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在交往过程中,感情升温结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想要和一个人厮守到老,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只要找对了那个人,结婚的念头随时都会有。
刚进入恋爱期的时候,可能喜欢一个人,只是单纯的喜欢,一旦要谈婚论嫁,可能考虑的就多了,毕竟娶妻还关系着后代,不过作为男人只要考虑,女朋友的本身是否优质就可以了,不用顾及她的家庭条件。
爱一个人就是想要为她遮风挡雨,把沧海变成桑田,无论岁月任何变迁,就是想要有她陪伴,这就够了,有时候爱情来了,婚姻就来了,不用太理智。
1很多男人判断自己的女朋友,首先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两个人在一起是否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
2自己是否做到此生非她不可了,就是自己爱她深不深,有没有做好和她白头偕老的打算,确定好自己的内心,想要很她结婚就是自然的事。
3她的人品,就是待人处事,作风问题等,正派的女生男人更爱。
4她是不是也如你一样,奔着结婚去的,她是否也深爱着你,是否愿意和你走向婚姻的殿堂,此生只此一人彼此不离不弃,只要两情相悦就适合结婚。
5两个人年龄上没有什么差异的话,在谈朋友的时候,应该就是奔着结婚去的,如果对方还是个小女孩,年龄差很多,那就不太适合结婚了,因为她小男人就要一直哄着她,这一哄可能就要哄一辈子了。
遇见对的人不容易,遇见后只要感觉到了,那就会分分钟有想和她到老的打算,既然爱了,就不要迟疑,爱她就把她娶回家。
爱情是相互的,你爱着对方,对方也会爱着你,如果有一个人不爱,那都不是结婚的最佳时期,真正相爱的人,就是想要一辈子不放手,而不是还能理性的问别人。
**《霸王别姬》是1993年汤臣**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由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陈凯歌执导。影片自上映至今打破多项纪录,并一直被视为华语巅峰之作之一。
它不仅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还在1993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
影片主要围绕动荡时代背景下,京都城内两名京剧伶人跨越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逐一展开叙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两名主角遭遇人生危机的同时,曾经辉煌一时的京剧也逐步走向衰亡。小人物命运走向和历史变迁交织在一块,成就一部极具文化底蕴的华语**。
在我看来,若只关注**的表面剧情,无法完全解读**《霸王别姬》的精彩之处。因此今天我将结合**的故事内容、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三方面来分析《霸王别姬》这部经典之作的精彩和魅力之处,并谈谈我的思考和见解。
01、从故事内容分析:京剧伶人程蝶衣入戏太深惨遭辜负,穷尽一生演绎“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悲剧
**背景架构于20世纪的京都城内,彼时正值多事之秋,民国时期穷困人家众多,不乏走投无路的窑姐、戏子等人。小豆子被作窑姐的母亲送进戏班,却因出身青楼遭到众人欺负,只有师兄小石头心无芥蒂地关照他。
一度无法适应戏中女性角色的小豆子选择潜逃,却又为了师兄而留于戏班,并在师兄的协助下认同自己在戏中的女性身份。十年后, 小豆子取艺名程蝶衣,演旦角;小石头取艺名段小楼,演生角。两人合演的《霸王别姬》名誉京城,程蝶衣愈发入戏。
程蝶衣和师兄约好要演一辈子的戏,可是师兄却投入青楼名妓菊仙的怀抱之中,程蝶衣大受打击,决定不再和师兄演戏。后来师兄陷入困境,程蝶衣为救师兄不惜牺牲尊严为日本人献唱,却遭到师兄唾弃。新时代来临,程蝶衣又因为固守传统而被徒弟四儿抢了角色。
在我看来,程蝶衣的一生,是被辜负的一生。一次又一次入戏的程蝶衣,自以为坚守和师兄的约定,自以为坚守对京剧的尊重,却被心爱的师兄和所处的时代一次又一次无情地抛弃。程蝶衣的人生一如他多次饰演的虞姬,忠贞坚韧,愿意为心中所爱付出一切。只可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被现实和时代所辜负,怀抱着坚定的信念果断离开人世。
02、从角色塑造分析:动荡背景下跌宕起伏的小人物命运尽数呈现,鲜活又有代表性的形象跃然纸上
影片不仅着重描绘主人公复杂的人性和命运,在其他小人物身上也花了不少笔墨。正是因为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拿捏,才能塑造出无数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想选取影片中极具代表性的2个小人物进行分析:
艳红:无奈向现实低头的卑微母亲窑姐艳红在影片中不是主要角色,只在**开幕前面几分出场,但是却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艳红这个形象,是极具矛盾性且内心备受煎熬的。她出身青楼,窑姐的特殊身份让她并不方便带着男孩随时出入,为了儿子前途她只能忍痛将儿子送进戏班。
对于自己的儿子,她肯定是有爱的成分,但是迫于现实,她只能送走儿子。所以送别前,她脸带媚笑企图通过美色说服戏班师傅收留儿子,眼中却含着深沉的眼泪。这样的形象一下就打动戏外的观众,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菊仙:身为名妓却有情有义,体贴善良菊仙和艳红一样出身青楼,她身上的性质和艳红也有相似之处。因为段小楼一次逢场作戏,菊仙却当了真,从此拿出真心对待段小楼,一心一意追随他。对于程蝶衣而言,菊仙是竞争对手,是站在对立面的存在,但是她身上却又有着和母亲相似的感觉。
相对于程蝶衣对菊仙明显的敌意而言,菊仙一直把程蝶衣当做师弟对待。出于爱屋及乌的心态,她对于丈夫的师弟程蝶衣也极尽包容。在程蝶衣戒除鸦片的时候,菊仙紧紧抱着他,给予他力量和安抚;又在街头批斗之时,在大火中救下程蝶衣送给段小楼的宝剑。
在我看来,菊仙虽然出身青楼,但却是个有情有义又善良体贴的贤妻良母。她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能够在乱世之中操持一个稳妥的家庭。虽然她不懂京剧,也没有演过戏,但她就是段小楼现实生活中的“虞姬”,她和虞姬一样稳重智慧。
03、从情感表达分析: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相关,京剧伶人悲欢离合的背后,是京剧艺术自繁盛走向衰败的宿命
**将字幕的形式把每个不一样的时代标注给观众看见,透过不同的场景,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命运走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虽则主人公悲欢离合的不同际遇,京剧艺术也逐步走下神坛。
早期京剧发展兴旺之时,养活了一大批穷苦孩子,小豆子就是其中一个;在京剧辉煌之时,成了角的程蝶衣和段小楼名誉京城,可以收获台下的掌声和观众的追捧;在乱世之中,尽管戏子不被尊重,但程蝶衣只消一曲就能将师兄从日本军官手中救回。
可是随着时代不断变迁,来到新时代,人们呼吁戏曲要和现代文化挂钩,支持传统文化的程蝶衣被徒弟抢了角色,又惨遭陷害,在游街示众之时大受打击,间接造成菊仙离世。
在我看来,程蝶衣的悲剧人生,始终和时代变迁以及京剧艺术的命运紧紧挂钩。导演通过展示程蝶衣的坎坷人生和命运走向,同时表现了京剧艺术自繁盛走向衰败的过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惋惜之情以及小人物命运随时代漂浮的无奈之情。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每一个平凡的小人物都没有能力把控自己的人生,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所幸,那个多事之秋早已离去,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希望和能力去把握自己的命运。以史明鉴,透过**中小人物跌宕起伏的悲剧命运,让荧幕前的观众更加珍惜现实生活,这大概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所在。
写在最后
**《霸王别姬》不仅在影坛获奖无数,更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影片上映至今已经27年,在豆瓣上仍维持96的高分,超200万人标记看过,并入选豆瓣**Top250清单,成为豆瓣排名第一的华语**。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仅从表面剧情来解读该片,未免显得单薄。因此,本文就结合故事内容、角色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三方面由浅入深地解读这部影片的精彩和魅力,与此同时我还在分析过程中加入了自己思考和见解。
《霸王别姬》讲述的是梨园名伶程蝶衣悲惨的一生。
程蝶衣凄惨的童年,成名时的得意,以及感情上的波折,所经历过的历史变迁。他的一生中遇到的了形形色色的人,在生命结尾荒唐而又疯狂。
程蝶衣之所以在“霸王别姬”中,选择了虞姬,就是因为她是一个演员,不愿意背负太多的历史责任。于是,他便如虞姬一般,选择了自杀。但是现在,他却不需要惧怕别人的眼光,他真的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虞姬,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得到一次解脱。
这是一个真实而悲壮的历史爱情故事。
秦朝末年,由於秦王朝统治者施行极端残酷暴虐的统治政策,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以陈胜、吴广为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揭竿而起,敲响了秦王朝覆灭的丧钟。在农民起义斗争中,许多地方武装势力也纷纷加入,渐渐项羽和刘邦率领的队伍成了反抗暴秦的主力军。项羽,名籍,字羽。他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在灭秦的战争中,他所率领的楚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秦亡以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将全国分成二十几个王国,任命刘邦为汉王。但是,项羽又是一个有勇无谋,既暴躁自大又犹柔心软的人物,这就注定了他最终必将失败的结局。而刘邦却是一个野心很大,善于心计,奸险狡猾的人物,再加上他有一班头脑清醒善谋策的谋臣协助,所以不久,刘项之间就爆发了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经过三年左右的较量,项羽由强转弱,而刘邦由弱变强,至公元前202年初,项羽被刘邦的大军重重围困于垓下(今安微省灵壁县南沱河北岸),兵少食尽,陷入绝境,于是演出了西楚霸王项羽与宠姬虞美人悲壮诀别的凄伤爱情故事。
一
公元前203年冬天,刘邦接收了谋臣张良和陈平的建议,约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淮南王英布发兵攻楚,三路大军,陆续趋集,会师垓下,人数不下三十余万,复用韩信为大将,调度诸军。韩信素知项羽骁骑勇,无人敢当,不能硬战,于是将各军分作十队,分头埋伏,回环接应,并亲自率精兵去楚营挑战。项羽一听敌军逼营,立即怒马迎战,根本不考虑后果,结果被韩信布置的十面埋伏重重包围,损兵折将,好容易才杀出一条血路,驰回垓下大营。
项羽自从起兵以来,身经七十余战,还从来没有打过大的败仗,这次垓下战役,十万精锐,损失大半,只剩下三万残兵,眼看大势已去,十分惊惶不安。他有一个宠姬名虞,不但聪明美丽,而且能歌善舞,项羽十分宠爱她,所以即便是出征打仗,也让虞姬乘车随行,形影相从,不离左右。虞姬因为项羽非常宠爱自己,所以对项羽也是一往情深,十分恩爱忠贞,并且她非常钦佩项羽的英勇善战。此时,天色已晚,她浓妆艳抹,整酒备肴,等待着为项羽接风洗尘,不想项羽回到营中,人困马乏,形容委顿,神色仓皇,烦恼不安,她知道项羽打了败仗。内心也极为惶惑忧愁,所以只陪他小饮几杯,便安置项羽罗纬帐里休息了。
项羽睡在榻上,翻来复去好容易才迷迷糊糊地睡着。至半夜,他蒙蒙胧胧地听到帐外传来一阵阵歌声,而且这歌声越来越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仿佛九皋鹤唳四野鸿哀,并且越听越熟悉,原来这是一片楚歌的声音。项羽大惊失色,翻身而起、急忙出帐细听,这歌声竟然是从汉军营房中传出,他十分惊诧地问道:“汉已尽得楚地乎为何汉营中有许多楚人呢”接着便有军弁禀报,说将士逃散了许多,现在只有八百兵卒了。原来这是汉营中张子房编出的一曲楚歌,教军士到楚营房四面唱和,句句哀伤凄凉,这种攻心战术,果然激起了楚营中多年征战士卒的思乡之情,加上楚军惨败,无望挽回大局,所以许多军兵纷纷逃散而去,只剩下项羽身边的亲兵八百馀骑驻守军营了。另外,项羽的一些旧部如钟离味、季布等人,也背离了项羽,甚至项羽的季父项伯也投奔张良而去,所以汉营中增添了不少楚军兵士。
项羽听到军弁禀报,心绪更是忧愁惊惶,他返回帐中,只见虞姬粉面挂泪,好不凄伤,项羽此时十分清楚自己处于绝境,死在眼前了。但是,他平生有两大爱幸,一是他征战南此胯下常骑的乌骓马,这匹战马奔走如飞,骁勇无比,为他的戎马生涯立下了不朽的战功,然而在这次垓下战役中,乌骓马虽然闯出了汉军的十面重围,却毕竟困乏过度,竟不肯前进了。一是他的爱姬虞美人,在他的征战生涯中,虞姬不仅关心他体贴他,而且理解他,经常用歌舞给他的生活增添欢乐,使他能够精神百倍地出征鏖战。此时,他心中实在割舍不得,尤其是当他看到虞姬落泪愁伤的样子,想想自己战死后虞姬的下场,忧伤满怀,却想不出任何办法来。于是他吩咐侍卫摆上酒肴,让虞姬陪着他,想以酒浇愁。谁知越钦越愁,心中更加烦恼凄伤,便信口作歌,这时,虞姬伸手拔出项羽身边的青锋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溅珠喉,香销残垒。
项羽见虞姬拔剑自刎,抢救已是不及,只能抚尸大哭一场,命左右将尸体掩埋。至今安徽省定远县南六十里处,尚存虞姬墓遗迹,名为香冢。虞姬死后不久,项羽从垓下突围南走,身边仅剩百余人。后至东城,随从只有二十八骑。东渡乌江时,因愧于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二
“霸王别姬”的故事,始见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项羽本纪》,不过司马迁记叙得比较简略,兹节录於后: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传记文学色彩较浓的一篇,从这一段文字的记叙中,可以看出,它虽然行文简洁,却不是单纯的史实记录,而是运用了文学描写的手法,并把人物的感情表现得既真实又突出,如“项王乃大惊曰”,“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就把项羽听到四面楚歌后,惊惶诧异,英雄末路,自觉大势已去,无可奈何,以及对他宠幸的爱姬虞美人难以割舍,悲苦忧伤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一段文字中,关于虞姬的记载只有两处:“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歌数阕,美人和之”,然而却把项羽和虞姬恩爱情深,形影不离,相互理解,夫唱妇随的深厚爱情关系表现了出来,并给以后的文学创作留下了进行再构思想象、创造发挥的馀地,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馀地。另外,值得提及的一点是,《史记》既没有交待虞姬自刎的事情,也没有记录虞姬所和歌词的内容,但在以后的诗、词、曲、杂剧、小说等多种文学作品中,却出现了,这就给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戏剧性、现实性和浓郁的文学悲剧色彩。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所载录的项羽自为歌诗,即是著名的“垓下歌”。这歌词在流传到日本的《史记》中,多出了一句为: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威势废。威势废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由於时代久远,人们已无法确定哪一首更接近原诗,所以我们仍以前者为准,来赏析这首诗歌的内涵和特点。歌词的第一句是项羽对自己的高度赞扬,字里行间渗透着一般英雄气概,他夸张地说自己不仅力气大得可以拔起一座山峰,而且气概超群,举世无双。所谓“气”在古人看来,它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包括气概,威势、气度、志气等等,而且人的品质、能力、风度、智慧等都是由“气”所决定的,所以这是一个意蕴比较少泛,可以概括一个人全部精神世界的概念。这里项羽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天神般的英雄,一方面固然表现了他确实英雄盖世,天下无敌的本色,但也暴露了他的高傲自负,这正是他走向失败的内因。第二句一转,说时运对自己不利,因而连他乘骑的乌骓马也奔跑不起来了。“时”的概念,一般指天时、时机、命运等,在古人看来这完全是由上天掌握的东西,人的意志无法改变,所以项羽在灭亡的前夕,曾一再强调“天之亡我,非我之罪也。”当然,一个人事业上的成败与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失意的人们常说“生不逢时”,但盲目地把成败完全归罪于上天,实际上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项羽应该属于这一类,他的失败主要原因还在于他骄傲轻敌,不善谋略,屡失良机所酿成的。如果说马“不逝”给项羽造成的还只是无可奈何的感叹,那么,对爱情的深切依恋和生死诀别的无限哀愁则给他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压力。项羽从自己事业上的失败,想到了他所深爱的宠姬虞美人的命运,一筹莫展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死后,虞姬将会落入十分悲惨凄凉的境地,并且他也不愿意带着他的情人一同赴死,在这种危机紧迫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个人的生死,而是对自己连爱姬也不能保护,表示了沉痛的自责和自愧,可见他对虞姬的爱情是多么深挚真诚。所以这首歌诗的真正感人之处,并不在于英雄末路所发出的深沉悲叹,而在于他对爱情的执着情感,对爱姬的无限依恋,是感情的力量。可以说作者是以自己的整个生命来歌唱的,他唱的是一首悲哀而深情的歌,与一般人的感情产生了共鸣,所以能够成为一首千古绝唱,盛传不衰。
《史记》在引述项羽的《垓下歌》后,只说“歌数阕,美人和之”,并没有记录虞美人所和的歌词。笔者所见到的记录,仅有明代署名詹詹外史(冯梦龙)编述的《情史》一书。《情史》是主要选自历代笔记小品、史籍文献,以及其它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可见明以前所谓虞美人《和霸王歌》就已流传。《情史》在引述了项羽的《垓下歌》后说:
虞姬和云:“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王泣数行下,谓姬曰:“善事汉王!”姬曰:“妾闻忠臣不二君,贞妇不二夫。请先君死。”项王拔剑,背而授之,姬遂自刎。姬死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
这一段文字,不仅比《史记》多出了虞姬的和唱歌词,而且增添了二人的对活和虞姬自刎的情节,故事性更强,富有传奇色彩。从《情史》的成书性质来看,起码明代以前,虞姬的和歌词和她自刎的故事内容,就已经被人们所丰富和发展了。宋元杂剧中有不少演项羽和虞姬诀别故事的作品,可以肯定宋元时期,虞姬自刎的情节已经出现,而“和霸王歌”和“垓下歌”很可能也广泛流传了。
虞姬和歌的首二句“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写当时的战争局势,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已经是山穷水尽了。虞姬对当时的局势十分清楚,对项羽的处境更是忧伤。接下去两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对项羽英雄末路命运的悲慨,也表明了自己必死的决心。当年项羽起兵,“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身边八千江东子弟“一以当十,呼声动天,诸候军无不人人惴恐”,“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然而,现在势孤力单,兵少食尽,四面楚歌,已是无可奈何。当年的英雄气象,已经时过境迁,丧失殆尽了。末一句则是对项羽“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回答。这一句的意蕴丰富,感情悲凉,是虞姬的绝命词。它通俗简洁,明白如话,却饱涵着丰富而复杂的感情,悲凉哀伤的情调,感人至深。
三
项羽和虞姬的故事,以其浓郁的悲剧色彩而感染着人们,历代的文学家们以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咏唱,抒发对他们爱情悲剧的感触。南北朝诗人庾信《拟连珠》曰:“盖闻无怨生离,恩情中绝,空思出水之莲,无复回风之雪。是以楼中对酒,而绿珠前去;帐里悲歌,而虞姬永别。”即以虞姬和项羽诀别的悲剧故事,来说明生离死别,恩情中绝的痛苦悲伤。
唐以后咏虞姬项羽故事的诗篇不胜枚举,如唐代诗人储嗣宗的《垓下诗》云:
百战未言非,孤军惊夜围。山河意气尽,泪湿美人衣。
写项羽百战百胜,最后却孤军陷入重围,英雄意气丧尽,泪水沾湿了美人的衣衫。胡曾《垓下诗》云: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美好的夜晚,月光如水,英雄美人的死别,就更加伤情,不堪回首了。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范成大都写有《虞姬墓》诗。苏轼诗曰: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苍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
苏辙诗云:
布叛增亡国已空,指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范成大歭说: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三位诗人凭吊虞姬墓时,对虞姬的贞烈共同发出了感慨,苏轼,苏辙兄弟主要歌颂虞姬不负项羽的恩爱,与项羽艰难与共,并以死殉情,报答项羽宠幸的忠贞品质。范成大则以刘邦宠妾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名为“人彘”的悲残结局,说她反倒不如虞姬自刎,而主题则是感喟“英雄无策庇蝉娟”,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无力保护自己爱幸的女子,所谓帝王恩浅,红粉薄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真是司空见惯。
曾巩《虞美人草》诗(一说为许彦国之作)专咏虞姬的故事,诗云:
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失夜流血。咸阳宫殿三月红,霸业已随烟尽灭。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先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心寂寞寄寒技,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俳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滔滔逝水流今古,汉楚兴亡两丘土。当年遗事久成空,慷慨樽前为谁舞。
“虞美人草”,又名丽春花,亦称仙人草。吴骞《拜经楼诗话》云:“虞姬墓在灵壁县。有草红色,见人辄舞,俗名虞美人草。”沈括《梦溪笔谈·乐律》载:“高邮人桑景舒性知音,听百物之声,悉能占其灾福,尤善乐律。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景舒试之,诚如所传。乃详其曲声,曰:‘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谓之《虞美人操》。”看来,虞姬的故事是如此深入人心,牵动人们的情怀,不仅有人把她墓头的草取名为“虞美人草”,诗词作家们以此为题材或篇名吟诗填词,还有人为之作曲,可见霸王别姬故事感人之深。曾巩的诗对项羽的暴戾颇有微词,认为“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这是很有见的的。但是,他对虞姬的自刎,却寄予了无限的同情,“香魂夜逐剑先飞,青血化为原上草”,“哀怨徘徊悉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以极为深情感人的笔触把虞姬自刎,碧血化草,听到楚歌时的哀怨悲愁心情,表现得缠绵徘侧,淋漓尽致,实在是一首好诗。
陆游写了一首《项王祠》诗,诗中主要是赞赏项羽的英雄气概,感叹英雄的沦落,实际上是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空有报国之心的愤懑,诗中只有“范增玉斗久已碎,虞姬妆面留馀潜”二句,是咏虞姬故事的,当然也涵蕴着对项羽的惋伤。不过也说明虞姬的死,项羽应该负主要的责任。林景熙有一首《项羽里》诗,主要是描写项羽故里的荒凉景象,感叹项羽当年英雄沦落,泪洒乌江的结局,最后则落脚在“遗庙荒林人酹酒,至今青草舞虞姬”,上,歌颂了虞姬对项羽的一片忠贞挚恋之情。连文凤有一首《项籍》诗云:“盖世英雄冠古今,干戈未定日相寻。帐中一夕悲歌处,霸气难降儿女心。”写项羽虽然英雄盖世,但对虞姬的爱情却十分深厚,从侧面说明项羽和虞姬爱情的真挚。
明清诗人咏虞姬项羽故事者更多。马世奇《过虞姬墓》诗云:
主恩珍重不堪论,半壁山河殉妾身。芳骨千年荒草夜,还应长笑戚夫人。
这首诗写虞姬为了报答项羽的“主恩”,不惜以死相殉,虽然埋骨荒野,相比之下却较刘邦宠妾戚夫人的命运好多了。詹兆恒《虞姬墓》诗曰:
汉将真枭击,三千乏虎贲。深宫空学舞,无以报君恩。王恩终剑锷,芳草一杯圜。掩取生前骨,羞教汉王怜。
主要写虞姬对项羽一片忠贞,不愿落入刘邦之手,所以以死相殉,表现了虞姬对项羽的恩爱深情。韩圣秋《虞姬墓》诗曰:
词人下马惜佳人,不爱君王爱妾身。叱咤那曾输谩骂,遭逢各自有君臣。
抒发了对虞姬遭遇的深切同情。清人施闺章《蠖斋诗话》说:“吊虞姬诗甚多,余独喜韩圣秋一绝。……想项王粗豪人,《拔山》一歌,重念‘虞兮’,煞甚凄惋,有放不下处。姬毅然先死,以报恩宠,岂徒一美妇人耶”确实虞姬是一位千古留名的负烈女子,绝不同于一般的后宫嫔妃。黄景仁《东阿项羽墓》诗云:
将军之身分玉体,将军之头走千里。掷将赠友欢平生,汉王得之下鲁城。可怜即以鲁公瘗,想见香瞳炯难闭。至今磷火光青荧,犹是将军不平气。昔奠絮酒乌江头,知君毅魄羞江流。怀古复过彭城陌,知君英灵愁故国。两地招魂不见君,却从此处吊孤坟。美人骏马应同恨,多少英雄末路人。
诗叙述了垓下战役之后,项羽的死亡经过,并对项羽的失败表示同情,肯定他的英雄气概,感慨英雄末路。冯桂芳《楚霸王墓》诗比较长,这里节录中间四句:“英雄末路儿女情,白刃红颜照青史。肯将一死殉君王,一妾一马亦足矣。”歌颂了虞姬自刎,永照青史,项羽英雄盖世,却忠于爱情,他能有虞姬这样的宠姬也就足够了。后来词人以《虞美人》为词牌,专咏虞姬事的名篇佳作很多。著名词人辛弃疾作有《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词: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光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草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又作《浪淘沙·赋虞美人草》词: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唱着“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蒙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这两首词均以项羽和虞姬事迹为题材,咏歌了虞姬、项羽的忠贞爱情,虞美人草实际上是虞姬的化身。
元代的散曲中,咏唱项羽虞姬故事的,如王伯成的散套[般涉调·哨遍]《项羽自刎》,描写了从逐鹿中原到项羽自刎的全过程。其中有两首曲子云:
[耍孩儿]唯除个植楚怀忠政,错认做奸人暗等。误截一臂不任疼,猛魂飘已赵幽冥。碧澄澄万里天如水,明朗朗十分月满营。马首立虞姬氏,翠蛾低敛,粉泪双擎。[么]绝疑的宝剑挥圆颈,不二色的刚肠痛。怎教暴露在郊墟,惜香肌难入山陵。望碧云芳草封高冢,对黄土寒沙赴浅坑。伤情兴。须臾天晓,仿佛平明。
这两首曲子感 彩浓郁,写得较为动人。
宋、元杂剧中,演出项羽虞姬故事的作品也比较多。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载:宋代官本杂剧即有《霸王中和乐》、《霸王剑器》、《诸宫调霸王》三本。金代院本与之同题材者有七本:《悲怨霸王》、《范增霸王》、《草马霸王》、《散楚霸王》、《三官霸王》、《补塑霸王》、《霸王草》。元杂剧中有张时起编著的《霸王垓下别虞姬》,《录鬼簿》(曹本)著录。简名《别虞姬》。《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宝文堂书目》俱题简名。可惜以上剧本已全都散佚。不能具体了解其情节故事发展变化的轨迹。但可以肯定地说,由於杂剧的戏剧特点,必须有情节,矛盾和较完整的故事性,项羽和虐姬诀别的爱情故事一定是被丰富了,戏剧化了。这一点可以从沈采创作的传奇作品《千金记》中得到证实(见明人毛晋辑录的《六十种曲》)。《千金记》的题材,主要是演韩信故事的,在五十出中仅有《别姬》一出演项羽和虞姬诀别故事,剧中净扮项羽,贴扮虞姬:
(净)美人,我死也罢,只是舍不得你,你到那里去。(贴)告大王知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大王倘有不幸,奴家岂肯存着异心! 〔净〕罢罢,你去好生伏事汉王罢。我与你别了,再不得相会了。(贴)大王,你不须疑,赐与我三尺青锋先刎死。(净)虞美人,果是这般贞烈呵,我就把青锋付与伊。(贴)大王,和你分别去,除非梦里重相会,放心前去,(贴自刎介)粉憔玉碎。
项羽清楚地知道,自己死后,虞姬必然会落入刘邦之手,虽然虞姬表示:“奴家岂肯存着异心”但项羽仍然让她:“你去好生伏事汉王罢!”体现出项羽对虞姬的深爱,这自然更加 了已经极其悲痛的虞姬,所以她接着项羽给她的宝剑,毫不犹豫地自刎而死。这样的情节,当然使故事的戏剧性更加突出,使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更加显明具体。
现代京剧艺术中,有一个著名的传统剧目《霸王别姬》,这个剧本吸收了各代剧体之长,并经过梅三芳等表演艺术大师的精心加工,使项羽和虞姬诀别的爱情故事更加悲楚感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誉。
项羽和虞姬诀别的悲剧故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它却以强烈的历史借鉴意义和感人至深悲剧情调广泛流传,不仅在诗、词、曲、戏剧,小说等多种文艺形式中被作家再现,再创造,并且以成语、典故、俗语等形式活跃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人们经常用“霸王别姬”,“虞姬永别”、“虞歌诀别”、“泣别虞姬”、“拔山曲”、“帐中歌”等,表示在困境中与心爱的人诀别,表达处于困顿穷途中无可奈何的心情,有时则用以告诫成功者,可见这个故事是多么深入人心。
从其中的情感关系来看,《霸王别姬》讲的就是一男一女共争一男的虐心故事。
这部剧以时间为线索,从封建时期到民国到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前后,再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剧中的人物有着不同的命运,这里就不多说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仅反映了过去学习唱戏的艰苦,也反映了中国戏曲发展的艰难,特别是到后来,红极一时霸王和虞姬受到批斗,现实逼得他们自相残杀,互相揭发对方,那一段真是令人心寒又心痛。好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霸王还在,虞姬还在,虞姬像戏中一样,在霸王面前自杀身亡。
《霸王别姬》每个人都能有着不同的解读,即便是一个人,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认识,我在看过两遍后,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程蝶衣的悲剧,到底是为何?是因为他入戏太深,分不清现实与梦境吗?是因为他为爱痴狂,执着的追求着一辈子的从一而终吗?是因为他错认霸王,把黄天霸当成了自己心中认定的英雄吗?是因为他想要的是不被大众所接受,甚至不被所爱的人接受的感情吗?是因为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吗?也许,或多或少,都有吧…但我觉得,最最最重要的,是他总是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想要让他人给予他想象的那种情感吧…直到故事的最终,他才意识到,他才是自己心目中真正的霸王啊…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成全自己的一辈子,做到从一而终啊…一直以来的梦境突然间破碎,他突然间意识到了现实的存在与无奈,所以,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离开吧…
不疯魔,不成活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巩俐),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qxArJ_5XwwJ_LOmv1RpXw
pwd=s7d4 提取码:s7d41924年冬天,9岁的小豆子被当妓女的母亲切掉左手上那根畸形的指头后进入关家戏班学戏。戏班里只有师兄小石头同情关照小豆子。十年过去了,在关师父严厉和残酷的训导下,师兄二人演技很快提高,小豆子取艺名程蝶衣(张国荣饰),演旦角;小石头取艺名段小楼(张丰毅饰),演生角。俩人合演的《霸王别姬》誉满京城,师兄弟二人也红极一时。蝶衣希望和段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
段小楼娶妓女菊仙(巩俐饰)为妻,依恋着师兄的蝶衣,心情沉重地来到师兄住处,把他用屈辱换来的、师兄向往已久的名贵宝剑赠给小楼,并决定不再与小楼合演《霸王别姬》。在关师傅的召唤下,师兄弟二人再次合作。
抗战结束后,两人被迫给一群无纪律无素质的国军士兵唱戏,段小楼与士兵冲突,混乱中菊仙流产,而后有士兵以汉奸罪抓走蝶衣。段小楼倾力营救蝶衣,低声下气去求曾经玩弄蝶衣的官僚袁世卿(葛优饰)。菊仙要蝶衣说谎苟且求释,并将小楼不再与蝶衣唱戏的字据给蝶衣看。于是蝶衣在法庭上始终不屈,却因其技艺被国民党高官营救。解放后,两人的绝艺并没有受到重视,误尝鸦片的程蝶衣嗓音日差,在一次表演中破嗓,决心戒毒,历经毒瘾折磨后在段小楼夫妻的共同帮助下终于重新振作,却被当年好心收养的孩子小四陷害,小四逼着要取代他虞姬的位置与段小楼演出,段小楼不顾后果罢演,菊仙为了大局劝他演,段小楼最终进行了演出。蝶衣伤心欲绝,从此与段小楼断交。
文化大革命时,段小楼被小四陷害,并逼他诬陷蝶衣,段小楼不肯,被拉去游街,此时蝶衣却突然出现,一身虞姬装扮,甘愿同段小楼一起受辱,段小楼见蝶衣已经自投陷阱,希望能保护菊仙而在无奈中诬陷蝶衣,甚至说他是汉奸,蝶衣听后痛不欲生,以为段小楼只在乎菊仙,又看到自己所怨恨的菊仙此刻竟在可怜自己、帮助自己,便将所有的愤懑发泄在菊仙身上,抖出菊仙曾为娼妓,段小楼因此被逼与菊仙划清界线,说从来没爱过菊仙,菊仙在绝望中上吊自杀。
打倒“四人帮”后,师兄二人在分离了11年的舞台上最后一次合演《霸王别姬》,师哥段小楼引出了程蝶衣说出了那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蝶衣这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男儿身,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都活在了戏中。于是虞姬唱罢最后一句,用他送给霸王的那把注满他感情和幻想的宝剑自刎了,蝶衣在师兄小楼的怀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也结束了这出灿烂的悲剧。
观后感 ,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 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议论文 ,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霸王别姬》观后感 范文 5篇,欢迎借鉴参考。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5篇(一)
《霸王别姬》**观后感:台上只一人入了角色之中
戏台演了半生千秋,程蝶衣一人入戏痴魔成了疯。奈何这台上台下,历史变换全都通透,真正的戏中人,唯程一人耳。
幼时学戏看那角儿戏场内外光鲜亮丽,正是清王朝糜烂纷奢的光景,演员扮相华贵,场下人声鼎沸,雍容的盛世似还能长存,实则也如戏角新老代代交换一般,是王朝覆灭前仅存的荣光。所谓戏台,演的是悲欢离合,映的是时代变革。
从程第一次以名角的身份登场起,来来回回,在那戏台子上演了许多回。初时大清仍辉煌。京戏在市民 文化 消遣中的巨大消费力无可取代。人民有需求,戏场内外人山人海,翘首盼着见一眼角儿的曼妙身段情态,张望急着听一嗓子西皮二黄。大清尚在经历黑暗前最后一缕微光。
而后日军进城,戏场子也因日军将领的现身而静肃三分。堂会一曲《牡丹亭》,不论日军作为听众是否真心喜爱这中国戏曲,他们报之以的尊重和欣赏,在影片的后半程都再难寻。当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热闹的戏台上时,戏台之下,不同观众的不同情状,更是当时时代人格的真实写照。暂不提后事如何,这一张日军官兵庄重静坐赏京戏的剪影,实打实的凸显了日本整体的文化素质。
再将戏台子的 故事 后拉。从军阀将领们聚众听戏,却听不出程因吸食大烟吸坏了嗓,甚至齐声叫好开始,京戏便一步一步走向无可挽回的死局,它被摧残,被摆弄,被改头换面。再少人执着于一颦一笑一音一容,也无心耽于戏腔声色。国民素质低下,文化素养落后。戏台子上的热闹不退,而观众席里的人换了一回又一回。一伙缺失文化依托的观众,正恰如动乱中没有凭依的家国。
然后,解放战争结束,又是戏台上下,从农村出身毫无文化修养的兵士举着手电戏弄演员。一曲红歌胜过万千姹紫嫣红。没有人在乎审美和欣赏,所有人要的是实在的胜利,实在的功勋,实在的土地。
四旧不复,文化不存,对于京戏,比前文更甚,且莫谈尊重和欣赏,仅存的不过糟践和唾弃。样板戏称上,繁饰不可取,浮华亦不可用。百年传承的文化,顷刻间幻灭不存,前时仿若大梦一场。人人自危,此时程才惊觉,这时代从不等人,虞兮虞兮奈若何,戏中虞姬就义赴死慷慨,戏外虞姬执念不改。戏里人生戏外唱,他不过是时光大浪淘沙的陪葬品。最后的最后,台上只他一人入了角色之中。
何止台上,前尘了了,浮生世事,只他是戏中人。
影片的高明之处并不仅于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动静变幻光影之中,细微之处是对时代的透析,小小的一个戏台,演了程的一生,也演了历史的进退浮沉。
再看来,人去楼空茶凉,历史变迁不过一场戏,到头一场空。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5篇(二)
最近,想看一些**,书籍来提升自己,于是在豆瓣上看Top250**,选了第二名的《霸王别姬》。
看了很多部**,第一次为里面的情节掉眼泪,不管是影片中演员的演技,还是影片中的人物感情的表达,都觉得非常棒。
在哪个年代的感情,一个人几经压抑,求而不得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影片当中的那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在影片中呈上启下,画龙点睛之笔。
豆瓣影片中的经典是大众选出来的,在我看来,经典从来不会被埋没。
如果有一天,你也想看**了,有时间可以看看这部《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5篇(三)
老师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完完整整地欣赏了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霸王别姬》观后感。这足可见老师对这部片子的喜爱和高度赞赏。
说实话,如果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放映给我们看的话,我大概是永远不会去看这部片子的。因为我以前对一些所谓的大片一直没什么好印象的,对陈凯歌导演和张国荣等一些大牌明星也毫无兴趣甚至还有些排斥,对他们的**我基本上都没看过。但这部影片看下来,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让人为之动容。那些演员的演技很棒,无论是饰演段小楼的张丰毅,饰演程蝶衣的张国荣,还是饰演菊仙的巩俐,他们都把自己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不禁让人声泪俱下。
《霸王别姬》是一部感情强烈,情节曲折的戏,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有人评价它为史诗般的作品。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 传统文化 的哲学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犹如“戏梦人生”。
蝶衣,小楼,菊仙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想说清楚是不可能的,大概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明白。青少年时期的小豆子和小石头朝夕相处,必定有情,及至蝶衣小楼后由情生爱也不是不可能,更何况我想那时代戏子之间本就有许多暧昧风气。段小楼和蝶衣之间是有爱的,可他们的爱却是不同的。段小楼爱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他的师弟,而蝶衣迷恋的却是戏里叱咤风云的霸王。这注定了故事的悲剧。段的爱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无论陈蝶衣做了什么忤逆了他,对他提了什么要求,他也不敢给蝶衣脸色看,除非是他所在乎的陈蝶衣的“节”,观后感《《霸王别姬》观后感》。每次蝶衣和菊仙发生矛盾,他也总是站在蝶衣这厢,只要看师傅训他们那段就可以见分晓。小时候一直瞎嚷嚷打皮之类的话的小石头竟然苦着个脸,那是懦弱了吗不是,是真的惭愧啊!师傅去打蝶衣时,他立马搬了凳子伏在师傅面前,这难道不是情!菊仙刚说完蝶衣的不是,段小楼狠狠的一巴掌就打了过去。还有菊仙让他离开蝶衣时他的不舍,在戏院为了陈蝶衣敢和众兵油子闹事。。。这些细节都体现着师兄对师弟的爱。相比之下,蝶衣是懦弱的。在师兄被师傅杖打时他没有站出来,在戏院群殴事件中,他只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所措。其实他的懦弱也是可以理解的,当一个男人从小扮演起女性的角色,并经历一番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经历,他的心理是很容易被扭曲的。说起来,其实他也是个单纯的人,因为他的脑子里就只有他的霸王。他从小被师傅逼着唱坤角。但每次都会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是为了小石头,为了那个一直照顾他、关爱他的大师哥、后来的霸王段小楼而留了下来,心甘情愿的在后来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着唱着也就混了。
相对于蝶衣,菊仙要幸运得多,也不幸得多。她得到了段小楼的爱,却也经受了他的背信弃义。对于蝶衣,她内心始终复杂:既反感他人戏不分地迷恋自己的丈夫,又轻视他耍尽手腕要与段小楼在一起。作为女人,她在身为名妓时就渴望从良,有种要保护自己家庭的本能。她认为一切的不祥都缘于蝶衣,所以曾强烈要求丈夫与他分开;但她胆色过人,同样心地宽厚,心疼被毒瘾折磨得死去活来的蝶衣,怜惜无法上台演绎“虞姬”的蝶衣,甚至在丈夫揭发蝶衣时也予以喝止。在她生命的尽头时刻,只是澹然的将蝶衣送给小楼的剑放还给揭发了她的蝶衣,然后转身,回头,轻轻一笑,无奈伤感却无限宽容。这个八面玲珑的女子被自己深爱并深信的丈夫推向深渊,却没有再去害任何人。坚强,孤独,又那么骄傲。
在广场批斗那场戏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段小楼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背叛了蝶衣,也背叛了菊仙。从情感上说,观众都会唾弃他,可是从理性上说,我们也怨他不得,只能说是人性的弱点吧。而蝶衣受不了霸王的背叛也疯狂了。唯有菊仙是最令我感动的,她在遭受丈夫的背叛时失望的眼神,在转身回望蝶衣时伤感却宽容的一笑,让人唏嘘,我不禁流下眼泪。
最后一场戏,段小楼和蝶衣又站在舞台上,再度合作起那场见证了他们全部甜酸苦辣全部心情故事的“霸王别姬”。当段小楼忽然的唱出“我本是男儿郎”时,蝶衣那么自然的接口:又不是女娇娥。段小楼只是说,错了,又错了。这时,我分明看到了蝶衣的笑容,那笑容是坦然的,似乎他明白了什么。他笑着重复了一句: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娇娥。他终于醒悟:一直沉溺在戏中多年的情感原来只是“错了,又错了”。只可惜,他用了一辈子才明白。他坦然地拔剑,在那把见证了他们师兄弟从头至尾全部故事的剑下倒地。那样平静,波澜不惊。在我看来,对蝶衣来说这似乎是个好的结局,他终于回到了现实,恢复了的“小豆子”的身份。这比疯魔地活在戏中不可自拔好的太多。
而段小楼,这个拥有人性弱点的正常男人,在那个年代,就注定了如“霸王”一般寂寥一生的结局。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5篇(四)
戏,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中的精华,是国粹。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世人所喜闻乐见。但是,一个人可以看戏,唱戏,也可以入戏,却千万不可迷失在戏中,否则,一切灰飞烟灭。
我国戏曲在唐宋时期基本形成,唐玄宗李隆基被称为“梨园祖师”。在元朝开始繁荣,清朝发展到顶峰。到清末,全国戏曲有数百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戏曲剧种有昆曲、京剧、川剧、豫剧以及黄梅戏等几种。
新中国成立前,一个人不会写字,不会有人看不起。可要是不会哼上几句戏词,可就要被人嘲笑了。《霸王别姬》中的情节就充分体现了京剧在当时的影响力。
一个人喜欢看戏,能入戏,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要是钻进里面不出来可就完了。程蝶衣自小和师哥段小楼在戏班里学戏,为了成为一个“角儿”辛苦训练。他和师兄终于在成年之后凭借一出《霸王别姬》成为名角。可是,程蝶衣为了成为角儿付出了太多。他沉迷于戏中角色,不愿从中出来。他爱上了师哥。这在那个时代甚至是当代都是被社会所鄙视的。他犯了大忌,他不该入戏太深,不该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他的结局注定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谁也帮不了他。
程蝶衣自从爱上段小楼以后,就反对段小楼去见任何女人。不仅不能容忍段小楼去嫖妓,更不能容忍他和妓女结婚。程蝶衣的一生因为爱而颠沛流离,十分悲惨却又让人很无奈。
我们是现实社会的人,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就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去“演戏”。我们可以也有必要演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但是,我们绝不可以沉溺其中而忘记自我。一个人要能把握住自己,有自己的分寸。既要把戏演得真,又能轻松找回自我。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个人的一生正如一出戏的演绎。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和事,会需要逢场作戏来渡过难关。我们需要扮演的角色也千差万别,我们必须尽全力演好这些角色。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特征,要有自我,不可入戏太深而在戏中迷失自我。
戏,包罗万象,深邃无比。你有自我,是你在演戏,你在玩戏;你没自我,就是戏在演你,戏在玩你。在人生这座大戏台上,希望你可以进退自如。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5篇(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