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第1张

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②,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③,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④,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宾客⑤。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①洞庭青草:洞庭湖在岳阳市西南,青草湖在洞庭之南,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②玉界琼田:形容月下湖水晶莹如玉。界:一作“鉴”。

③岭海:指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短发萧骚:头发稀少。襟袖冷:谓两袖清风,廉洁清贫。

⑤“尽挹西江”三句:舀尽长江水当酒浆,以北斗做酒器盛酒,大地万物当做宾客。西江:指长江。

翻译:

洞庭青草,临近中秋。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赏析: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应念岭表经年,肝胆皆冰雪”。当职期间,自问心中无愧,也就把这往昔打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万物邀作宾客,举杯畅饮。扣舷而啸,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其气势之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可以并读。

此词别本题作“过洞庭”,此词为月夜泛舟洞庭,写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有人说本词相当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谓真知灼见。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尚能泰然自若,游于物外的处世态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王闿运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全词将清奇壮美的景色,与词人的主体人格相一致,达到一种宠辱皆忘,物我浑然不分的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是一首抒发诗人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的作品,主要通过赛咏历史故事和叙事形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下片中的杜甫回到了自己当年经历的船舶翻覆、激流倾覆的经历,思考着时光荏苒和人生多舛的命运。他感慨历史的变迁和自己过去的荒唐,并且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感到担忧。此时,他眺望长江大川,心里泛起了不同的感受。

在诗的结尾,他留下了最后的感叹:“此地无垠天地间,不愿独生双兔峰”。这一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思考,他认为自己虽然已经身在巨大的天地之间,却还是希望能够有个伴侣和自己共同度过一生。诗人意思是表示人生虽是蜉蝣之事,但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得到一些陪伴,化解自身的孤独和无助,得到一份亲情和深情的陪伴。

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赏析:

黄蓼园云: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蓼园词选》)

王闿运云: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黄庭坚此词作于戎州。作者在西南地区度过了五年的贬谪生活。这首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对被贬的不满心情。词前有一小序,申明作词经过。又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载,黄庭坚对这首词非常自诩,并说“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可见,这首词是有意学习苏轼《念奴娇》之豪放词风的。词以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三句描绘开阔壮丽的远景:雨后天晴,虹霓出现,秋空如洗,山峦叠翠,状如修眉,一片仲秋景色,衬托出作者开朗与快意的情怀。“桂影”以下六句写初月东升直至皓月当头的过程,其中穿插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颇具诗意。末二句从月光转到美酒,为过渡到下片作好准备。下片即景抒情。换头三句点出时间、地点与人物,指出当时是在张宽夫园中与外甥辈欢聚游乐。“共倒金荷”三句借畅饮寻欢暗中反映贬谪万里之外的困顿。“老子平生”六句写心情的旷达并借笛子的吹奏来表达内在的抑郁不平。但是,词人并没有被贬谪期间的愁苦情绪所压垮,也没有一味地牢骚不平,而是努力将自身融入自然和音乐,求得身心的解脱。这首词具有一种抑郁深拙与达观豪迈交织在一起的风格。词写仲秋景色,却没有古诗词中寻常可见的“枫林”、“落木”之类的衰飒景象,有的只是“断虹”、“秋空”、“万里青天”、“一轮玉”、“森木”等等巨大的、色彩鲜明的客观景物。面对这样一些经秋雨洗涤的自然景物,词人又怎能不胸胆开张、精神饱满呢?这样的景物与达观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这首词苍劲、乐观、豪迈的风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说:“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夏敬观《手批山谷词》说“山谷重拙”,这些特点,在这首词里都有所表现。 黄词有学苏之处,也有被人讥诮的似柳永的情词,他的词风在当时人中可谓极其多变而复杂,极其典雅的作品与极其俚俗甚至有点“亵诨”的作品,在山谷词中形成奇妙的对比。也许从某一方面来说,黄词之所以不能象苏轼、秦观一样成为大家,就是因为他的风格多变,反而无所树立吧!他的词中有用俗语极多的,甚至被人说成是元曲的先声,也有趣味比较低级的,显然是消遣随意之作。

宋代词人吕本中的作品《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该词与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风格大不相同: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结构上没有重章复沓而是如行云流水直泻。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每次读到这首《念奴娇》时,我都会被作者张孝祥的凌云之气概所折服。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是多么的广阔而浪漫,让我想到屈原的“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想到李贺的“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虽同为豪放派此人,但不同于苏轼的豁达乐观与辛弃疾的壮志难酬,张孝祥的词总给我一种一挥而就不假雕琢之感,其浪漫与凌厉,颇似盛唐之风。

这首词是隆庆二年张孝祥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在隆庆元年,同样心怀凌云之志的宋孝宗发动隆庆北伐,虽初战大捷,但而后节节败退,只得再于金国和议。

但张孝祥仍旧坚持自己主战收复中原的理想,可汤思退指使尹樯弹劾张孝祥,张孝祥因此第二次在政治生涯上遭到打击和排斥。就是在这个时候,张孝祥写下了这篇气势恢宏的《念奴娇》。

而这首词,或许也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折射。在我看来,宋孝宗在位期间的南宋,是最有活力最有志气最为强盛的南宋。宋孝宗平反岳飞之案,重用主战派大臣,虽北伐失败,但仍积极改革,广施新政,也无怪孝宗被称为南宋最热血的帝王了。

在宋孝宗继任的前一年,张孝祥的好友虞允文指挥南宋军民取得采石大捷,张孝祥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而这一年,刚好是绍兴和议后的第20年。张孝祥著名的《六州歌头》便是写这20年间的南宋:“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在这一个个短句层层推进中,一副历史画卷平铺开来,而绘制这副画卷的笔墨,恰是张孝祥满腔的爱国激情。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但在种种的过往与现实中,不灭的,还有浪漫。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壁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回想往事和古代的故事的时候感慨万千,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时期的英雄的赞叹之情。同时感叹时光流逝,应该珍惜当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1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