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其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第1张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唐诗三百首 , 乐府 , 失意叹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的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诗人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结交一些纨袴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他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至于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曳裾王门不称情,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他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现在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像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他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310篇诗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

唐代 :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唐诗三百首 , 写风 , 怀人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唐代·李白《玉阶怨》

玉阶怨

唐代 :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唐诗三百首 , 宫怨 , 孤独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唐代·李商隐《筹笔驿》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唐诗三百首 , 咏史怀古 , 典故写人

行路难·缚虎手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标签: 失意 友情 豪放 词 其他 情感

《行路难·缚虎手》注释

①缚虎手:即徒手打虎。

②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

③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

④“衰兰”二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

⑤旗亭:即酒楼。此指送别之地。

⑥秋风曲:即《秋风辞》曲,是汉武帝 所写的 歌。

《行路难·缚虎手》赏析 赏析一 贺铸是一个极有“丈夫气”的人物,文武兼备,侠气雄爽,性格耿直傲岸,虽然出身尊贵,却得不到重用,雄才大略无法实现,失意不遇,满腹牢骚,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上片写自己和与己交游的英豪当年豪放不羁的生活,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开头六句写豪杰们的勇敢、胆略和辩才,气度不凡;继写他们脱俗的装扮,外貌和胸中的抱负。“衰兰”二句化用李贺句。抒写豪杰们不为时用,被迫离京的不平遭遇。最后四句,写酒楼送别,豪杰们一掷千金的爽朗性格,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下片具体写斗酒饮宴的场面,他们大杯饮酒,笑声朗朗,尽情欢乐,欣赏歌舞。“遗音”以下四句,写词人虽然暂时忘却苦闷,开怀畅饮,但流光逝去,抱负不展,愁思日增,功业难成,欢乐时千年恨促,愁怀时一日嫌长,淋漓尽致地表现词人内心的愤懑。本词一气呵成地排比组合了许多唐人诗句,运之以豪情健笔,出之以奇姿壮彩,在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夏敬观评曰:“稼轩豪迈之处从此脱胎。”指出了它开启南宋辛派词的先导作用。

史载贺铸枉有文才武艺,却不得朝廷重用,只好聊以歌酒打发岁月。但又痛感光阴遽逝,功业未就。这首《行路难》就抒写了作者这种度日如年的苦闷。

全词皆融化前人诗句而成,这是其形式上的最大特色叶梦得曾说它是“掇拾人所遗弃,少加隐括,皆为新奇。”“新奇”确实当之无愧,但所掇拾者并非遗弃而是精华,且系“括”而不“隐”。集句,原是一种作诗方式,采用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由于集句所特有的局限性,集成的作品往往缺少作者自己的主见而容易落入前人窠臼,同时,也难免支离破碎之弊。然而贺铸这首独创的“集句词”,却又当别论。宋人赵闻礼说:“其间语义联属,飘飘然有豪纵高举之气。酒酣耳热,浩歌数过,亦一快也。”赞叹贺铸此词不但形式结构完美,而且气象豪迈,配得上关西大汉的铁板!

词的上片,从开头至“可是蓬蒿人”,以夸张的手法写诗人及其豪侠朋辈“少年壮志当拏云”的英雄气概。然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萌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索性放浪形骸,恣情饮乐吧!这就极为自然地引出了下片。上片各句皆有所本,分别出自《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世说新语·赏誉》、《后汉书·陈蕃传》李白《南京别儿童入京》、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曹植《名都篇》等。可贵的是,词人并没有让这些古人牵着鼻子走,恰恰相反,他是信手拈来、随意驱遣前贤名句为我所用,以现成碎锦织就自己的无缝天衣。这是由于他“意在笔先”,胸中又融萃了古人精华的缘故。

下片与上片声气相连。作者寄情宴乐,却又悲叹岁月的脚步匆匆;想留住光阴,却又难以打发那漫长的一天又一天。这是何等的苦闷呵!“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蹁跹,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眼前一派酒酣耳热,轻歌曼舞景象。然而表面放达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惧,这是由歌女所唱汉武帝的一曲《秋风辞》引发的。《秋风辞》有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所以作者有“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之叹。千年只一瞬耳!于是忽发奇想,要“揽流光,系扶桑”,拴住月亮和太阳,使时光停止流转。然而奇想毕竟不是现实,眉间心上,依然是郁郁不得志的愁闷,连一天都觉长得难以消磨。末句“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由激愤之意转为哀愁之思,仿佛飞流直下落入深潭,愤懑不平由外露而至深藏,由激烈而变缠绵,恰如“梅子黄时雨”。

词的下片也满缀古语,或采古人原句,或用古人句意,涵括了《离骚》、《史记》和李益韩琮诗里的词句,化为完整形象,贴切自然地摹写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这首《行路难》集前人诗句为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词意激越,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作者将古语运用入化,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杂揉历代诸家各类典籍不同文体而浑然无迹,充分显示了词人广博的学识和杰出的艺术才能。 赏析二 此词为作者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篇用典,以慷慨悲凉的气势,抒写人世沧桑和功业难成之意,表现词人于失意无聊、纵酒放歌之际,既感乐往悲来,流光易逝,又觉愁里光阴无法排遣的矛盾、苦闷心情。

上片起首二句采用借代手法,起笔不凡手能暴虎者为勇士,可引伸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伸为有政治才干的人。倘若逢辰,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可眼前却穷愁潦倒,车不大,像鸡窝,马不壮,像饿狗。

“车如鸡栖马如狗”语出《后汉书·陈蕃传》,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适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未为出仕之人所著。黄尘指京城的尘土,这六字两句参用陆机《代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谓白衣进京。结合下句“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谓此行不知可否取得富贵。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词迳取李诗末句,而易一字增二字作“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自负成了疑问,则一种徬徨苦闷情态如见,与李白的抑天大笑、欣喜如狂恰好相反,读来别有意味。以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则袭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但此处紧接上文为抒写不遇者奔走风尘,“天荒地老无人识”的悲愤。以上从志士之困厄写到志土之牢骚,继而便写狂放饮酒。做了侠义之事不受酬金,像“雷颠”一样;唯遇美酒则不问价。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写出不趋名利,纵酒放歌,乘醉起舞,一种狂放情态。其中含有无可夸何的悲愤,但写得极有气派。上片所写的愁情,主要是志士失路的忧愁。

过片转出另一重愁情,即人生短促的忧愁:“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词情为之再抑。以下说到及时行乐,自非新意,但写得极为别致。把歌舞与美人打成一片写来,写笑以“嫣然”,写舞以“翩然”,形容简妙;“当垆秦女十五”云云是从乐府《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化出,而“语如弦”三字,把秦女的声音比作音乐一样动人,新鲜生动,而且不必写歌已得歌意。这里极写生之欢愉,是再扬,同时为以下反跌出死之可悲作势。汉武帝《秋风辞》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曲虽成“遗音”,但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觉“事去千年犹恨促”。由于反跌的作用,此句比“青鬓长青古无有”句更使人心惊。于是作者遂生出“揽流光,系扶桑”的奇想:似欲挽住太阳,系之于扶桑之树。这种超现实的奇想,都恰好反映出作者无法摆脱的现实苦闷,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最易感到生命短促、光阴虚掷的痛苦。所以下片写生命短暂的悲愁,与上片写志士失路的哀苦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行路难”的题意也已写得淋漓尽致了。结尾一句词意陡转,一反前文留驻日光、使人长生不死的意念,言愁人情愿短命、一天的光阴也长得难过,深刻地反映出志士的苦闷情怀和矛盾心境。

此词的艺术特色,一是大量化用前人歌行诗句,尤以采自李白、李贺者居多;二是根据文意的需要,随意转韵,全词每两三句转韵一次,加之词句长短参差不齐,读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音乐性强,使人有一咏三叹之感。 《行路难·缚虎手》作者贺铸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的其它作品

○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 芳心苦·杨柳回塘

○ 贺铸更多作品

行路难李白原文及翻译和赏析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直同: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一作: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一作: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遽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拟行路难其四翻译: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着而叹息又哀愁呢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

 赏析:诗人面对自己生活的境况,从不同的角度来抒写自己心中的愤慨及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悲哀。诗人在苦苦的思索着,力图使自己从人生短促的悲哀中解脱出来,追求内在人格与精神的觉醒与解放,探索个人存在的新的意义和价值。诗人或者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人类历史的兴亡来抒发自己的志意,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旨在抒发遭遇的不平之慨,但其中也包含着对生活的执着。此外,鲍照这些诗中充满着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更加增添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积极探求理想生活的欲望。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原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注释

 1、泻水:下泻的水流。置:放置在。

 2、安能:哪里能够。行叹:行路时叹息。

 3、酌:用勺子舀取。《说文》酌,盛酒行觞也。斟,往杯盏里倒酒。以:用以。自宽:自我宽慰。

 4、断绝:中断杜绝。犹拒绝。形容极其悲伤。歌:(再)歌唱。路难:《行路难》的简称。

 5、木石:木头和石头。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岂无感:岂能无有感情或感觉。

 6、吞声:不出声;不说话。吞下哭泣不敢出声。无声地悲泣。踯躅(zhí zhú):用脚踏地,徘徊不前。踯,蹬踢。躅,足迹。践踏。

《拟行路难十八首》创作背景

 元嘉二十八年(451)到元嘉三十年(453)间,鲍照先是自解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接着刘劭谋反,自己又被“禁止”,蒙受株连。仕途坎坷,几度沉浮,对照组诗的内容,有许多与这个时期景况暗合之处。《拟行路难十八首》当作于这个时期。

《拟行路难十八首》作者介绍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出身贫寒,宋文帝元嘉中,任临川王、始兴王王国侍郎。孝武帝时,任海虞令、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秣陵令、永嘉令。后入临海王刘子琐幕府,为前军刑狱参军,掌书记,故世称“鲍参军”。

 宋明帝立,刘子琐举兵响应,兵败,鲍照为乱兵所杀。其诗多反映寒士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满,表现徭役、战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抒写寒士不遇的郁愤之情和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壮志。

 题材上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风骨遒劲,构想奇逸,在南朝诗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钟嵘《诗品》),尤善乐府。辞赋骈文亦著称于时。有集十卷,今有《鲍参军集注》。

参考文献:

1、钱仲联 补校.鲍参军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3、刘锦文.中华最美古诗词360首.西安:西安出版社

4、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5、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行路难·其二原文: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二翻译及注释

翻译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注释 1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字面上是说自己耻于像长安的市井小人一般凭著斗鸡小技赌胜微不足道的彩头暗讽唐玄宗在宫内设置斗鸡坊,斗鸡小儿因此而谋得功名富贵。据陈鸿《东城父老传》记载,唐玄宗宠爱一个叫贾昌的斗鸡小孩,给了他极其珍贵的待遇,而且恩宠他达几十年之久。2弹剑作歌奏苦声:战国时代,冯谖投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为门客,但不受孟尝君的重视,便三番弹剑作歌,抱怨自己得到的待遇太低。曳裾王门:语出《汉书·邹阳传》中的「饰固陋。

行路难·其二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的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诗人的不愿意。 唐代 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结交一些纨裤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他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至于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曳裾王门不称情,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他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现在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像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他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 。

 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他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指游食于王侯之门。不称(chen)情:不如意

行路难·其二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诗词作品: 行路难·其二 诗词作者: 唐代 李白 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乐府、失意、叹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5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