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作家?

谁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作家?,第1张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文学名作《谌容·人到中年》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谌容原名谌德容,当代著名女作家。1936年10月3日出生于湖北汉口。祖籍四川巫山县。出身于国民党 高级官员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成都、北平、重庆巴县等地辗转迁徙中度过,断续念小学和初中。1951年到重庆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当营业员,不久调西南工人日报社读者来信组工作,工余广泛涉猎苏联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作品,同时自修俄语和高中课程。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62年被机关精简到北京市教育局。1963年自费到山西汾阳县农村深入生活,次年调回北京,尝试话剧创作。1969年到北京郊区通县插队。1973年春调北京市第五中学任俄语教员。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万年青》。1976年再次去山西乡宁县体验生活。1978年出版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引起文坛注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问世,使她蜚声文坛。该篇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1980年至1989年,她先后创作发表了中篇小说《白雪》、《赞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错,错,错!》、《散淡的人》、《献上一束夜来香》、《懒得离婚》、《得乎失乎》以及《褪色的信》、《关于仔猪过冬问题》、《减去十岁》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其中,《太子村的秘密》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懒得离婚》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减去十岁》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内容概要 眼科女大夫陆文婷仰卧在病床上,昏迷中回忆起她一个上午在好友姜亚芬协助下接连做3个眼科手术而终于病倒的情景。眼科主任孙逸民翻阅陆的病历,“心肌梗塞”四个字把他吓住了。他让刚离开歇一会儿的陆的爱人傅家杰进病房来。陆在昏睡中追忆她与傅恋爱的甜蜜日子。孙主任回忆18年前24岁的陆文婷在医学院毕业后被挑选在眼科任住院医的经过及陆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表现。朦胧中,陆忆及赵院长请她承担给焦成思副部长做左眼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任务,焦的夫人秦波对陆却百般挑剔,引起焦的不满,可陆大夫仍然心平似镜。陆说服农民张老汉留院做眼角膜手术,说服小女孩王小嫚做斜眼矫正手术。陆得知小女儿佳佳病倒在托儿所,她仍忙到下班后才匆忙赶去将女儿抱回家。儿子园园该上学了却未吃上午饭,她只好让他买了烧饼一边吃一边上学去,自己也啃着儿子买回的干硬的冷烧饼赶去医院上班,将女儿交托给好心肠的邻居陈大妈照看。就这样,18年一贯制的“住院大夫”、工资56元半、四口人挤住在12平米小房里的陆文婷,天天往返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放下手术刀拿起切菜刀,脱下白大褂系上蓝围裙,还常常钻研业务到深夜,进行着分秒必争的战斗”,顾不上给女儿佳佳扎小辫儿,也无钱给儿子园园买一双白球鞋。她用瘦削的双肩默默地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重担,承受着各种突然的袭击和经常的折磨。这天晚上,姜亚芬和丈夫刘学尧大夫带着卤菜和葡萄酒到陆家作出国前夕的告别,举行了一次含泪的晚宴,席间倾诉着中年知识分子“外有业务重担,内有家务重担;上要供养父母,下要抚育儿女”的“超负荷运转”的艰难窘境和内心苦闷。客人走了,孩子睡了,陆文婷为丈夫变得苍老而深感心酸和自责。陆躺在病床上,昏沉中眼前闪烁着秦波那两道严厉的冷冷的目光。那是在焦副部长住进医院的那天上午,秦波缠着陆大夫反复考虑给焦做手术时会出现的各种可能,要求成立“手术小组”,讨论和制订“手术方案”。交谈中,焦回忆10年前“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叛徒”后进该医院做右眼白内障摘除手术时年轻女大夫斥退造反派的惊心动魄的情景,后来陆承认那位大夫就是自己。傅家杰呆坐在陆文婷的病床头,回想陆病倒的头一天晚上,她絮完他的棉衣又去医院查看病人,回来后她安排专攻金属力学的丈夫搬到研究所去住,好让他把8小时变成16小时,从而有所作为。中年科技人员傅家杰“文革”中把自己改造成一位“家庭妇男”,做着男女粗细的各种杂活,在家中连一张可以写字的桌子也没有,只好在床铺上展开书籍,写作科学论文,力求补回损失了的10年时间。第二天,傅搬到研究所了,陆一个上午连续给焦成思、王小嫚和张老汉非常成功地做完眼科手术,而她自己却患心肌梗塞而病倒。为送妻子上医院急诊,傅打电话给汽车公司叫出租车,对方冷冷地说“要等半个钟头”,就把电话挂了;给陆所在医院打电话,眼科办公室没人接,院汽车队回答“没有领导批的条子,不能派车”,院政治处回答“请你和行政处联系一下吧”,行政处根本没有人接电话,最后总算求助于马路上一辆小卡车司机将陆拉进医院急诊室。陆躺在病床上,回忆自己孤独、悲凉的童年,又仿佛听见佳佳和园园在呼喊“妈妈”,佳佳要梳小辫儿,园园要买白球鞋。啊,家杰追来了,呼唤着“文婷,你不能走……”;穿着白大褂的亚芬、老刘、赵院长、孙主任,穿着病房衣服的焦成思、张老汉、王小嫚,还有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眼科病人都喊着:“陆大夫!陆大夫!”陆大夫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紧张的抢救开始了,病人的心脏又开始了跳动,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王小嫚、张老汉都哀求护士允许自己进去瞧一眼陆大夫。秦波来医院看望陆文婷,走出病房后她批评赵院长怎么平时不关心陆大夫这样的人才!望着秦远去的背影,傅家杰问孙逸民她是谁孙皱了皱眉头答道:“一个马列主义老太太!”陆文婷的病情略有好转,但仍仰卧在病床上,目光呆滞,令人胆寒心碎。傅家杰见病房门口推走一位死者,死者的女儿和丈夫痛不欲生的哭喊,像一把刀刺进他的胸膛,他一头扑在陆的枕边,反复呼唤陆“你活着”,并用10多年前曾打开陆的心房的裴多菲动人的爱情诗句,希望唤起她最美好的回忆,唤起她对生的欲望和勇气。陆终于开口说话,叮嘱丈夫给园园“买一双白球鞋”、给佳佳“扎小辫儿”。两天以后,傅家杰收到姜亚芬自首都机场寄给陆文婷的一封长长的告别信,信中回忆了她们深厚的友情和艰难苦涩的人生历程,表达出对陆的敬佩之情,诉说了自己和丈夫为何非出国不可的苦衷,表示“不管我的双足走向何方,我都不会忘记故国的恩情”、“相信我们会回来的”。一个半月以后,陆大夫病体初愈,被允许出院。傅家杰细心地替妻子穿上棉毛衣和蓝布棉猴,围上驼色大长毛围巾。赵院长、孙主任,内科和眼科的一些同志们,跟在陆的身后,看着她一步一停地沿着长长的甬道走向门外。雨后的阳光格外明媚,冷风也呼啸着迎面吹来,傅家杰倍加小心地搀着妻子,迎着朝阳和寒风朝前走去。门外石阶下停着一辆黑色小卧车,那是赵院长亲自打电话向行政处要来的。陆文婷大夫靠在丈夫臂上,艰难地一步一步朝门外走去……

作品鉴赏 《人到中年》在艺术表现上非常新颖、独特,不同凡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作者在《编辑和我》一文中说,她在这篇小说中采用“那种颠颠倒倒、虚虚实实的写法”,是试图“在中篇小说的结构方式上作一些突破”。小说开篇就把仰卧在病床上、处于病危昏迷状态中的眼科女大夫陆文婷推到读者面前,一下子紧紧揪住了读者的心。然后,作者通过陆文婷昏迷中的意识活动,通过在病房护理或探望她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的言谈、举止、表情与回忆,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将陆大夫对待事业、工作、爱情和家庭的态度与感情,将她生活经历中最动人的部分,一桩桩、一件件、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映现出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陆文婷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打破了中国历代小说大都按人物活动发展的时空顺序结构故事的传统写法,既写人物眼前的实况,又写人物的回忆、联想、想象与幻觉,以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为中心来布局情节,展开画面,表现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自然、朴实、新鲜动人,别开生面。作者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不是生吞活剥,而是经过了咀嚼和消化,真正化成了自己的艺术血肉,因此写得是那样得心应手、天衣无缝,那样大胆、巧妙和富于独创性,从而使这篇小说创造出一个深邃的艺术意境,开辟了一片迷人的艺术天地,让读者充分地窥见到其中活动着的各种人物心灵的奥秘。同时,作品中还借鉴了中国历代小说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通过对比描写,通过环境、气氛的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的丰富经验。这就使作品写得巧而奇,让人耳目一新,又很适合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习惯。小说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民族诗美意识,而又与“意识流”手法自然融合,使人物心灵深层的光彩鲜活地闪耀了出来。陆文婷的情操、品种、气质以及她与傅家杰的爱情,确实是一首优美的诗,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裴多菲的诗句和北海雪景,十分贴切地烘托出这种优美的诗的意境。小说开头的精彩,也在于它是将人物意识的流动用富于诗意的语言,甚至用相当讲究的对仗和铿锵的音律表现出来。作品中节与节之间的转换,首尾的照应,也都是别出心裁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这篇小说看似处处有意识的流动,而又无处不是作者从塑造人物形象、充分显现人物心灵的需要出发,对意识活动进行精心的提炼、剪裁和装置,真是精雕细琢,而又宛如天成。总之,《人到中年》艺术表现的成功,就在于作者吸取了中外文学创作技巧的精萃,熔为一炉,锐意创新,取得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这篇小说除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惊人突破外,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在勇敢、及时而又较准确地反映新时期现实社会问题方面,它是一个新的开拓和突进。整个作品格调深沉、构思奇特,布局严谨,细节生动传神,语言清丽明快。特别是,小说中所描绘的女大夫陆文婷和“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具有相当深刻的典型性,在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朱寨在《留给读者的思考——读中篇小说〈人到中年〉》一文中谈到,就形象的丰满和深度来说,陆文婷这个人物是作者“从生活的隐蔽处发掘出来”的“一个新的艺术典型”;秦波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她圆滑含蕴的措词,拐弯抹角的试探,和颜悦色中的威胁,革命词藻下的冷酷,揭示出一个掩饰在革命面纱下面正在丧失革命精神的发霉的灵魂”。

《封锁》是张爱玲的一部短篇小说,以四十年代初战乱连连的旧上海为背景,叙述了在被封锁的电车车厢内上演的一幕凡俗人生风景图。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就在这样的一节电车车厢里,因为临时“封锁”,35岁的吕宗桢与25岁的吴翠远,两个人原本如同平行的电车轨道,毫无交集,邂逅了。

他是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银行上班的会计师。他是一个老实人,一本正经,循规蹈矩,甚至不苟言笑。在封锁后的电车上,他孤零零坐在角落里,一边吃包子,一边暗暗埋怨妻子对生活的过分计较、对他不够体贴。

她是年轻的未婚女子,大学里的英文助教。她整个人淡淡的,模棱两可地美着。她在家是好女儿,在校是好学生,如今工作了,又是尽忠职守的好老师。她觉得,世上的好人比真人多。她不快乐。

为了躲避自己不喜欢的亲戚,吕宗桢主动与吴翠远搭讪,一对陌生男女在封锁的特殊时刻,特定空间,交谈着、靠近着、感受着、炙热着,谈起了一场短暂的恋爱。本是无聊的相交,却没想到荷尔蒙的化学反应,让他们无话不说,从家庭、工作、人生到婚姻观,聊着聊着,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电车封锁解除了,人们的行动正常了,吴翠远以为那个人已经走了,可是谁能知道,一场梦境之后,吕宗桢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他又当回了那个“好人”。而属于他们的记忆,也只能是留在记忆里,却走不到现实中。

一份邂逅而起的爱情,短暂而又梦幻,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结束。这一刻,被现实打碎的爱情,就像是一个荒诞的戏剧,结局是无疾而终;又如同做了一个不近情理的梦,梦醒了,只剩满目苍凉。

中年人的世界,爱情是一种奢侈品。

中年人的世界里,别人说爱你没错,你相信了就是你的错。吕宗桢的精神出轨来得急如浪潮,甚至对她脱口而出“我不离婚,但我打算重新结婚”。吴翠远对吕宗桢的态度,慢慢从应付、谨慎、抗拒,转变为亲近和依靠。她甚至为彼此无望的爱情急哭了,幻想自己以后若嫁了别人,也绝没宗桢这般“可爱”得令她心动。她深陷在他给的恋爱幻觉中。然而,当电车再次开动,宗桢突然的避嫌行为,无疑给自作多情的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婚外恋最后现实的结局,不是对方现实,而是幼稚的一方太不懂得看清现实。

人到中年,感情就有了太多无奈,太多力不从心、甚至无能为力,忙碌生活,打拼事业,照顾老小,还有多少人能够有心思专注于经营感情?因此,中年人的世界不能说情爱,爱情是奢侈品,中年人不配拥有爱情。

对正常的夫妻来说,把爱情演绎成了不是亲情的亲情,你握着我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就像灯枯油尽,没有火花,没有回响。不是谁变了心,而是爱情最终败给了时间,败给了现实,败给了生活。

中年人的爱情,是生活,更是责任。

中年人的世界,不能崩溃,因为上有父母要孝敬,下有子女要教育;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却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所以,中年人的灵魂是孤独的,无助的。然而,人到中年,物质、感情、孩子这些都不能保障婚姻的幸福,甚至都不能保障婚姻,能够保障婚姻一直存续且美满的,其实只有责任。

这让我想起了《廊桥遗梦》里的家庭主妇弗朗西丝卡。她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婚姻生活平淡如水、在柴米油盐中迷失自我的弗朗西丝卡因为遇见罗伯特而重新找回了自我,罗伯特也满足了她对爱情全部的渴求。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四天的美好时光,后来罗伯特想带弗朗西丝卡一起离开,但弗朗西丝卡却拒绝了。因为,这里有她的丈夫,这里有她的孩子,还有她该死的责任,她只能留下,也必须留下。

中年人,谈什么都别谈爱,因为,你不配……

冰心王小波。陈忠实,余华;王安忆,苏童。,莫言。叶兆言,贾平凹,毕飞宇,金庸等等~~~~ 选集 1、王小波。这个好得没话说。可惜聪明人不长命。

2、陈忠实。《白鹿原》是我读过的最厚实的中文长篇小说。

3、余华。《活着》,字字血泪。。。

4、王安忆。看她的小说好像欣赏刺绣。不过长恨歌我不喜欢。

5、苏童。一个渐渐远去的天才。好久没有他的新作了。。。

6、莫言。这个人已经陷入了一种语言颠狂状态。不过写红高粱系列的时候还是很不错。

7、叶兆言。说实话,他没有特别出彩的作品,但是水平平均,不容易。

8、贾平凹。在高中时候喜欢看他的书。尽管他以小说成名,其实散文比小说要好。现在他的小说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9、毕飞宇。《青衣》。

10、金庸。谁能说武侠小说不是小说。

11、古龙

12、梁羽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7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