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喜欢向大人告状是什么原因?

小孩喜欢向大人告状是什么原因?,第1张

你的孩子是否会经常向你告状呢?心理学家认为:爱告状是孩子在幼儿期的常见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至消失。那为什么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这么爱告状呢?

原因有很多,下面柠檬就来分享一下几种原因:

第一种可能是他们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但是他们又自感无力反抗,想通过告状来寻求成人的帮助和保护。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大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那是自己的保护伞,所以在外面被欺负了或者自己受到了委屈,当他处于劣势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想向大人倾诉来得到安慰。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当孩子知道自己“身后有人”才会不怕欺负,下次才敢反抗。

第二种可能是孩子遇到了难题,告状是为了向成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4-6岁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他们有很长时间是跟其他孩子在一起,那相处时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然后他就会跟老师或者跟父母告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帮助。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盲目站队,可以先问问孩子当时发生了什么,然后告诉他可以怎么去做。对于一些孩子能处理的问题,家长还是要学会放手,因为这样才不会养成孩子过度依赖你的习惯。

第三种可能是渴望表现自己,这是是小朋友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当小伙伴出现违规举动时,绝大部分小朋友发现后通常都会选择向大人告状。这往往是小朋友为了让成人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表面看起来是在遵守规则,其实是为了向大人索取表扬。

第四种可能是正义感的萌发,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于规则和道德已经逐渐形成了基本的认识,比如他们知道插队是违法规则,欺负别人是不对的,所以当他看到这些行为时,会立刻站出来“主持公道”,他们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警察,会监督身边的人做的对不对。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多鼓励多夸奖,这样孩子自身也会做更多对的事。

第五种可能是做错了事想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有的家庭家教很严,当孩子做错事后会受到家长的责备。每当孩子受到责备时都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自尊心受挫的内心反应。孩子有时候希望通过先人一步“告状”的方法来逃避家长的责罚。比如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他们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孩子怕遭到批评于是还没等大人询问便推卸责任说是别人弄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因为他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免受批评和惩罚。而你需要让孩子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让他知道推卸责任是不对的。

总的来说,孩子喜欢“告状”,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但也需要重视起来,面对孩子的告状,一定要认真对待,耐心听孩子讲完,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重视,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这个时候再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孩子也就更能接受。

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

 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引导,面对不易解决的问题,孩子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应该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一同成为更好的人。以下是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方法。

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1

 孩子告状,发生在6岁前的最多!爱告状是孩子在幼儿期的常见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至消失。爱告状既是孩子在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未成熟的表现,它又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在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

  孩子爱告状背后的动机

  1、邀功请赏类型

 这是此年龄阶段孩子的自我表现和希望得到关注和表扬!一般四五岁的孩子不管是在家里或者是在幼儿园,他们都很喜欢动不动就跑到老师面前告状,就像是“老师,欢欢吃饭没吃干净,我吃的很干净!”“妈妈、他玩玩具要抢,我就不会抢!”等等。

 孩子告状,渴望受到成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所以孩子会检举他人,追求自我表现,希望成年人能够对自己肯定。一般而言,“表现欲” 强的孩子更喜欢告这类状,以示自己比别人做得好。针对这类告状,大人们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行为,然后对孩子提示,如:“那你下次提醒一下欢欢把饭吃干净,好吗?” 这也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2、检举揭发类型

 此阶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肯定自己做的'是非判断!有良好的教育的孩子主要会把这一点体现出来,就像是带着孩子出行,他就会告状,“妈妈,你看那位小哥哥乱扔垃圾!”“老师,乐乐把自己的书给撕烂了”等等。

 在孩子3-6岁的时期,他们开始懂得了一些规则、规矩,他们会发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当面对不正确的行为时,他们会成为小警察,正义地指出来。碰到这种类型的“告状”, 应首先对孩子予以肯定,家长还可借此机会对孩子“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出正确的行为,帮助孩子把“被告”当做镜子反思自己的不足;孩子告成年人的状,父母要引以为戒,只有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

  3、无奈求助类型

 告状有时候只想要寻求承认的保护和帮助!比如说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玩玩具,而一个孩子却哭着跑向自己的妈妈告状,说另一个孩子打他,就要回家,还说再也不和这个小朋友玩了…但是其实就是他自己抢了别人的玩具,但是没得到别人的同意自己去拿,所以才被打的,玩具也没得到!

 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来获得喜欢的玩具,所以导致矛盾出现,这时她向大人告状,其实是为了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明白了孩子告状的正向动机,成人要做的是满足孩子的正向动机——告诉孩子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应该怎么解决。小羽妈妈可以借机让孩子明白“交换”的概念。比如告诉小羽:“如果你想玩表姐的玩具,你可以主动提出用自己喜欢的玩具与表姐交换着玩,表姐同意后你们就可以一起玩了。”

  4、事无巨细类型

 还有的是依照告状来一来成人的态度评价自己!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在我们大人眼中看起来不叫事的事情…像什么“老师,他在洗手的时候玩了水”、“老师,明明在本子上乱画”…幼儿园老师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很多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幼儿园,幼儿总是依据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进行告状,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老师,他把菜倒到桶里了” ,其实,他心里不能确定这样做对不对,而是要通过老师的态度来判断他所看到的行为。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建议成人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强化孩子正向的行为,让孩子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

  孩子爱告状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意

 1、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2、在了解事实后,大人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若是其他类型告状,则通过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当孩子告状时,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把问题抛给他,要让他知道,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交流和表达,让孩子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这样他们会更乐于交流,在交流中,经过合适的疏导,他们会养成适当的行为模式和良好的性格。

 5、孩子 “告状” 不是什么大事,但家长和老师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处理“告状”问题上需谨慎对待,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

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2

  1、引起重视

 光光是个非常爱告状的孩子,他几乎每隔一会儿,就会来找老师控诉同学的“罪状”。

 很多人觉得光光是想看同学出洋相,其实不然,原因是光光的父母忙工作,很难重视他,而园内孩子多,老师也很难只关注他,因此,他才通过告状,来获取老师的关注。

 不少缺乏关注的孩子也是如此,告状能让他处于一件事情的主要角色之中,会让他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以此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2、得到肯定

 “诚诚真乖真棒!以后有什么事也要来告诉我哦!”

 这些鼓励表扬的话,往往是孩子爱告状的原因。也有的孩子平常表现不出色,很少听到赞扬,而告状却能够使他得到肯定。

 所以为了这份肯定,他们便会通过告状和检举他人来实现。

  3、打抱不平

 有些孩子正义感非常强烈,喜欢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性格也比较外向和热心,当遇到不公或自己看不下去的事情时,他们自觉能力有限,不能解决,于是他们就会去找老师告状,为的是帮助受伤害的同学打抱不平。

  4、维持纪律

 沐沐是个非常有秩序感的孩子,平时老师教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不要有小动作,沐沐就会非常遵守纪律,也非常善于观察,当看到有人乱动时,她就会马上告诉老师。

 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中班以上的孩子都有强烈的纪律秩序感,他们往往非常在意别人是否遵守纪律。当他们发现有人不破坏规定时,他们便会去找老师告状,为的是维持纪律和保持原有的规定。

  5、“报复”他人

 晨晨因为小琦没有借给他玩具,而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他就非常关注小琦,当小琦做错了什么事情时候,他就会第一时间去报告老师。

 小孩子之间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其实这也是孩子们年龄所导致的结果,孩子们其实非常单纯,他并不是真的想去告对方的状,而是仅仅为了“解气”。

 就好像晨晨去告小琦的状一样,心里只是想:哼,谁让你不借我玩具玩的。

小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告状”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的,第一,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关。 低年级的学生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水平是很低的,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具体性和肤浅性。他们对一个事物的评价还有很大的情绪性。当某个小朋友或某一件事“触犯”了他的个人情绪,受了委屈,他就只有诉诸老师,求助老师。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孩子对老师的一种信任。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对那些确实受了委屈而又没有能力“反抗”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第二,与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有关。 低年级学生对于好坏的评价能力还有所欠缺,为了判断谁好、谁坏、谁是谁非,他们也只有求助于班主任,请班主任给予判断。因为班主任在他们心目中是最公正的“法官”。如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在做的事情,自己也很想去做,但又怕不“合法”,以告状来探虚实,如果老师允许,他会立即去做,若老师反对,他会立刻去阻止别人。第三,与他们喜欢表现有关。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简单,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想如何行动就如何行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有孩子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来告状的。这类学生往往表现欲很强,但常常被老师忽视。例如老师上课很少叫他回答问题,分配任务时,时常没有他的份等,因而他就借一些小事来告状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相处在一起,由于性格、志趣、气质各不相同,产生矛盾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矛盾多数都是非原则性的,学生能够自行化解。

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告状”,“冷处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尝试。

凡是学生发生争执来向班主任告诉并且单独来的,可让学生简单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是非原则性的,便说知道了,先回去吧。凡是两个人闹来的,可以先让他们各自说经过,认为学生可以自行化解的,便说各自检查自己错在哪儿,让他们回去自行解决。

在进行冷处理的同时,还可以联系学生实际,设计和组织一系列队会活动:例如“遇到同学争吵,我可以做些什么?”“同学碰翻了我的文具盒……”“夸夸团结友爱的好同学”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让他们懂得团结友爱是多么地美好,斤斤计较是非常不好的。

“他拿了××的东西不还。”为何有些孩子太会告状了,遇上他们真是受不了!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不少父母或老师苦于无法制止其这种行为,于是就对爱“告状”的小孩产生反感。实际上,孩子的“告状”是否应该制止,主要需看其“告状’的动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五种:1、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2、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3、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4、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5、是嫉妒他人,企图利于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年少的孩童爱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大人对于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赖心理。例如,大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讲:“××弄坏书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和他一起爱护书好吗?”如果对孩子的“状述”不置可否,不仅会使一些有害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如果鼓励他们的告状行为则会使其他孩子争相效仿,以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小孩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导致其人格的畸形发展。所以一旦孩子告错了状,老师或家长应该及时对他进行提醒、帮助和纠正。总之,大人对待孩子告状的处理方式必须依据孩子的告状动机而定。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孩子的“告状积极性”会逐渐消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9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