强。非常需要大量帮助的儿童在精细动作,认知上可能都有障碍,智力水平可能也有受损 ,需要规范孩子的日常规范,快速建立认知,加强语言能力,锻炼精细动作。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活动要有一定的变化,避免严重的刻板行为,主要扶养者的陪伴很重要 ,再加强孩子康复的同时,父母也需要有良好的支持,合理的排解压力。希望我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
尽管自闭症谱系障碍已经被研究了数十年,但是该病的有效疗法却十分有限。事实上儿童自闭症是可以经过成功的治疗而达到最佳结果的。然而这一理念只是在最近几年才被广泛的接受。近期研究证明,自闭症可能与几种代谢异常有关,也可能是大脑发育的功能障碍。这时候就被一些新型的疗法,把自闭症的症状逐渐的改善,甚至消失。这些为定义自闭症核心症状和相关的症状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事实上一些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了治疗目前发现的这些代谢异常或者脑功能发育障碍脑区的激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就像我刚才所讲,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症状能够被治愈,是仅仅在近几年才被人们所接受的。过去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是根本不可信的。自闭症症状的消失,报道都是假的,他们将此归咎为最初的误诊造成的结果。然而近几年在美国有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有一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被治愈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这项研究当中,参与研究的病童早先的自闭症诊断是由一个不知病情的医师独立确认,也就是要第三家医院来完成。
此外,另一项近期的研究证实了,自闭症的患儿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发育问题。这项研究分析了6975例自闭症患儿的每年症状的改变情况,总体用一些新型的疗法发现他们的社交沟通能力,随着干预和辅导训练的推移,均有所改善,病情轻的缓解优于病情重的。尤其运用新型疗法的儿童,最初的社交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弱,但随着几年以后症状改善十分迅速。
上述这些研究表明,自闭症患儿的病症是能被改善甚至消失的。也就是说我们之前对于自闭症这种病因不知道,复杂的程度弄不清。现在我们大家不再怀有迟疑态度,就是它的症状可以改善,并且消失。这个是在美国或者欧洲或者亚洲都已经有这样的案例,并且也进行研究。量化之后,确认是可以的。所以说找到正确的方法,用新兴的方法, 科技 的进步,帮助孩子是最重要的。
沃桑教育有一句话,“家长不弃,沃桑治愈”,也欢迎那些多年不见成效的患儿家长,带着您的孩子来到沃桑,我们会用我们新型的大脑唤醒技术,帮助这些患儿重新的找回自我。谢谢大家。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都会好的。多陪伴孩子,多沟通了解接纳。欢迎关注
适当的多带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玩吧
人物
2020年4月6日,伦敦爱乐乐团 (LPO)宣布:
从2020年9月起,任命美国指挥家卡琳娜·卡内拉基斯Karina Canellakis为新任首席客座指挥。
古典音乐领域大男子主义的堡垒被再次攻破。
对于女性来说,最好的消息是女指挥家执棒乐团将不再是新闻。或者去掉女指挥家的头衔一概冠称“指挥家”
过去因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约束以及音乐人、评论人士和公众的偏见,女性想要成为交响乐团的指挥家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女性在拿起指挥棒时不得不躲在钢琴后或者乐池隐蔽处,老一辈女指挥家正是利用歌剧院、舞会或者音乐节打开了这个缺口。
最早拿起指挥棒的两位女性是埃塞尔·莱金斯卡,安东尼娅·布里科。她们分别在1925年和1930年走上纽约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台。
卡琳娜·卡内拉基斯Karina Canellakis介绍
卡琳娜·卡内拉基斯现任荷兰广播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她是当代最有活力,最激动人心的指挥家之一。自然流畅,充满女性的细腻和温暖。
卡琳娜·卡内拉基斯1982年出生在纽约,现年38岁。美籍希腊裔人。
卡琳娜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和茱莉亚学院,曾获得著名的乔治·索尔蒂爵士指挥奖。担任过达拉斯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她原来是小有成就的小提琴家,后来成为指挥家。
2015年6月她担任过欧洲室内乐团的首席指挥。
2016年获得乔治·索尔蒂爵士指挥大奖。
2017年,卡琳娜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音乐会。
2019年指挥了BBC逍遥音乐季开幕演出,她是历史上第一位指挥逍遥音乐节“开场之夜”的女性指挥家。
今天就跑我们来盘点一下活跃在国际著名交响乐团的其他女指挥家
1郑小英
郑小瑛(1929-)福建永定人。是建国后第一位女指挥家。她六岁学习钢琴,十四岁登台演出。先后指挥过中外大型歌剧《阿依古丽》、《护花神》、《夕鹤》、《茶花女》、《第一百个新娘》及音乐会管弦乐作品。指挥风格热情奔放,气魄雄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
郑小瑛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和《爱乐女》乐团的艺术总监。现被聘为我国第一个由政府扶持,总监负责制的职业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1981年获文化部直属文艺团体评比优秀指挥一等奖,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1997年获“全国老有所为”贡献奖。英国剑桥(cambridge)国际传记中心和多项国际名人录都收录了她的传记。
2米尔加·格拉济尼特-图拉
英国主要交响乐团——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将由立陶宛女指挥家米尔加·格拉济尼特-图拉(1986年出生在维尔纽斯)。
媒体称她的指挥风格“自然”、“充满活力和激情”。格拉济尼特-图拉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但她并不重复或者附和一统天下的男性指挥家的风格,即“对力量的最明显表达”。
格拉济尼特-图拉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其基础是与乐师的共鸣和通感。
她在接受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过,“指挥是建立在情感和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们一起找到一种演奏和解释的方式。这种分享奇迹的感觉非常珍贵”。
这种清新风格同样体现在其他女性指挥家身上。
3朗德拉·德拉帕拉
澳大利亚昆士兰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美墨混血指挥家阿朗德拉·德拉帕拉(1980年出生在纽约)。在她看来,秘诀在于女性对指挥有与生俱来的熟悉感,正如她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的那样:“女人从小就是唱着、跳着、跑着、尽情抒发感情长大的”。德拉帕拉用身体表达语言,她的指挥风格让巴黎乐团以及伦敦爱乐乐团等一流乐团着迷。
4张汉娜
韩国女指挥家张汉娜(1982年出生于水原)是从大提琴演奏家转变而来
张汉娜(Han-na Chang,장한나),朝鲜族,1982年12月23日出生于京畿道水原,韩国大提琴家和指挥家。她也是两位大提琴巨匠麦斯基(Mischa Maisky),以及已故的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的得意门生。
5斯佩兰扎·斯卡普奇
2016年11月,斯卡普奇率团在著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成为走进这个乐池的第一位意大利女指挥家。斯卡普奇(1973年出生于罗马)她认为,性别不是指挥行业的障碍。“如果指挥家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并且观点清晰,乐团就会听从于他,不管他是男是女”。
6苏珊娜·马尔基
在芬兰,苏珊娜·马尔基直到近50岁时,才成为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但她在洛杉矶也拥有一个职位,并且这不会约束她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新音乐的专家,我曾经现场聆听她指挥的一场音乐会,里面每一首曲目都由她亲自委约,这是一种富有远见的想象力。
7张弦
张弦(1973年出生于丹东)曾担任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指挥。
8陈以琳
安特卫普交响乐团聘请了32岁来自香港的陈以琳,她是伦敦交响乐团举行的指挥比赛的获奖者,也是格拉斯哥(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对于那些提及“女性力量”的不恰当的评论,她一笑而过。音乐才是她高度关注的重点,
“我一直牢记这样的思考:‘他们是否真的享受它?’”
与这个阶段的其他年轻指挥不同,她坚持与青年乐团合作。
9西本智实
日本宝藏女指挥家西本智实掰弯无数乐迷!
西本智实不仅有着“日本最帅女指挥”称号,还是日剧《交响情人梦》中男主角千秋真一的原型。英朗帅气的容貌以及不俗的实力让西本智实收获了一大批乐迷,2年前首次来沪演出的票被一抢而空,此次巡演也不例外。她说:“我很喜欢上海的乐迷,也常常收到中国乐迷的来信,看到汉字时我感到很亲切。”
她总结的成功三要素是
“首先是天赋,其次是运气,第三是意志力。但论重要性,意志力是排首位的,因为你的意志力最终主宰着你的天赋。”
欢迎关注转发!谢谢
1可以去相关的机构了解,国内的自闭症机构,最有名的几个,一个是北京星星雨,创办人田惠萍,她儿子是低功能自闭症;一个是青岛以琳,创办人方静,她儿子是高功能自闭症;一个是广西方舟至爱,创办人张娜,她儿子是中等功能自闭症,目前康复良好。三个创办人,都是大学老师,田惠萍是德国留学生。
2书籍,这方面的书有很多,建议你买星星雨翻译的《ABA -- 行为疗法》,里面详细介绍了自闭症儿童的课程,从“拍拍手”开始,到颜色形状,到生活指令,到社交等等,非常实用。另外,《地板时光》是游戏疗法,对孩子帮助也很大。还有就是刘氏的大运动疗法,也很实用。但是他们不出书,都是家长之间传阅的,我只看到过一次手抄本。如果能找到,对孩子帮助会非常大的。这个疗法是有些神奇,如果遇到一个好的刘氏老师,孩子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有很大变化。但是刘氏是保密的,我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如何操作。
蔡飞老师翻译的《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是很好的,当当网有售;原书是《A Work in Progress: Behavior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a Curriculum for Intensive Behavior Treatment of Autism》,Amazon有售。还有日本白崎老师编的一本书,书名我忘了,当当网上也有售,可以去查一下。白崎是很好的一个自闭症专家,他来中国很多次,网上有他讲课的视频。
《自闭儿教养宝典》是地板时光疗法,台湾出版的,网上买很贵,不过听说家长们给弄成电子文件放到网上了,你可以去找一找。
最好的就是这几本书了。
3多和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联系。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身边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自闭症孩子以及自闭症父母。说实话,看到这份诊断书的时候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又一个家庭要因为孩子的症状而四处奔走了。
虽然说自闭症孩子要到3周岁才确诊,但是通过家长的描述可知,孩子的表现其实也已经很明显了。我首先要告诉家长的是, 自闭症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愈的,因此希望家长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求医问药了,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干预训练。
由于孩子发现的比较早,这时候的可塑性还是非常强的,因此希望家长要调整好心态,要对孩子有信心。 首先你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为孩子选择一家靠谱的康复机构。 选择机构的时候一定不能太草率,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孩子将来的发展。可以向一些老家长求助,然后自己再去实地考察一下,考察的因素包括:机构的软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家长的口碑以及是否是残联的合作单位。另外需要提的就是,目前 国家针对自闭症孩子有一个0-6岁的抢救性计划, 如果是残联合作的单位,你可以申请要一笔资金,这个资金可以用来支付孩子训练的费用。具体情况还需要咨询当地的残联,这样至少可以为家庭减轻一点经济压力。
除此之外,你需要自学自闭症的相关训练方法,最基础的就是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一开始可以请教机构的老师。孩子每天上完课回家之后,你要用这个方法给孩子巩固和泛化。另外还要学习一些与孩子交流互动的方法,因为自闭症最核心的障碍是社交障碍,如果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了孩子的社交能力,那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我儿子小时候很难带,说话也晚,你说的好多症状都有,在报名幼儿园的时候他的种种表现都让老师觉得是自闭症,我就带他去了儿童医院心理科,结果进医院门口的时候有卖那种卡通气球的,他非要,我说我们去跟医生阿姨聊聊,聊完就买,他就不高兴一直叨叨要买气球,到了医生那里他一直指着外面要走,我把原因跟医生说了,医生让我先买完气球再回来,等回来时候,医生问我儿子气球上的图案,因为他感兴趣马上就回答说是“美洋洋”,就这一句话医生断定我儿子没事儿,我们就走了,医院有很多家长在带着孩子做各种测试和填表。后来我们上了幼儿园以后语言能力突飞猛进,什么都会说了,但是我觉得发育一直有点儿滞后,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了,学习成绩一般,整体能力一般,就是个什么都很一般的孩子,但是他兴趣广泛,喜欢学习新知识,我觉得随着孩子的成长,落后的一定可以追回来的,别太担心了
我来回答下。
我的孩子两岁钱都很好,两岁有一次高烧惊厥,后来就慢慢发生了变化。突然的不再喊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喊,然后行为举动和正常孩子不太一样,但是因为没有过多影响生活也没太在意。
等到幼儿园中班,老师说他在学校不和其他孩子玩耍,比较孤僻,不会画画,我们觉得问题严重了。我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也下载了测试孤独症的问卷,我发现孩子应该属于轻度孤独症。去了脑科医院做了检查,发现是属于高功能孤独症,因为他对数字非常敏感,计算能力非常强。
我的孩子从小不爱看动画片,只看广告,重复不听的看一个。喜欢反复开关灯,原地转圈,不爱喊人,语录表达不畅,只能用短语代替句子。
有这些的孩子家长需要注意。
好在谢天谢地,医生说老师没让他退学就可以了,慢慢引导吧。这么多年,我经常带他外出和我的朋友玩,让他自己跟别人提需求,已经好了很多,基本能够和人正常沟通。
所以我觉得轻度一些的孤独症孩子家长不要悲观,可以基本恢复的不错的
我儿子也是一岁八个月,看你说的症状我儿子基本都有,别吓我!!!我儿子到现在也就会说几个词,不过这可能是遗传,我老公包括他家的孩子说话都晚。我儿子就喜欢玩车,推着车玩,别的玩具玩不了一会儿,一整天基本都是玩车!叫他他也不应,偶尔应一声。不过平常说什么都懂,跟他说什么指令,让他干嘛,他都干,叫他拿扫把拖把,扔垃圾,端碗,拿什么东西,他都会按我说的去完成!但是你要喊他,他就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答应一声。可是你说什么他也都知道,出门知道主动跟我说拜拜,也跟别的小朋友玩,但是玩不了两分钟就又跑了。跟人对视这事没注意,但是他特会看人脸色,我要是瞪他凶他,他会立马老实。特别会找人告状,摔倒了碰到了就会跑过来找我告状,还会指着摔倒的地方跟我咿咿呀呀的说,我有时候打他一巴掌或者凶他了,他会跑去找姥姥告状,指着我对着姥姥撇嘴……那这样我儿子是啥情况啊?吓人啊,有知道的回复下
我曾一度怀疑我家宝宝是自闭症,两岁半才开始说话,跟人也没眼神交流,平时自己在家玩,出去了头低着一直往前跑,叫都叫不住。不会慢慢走路就是小跑。后来有一次,进一家商场,是玻璃门他没看清,一头撞上去门破了,从那以后终于慢慢走路了。两岁时我跟他一起上早教班,他满教室乱跑乱滚,上了多次课都是那样,直到新加了一门玩具和整理的课程,他很认真,眼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终于坐下来了,又上了多次课,能主动的回答问题了。2岁10个月进幼儿园,现在快三岁半了,话很多,每天都问你为什么,爱看书堆积木,会背古诗,唱歌,能很好的参加集体活动,数字100以内可以认知,车标车牌和英语字母可以认知,安全常识生活常识都知道,但是还是喜欢一个人玩,院子里特别喜欢跟一个小朋友玩,只要见这个小朋友,俩个人就玩的叫不回家,对其他小朋友兴趣不大,对成群的大孩玩爱凑热闹,相对比其他小朋友还是爱乱跑,对院子里的叔叔阿姨们从不主动打招呼,一段时间对什么感兴趣反复的问,反复的说,有时一个问题说好几遍,哎!
你的孩子还没有满三岁,只有一岁多,所以即使有一些孤独症的症状,去看医生,医生也不会轻易下结论的,所以,只是疑似发育迟缓和孤独症。才会建议你三个月之后再去复查。
你的孩子主要是语言和社交方面的问题,如果是需要发育迟缓的话,那社交和行为智商其他方面应该趋于正常,所以,我觉得孩子孤独症的概率比较大一些,但是也不能确定,只能告诉你,现在应该采取行动,开始干预了。
要注意和孩子的语言沟通和 情感 沟通,还要注意对孩子各方面的引导,在家的时候,训练他注意力的问题其实不难,可以利用他感兴趣的东西来引导和指导他的目光交流。
如果是社交方面的,你要做的就比较多了,多给孩子找一些朋友和玩伴,注意和孩子互动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多去和其他人进行互动和分享,让孩子知道,和同龄的小朋友互动起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的孩子主要是语言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但是其他方面还是比较的正常,我比较注重他和同龄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孩子现在也比之前好多了。所以,坚强起来,要有信心,孩子现在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年龄很小,只有一岁多,如果这时候干预的话,效果会非常的理想的,因为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时间是两岁到六岁之间,一般超过了六岁就不容易了。
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欢迎给我留言和互动!
你好,我家宝宝2岁11个月查出来,当时孩子没有语言,也不会个人进行社交,然后就开始在当地的妇幼保健院接受了训练,包括操作,感同,个训, 游戏 四节课,到2018年8月就训练2年了,效果真的很明显,不但有语言,还可简单社交,可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目前上幼儿园小班,我要说的是,如果真的是自闭症,训练是最有效的,而且越早越好,6岁前,黄金时间,过了孩子就废了,抓紧时间,康复希望很大,你们还不到2岁
不要太早的给孩子下结论,即使确诊,也要去权威的大医院看看。我儿子两岁半了一个字都不会说,想要什么或者干什么都是用手指一下,不管怎么引导就是不说话,特别怕人,不跟别的小朋友玩,我也一度怀疑孩子是自闭症,去我们市里的医院看医生做了测评说不是自闭是是语言智力发育迟缓,要求做康复,我不放心又去妇幼保健院看医生说孩子只是说话晚没啥毛病,但当时都两岁半了不会说话性格孤僻,别家小朋友早就会说话会玩会闹了,我心里着急,又去省儿童医院看,想着如果真要是发育迟缓就该做康复做康复,该怎么办怎么办,结果在省医院我们一进门医生说把门关上孩子自己就去关了,医生就说这孩子一定不是自闭,至于其他的要进一步检查,查了一圈下来没毛病,不过需要多进行语言诱导,回来后我们就报了早教托班,特别跟老师交代了一下情况,让老师多关注多诱导,半年下来性格也开朗了,啥都会说了,和小朋友也能融洽的玩耍了。所以说,别太早给孩子下结论,多给孩子看看,多诱导,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一岁八个月宝宝疑似自闭症,该怎么做? 有数据显示,大约每88位孩童中就有一位被诊断出有程度不一的自闭症。自闭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障碍,如同有人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等,自闭症孩子深陷于沟通障碍,通常在3岁前症状就已出现。
自闭症的表现:
1为什么你不能正常对话?
我们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身体,这就好像我们在远程控制一个失灵的机器人一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无法恰当地与别人进行对话,但肯定不是因为我们不想说,而是因为我们说不了,找不到表达的方法。
2为什么你讲话这么大声且古怪?
当我“怪声怪气”的时候,其实我并非故意,而是一种条件反射。一种是对我看到的事情的条件反射,另一种是对过往记忆的条件反射。而一旦我的“怪声怪气”被触发,就完全没有办法控制了,如果我试图控制,就像掐住自己的脖子一样,痛苦又憋闷。即使有人命令我们闭上嘴,我们也做不到。
3为什么别人跟你说话的时候,你都不理不睬?
对我来说,即便有人正好站在我面前跟我说话,我依然无法注意到。“没注意到”并不等同于“不理不睬”,我们只是很难通过别人的声音去判断有人正站在那里跟我们说话。所以,在你们跟我们说话之前,最好能先叫一下我们的名字,引起我们的注意。
4为什么跟你讲了很多遍不要去做某些事情,而你还是会做?
“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当因为没有听别人的话而受到批评的时候,我们会十分难过,但是一下次,我们基本上又会忘了上次的事情。当重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大脑似乎有某种嗡嗡嗡的电流声,很舒服。
5为什么你说话的时候不跟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我在“看”的其实是对方的声音,我们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理解对方意思上,那我们的视线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涣散,看上去好像是什么都没有再看。
6为什么你会突然抓狂?
当自闭症者看到自己犯错后,意识就会立即封闭起来。比如倒水时,有一滴洒出来了,他们会大哭、大喊、吵吵闹闹。所以一旦他犯错了,犯错这件事情本身就会像海啸一般地向他袭来。
7为什么你讨厌被握手被拥抱?
因为他们本来觉得控制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如果再被别人抱住或者被握手,就会觉得更绝望,所以排斥。
自闭症的特征:
1喜欢跳来跳去
当我跳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好起来了,真的让我感觉棒极了!
2经常会捂耳朵
当我们持续听到噪声,会让我们害怕,失去方位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所以捂住耳朵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方式。
3喜欢一个人转圈圈
日常的景色并不会旋转,所以能旋转变化的东西总是让我们十分着迷。仅仅注视着旋转的物体就能让我们获得长久的喜悦--因为旋转规律而完美。
4喜欢电视广告
因为广告时间比较简单,而且经常播放,所以他们能理解并记得住,他们会把熟悉的电视广告当成乐趣。
5经常迷路
他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在哪儿。无论他们身处何地都不会感到踏实,因此经常会走散、或者跑开,就是未了找到一个让自己安心的地方。
6喜欢数字
数字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数字1只能是1,简单又清晰,不会让他们乱了情绪。对于那些无形的东西,例如人际关系和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如何对待自闭症:
1要有耐心。
当他们抓狂的时候、不断重复问问题的时候、喃喃自语你觉得怪声怪气的时候,我们要能够理解,不要斥责。
当我们看到周围有自闭症儿童时,我们可以把声音降低,不要惊吓到他们,也不用上前询问,装作若无其事就好,你的若无其事,能够令自闭症家庭不会感到那么紧张。
2不要轻易去触碰他们的身体。
对自闭症孩子来讲,你的拥抱、握手、抚摸等触碰都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因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更排斥被别人控制的感觉。
4多关注和陪伴他们。
他们并非真的喜欢一个人呆着,一个人画画、一个人搭积木、一个人拼数字。如果你呆在他身边,他会感受到来自你的关爱。
5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绝望和抓狂。
他们很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当你因为他们而表现出绝望、抓狂或者哭泣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沉重的心理压力,虽然他们面无表情,但内心绝望。
6亲近大自然。
他们喜欢被自然温柔包裹的感觉,因为大自然不会批评他,指责他,大自然会给他们前所未有的安全和舒适。融化在自然力,会让他们忘了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别人特殊帮助的人。
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人人一样,我们只需要去理解他们,从而改变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改变我们的认知,提升他们生存的环境。 他们不是这个星球的孤儿, 无论任何时候,请都不要放弃他们!
我儿子三岁半才开口说话,三岁左右时候正是自闭症炒得火热的时候,各种担心,北京贾美香专家看后,没有具体确诊,第一时间在以琳排位,开始每天的感统训练,之后发展很快,各方面进步巨大,一年后以琳通知可以入学的时候已经个方面都很正常了,现在小学六年级,成绩上游!你的孩子才一岁半,估计自闭症还不能确诊,赶紧抓紧时间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会有很大帮助!另外以琳先排上,因为要等的时间很长!很累人的,坚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