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和《大风歌》虽同为楚歌体抒情短歌,但一是慷慨悲歌,一为雄豪绝唱;一是写打江山者得江山之瞬间心胸,一是写盖世英雄之壮烈扼腕。真可谓各有千秋,不同凡响。
一、背景不同:
1、《垓下歌》是项羽困于垓下。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垓下歌》这首诗从项羽口中唱出,使人感到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英雄末路的无奈溢于言表。
2、《大风歌》是刘邦班师回朝。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大风歌》刘邦唱得踌躇满志,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
二、情怀不同:
1、《垓下歌》是英雄气短。动情地抒写了一个曾经让历史也为之惊叹的慷慨悲壮英雄的悲哀,令人动容兼动情。四面楚歌中,项王在惊讶之余心生悲凉之感
2、刘邦吟唱《大风歌》是踌躇满志。表现出了自己夺得天下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思考,也是面对这个庞大的汉帝国如何发展的一种踌躇与兴奋。
三、风格不同:
《垓下歌》与《大风歌》,虽一为英雄末路的悲歌,一为开国雄主的绝唱,一为情调低沉,一为情调高亢,却能一样感染读者,传唱千古。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1、《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2、汉高祖十二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后他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
-大风歌
-垓下歌
霸王别姬的事情发生在秦末汉初。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经过数年混战,最后决定性的战役为垓下之战,也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的生死之战。
西楚霸王是一个天生的英雄,所以倾慕他的人不少。而刘邦,个人品行上是一个混混,却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他自己是混混,但能用人,团结人,从项羽哪里流出来的能人都在刘邦团队里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因此,垓下之战表面上看是项羽和刘邦的对决,争夺天下的关键战局。实际上是项羽和刘邦团队的战争。以一人之力,对抗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霸王项羽必输无语。
时,西楚霸王有美姬一名,常年跟在霸王身边。这名美姬叫做虞姬。在战争结束的前夜,西楚霸王预见到这里将会是自己人生的终点,想想自己当初揭竿而起,攻下咸阳,威慑各路诸侯的鼎盛时期,内心绝望和悲伤。此时,项羽的谋臣都一一离他而去,英雄末路悲歌之际,唯一能他和诉衷肠的人只有虞姬一人。
虞姬感念项羽对她的厚爱,也深知一旦项羽兵败,自己落入敌人之后,生活将会变得多么坎坷和艰难。与其苟且偷生,不如自刎而死,报答项王的一番情谊。
虞姬踏着歌声,死在项羽怀里。项羽兵败后,乌江自刎。两个人一起共赴黄泉。
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巩俐),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
幕后花絮
片场上张国荣没有任何生活上的额外要求,偶尔为之的是如果收工较早,他就邀请剧组人员和演员一起去喝咖啡。
陈凯歌表示张国荣是极端用功之人,《霸王别姬》开拍前他到北京生活了六个月,专心学戏。
片中张国荣饰演一位男扮女装的京剧旦角。张国荣如此入戏,以至于陈凯歌准备的一个京剧演员替身到最后也没派上用场。
从《霸王别姬》小说来看,只需要两拨演员——少年和成年,但陈凯歌觉得还不够,所以他又选了一拨幼年的小演员,而且那些小孩们都是戏校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