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门人士吵架斗殴总是视而不见?

为什么佛门人士吵架斗殴总是视而不见?,第1张

佛法没有说不管世间行啊,且看这段话:

云何修行施门?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

所谓“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不知道是否能够作为您问题的回答。

有的人说一切都是因缘果报的显现,而且都会造作和承担各自的因缘果报,话是不错,但是这与逃避世间没有两样。

佛法讲的是智慧觉悟,做事如理思维,讲的是如何看待世间,而不是不见世间。这个“如理思维”才是我们学佛法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为我们都是普通的、被无明妄想蒙蔽的人,一切众生不名为觉啊,所以很难知道哪些事应该做,如何做,只有认真学好佛法,知道怎样分析事物,才能象佛祖那样对各种纷争予以“调伏”。

佛祖也没有说过众生打架的烦恼只能由众生自己化解这样的话,而是说类似众生的行为是自己造就,结果是自己承担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智慧帮助别人化解纷争,发现自己错误言行的由来,而后改变错误的行为,这些都需要佛法的教导来指引。

如果我的见解能够接近佛法的意义,使我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时,我一定会“随己堪任,施与无畏”的。

我们是凡夫,会嗔恚,会想骂人,这些都很正常,但是重要的是要有惭愧心。心中有惭愧,自然会时常警醒,护念身口意三业。

凡夫心不清静,做不到不嗔恚,修行讲的就是如何对治嗔恚,嗔恚的病治好了,自然就不嗔恚了,得病了就得治疗,病不是靠忍耐就能好。

持戒并非忍耐,而是要学会摄心,要如何摄心呢,第一,自己要定下早晚课,每日规定时间读经,念佛,念佛以跏趺坐为最佳,开始的时候,腿力,腰力不够,十分钟都成,但是自己力气练上来了,要增加时间,能够摄心坐上一小时,会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时间有限,十念法也成,就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呼出来,呼气的时候念佛,这样十口气,几分钟就能搞定。第二,自己要把摄心的功夫用到日常中,心能摄住,就不会散乱,不散乱就会时时警觉,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有嗔念是正常的,修行训练的是不随嗔心动,嗔心来了,自然会消失,不去管他就好。开始的时候,摄心的力量不够,不会时时警觉,大概还是会动,嗔心来了,自己就念佛吧,把注意力都专注到佛号上。这样日久功深,自然就能不起嗔心了。

自己不能摄心,还有就是业障的缘故,这样就要自己忏悔消业,功德回向,大概就这样了。

夫妻、 夫妻, 有缘才是夫妻, 俗话说, 百年修得同船 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可见, 夫妻的 缘分要有多大!!!

从佛教来说, 成为夫妻的双方,都是对方的 冤亲债主,冤亲债主不是来报恩的, 就是来讨债的!!! 如果你的爱人对你很好,凡事都让你很高兴,在家庭 中,什么事都 让你很 高兴, 很满意,那么 , 你的爱人就是来报恩的人; 而反之,什么事 都让你 很生气,两人经常吵架,把你气得 死去活来的, 就是来报仇的, 就是你的 债主!!!

在这种情况下,做为学佛的人, 只有一个对治的办法, 就是念佛、 念经、念咒 , 然后把功德回向给你的债主,回向给你的爱人,只有这样,才能早日 还债,你的债 还清了,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好了!! 如果你的债主 所 得到的功德,比你欠的债多, 那么他就会对你恩爱有加!!! 就是这么回事!! 而如果打打闹闹, 结果只会越来越糟,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走向极端的例子!!!!

在这里我给你 介绍一个回向文,是一个高僧给我说的:

1、愿以此( 念佛、念咒) 之功德,灭除我XXX身上的尽虚空界、遍法界一切罪业、罪过、业障!!!!回向给我XXX的尽虚空界、遍法界一切冤亲债主,求阿弥陀佛接引我XXX的尽虚空界、遍法界一切冤亲债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2、愿以此( 念佛、念咒)之功德, 回向给(住址或者工作单位)的 XXX , 灭除(住址或者工作单位)的XXX身上的尽虚空界、遍法界一切罪业、罪过、业障!!!! 回向给(住址或者工作单位)XXX的尽虚空界、遍法界一切冤亲债主,求阿弥陀佛接引(住址或者工作单位)XXX的尽虚空界、遍法界一切冤亲债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可以重复许多遍,直到你 感觉 清醒、精神 清爽为止!!!!

只能是具足戒了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共分为8大类:

一、波罗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极大之罪,犯此类戒者要被逐出僧团。

二、僧残,指比波罗夷轻一些的罪行,僧残的意思就是犯此类戒者还有残余的法命。

三、不定,是指已经犯戒但犯戒程度还不明确的行为。

四、舍堕,是指由于贪心而追求财物的行为。

五、单堕,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

六、波罗提提舍尼,意译为"悔过",是轻微的过失,主要涉及佛教关于饮食等方面的规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忏悔即可。

七、众学,是较轻的过失,所涉及的是有关服装、食事、威仪等极细微的事情。

八、灭诤,是为裁断有关僧尼犯戒等之诤议而设的七种方法,称之七灭诤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49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9
下一篇2023-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