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修改一下这首诗。谢谢!陈陈说说随缘行,碧波浪头拜观音。灯下静修钟鼓伴,愿能度尽诸众生。

帮我修改一下这首诗。谢谢!陈陈说说随缘行,碧波浪头拜观音。灯下静修钟鼓伴,愿能度尽诸众生。,第1张

我按照格律诗词的古声旧韵给你批改:

陈陈说说随缘行,——平平仄仄平平平。“随缘行”犯“下三平”,出律,大忌。

碧波浪头拜观音。——仄平仄平仄平平。“碧波”犯“失粘”,“拜观音”是病句。“音”出韵,因为韵母是“in”。

灯下静修钟鼓伴,——平仄仄平平仄仄。这句很规范标准,合律。

愿能度尽诸众生。——仄平仄仄平仄平。拗句,同句救,合律。

——先从格律看,有很多失律的地方,要么做大调整,修改平仄;要么索性不管平仄,当古体诗写就好了。

其次,从写作手法(章法)来看,我们用基本的“起承转合”的章法来看,你修改的“灯下清钟寒夜短”要比“灯下静修钟鼓伴”要好得多,因为前者的意境比后者强,但是“静修身心度众生”的调整比不过“愿能度尽诸众生”,因为第四句的写作手法之所以称“合”,就是要拔高自己整篇诗的境界,后句的“愿”字将这一句诗的语气开始加重,而不是你改后的平平淡淡,更符合诗词的意境提升,因此,如果不改你的原文,只用你的东西,那么这样组合是最好的(除了观音的“音”出韵了,也就是说:其他几个字押韵,如“行”、“生”,韵母都是ng,且ing和eng可以通韵,但“音”的韵母却是in,这个是属于原则性的错误,要么完全换掉,否则这首诗连七言古诗都算不上,只能算顺口溜了。当然,你若不在乎,又不当作品来发表,就无所谓了):

陈陈说说随缘行,

碧波浪头拜观音。

灯下清钟寒夜短,

愿能度尽诸众生。

——根据你的补充提问“灯下清钟寒夜短改为灯下静修钟鼓伴”,还是没有“灯下清钟寒夜短”的好,因为这句话本身描绘的就很有意境,虽然没有“静修”一词,实际上包含了静修的意思,古人常说“不着一字,尽著风流”,意思就是不要去直接描写但却又让人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说的更直接的就是你不要说自己的好,但很多人都说你好。写诗也是如此,所以你后面修改的,反而太直接,没有原来的有意境。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只言片语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八点整,我的好朋友们一个个来到了我家,我们玩起了只言片语这个游戏。

我拿出牌,大声说起游戏规则:"每个人先拿五张牌,出题者做一个动作,或说一个词,一句话,每个人给出题者一张牌,由出题者排序,然后每个人猜一猜出题者出的牌,把序号给出题者,全答对或全答错则出题者不得分,只有有人答对有人答错出题者就得三分,参与者出的牌只要有人选择一次就得一分,二次就得二分,以此类推。"

我说完后,看了看苗苗姐姐,陈陈和晗晗。只见她们趴在桌上,闭上了眼。我气得眼冒金星,不过拿她们没办法,我只好说:"开始吧!"

游戏就这样开始了,陈陈说:"冷。"冷?一个字怎么猜?好吧,我们各自出了一张牌,陈陈把四张牌排好序。冷?我思索着,没有头绪,猜不出来,只好出3了。陈陈说:"萱萱答错了!"便大笑起来,还说:"三分!"我见她得意得不得了,便说:"奇怪!"三人一下子定住了,陈陈的笑声也停止了。她们各给我一张牌,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一张牌都没有跟我一样的。

我把牌排好序,苗苗姐姐说;"我来猜一个吧!""嘿嘿!我的题也要猜?嘿嘿……"我大笑不止,果然没有一个人答对,可我也不能加分了,我兴奋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

……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到了妈妈规定的九点。游戏结束了,我赢了!真期盼下一个八点快点来到。

一、“陈”作动词

1、“陈”的意思是安放、摆设、排列时,组词如下:

陈设、陈列、陈兵

2“陈”的意思是叙述、说明时,组词如下:

陈述、陈情、陈诉、陈说、陈言

二、“陈”作名词时,“陈”的意思是时间久的,旧的。组词如下:

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扩展资料

一、字体演变

二、说文解字

1、文言版《说文解字》:陈,宛丘,舜後妫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          

2、白话版《说文解字》:陈,宛丘,地名,是叫“妫满”的舜后所封的地方。字形采用“阜、木”作边旁,采用“申”作声旁。

三、词语解释

1、陈设 [ chén shè ] 

摆设:屋里~着新式家具。

摆设的东西:房间里的一切~都很简单朴素。

文学作品示例:巴金 《灭亡》八:“我住在楼上,房里的陈设极其华丽,很合我底意思。”

2、陈述 [ chén shù ] 

有条有理地说出:~理由。~意见。

文学作品示例:唐代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宫山僧》:“及引上,则以昨夜之事本末陈述。” 

3、陈旧 [ chén jiù ] 

旧的、过时的:~的观念应该抛弃。

文学作品示例: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儿时”》:“宇宙和社会是那么陈旧,无味,虽则它们其实比‘儿时’新鲜得多了。” 

  赏析一:

  此词的写作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倔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辛弃疾是很会用典的,他作此词时,已年届六旬。人上了年纪,自然喜欢讲古,再加之题为“怀古”,托古讽今,不用典故行吗全词用典虽多,却都相当贴切恰当,不仅没有妨碍思想,而且用简炼的语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非一般“掉书袋”可比。首先,词人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对照。词中所选典故,均与京口北固亭相吻合,与帝王将相有关,且远涉前代南北分离史事。使用这些典故,可直而不露、隐而不晦地与南宋统治者进行类比或对比。如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于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倔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使人多么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材,令人久久扼腕长叹。其中,以刘宋比南宋,以北魏比金国,以刘义隆、王玄谟昏君庸臣比现实生活中的宋宁宗、韩位胄,足见用典之精,又显作者胆量之大,不畏当权者。其次,将典故当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若用典多且不好,如沙入眼中;用得多且好,可收言简意丰之功效。词中所用典故,都是经过了再创作,毫无面目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拓跋焘庆功的场面,“一片神鸦社鼓”,其喧嚷之声闻于耳畔;写自己年岁老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萦绕笔端。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

  赏析二: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里。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传说中他的故居遗迹,还能引起人们的瞻慕追怀。在这里,作者发的是思古之幽情,写的是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那么,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这首词的下片共十二句,有三层意思。峰回路转,愈转愈深。被组织在词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血脉动荡,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融成一片,给作品造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深宏博大的意境。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这是第一层。 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见《资治通鉴宋纪》)。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见《宋书王玄谟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卫青、霍去病各统大军分道出塞与匈奴战,皆大胜,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封、禅,谓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报天地之功,为战胜也。“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元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画,虑而后动,虽未必能成就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然而收复一部分河南旧地,则是完全可能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头脑发热,听不进老臣宿将的意见,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元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国势一蹶而不振了①。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辛弃疾是在语重心长地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草从事,“封狼居胥”的壮举,只落得“仓皇北顾”的哀愁。

  想到这里,稼轩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端。随着作者思绪的剧烈波动,词意不断深化,而转入了第二层。

  稼轩是四十三年前,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的。正如他在《鹧鸪天》一词中所说的那样:“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朴姑。”那沸腾的战斗岁月,是他英雄事业的发轫之始。当时,宋军在采石矶击破南犯的金兵,完颜亮为部下所杀,人心振奋,北方义军纷起,动摇了女真贵族在中原的统治,形势是大有可为的。刚即位的宋孝宗也颇有恢复之志,起用主战派首领张浚,积极进行北伐。可是符离败退后,他就坚持不下去,于是主和派重新得势,再一次与金国通使议和。从此,南北分裂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辛弃疾的鸿鹄之志也就无从施展,“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同上词)了。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四十三年后,重新经营恢复中原的事业,民心士气,都和四十三年前有所不同,当然要困难得多。“烽火扬州”和“佛狸祠下”的今昔对照所展示的历史图景,正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忆当年的感慨心声。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用意是什么呢?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的瓜步山上。永嘉二十七年,元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时,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拓跋焘小字佛狸,当时流传有“虏马饮江水,佛狸明年死”的童谣,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词中提到佛狸祠,似乎和元魏南侵有关,所以引起了理解上的种种歧异。其实这里的“神鸦社鼓”,也就是东坡《浣溪沙》词里所描绘的“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情景,是一幅迎神赛会的生活场景。在古代,迎神赛会,是普遍流行的民间风俗,和农村生产劳动是紧密联系着的。在终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农民祈晴祈雨,以及种种生活愿望的祈祷,都离不开神。利用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一方面酬神娱神,一方面大家欢聚一番。在农民看来,只要是神,就会管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就会给他们以福佑。有庙宇的地方,就会有“神鸦社鼓”的祭祀活动。至于这一座庙宇供奉的是什么神,对农民说来,是无关宏旨的。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的人们也是一样,他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更不会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当前金人的入侵联系起来。因而,“神鸦社鼓”所揭示的客观意义,只不过是农村生活的一种环境气氛而已,没有必要再多加研究。然而辛弃疾在词里摄取佛狸祠这一特写镜头,则是有其深刻寓意;它和上文的“烽火扬州”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从“可堪回首”这句话里生发出来的。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动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稼轩曾不止一次地以佛狸影射完颜亮。例如在《水调歌头》词中说:“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词中的佛狸,就是指完颜亮,正好作为此词的解释。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迹,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安宁祥和景象,全无战斗气氛。辛弃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放弃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时机,使得自己南归四十多年,而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在这里,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那么,辛弃疾是不是就认为良机已经错过,事情已无法挽救了呢?当然不是这样。对于这次北伐,他是赞成的,但认为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而准备是否充分,关键在于举措是否得宜,在于任用什么样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议,应当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暗示以此自任,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于是他就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词意转入了最后一层。

  只要读过《史记廉颇列传》的人,都会很自然地把“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的老将廉颇,和“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刘过《呈稼轩》诗中语)的辛弃疾联系起来,感到他借古人为自己写照,形象是多么饱满、鲜明,比拟是多么贴切、逼真!不仅如此,稼轩选用这一典故还有更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这可以从下列两方面来体会。

  首先,廉颇在赵国,不仅是一位“以勇气闻于诸侯”的猛将,而且在秦赵长期相持的斗争中,他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缩,为秦国所惧服的老臣宿将。赵王之所以“思复得廉颇”,也是因为“数困于秦兵”,谋求抗击强秦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因而廉颇的用舍行藏,关系到赵秦抗争的局势、赵国国运的兴衰,而不仅仅是廉颇个人的升沉得失问题。其次,廉颇此次之所以终于没有被赵王起用,则是由于他的仇人郭开搞阴谋诡计,蒙蔽了赵王。廉颇个人的遭遇,正反映了当时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从这一故事所揭示的历史意义,结合作者四十三年来的身世遭遇,特别是从不久后他又被韩侂胄一脚踢开,落职南归时所发出的“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瑞鹧鸪乙丑奉祠舟次馀杭作》)的慨叹,再回过头来体会他作此词时的处境和心情,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忧愤之深广,也会惊叹于他用典的出神入化了。

  岳珂在《桯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提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之后,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人们往往从这一段记载引出这样一条结论:辛弃疾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他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创作态度可谓严肃认真。而这条材料所透露的另一条重要消息却被人们所忽视:以稼轩这样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为什么会“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想改而终于改动不了呢?这不恰恰说明,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能代替的。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赏析三:

  上片追念起于京口建立功业的孙权、刘裕。孙权坐镇江东,北响抗衡。刘裕北伐一战而复青州,再战而复关中,辛弃疾都深为仰慕。

    下片“元嘉草草” 数句针对韩侂正在策划的北伐行动。冒险轻敌,必然招致失败,结果反让佛狸饮马长江,血食至今。次年韩侂胄伐金败绩,果为辛弃疾不幸言中。辛弃疾这年六十六岁了,篇末以廉颇自比,感叹弃置不用。这首词怀古抚今,以词论政,是其特色。词中提到几次南北战争,全是几万、几十万人的大战,都不过用了三四句,或正面铺张(金戈铁马),或反面衬托(仓皇北顾),或用亲身经历(烽火扬州路),或借前代遗迹(佛狸祠),境界全出而色彩各异,象一幕幕历史场景在我们面前轮转变换。

    全词情调回旋起伏。上片怀念孙权,惋惜时光的流逝,又赞美功业的不灭。下片回顾历史创伤和个人处境,热切的期待又为无可奈何的悲愤。有人认为此词用典太多。但作为怀古词不能不涉及众多史事。陈廷焯谓其“以浩气行之”,“不嫌其堆垛”。以廉颇自比,这个典就用得很贴切,既表现了他老当益壮、临阵思战的凌云壮志,又点明了他屡遭谗毁、投闲置散的实际遭遇,同他的心情、身份都有一致之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了。明代杨慎说这首《永遇乐》为稼轩词中第一,殆非虚语。

  赏析四: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韩侂胄于开禧二年北伐战败,次年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

  “四十三年”三句,由今忆昔,有屈赋的“美人迟暮”的感慨。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至开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写这首《永遇乐》词,正好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两句,是说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扬州属淮南东路。)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过了四十三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使辛弃疾感到惊心,长江北岸瓜步山上有个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留下的历史遗迹。拓跋焘小字佛狸,属鲜卑族。他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率追兵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神鸦”是吃祭品的乌鸦,“社鼓”是祭神的鼓声。辛弃疾写“佛狸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这正和陆游的《北望》诗所谓:“中原堕胡尘,北望但榛莽。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羊裘左其衽,宁复记畴曩。”彼此意思相同。

  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

  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这首词就用了这许多历史故事。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岳飞的孙子岳珂著《桯史》,就说“用事多”是这首词的毛病,这是不确当的批评。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是一句颇有见地的评语。(夏承焘)

  赏析五:

  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

  此词的写作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倔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辛弃疾是很会用典的,他作此词时,已年届六旬。人上了年纪,自然喜欢讲古,再加之题为“怀古”,托古讽今,不用典故行吗全词用典虽多,却都相当贴切恰当,不仅没有妨碍思想,而且用简炼的语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非一般“掉书袋”可比。首先,词人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对照。词中所选典故,均与京口北固亭相吻合,与帝王将相有关,且远涉前代南北分离史事。使用这些典故,可直而不露、隐而不晦地与南宋统治者进行类比或对比。如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于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倔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使人多么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材,令人久久扼腕长叹。其中,以刘宋比南宋,以北魏比金国,以刘义隆、王玄谟昏君庸臣比现实生活中的宋宁宗、韩位胄,足见用典之精,又显作者胆量之大,不畏当权者。其次,将典故当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若用典多且不好,如沙入眼中;用得多且好,可收言简意丰之功效。词中所用典故,都是经过了再创作,毫无面目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拓跋焘庆功的场面,“一片神鸦社鼓”,其喧嚷之声闻于耳畔;写自己年岁老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萦绕笔端。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

  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拔,“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曾自诩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后来,孙权被曹操激赏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而今风流余韵安在只剩下风雨之后,落红满地而已。一个“总”字,让人心头闷闷的。刘裕住处,已沧海桑田,易为寻常巷陌,堂前燕子可曾记得旧时主人斜斜的如血残阳给杂草茂树抹上了一层红晕,让人想哭。遥想刘裕当年壮举,令人徒唤奈何!下片起首“草草”二字,道尽刘义隆、王玄谟辈利令智昏,误国误民。词人从北归南,历时四十三载矣,人生能再有一个四十三载吗可自己的雄心壮志、抗金大业却一直难遂。此时,眺望江那边曾经战斗过的热土,老百姓依然在异族统治下苦苦挣扎,心中又苦恨相煎。拓跋焘庆功的场景,一想起来,就使人拊胸痛惜。廉颇虽老,赵王尚有起用之意,而自己此时却连遭贬斥,天子不闻不问,空怀老当益壮的爱国豪情,其幽怨、悲愤、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典妙而雅,情深而切,用典与抒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辛弃疾真不愧为个中高手!(语文月刊)

  赏析六:

  上片追念起于京口建立功业的孙权、刘裕。孙权坐镇江东,北响抗衡。刘裕北伐一战而复青州,再战而复关中,辛弃疾都深为仰慕。

    下片“元嘉草草” 数句针对韩侂正在策划的北伐行动。冒险轻敌,必然招致失败,结果反让佛狸饮马长江,血食至今。次年韩侂胄伐金败绩,果为辛弃疾不幸言中。辛弃疾这年六十六岁了,篇末以廉颇自比,感叹弃置不用。这首词怀古抚今,以词论政,是其特色。词中提到几次南北战争,全是几万、几十万人的大战,都不过用了三四句,或正面铺张(金戈铁马),或反面衬托(仓皇北顾),或用亲身经历(烽火扬州路),或借前代遗迹(佛狸祠),境界全出而色彩各异,象一幕幕历史场景在我们面前轮转变换。

    全词情调回旋起伏。上片怀念孙权,惋惜时光的流逝,又赞美功业的不灭。下片回顾历史创伤和个人处境,热切的期待又为无可奈何的悲愤。有人认为此词用典太多。但作为怀古词不能不涉及众多史事。陈廷焯谓其“以浩气行之”,“不嫌其堆垛”。以廉颇自比,这个典就用得很贴切,既表现了他老当益壮、临阵思战的凌云壮志,又点明了他屡遭谗毁、投闲置散的实际遭遇,同他的心情、身份都有一致之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了。明代杨慎说这首《永遇乐》为稼轩词中第一,殆非虚语。

  希望对你有帮助

风筝作文300字范文(10篇)

大家小时候肯定都放过风筝,放风筝是一个很有趣的事,将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1

星期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是个放风筝的好日子,在这美好的一天,元元、壮壮、陈陈约好一起去公园的草坪上放风筝。

公园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三人惊讶的目睹着天空中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小巧可爱的金鱼;有多条腿的蜈蚣;还有一只凶猛的老鹰……,不远处,还有个孩子站在那儿玩着一个三角形的彩风筝,这么多的风筝聚在一起好像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美丽极了。

于是,壮壮拿出了自己的风筝,对陈陈说:“好兄弟,拿住风筝,听我指挥,让你放就放。”“好的。”陈陈开心地说。一切准备好后,壮壮便跑了起来,陈陈也跟着跑起来,元元抱着蝴蝶风筝给她们加油打气“加油!加油!加油”!壮壮一拉一放,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他们的风筝终于飞上了蓝蓝的天空,加入了风筝舞会。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风筝给天空添加了一份份彩色。

玩着玩着就中午了,元元、壮壮、陈陈就收起了风筝,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2

周末,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春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我、元元、壮壮一起约好去公园放风筝。

我们来到公园,只见小草茵茵,草地的上空飞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玲珑可爱的小鱼风筝,有威风凛凛的蜈蚣风筝,还有展翅欲飞的雄鹰风筝,它们正在比赛,看看谁飞得更高。只见不远处有一家三口,已经顺利把他们的三角形风筝放上了天,爸爸妈妈互相依偎着,好像在说:“宝贝你真棒!”

我们三个也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开始放风筝。我拿着线轴,壮壮把风筝举得高高的,我拉着线迎着风向前跑,跑了一段壮壮一松手,风筝就忽忽悠悠地飞上了天,我兴奋地欢呼着,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越飞越高。放着放着,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只燕子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翱翔。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元元把她的蝴蝶风筝放上天。

太阳偷偷地下山了,我们不得不收起风筝,依依不舍地离开公园,踏上回家的路。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3

昨天下午,阳光明媚,这么好的天气,爸爸准备带我去放风筝,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们来到一座石拱桥上,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风筝,我抓住风筝线,爸爸拿住风筝的两端,成四十五度角,然后我喊:放!爸爸马上松开双手,我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奔了出去。

但是,我和爸爸试了好几次,风筝都放不上去,一次一次地坠落,还总是翻跟斗。风筝似乎有点儿不高兴,好像在说:主人呀主人,为什么我总是飞不起来?我边安慰风筝边说道:没事的,上进的风筝,一方面是因为今天风不够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场地太小。

正当我们灰心丧气的时候,有一位老爷爷走过来,他边摆弄我的风筝边说:因为这个风筝的尾巴太重了,所以飞不起来,你可以剪短一些。听了老爷爷的这番话,我恍然大悟。

这一次放风筝虽然失败了,但是我吸取了很多经验,我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更好。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4

今天是个晴天。我和表哥来到新广场放风筝。

有许多风筝、蝴蝶、燕子、老鹰……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风筝展示在我们面前,令人眼花缭乱。一阵风吹过我的耳朵,天空和地面变得活跃起来。人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到处都是笑声。

我和表哥开始放风筝。首先我们把风筝线系好,然后我们把一些线加长。然后他跑得很快。但是那些风筝似乎无能为力,它们根本不能飞,它们在我身后发出“噗噗”的声音。“砰砰”的声音。嘿,我没办法。我得让我表妹放手。我的堂兄是个聪明的鬼,只比我多做了一个动作。他让风筝飞。他拉着风筝线跑了。

在表哥和我的共同努力下,风筝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它上升了一点,飘了很久很久,最后变成了一个黑点。此刻,他似乎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我的心突然打开了。是的,它在飞。它带着我们的希望飞翔。

成长的道路就像风筝飞向天堂。有时候很难,有时候很难。但如果我们试着克服它们,我们就会出生在幸福的宝座上。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5

今天是星期六。在下午,爷爷和我去放风筝快乐。

我们来到了拱桥广场,许多人在那里放风筝。爷爷和我拿出风筝,把它放在一起。“现在你可以放风筝了!”我高兴得又跳又叫。爷爷拉着手里的线,我带着风筝向北跑去。“放手!”爷爷喊道。我迅速松开手,风筝慢慢地飞了起来。风筝在半空中时,我跑回爷爷身边。我的心像蜂蜜一样甜。但时间并不长。几分钟后,我看到风筝在空中翻来覆去。爷爷把线拉松了,拉紧了,还是没拉紧。最后,风筝似乎失去了控制,掉到了地上。我不气馁,因为我想成为灰太狼。一个不能做两次,两个不能做三次,总之,总会有成功的时刻。所以爷爷和我决定再玩一次。但事情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风筝又一次飞上了天空,但不知怎的,风筝线突然断了,很快从天上掉了下来。爷爷和我好不容易才找到风筝。爷爷说:“我们回家吧!”风不适合放风筝。我们能改天再放风筝吗我失望地点点头。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6

一天,天气晴朗,小刚、小明和小红一起去公园的草坪上放风筝。有很多小朋友也在放风筝,其中有一家三口,小孩叫冬冬,他也在放风筝。

小刚和小明准备放燕子风筝。小刚对小明说:“你来跑,我帮你举。”小明跑了起来,小红喊:“小明加油!”小明跑到没力气了,风筝还没飞起来。他们试了好几次,终于飞起来了。小明把风筝绑在树上后就去帮试了很多次也不能让风筝飞起来的小红。因为小红的蝴蝶风筝小,所以他一次就放了起来。

远处的冬冬要爸爸妈妈帮他放,他说:“爸爸高,爸爸拿,妈妈矮,妈妈跑。”于是,他们帮冬冬把风筝放起来了。冬冬给了爸爸妈妈各一颗糖,并说:“谢谢爸爸妈妈!”之后,他自己也吃了一颗,这三颗糖还是老师奖给他的。

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在放风筝,他们有鲤鱼风筝、蜈蚣风筝、老鹰风筝等各种各样的风筝。

小朋友们玩完了,也都回家了,他们都玩的非常高兴。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7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小明和他的妹妹在和小刚在一片又空旷又平坦的草地上放着风筝。

他们开开心心地走着,小刚拿着风筝,小明拿着乌黑的风筝杆,慢慢地等待着小刚的放线指令。

过了一会儿一阵大风吹来,他们逆风奔跑,小刚一下子就找到了合适的时机,他大喊了一声:“放线”小明就开始转风筝杆上的“小转盘”。

小刚吸了一口气。往后“蓄了一下力”便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往前一抛,风筝便飞了起来,妹妹看见风筝飞了起来高兴得跳了起来。

线越来越长,风筝也飞得越来越高,线的长度和风筝的高度都差不多。它们就像两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得不分上下。

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风筝都源源不断地飞在旷亮无边的天空,它们时而飞得高,时而飞得低,瞧!在远处还有一对家人在放风筝呢!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8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鸳。”孩子们早早放学了,在公园放风筝。

小天笑眯眯拿着心爱的“小燕子”带着弟弟妹妹来到公园,一到公园,各种各样的风筝随风飘动,有“蜈蚣”、“金鱼”、“老鹰”…,对面有一个小孩也在放风筝,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的,他的风筝是彩色的,美丽极了。

于是小天他们也迫不及待开始放风筝了,小天右手拿着风筝线轮,左手拉着线,弟弟双手举高拿着风筝,一脸期待的等着小天发口令,“一、二、三,准备好了吗?”小天喊道,“好了”。于是小天他们趁着风大的时候,弟弟松开了手,小天快快地跑了起来,小天越跑越快,风筝越飞越高,像只小燕子在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着。看着风筝越飞越高,弟弟兴奋得拍手叫好!

妹妹抱着自己的风筝,等着哥哥们来帮帮她,像放飞小燕子一样,妹妹带着期待的表情追着哥哥们。

满天的风筝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欢快的笑声在公园里回荡…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9

三月的春日里,春风拂面,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小红、小明和小刚便约好一起去公园参加风筝比赛。

来到公园,他们发现公园里的人可真多呀!天上的风筝多得数不清,有活蹦乱跳的小金鱼正在空中畅游,有威武的老鹰正在捕猎,还有细长的蜈蚣正在空中爬来爬去,五颜六色的风筝把天空装扮成了一个巨大的动物园。

小红他们几个也赶紧放起了自己的风筝。小明先拿出自己的大雁风筝,小刚连忙举起风筝,小明拿着线轴往前跑,当他感觉有风时,大声喊:“放”。小刚马上放开风筝,风筝噌的一下就飞上了天空,太棒了!小明和小刚开心地欢呼:“我们的风筝飞起来了!飞起来了!你看它飞得多高啊!”这时小红的风筝也飞起来了,她看了看风筝对他们说:“嘻嘻!我的风筝比你们的高哦!”“你的技术真好,教教我们吧!我们拜你为师。”小红被他们俩个逗笑了,忙说“好啊!”

直到晚上他们几个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放风筝作文300字范文精选篇10

三月的春日,正是个放风筝的好季节。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小刚和小丽相约一起去公园放风筝。

来到公园,公园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小金鱼在蔚蓝的天空中“畅游”着,蜈蚣在天上“乱窜”,老鹰在天空中展翅翱翔。

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明对小刚说:“咱们也赶快把燕子风筝放上蓝天吧”。“好呀、好呀!”小刚开心地说道。于是小明拿着线轴向前跑,小刚在后面用双手托举着风筝,当大风一刮过来的时候,小明便大声喊到“放”,小刚立马把燕子风筝投向了天空,小明一会儿放线一会儿收线,燕子风筝便在空中上下翻舞,望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小明和小刚的心里乐开了花,小丽也非常开心,她也赶忙让他俩帮自己把蝴蝶风筝放上天空。不远处一个小朋友也在和爸爸妈妈一起放着风筝玩。

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开心极了,直到中午才恋恋不舍地回了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36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