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全诗赏析

燕歌行全诗赏析,第1张

歌行》译文: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曹丕的《燕歌行》在诗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其一“秋风萧瑟”篇分外垂青,而于此首却问津甚少。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雁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燕歌行》是王之涣的作品,是一首关于燕国女子美貌和才华的赞美诗。

1语言表达:诗人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排比手法来描绘燕国女子的美貌,如“荣枯本无定,犹得桂殿香”“汉宫秋色里,御柳花满堂”等。押韵也很巧妙,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2情感表达:诗人对燕国女子的美貌和才华表示钦佩和赞美,并对燕国的爱国情感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虽非燕雀宴,犹能独酌觞”。

3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文学也有着很高的地位,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向当时的燕国女子赞美和钦佩,反映了当时燕国女子在文化上的地位。

4对比分析:与同时期其他诗歌作品相比,《燕歌行》在语言和表达上都很优美,诗人对燕国女子的描绘更加细腻,更加生动。

5整体结构:诗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紧凑,押韵也很巧妙,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6深层含义:通过对燕国女子美貌和才华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和尊敬,也表达了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认可。此外,诗中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作者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220年,曹操死后嗣位为丞阳、魏王,不久即代汉称帝,国号魏,谥文帝。其诗形式多样,语言晓畅自然。后人辑有《魏文帝集》。

本篇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最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本诗写一妇女怀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首六句以候鸟归飞故土反映旅人滞留异乡,欲归不得;次五句写相思忧伤,而寄情于琴弦仍难以排解;末四句写忧思难寐,以对牛郎、织女遭遇的愤慨不平寄寓不能与丈夫聚会的悲苦之情。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抒情委婉细致,音节和谐流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23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