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怀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楚江怀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1张

楚江怀古其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其二: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芦洲生早雾,兰湿下微霜。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其三:

  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招。 全诗借景抒怀,凝练深挚,情真意切。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 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诗人描写了洞庭湖的风景,触景生情,追慕前贤,凭吊屈原,感怀身世,抒发了自己羡慕屈原的情怀,表达了自己苦闷忧伤的心境。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相应的对应者,这种思路我认为是背逆诗人的原意的。这首诗的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的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关键的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

另外要指出的是,“仑”和“根”韵母发音的差异(现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现代)的艺术效果,虽然其仍合格律诗的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达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注释

对该诗句的解释,赵文引述的观点有:

⑴ 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⑵ 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

⑶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的两个仆人 ,古人亦谓仆人为昆仑奴;

⑷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 ,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⑸ 有人干脆认为不可解(——榛案:这应当不可能无解,谭写此句诗时一定有他的语义)。

1、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2、总有一些经历是青春里的秘密,疼着疼着就变成了回忆,总有一些人是生命中的插曲,想着想着就变成了曾经。真正的痛是深藏心底的,能够说出来的终归不是最痛;真正的悲是只有自己懂的,可以哭出来的终究不是最悲。

3、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时光偷走的,永远都是我们眼皮底下看不见的珍贵。越是平凡的拥有,越是长久;越是温润的感情,越是无声人生,总是带着残缺的美,因缺憾而凄美。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扰乱你的生活。

4、人世间,切实而又踏实地做人非常重要。人既不应好高骛远,妄自尊大,也不应自卑一、自馁、丧失自我。谓把握自己、把握人生,其实,关键在于对自已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人做事,重要的是懂得自己该吃什么饭,知道自己能吃几个馍,清楚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明白自己的能与不能。若做到了立于自知,明于自我,也就真正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进入了人生可贵的境界。

5、多少个月辉惨淡的夜晚,随秋风残叶来到你的身边,你徘徊不定的身影一次次映在我湿润的眸中。这样静静的陪着你,这样木讷的伴着你,不能发出一丝的声响,只因怕惊动了你。而这一切,也都是不想失去你。

6、不要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才想起曾经的她。

7、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臣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8、生活,就像咖啡,不管放了多少糖,依然会有淡淡的苦味。

9、我和你断了联系,不代表我不想你,走到哪里也还是会惦记。

10、感谢那些看透了我,却还一直陪在我身边的人。等待,有时候并不是相信那个人还会回来,而是因为还有爱。别人说你变了,是因为你没有按照他的想法活罢了。别人怎么看你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你很喜欢真实的自己。别人怎么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很喜欢真实的自己。

11、独步红尘,缘分下的天空,我们总会不远而至的身边的风景邂逅一场美丽。不为一世繁华,也不会感叹落叶飘零的惆怅,只为一场邂逅时的美丽,尽管无声无息,却演绎出无与伦比的精彩。

12、其实,幸福很简单,如果你不那么行色匆匆,如果你学会用爱的眼光,如果你有足够的包容心,幸福其实离我们很近。

13、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14、我以为,回忆就会像奶昔一样在阳光下融化。

15、找到个能带给你笑容的人,因为只需一个微笑,隐晦的一天也会变得灿烂。做你自己,说出你的感受。无论什么选择,只有三个方面:好的;坏的;吉凶各半。如果你只在乎你的选择而不去把握奋斗的过程,再好的选择也会成为你不好的遭遇。

16、烟花会谢笙歌会停,谁的笑容倾国倾城。

17、我的世界不允许你的消失,不管结局是否完美。记得你说过,有些时候会特别想念从前;一个人在生病时,是最容易怀念消逝的时光的,因为那时侯的人比较脆弱。这,我都知道……花曾开过,她曾来过,纵是转身,有何感伤呢?很多人出现、消失。像一场不期而遇的雨水。一再恩宠、又一再逃离。

18、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感谢您,是用千言万语表达不出来的。

19、我不想去打扰你,只想好好的祝福你,毕竟爱情不是占有,而是真心的去祈祷。

20、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已然情深,何惧缘浅。 ——顾漫 《何以笙箫默》

21、爱一个人就像在海滩上捡贝壳,不要捡最大的,也不要捡最漂亮的,就捡你最喜欢的那一个,捡到了,就永远不要再去海。

22、对不起,因为想你害你打喷嚏。

23、说再见,却在梦里又碰面。

24、让男人适当地吃吃醋,一定让男人感到爱恨交加,五味杂陈,想永远守得住女人,男人就得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富有能量和竞争实力。有更多的人想抢夺的东西,自然就有了珠宝的特性,对待珠宝,你难道可以懈怠吗?当然不能。男人就更有了危机感,就会更把女人当宝贝。

25、想你的时候,心已沦陷成一片汪海,迷失在梦幻的世界。向着你所在城市的方向,默默地祈求,惟愿你能知道我那刻骨的思念,惟愿我有一双飞天的翅膀,悄悄流连在你的窗前,让你感知我的深情,感知我的思念,丝丝缕缕,缠缠绵绵,轻轻浅浅,层层叠叠,真真切切。

26、明明知道看你们的聊天记录俄会心痛,俄还是忍不住去看,感受一下心一点一点心碎的感觉。

27、如果在这里退缩了一步,那么过去那些重要的誓言、约定,就全部会消失不见,而我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了。

28、名人之因此能够成为名人,是正因他们在同伴嬉乐或休息时不停地攀登;凡人之因此成为凡人,是正因别人忙于攀登时他却安然入睡。

29、我爱画画,就像鱼儿无法离开水,绘画是我最重要的朋友,我也离不开画画。我想要用画画来表达我的所想,描绘世界一切美好的景色。

30、压抑内心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根源于对自己无奈的愤怒……

3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2、生活原本琐碎,很多内心的向往会被岁月的疲长拖到失去声响。若你不愿失去声响,便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点亮自己,亦温暖他人。

33、宁可孤单,也不愿意。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我不屑敷衍。不论生活如何百般诱惑,我就是这样的决绝。

34、那酒瓶在左手与右手之间,乖顺地游动着,上下弹跳,温驯而矫情。

35、毕竟该走的人终会走,留下的人总会留。早已忘记那最后一次你深拥我的味道。

1 关于故乡感情的诗句是

关于故乡感情的诗句是 1表达思念故乡情感的诗句

1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永遇乐 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太常引 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2关于“对家乡深厚感情”的句子有哪些

1 啊!家乡呀,你是多么美丽呀!你这汩汩的河流,丁冬丁冬的多好听呀!你这飞流的瀑布,打在岩石上,飞出的浪花多美丽呀!你这清凉的山泉,像捧出一面镜子似的,好像在给我梳妆呢!你这圆圆的白云,把原来蓝蓝的天空,变得更加的湛蓝了!

2 踏着轻轻的脚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抓一把泥土,散发着醉人的幽香,捉一只蝴蝶,又轻轻地把它放飞……乡村的春天永远模糊着美丽,土地上的歌谣夹杂着野花的芬芳。那麦苗在汗水的滋润中拔节,和着微风吹拂下的细雨奏响了并不优美却十分动人的旋律。

3 亲爱的故乡啊,你越来越年轻。你的子女却不再青春,我在轻轻的思念你,我在缓缓的梦着你,我默默的祈祷,你能永远美丽常在。

4 人啊!无论你离家有多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故乡山水,最想吃到的是故乡饭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乡韵,最想做到的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兰州风景很美。有风景优美的白塔山,有原始森林气息很浓的兴隆山,有与白塔山齐名的五泉山,还有历史悠久的黄河铁桥,它像一条巨龙坐落在黄河两岸,还有现在建造的金碧辉煌、灯火通明的黄河风情线,那又是一个令人置身在欢闹之中的人间仙境,我爱你,兰州。

6 啊,故乡!读万卷书怎么也读不完你的美丽,行万里路怎么也走不完对你的畅想。你的美丽和善良早已打入我的行囊,相伴我四海为家。

7 我的家乡有闻名中外的东坡赤壁,有历史悠久的青云塔,有举世瞩目的黄冈中学,家乡的旅游风景区还有很多很多,多的就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我爱我的家乡。

8 到了夜晚,最美的要数麒麟山了。站在山脚下,向上望,整座山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点的分外壮丽。走过372级台阶,还要继续爬崎岖的山路,才能达到山顶,站在山顶上向远眺望,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像灯的海洋,我爱我现在生活的城市,它是我的家乡。

9 月儿在走着,几朵白云擦过月儿身边,银白色的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人们的脸上,映在茶几的中秋食品上,摆列得很整齐,基本没动。电视里精彩的节目,越发撩动人们的心绪,大家的心,此时已经飞向那离大海很远的家。

10 林中的那棵黄桷树从我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还是一样的挺拔,不一样的是多了道道历史的沟纹,多了少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爬上它的树顶,但惧怕大众的责骂。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想,让它成为我心中对故乡敬仰的化身吧!

11 家乡是一曲悠扬的清笛,总是让人魂牵梦绕;家乡是一抹皎皎的月光,总是让人心动不已;家乡是一串永恒的记忆,总是让人想起就思念。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记忆中最深刻。

12 时常忆起故乡,似乎那种清香的奶茶悠悠四溢的又飘到了我的身边,故乡,追随我一生记忆的梦,成长后的我于故乡渐行渐远,而故乡的气息和故乡悠扬的马头琴声将是追随我一生不变的情怀。

13 家乡的街道整洁、宽阔、平坦。各种漂亮的汽车穿梭似的来来往往。街旁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超市和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了乱,我喜欢这里,我喜欢我的家乡。

14 从小生活在乡村的我,对乡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这种记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情。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我思念你,我的故乡。

15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泰山那样雄伟的峰峦,也没有香山那样死活的枫叶,但他四季风光如画,谁见了都会赞叹不已!

3形容回家喜悦心情的诗词

古人言近乡情怯,谈到回家,想到的都是些伤感的诗词,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经《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宋之问《渡汉江》中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汉乐府中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如果非要找一首喜悦的,那就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哪些古诗是表达思念家乡情感的诗句

1、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3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5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

<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7、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8、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0、<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5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古诗

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古诗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

杜甫带着妻逃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延州(今延安),企图赶灵武平叛效力,叛军势力已膨胀鄜州北启程久叛军捉住送沦陷安;望月思家写首千古传诵名作题《月夜》。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

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6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古诗

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古诗有: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5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1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2 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3 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逃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延州(今延安),企图赶灵武平叛效力,叛军势力已膨胀鄜州北启程久叛军捉住送沦陷安;望月思家写首千古传诵名作题《月夜》。

4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5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7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什么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8哪些古诗是表达思念家乡情感的诗句

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7、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8、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9、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10、闻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11、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9表是思乡感情的诗句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反:通“返”。 故乡:指故林,故枝。

狐死必首丘:据说狐将死时头总朝向出生的小山。首,头朝向。

以飞禽走兽不忘出生之地,喻指对祖国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后来以形容对故乡的热爱、怀念,不忘其本。

●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 汉·桓宽《盐铁论·未通》 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

依:依恋。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马:泛指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泛指南方的鸟,胡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马和鸟尚恋旧不忘本,暗喻对故国对乡土的眷念。

●离家日趋远,衣带渐趋缓。 汉·乐府古辞《古歌》 离家愈远,乡情愈深,人也日渐消瘦了。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汉·佚名《别诗》 远行的人怀想着遥远的前路,客游异乡的人思恋着家乡。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汉·王粲《登楼赋》 少:同“稍”。

荆州虽然的确美好,但并非我的故乡,哪里值得略事停留呢。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三国·魏·曹操《却东门西门行》 冉冉:渐进状态。

老:老年。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三国·魏·曹操《却东门西门行》 狐狸死时把头朝向出生的土丘,而人怎能忘掉自己的故乡。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三国·魏·曹丕《杂诗二首》 郁郁:十分忧郁。 绵绵:连续不断。

一俯一仰,水月生情,乡思萦回,不能自己,以景托情,恰到好处。 ●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

三国·魏·曹植《磐石篇》 长太息:长久地大声叹息。 思想:思虑和想念。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汉·王粲《登楼赋》 人情在怀念故乡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哪里会因为失意或得志而有所不同呢?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汉·应瑒《别诗》 形容年轻力壮之时到处奔波,而到了年老体衰之时就要回归故里终老。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晋·张协《杂诗》 奔流的水波总是依恋着原先的水滨,飘行的浮云也是萦思着从前的山峰。 ●日远迈兮思予心,恋所生兮泪不禁。

三国·魏·嵇康《思亲》 禁:止。 离家时间愈长,愈是思念亲人。

●羁雄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 羁雄:在外作客的杰出的人物。

迷鸟:迷失方向了的鸟。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北朝·北周·庾信《和侃法师》 出外云游历经不少岁月了,在外作客反而增添了怀念故乡的情怀。 ●饮水者怀其源。

北朝·北周·庾信《微调曲》 饮水的人总是怀念着水的源头。此即“饮水思源”之意。

●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北朝·北周·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 涸鲋:在干竭的车辙中的鲋鱼,比喻身处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久客每思乡。 北朝·北周·庾信《送刘中书葬诗》 久客:长时间客居异乡。

●回首望乡落泪,不知何处天边。 北朝·北周·庾信《怨歌行》 回望故乡,不禁泪下,它远在天边,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北朝·北周·瘐信《燕射歌辞》 实:果实。

流:水。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鬒(zhěn枕):黑发。

深情思乡,归去无日,怎能不愁白了头发?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朝·齐·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指长江。

未央:未尽。 以日夜不停的大江流水作比,表现出客居异乡的人不尽的悲愁。

以江流比心情,气魄壮大。 ●叹息东流水,何如故乡陌? 南朝·陈·阴铿《和侯司空登楼望乡》 瞻云:向高空仰望天空的云。

鸟道:谓高而险,只有飞鸟能通过的山路。 ●临流自多美,况此还故乡。

南朝·梁·刘孝绰《太子濮落日望水诗》 落照中山水已多奇幻,人还故乡,更觉美不胜收。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思:指乡思。 归心虽在春花开放前萌发,但真正返回却要后于将要北去的大雁。

见出思归心切而又不能早归的惆怅之情。 ●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唐·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陌:田间的小路。 酣酣:浓盛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君:你。

绮窗:指用白绫糊裱的窗。 著花未:花开了没有。

故乡久别,可忆者多,而独问窗前的梅花,其清逸闲适之情可以想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太阳下山了,暮烟沉沉,江波无际,站在黄鹤楼上面对苍茫的景色,看不见故乡在何处,而望着烟雾迷蒙的江波,更使人增添了乡愁。 ●青山明月梦中看。

唐·王昌龄《李仓曹宅夜饮》 故乡那翠绿欲滴的青山和那清澈如水的明月,只能在睡梦里才能看到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唐·李白《客中作》 只要主人能使客人畅饮尽醉,他就不知道作客的他乡是什么地方。美酒玉杯,流连忘返,身在客中,醉不思乡,显示作者豪放的个性。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唐·刘长卿《代边将有怀》 秋草:秋天的肥草。

征人:出征打仗的人。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唐·李白《太原早秋》 想要回归家乡的念头每日都萦绕在心中,就象汾水那样悠长不绝。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

七律,冬云(一):

七律冬云请你联系相关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律 冬云

(1962年12月26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释:

〔冬云〕作诗日期十二月二十六日(作者的生日),在当年冬至节后的第四天旧说“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大地微微暖气吹”,这里是比喻虽在冬至,大地并没有完全被寒流控制

〔罴(pí皮)〕熊的一种,现在叫马熊或人熊

作法

这首诗上来的“飞”和“稀”是五微,下面的“吹”、“罴”、“奇”属于四支《冬云》押得是四支大韵,组合力强的字多得是,大可不必从五微借字,而且一借就是两个

题解

这是毛泽东为自己七十岁生日(中国传统算法)作的诗

七律,冬云(二):

请问古代形容人们励志的诗词有哪些七律,冬云

励志古诗词

  

  1、《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1、《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2、《劝学》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3、《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4、《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15、《遣兴》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16、《论诗十绝》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17、《戏为六绝》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1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出处: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

除却:除了。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 完解

"曾经沧海难为水",对我而言则是:曾读此诗难为诗。它把人对某种生死之恋的刻骨铭心写绝了。

沧海之后,再无水了,那该怎麼办呢人总不能在无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毙吧。

或许有两种可能。

要麼在记忆之海裏继续沉浸,在往事裏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

要麼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裏波光重叠著波光,倒影重叠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

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

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裏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

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

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

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

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

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

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又觉得,曾经到过沧海深处,记忆裏灌满海水的人,当他上岸,当他回过头来,会不会看见那一汪不显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许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让他领略到另一种仁慈,另一种福气使他陷於绝境的人生获得拯救

何况,"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可以再商量的,巫山上的云是最纯洁美丽的,而且有著神话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麼每一座山上升起的云都是神话的云,美丽的云,她们缭绕著孤独的山峰,填补并装饰了天空的巨大空虚,而且,借助风和气流的酝酿,她们会降下雨,降下雪--

雨和雪会化做天下的好水。

正是:

曾经沧海仍有水,

除却巫山也是云。

“我欲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谭嗣同的诗《狱中题壁》,原诗曰: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编辑本段全诗翻译

  望门的时候想起张俭了 忍住死的悲痛想起杜根 我想在敌人刀前大笑 变法者(留下的人和逃跑的人)的忠心如两个昆仑山

编辑本段作者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浏阳(今湖南省浏阳县)人。曾为候补知府、军机章京。自幼随父宦游,足迹遍大半个中国,较熟悉当时的社会情况。他是改良主义的激进派。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中国积弱不振,积极从事变法维新活动,严厉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伦理道德,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中的激进派。一八九八年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因戊戌政变被捕,慷慨就义。著有《谭嗣同全集》。

  有感一首

 作者:谭嗣同

 朝代:清朝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9世纪末谭嗣同《有感》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下列与之同一主题背景的诗句是( )

 A.“塞山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D.“我白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答案:B

  解析:

 1896年谭嗣同就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作的,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之同一主题背景的诗句是丘逢甲的“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著名的义军首领,1896年作《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A是孙中山祭奠和追思萍浏醴起义烈士刘道一的诗句;C是蒋介石1944年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的口号,D是谭嗣同1898年《狱中题壁》中诗句。本题选B项。

  赏析:

 19世纪末谭嗣同《有感》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下列与之同一主题背景的诗句是( )

 A.“塞山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B.“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D.“我白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答案:B

  解析:

 1896年谭嗣同就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作的,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之同一主题背景的诗句是丘逢甲的“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著名的义军首领,1896年作《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A是孙中山祭奠和追思萍浏醴起义烈士刘道一的诗句;C是蒋介石1944年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的口号,D是谭嗣同1898年《狱中题壁》中诗句。本题选B项。

在赤壁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文豪,他是一位在文学艺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杰出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 ,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另外苏洵对他是深有影响的。

苏轼因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进而又被列为“韩柳欧苏四大家”;他写的诗歌被尊为“宋诗的典范”;他的词,被称为“为词立法,”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和开创之人;他在绘画方面与米沛、李龙眠,并称宋代四大家,擅长画墨竹,其实他的书法也有独特的造诣。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二十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舛,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真的是历尽苦难,完成自我的一个诗人。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足迹所履进20处:四川——开封——风翔——京城——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京城——杭州——颖州——宣州— —惠州——儋州等。

苏轼一生虽然走过一条极其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但他从未消沉绝望过,而是在历尽苦难中完成自我,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任何挫折、不幸都不能在精神上击垮他,战胜他。

在坎坷的境遇中,苏轼就是苏轼,他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压抑,在事业上终于成就一番作为,他所到之处,都积极为民众办是实事,处处留有“政声”。在风翔他被称为:“苏 贤能”;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在海南他又建医院,学校等。在文明创作上,他的最优秀诗篇都是在贬低写就;在生活方面,所到之处都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得当地人民爱戴。苏轼在民间影响极大,东坡巾,东坡帽,东坡扇,东坡酒等等,或时髦一时,或流传至今。足见苏轼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苏轼留下的遗产也为数不少,除了四川眉山有“三苏祠”外,全国上下有百处关于苏轼的遗迹。三苏祠有朱德亲笔题词: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二、苏轼旷达性格形成的原因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工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 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会有以下表现:一,殉道。即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自沉汨罗江。二,抱怨。既在诗中抒发穷困愁苦,怀才不遇的怨气。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以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 ;杜甫关心国计民生,但抱负不能施展,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陈子昂“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

但到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谅解了,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苏轼是何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呢?我认为这与苏轼少年时代就具备的两种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苏轼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的地方。一方面他从小就有坚定的儒家用世的志向,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后受迫害时,不苟且偷生,宁愿付出生命,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一样。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又想富贵寿考,岂能两全?母亲原你去完成理想。”读到这里时,小苏轼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做范谤。苏母说:“你能做范谤,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苏轼一生,不阿新党,也不附旧炎。他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回到朝廷上,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盲从哪一派人物,也不愿随波逐流。因此,才遭受到那么多的贬逐,但其志愿、理想、操行始终一致。关键时候,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用他的话说就是“如蝇在口,不吐不快”。

苏轼少年时代也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他自幼喜欢《庄子》。《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个比喻:“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个比喻是描述一种很高的修养。说是在藐姑射的山上,有一得道真人,肌肤像冰雪样洁白,姿态像处女样美丽,洪水滔天而不会被淹死,大旱使金石融化、土山枯焦而他不会被伤害。——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此外,《庄子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今臣之刀近十九年矣,所解牛数千矣,而刀刃如新发于硎。”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而在《庄子逍遥游》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南冥东,天池也。”这种高远的、不受拘束的、超远旷达的修养和想象的故事,《庄子》里还讲了很多。苏轼小时侯读《庄子》他说:“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苏轼传)他是说从前内心也有些见解,自己不能说出来,现在在读《庄子》,正好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的。这是非常奇妙的。说明苏子自幼就像佛家说的有慧根,对道学家说精髓有早悟。苏轼在幼小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合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是苏轼成材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苏轼的两点做人的态度会有教深一步的认识:

苏轼两点做人态度: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挫折采取超然旷达的态度处理,正如他自己所言:“进退得丧,齐齐久矣,皆不足道。”而对于国家、人民的忠爱之心,则是始终执著,没有改变的。所以只要回到朝廷去,他应该说什么正直的话,还照样说。经过多少危苦患难,仍然是那样忠直。而且贬官在外时,尽力为民办实事。在风翔被人民称为“苏贤能”,在密救过旱灾,在徐州救过水灾,在杭州修西湖、建医院,惠州修桥梁,在儋州建医院、学校,尽力为民办实事,所到之处均有极好的政声。苦难铸就了苏轼伟大的人格。

三苏轼的诗词

说起苏轼不说其诗词就像到了杭州没去看西湖一样。

(一)苏轼的诗文

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现存的诗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极富情趣或理趣。如《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作,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无不曲尽其妙,具有悠然不尽的情致。《题西林壁》则由看山引发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问题。它告戒人们: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摆脱个人偏见。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对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大呢个关系的思辩,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警戒。苏轼诗中这种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这里融为一体,就是所谓的宋诗“理趣”。

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苏轼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苏轼是有志于经世济民的诗人。他出身寒素,入仕后累遭贬谪,接近下层民众,这为他写作此类诗提供了基础,像《吴中田妇叹》等诗篇都是此种精神的反映。

苏轼还常常借用历史题材,揭露现实政治弊端。《荔枝叹》是这类诗的名作。表现了诗人敢于抗争的精神。

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散文化、议论化是苏诗的特点,各种题材,他都能恰当地点染,融触处生春,无不如意。

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有“韩如潮水,柳如泉。欧如瀚,苏如海”之喻。

苏轼的论说文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教战守策》是论述居安思危、教民武备战之文,,作者针对北宋苟安的现状,提出战守策略,非常切中时弊。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游记和亭台楼堂记等。数量虽不多,却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碑传文代表作有《方山子传》、《书刘庭式事》。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科学考察性质的文章。它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组织成文,旨在说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杂文小品在苏轼散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数量大,艺术成就也很高,它包括随笔、序跋、书信、杂著等,此类文章大都是随手拈来,信笔写成,展现作者的襟怀和个性,且极富神韵和情趣。如《日喻》等。

苏轼的赋作,以前后《赤壁赋》名声最著。《前赤壁赋》写名月秋夜,与友人泛舟赤壁,在水光月色之中,借景抒怀,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虽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但主要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后赤壁赋》写作者在东夜月下,登高览物,表现出从清风明月和挟仙遨游中摆脱苦闷的潇洒和超脱。两赋语言骈散相间,声韵铿锵和谐,主宾问答自然,是宋代文赋的佳篇。

(二)苏轼的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词在题材内容、风格意境和语言音律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推广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词的创作的新阶段。

苏轼对词的贡献,首先在于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他打破诗词有别的人为界限,促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作。

在题材内容上,苏轼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尊前”引向了人间社会,以至赢得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价。苏词众多的题材中,以抒情词、咏物词和田园词的成就最高。

就抒情词而言,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之外,苏轼大胆开拓,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他用词表现自我,用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为政、爱国、怀古以至广泛的人伦之情。如《沁园春》(孤馆灯青)抒写“致君尧舜”“用舍由时”的为政抱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写密州出猎的盛况,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其中又有一首词人四奶奶爱妻王弗的悼亡作。即“十年里生死两茫茫……”,借用梦境抒胸臆诉悲苦,情真意挚,沉痛断肠。

实施咏物词多达30余首,且艺术精湛,不但重形似描写,而且重神似描写,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寄托。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的田园词是对宋词题材的一个突破。他在徐州所做的组词《浣溪沙》五首,描写了农村风光、农民形象、劳动生活和乡风民俗,宛如一曲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

在词风上,苏轼可谓开创了豪放的意境。最具代表的是《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词人挥洒如椽之笔,描画雄奇壮美的江山景色,又驱使无限时空,赞美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感情豪迈而又沉郁。

苏轼还开创了旷达词。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通篇吟月,却处处关合人事。词人似与月对谈,探讨人生意义,最终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摆脱了人生苦恼,实现了旷达。此类词还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传统婉约词的创作,也多佳制。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

在语言和音律上,苏轼也有创新。苏词的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不似柳词的俚俗,更没有花间词的脂粉气,而以清雄韶秀见长。在词调上,他引进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调。如《沁园春》、《永遇乐》、《水调歌头》、《贺新郎》等。

总之,苏轼终究以苏轼的姿态成就了一代文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9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