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封信:谈情与理——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九封信:谈情与理——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1张

朱光潜,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著名美学家,文学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后留学英、法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大、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和享誉世界的美学大师,主要著作由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西方美学史》等。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留学期间向夏丏尊先生主编的《一般》杂志投的稿件汇编,信的对象是中学程度的轻年。他以“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识”,赢得了青年读者的感服,给予了很多人以启迪和力量。

这个系列,将跟大家分享十二封信中的主要观点,以及阅读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支配呢?受理智支配还是受感情支配?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朱光潜先生那个年代,许多学者文人也是这个观点。

可是,朱先生不人云亦云,迷信权威,而是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以现在哲学看宇宙的生命、社会的生命和个体的生命都只有目的而无先见。所谓有目底是说生命是有归宿的,是想某固定方向前进的。所谓无限剑,是说在某归宿支线生命不能自己预知归宿和所。”

他的推理是“理智是先见,生命不受先见支配,所以不受理智支配。”

在心理学方面,机智主义的反动尤其剧烈,主要有两个倾向。

一是由由边沁的享乐主义转到麦独孤的动原主义。

享乐派心理学者以为“一切行为都不外寻求快感与避免痛感。”也就是说“行为是理智的产品,而理智所去取则以感觉之快与不快为标准。”

上述观点后来被批得体无完肤,动原主义者认为“快感与痛感是行为的结果,不是行为的动机。动机顺利,于是生快感,动作受阻碍,于是生痛感。”“行为的原动力是本能与情绪,不是理智。”

我试着理解这些概念,如果一个人饿了,看到包子想吃,可是没有钱。

第二个倾向是弗洛伊德派的隐意识心理学。照他们的说法,不特理智不易驾驭感情,而理智自身也不过是感情的变相。

作者暂且抛开理智能否支配情感的问题,衡量理智的生活,是否却比情感的生活价值来的高?

先假定理智的生活是尽善尽美的,然后来研究这个假定。

第一,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连串起来的字。如果纯任理智,则爱对于人生也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男女的结合只是为了生殖,我们试想生活中没有美术,没有爱情还有什么意义?

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了感情,这个世界变成了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个人生便是另一个人生。

第二,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理智指示我们应该做的事甚多,而我们实在做到的还不及1%,我们所做到的1%大半全是由于有情感在后面驱前。

理智告诉我们要赈济困穷,但除非我心中有怜悯的情感触动。不然我99%回也不肯掏腰包给可怜的乞丐。“纯信理智的人,天天都打计算,有许多不利于己的事,他绝不肯去做的。”“世间有许多事项都有几分傻气的人才能去做。”“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可见人类若要完全信任理智,人生趣味剥削无余。而道德亦必流为下品,严密说起,纯任理智的世界,只能有法律而不能有道德。纯任理智的人纵然也说道德,可是他们的道德是问理的道德,而不是问心的道德。问理的道德迫于外力,问心的道德基于衷情,问里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联想到现如今大城市有很多年轻人,高学历高素质,可是都不愿意结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也是过于理智的结果。他们考虑的太多,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学历资历,婚前财产,双方家庭样样考虑,其结果就是感情被排在了千里之外。

关于“孝顺”,古代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胡适先生则提出“父母于子无恩。”的观点。“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

所以真孝并不是一种报酬,并不是借债还息,孝只是一种爱,而凡爱都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是情感的,是激于至诚的,不是理智的,是问心的道德。把孝顺看做一种债息,或者是义务,其实与儒家末流犯同一毛病。

从古代的学说来说,孔子讲道德注重“仁”字,孟子讲道德,注重“义”字。“仁”比“义”更有价值,是孔门学者所公认的,“”就是问心的道德。义就是问理的道德。“仁者心之德,义者事之宜。”

联想到教师的职业,薪水不高,操心太多,从理智来看,不值当那么多的付出,可是仍有那么多像张桂梅老师那样鞠躬尽瘁,做红烛春蚕的人,事迹感天动地,这也是“仁胜于义”“情感胜于理智”的道理。

总之,作者坚持认为,理智的生活是必须的,但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知”,我们更要能够“感”,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

1、《你在为谁读书》通过小说加书信体的形式寓教于乐,塑造了五位性格特征各异的少年,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有趣的故事,性格的缺陷得以充分的表现。

在“心仪”的指导下,他们历经了痛苦的自我改造过程,最终都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业、人品双优,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2、《哈佛凌晨四点半的秘密(经典珍藏)》是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为他们揭开这所世界名校的秘密!对于孩子来说,这里没有冗长的说教,只有无穷无尽榜样的力量。

《哈佛凌晨四点半的秘密(经典珍藏)》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质为切入点,展现了哈佛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教育思想的精华,从理想志向、行为习惯、性格塑造、情商逆商等方面,引领每个青少年从平凡走向卓越!

3、《学会自己长大》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系列图书,作者是和云峰。本书揭示了学习高手的秘密,讲解自主学习模式,教大家学会学习、构建自主学习体系,解决自身的学习困惑和问题。

4、《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是青年作家刘同2014年的作品,也是继《谁的青春不迷茫》之后,又一部备受瞩目的文学作品。

本书围绕年轻人最有共鸣的话题:孤独,用33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讲述33种形式各异但又直抵内心的孤独。用最温暖的笔触诉说:孤独不是失败,它是自己与自己相处与对话最好的时光。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谈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

5、《自己拯救自己》内容源于作者为一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所做的演讲,通过给他们灌输一个人将来的幸福和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道理,激励这些人选择了以信任、负责和有价值地行事来定位自己的人生。于是,促成了《自己拯救自己》这部作品的问世。

叛逆其实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或增长,未必是坏事,但引导很关键。下面是教导叛逆孩子的励志书籍:

1、自我丨《黑鸟湖畔的女巫》

The Witch of Blackbird Pond

以“女巫”为主题的小说非常多,这一本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本!

出身贵族之家、衣着华丽的孤女吉蒂,投靠到清教徒的阿姨家,不得不卸下华服、努力工作,寻找生存空间。在那个男女不平等、宗教迫害、甚至还有“女巫”传说的年代,热情、勇敢的吉蒂,面对有钱的威廉的热情追求、温暖善良的“女巫”汉纳的友情,以及漂泊水手乃德的爱慕忠于自我的她,该如何抉择又要如何挣脱出“女巫”的预言……孩子将通过这本书进入十七世纪的新英格兰生活。

2、乐观丨Jacqueline Wilson系列

Jacqueline(杰奎琳·威尔逊)被誉为英国儿童文学的女王,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她的经典——《猫咪木乃伊》、《超级好朋友》、《我们班的心事》、《崔西秘密手记》、《棉花糖女孩》、《午夜的愿望》都长居畅销书榜单。我女儿就非常喜欢,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后来我把书送给朋友的孩子,她还为此生气,责怪我不该把她最喜欢的一套书送人。

其中女儿和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棉花糖女孩》,这本书描述了父母离婚的芙罗丝,当妈妈要跟新丈夫、弟弟搬到遥远的澳洲过好日子时,她毅然选择留下来,陪伴既穷困、又邋遢的父亲。在放弃富裕生活的同时,芙罗丝还要面对不太擅长照顾孩子的父亲、完全变调的生活、昔日闺中密友无情的嘲笑与八卦、以及思念母亲的心情……

然而,在Jacqueline的笔下,无论在怎么样困顿的人生泥沼中,总是可以挖掘到晶莹剔透的珍珠。青少年的成长是Jacqueline最关切的话题,阅读她的作品,总是会让人忘记,这本书是作者虚构的,而像看到了主角赤裸裸的内心,无论是父母离婚、交友压力、爱情探索、情绪冲突……她都能真实呈现,既不夸张,也不说教,让人感同身受,从而真正达到品格教育的目的。建议读英文版,中译版有一本可以买到,书名是《冒险夏令营》。

3、协作丨《无人岛生存16人》

“孤岛生存”话题的书我已经看过许多,本来对这本书没什么兴趣,还是儿子大力推荐给我,果然!一口气读完之后,我也莫名感动。

虽然“日本帆船遇到海难,16名船员在孤岛求生存”这样的故事,剧情并不独特,但是在极为艰困的环境之下,16名船员要克服争执、纠纷、绝望种种人性弱点,挖井取水、寻找食物、互相照顾、团队合作、信服领导,甚至互相教学、传授海洋及自然知识可以说,日本人团结合作、坚忍的精神,在本书中发扬到极致!

而且因为是在海中孤岛,书中关于自然景观以及海中动物的描述,也十分生动有趣。

4、沟通丨《送报生的夏天》

我和儿子一致认为,这是一本剧情张力十足、令人难忘的小说。刚开始阅读,可能会有点痛苦,因为书中到处是没有标点符号、重复又重复的叙述方式——因为主角是一个说话结巴的11岁男孩,书中叙述便可以模仿他的说话方式,让读者身历其境地体会。

一个深受口吃之苦的男孩,尝试与人沟通时必须多么努力、勇敢——这是全书的主题。整个暑假,帮同学送报的过程中,结巴男孩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遇到了或惊险温馨,或残酷与现实的事。而读完这本书后,我们终将了解,所谓的沟通,往往不在于对方说了什么,而在于他整个人所散发出来的态度,让你感觉自己是否被尊重、有没有被接纳。

这一切需要的并不是伶俐的口齿,而是一颗敏锐、细腻的心。也因此,唯有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你才能好好去思索自己与父母、朋友的关系,然后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5、人性丨《分歧者》 Divergent

近年来当红的科幻作品很多,《分歧者》就是其中之一,前年也已经搬上银幕。

我阅读科幻小说,看重的是它的“创意”与“人性”,这本书将人类的争斗归因于欲望、胆怯、无知、自私和虚伪,在未来世界中,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便产生了五大派别:克己派、无畏派、博学派、友好派、直言派——克己派,任公职;博学派,管理知识及教育;无畏派,负责驻守与国防;友好派,管耕种……每个人到了17岁,就要自己选择自己的派别,从此离开家人朋友,为派别受训、效忠。

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被这样单一地划分,因为人性的“善”常常是跨派别的,“分歧者”就这样出现了,可当权者却不能接受有这样的跨派别人士出现我跟我的两个孩子都觉得这个系列对人类战争的反思很有创意,如果不想看书,也可直接看剧。

6、生命丨《依然爱丽丝》(《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

这本书前年被改编成了**,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看过原著的我表示,虽然内容纯属虚构,但描绘阿兹海默症(俗称“老人痴呆症”)的病症非常真实,对于人类大脑的功能、以及记忆等等区块,也都有详细的解说,喜欢科普类的读者可以从中获益良多。

书中有许多母女、夫妻、事业与家庭的冲突,对生命的探讨,对爱的省思,都令人动容。而且书里并无晦涩难解的内容,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或中学生看。

7、目标丨《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大家耳熟能详,26年来畅销不衰。其作者史蒂芬·柯维的儿子肖恩·柯维从小受父亲的教诲,后来则写就《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一书,同样成为经典。世界再变,有些真理永远不会改变。你想要改善自我形象、建立友谊吗你想要达成自定义目标、不受他人干扰吗你想要克服困难,迈向成功吗……

作者提供给年轻人决定未来的七个习惯——主动积极,为你的生活负责;以终为始,界定你生活中的任务和目标;要事第一,设定优先级,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双赢思维,培养双方都能获益的态度;知彼解己,诚恳倾听别人的话;统合综效,跟别人一起努力,完成更大的成果;不断更新,定期让自己日新又新。

8、爱情丨《生命中的灿烂时光》

All the Bright Places

这是一本典型的“问题少年”小说:芬奇与欧维拉,两名在生与死、痛苦与希望之中苦苦挣扎的青少年,在自杀的那一刻相遇了,共谱了一段青涩而凄美、脆弱而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深刻得让人厌倦叹息。许多青少年小说都触及了类似主题,却鲜少有作品达到如此动人的程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0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