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兄弟姐妹成家以后,和周边亲人的关系交织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关系网。婆婆和媳妇、妯娌之间、夫妻亲子等,这些看上去简单,实际相处起来困难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所以自古以来都说,家里是不能讲理的地方。
心理分析一:动了彼此的奶酪
对于那些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我们暂且撇开。那么,明明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手足同胞,为什么会关系不好呢?如果从社会性的角度分析的话,是因为动了彼此的“奶酪”,即涉及到了个人利益问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金钱是他们的软肋。
下面说一个最常见的实例:在农村,如果家中生养了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而家里只有两栋平房,那么父母肯定是这样分配的。首先,闺女是泼出去的水,没份,然后一个儿子一栋平房。这样分配看上去公平合理,谁也不会说什么。
但是一旦发生旧村改造的情况,事件马上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倘若女儿不在乎旧村改造的补偿,便也没什么。如果闺女按照法律程序,也有分一杯羹的想法,甚至真正实施的话,想必家中的两兄弟肯定是不会答应的,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了。在农村,这是一个很普通例子,而人在物质面前就是这么实在。
心理分析二:家里请了个太岁
现代社会,女人是家庭的精神领袖,农村也一样。儿媳在大家庭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随着女权主义思想的渗透,农村里很多姑娘自己把自己捧到了天上。即使结婚了,她们还是觉得别人得伺候自己,得让着自己,生孩子、过日子都是给自己的公婆过的。所以很多家庭娶了媳妇,好像请来了一个太岁。
久而久而,各种婆媳、妯娌相互对比等矛盾随之而来。而农村现在的结婚状况是彩礼多,婚礼繁琐,男人娶个老婆不容易,所以在家里面,大家哄着她,唯女人马首是瞻,惟命是从。很多男人完全听从家中老婆的意见,甚至有一些就是老婆的提线木偶。
心理分析三:各自老婆(家人)之间关系紧张
金钱之所以被认为是万恶之源,是因为它能引发仇恨和争竞。在农村,由于亲兄弟的老婆之间关系紧张,互相看不上,各种枕边风,亲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难相处,很多一奶同胞的兄弟因为利益翻脸不认人。
并且这种仇恨还可能会波及自己的父母,比方说,嫌弃自己的父母偏心,没有帮助自己。本来很小的事情,都要斤斤计较。至于之前父母的权威和干涉,在利益和外在因素下变得微不足道,亲兄弟之间居然这样就反目成仇了,说起来也很悲哀。
这与人的天性有关,也涉及到人体空间的问题、修养问题。从人体空间的角度说,人都有无形的但是是客观存在的人体空间,比如跟你亲近程度不同的人只能跟你保持适度的距离,反之就会引起你或者别人的心理不适,你可以试验一下,一个跟你不太亲近的人距离你太近了你的感受是什么?所以,城里人由于长时间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生存,他就养成了一套只有在这种环境下适应的行为模式,他的人体空间就小,说话就习惯于小声说;农村人呢,长期在农村生活,相对于城里人来说,他的人体空间就大,就可以大声的说话。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农村人有的时候确实是在距离很远处说话的机会多,所以也助长他养成了大嗓门的习惯。
从修养方面说(这也不一定是农村和城里),人的文化层次越高,越注意自己的形象,讲话时更注意所说的话的内涵,而不是形式;相反,有些人则以声高证明有理,自然就大嗓门了。
还有就是习惯问题,祖祖辈辈就都这样流传下来了。
以前,我小的时候,我们村里很多的妇女,经常吵架,一个村里的妇女吵架是常有的事情,可以说一言不和就吵吵,动手也是家常便饭,能动手的就不吵吵,那时妇女打架也挺吓人的,我还小,是个小孩儿,心理素质也差,看到她们吵翻天,心里特别害怕,看到她们打起来,跟疯子一样,真担心会打死了人。看两个妇女在一起撕撕打打,那真叫抓破脸,手撕对方,把脸上挠的,一道子一道子,场面很惨烈。也有光骂架的,双方都不动手,可能是有一方是外地来的,不是工们本地的,但是骂架骂得很花花。
我还能回想起一些场面,有邻居之间打架的,因为别人家的鸡吃了她的菜,也有这家的鸡被另一家的狗咬了的,也有这个人说闲话,被另外的人知道的,打起来的,有借东西不还打的,也有看不顺眼打的,有双方家长因为孩子之间打架,然后大人参与打架的,有两家里两个动物打架,然后人也打起来的,在我们那里,打架的原因太多了。人物身份也不一样,有婆媳之间打的,有妯娌之间打的,有姑嫂之间打的,有邻居之间打的,村民之间打的。
自从包产到户之后,打架的越来越少了,以我个人对农村的了解,在所见所闻、分析推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条原因:
一,生活富裕了。当前,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富裕了,包容之心也就大了,对生活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已经不太在意了,所以她们可以承受的能力增强了,遇事想得开,不生气了,释然了,可以谅解别人了,所以不想打架了。
二,那架的成本增加了。以前虽然老打架,但是讹人的很少,打过了就过去了,不会没完没了,挨打的,自认为没有人家能耐,擦破了皮,碰了哪里,慢慢好了,也就算了?现在不行了,只要一动手,人家往那一倒,这事就麻烦了,还得给人家看病,最后还得求人家原谅,说自己一时糊涂,做错了事,到最后什么便宜没见到,反而吃了大亏,所以人们也看透了这个过程,知道吵架没有用,打架更不行,就算是吵架,人家装成上心脏病犯了,一下子就把你讹了,一个村里有一回这样的事情,下回大伙都有教训了。
三,大家都在忙着致富。家里的事情有的是,活也干不完,钱也挣不够,哪里还有心思打架,孩子没有教育好呢,家里的钱不够花,都在一线忙着,一门心思挣钱,哪有时间也打架,谁也不愿意惹麻烦?都学会了和气生财,还希望多个朋友多条路,互相帮衬,好还好不过来呢,还有时间去打?
四,觉悟提高了。以前打架的那些妇女,现在都成了奶奶姥姥了,都有自己的小孙孙,有时候就带小孩在家里,怎么能去打架呢?而且说话也很在意了,不然子孙不跟着学吗?,所以为了子孙后代,她也要注意一点自身的形象,即使碰到一些窝囊点儿的事儿,也不会太在意了,跟别人计较那些没有用,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相互伤害有什么意义呢?
五,家边的人口越来越少。好多村民都搬到城里去住了,那些孩子们到城里去打工,有的念书,然后就在城里工作了,在城里找了个对象,也不回农村了。现在农村里的年轻人非常少,剩下的这些老年人,整天在一起谈谈天说说话,看淡了人生,相互在一起,有个倾诉的对象,谈谈电视剧,谈谈新闻,谈谈家长里短,谈谈从前,谈谈家里的孩子,见了面也亲近还亲不过来,哪还能打的起来呀!
农村人口流失,甄试里的人越来越少了,相互之间还指望着帮忙做点事,相互照看一下呢,邻里之间相处的就像亲姐妹一样,还打什么架?
金牌调解员中的一段话完美的阐释了农村婚姻的一个现状,“男人常年在外打工,女人在家持家教子,两人的交集很少,这个家一门心思的奔着物质去的,如果以物质为评判标准,男人肯定看不上家里不赚钱的那位。”
农村的离婚率不算高,但是争吵率绝对是最高的,小时候父母的争吵我还历历在目。父亲喜欢喝酒,那个时候家境不好,所以就做了一些副业,饲养小肉鸡,冬天的时候还要挖个炕,烧煤,害怕冻着他们。照顾小鸡跟照顾小孩一样,要值夜班,因为小鸡太小,一个挤压,或者喝水的壶倒了都可能压死几个。一个小鸡苗好几块钱呢。(2003年)
母亲没有上过学,在家里是老大,所以什么活都做,可以说辛苦一辈子,父亲也是苦命人,在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就靠着裹小脚的母亲挣工分度日,我的父亲就以学习为主要目标,21岁拿到教师资格证。从此开始了教书之路,这一教就是40载,按道理讲教书之人应该通情达理,但是与我母亲的争吵却是很多,实在没得吵了,就会拿我妈妈不挣钱,没上过学来讽刺。
其实在农村都是这样的,女性没有什么地位,争吵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反驳的理由,最后只能靠胡搅蛮缠,大哭大闹来捍卫自己的地位。
当组成一个家的时候,职责是共同拥有的,每个人都不容易,看问题不要从单个方面观察,就如画家,植物家,木商看到一棵古松一样,木商合计能卖多少钱,植物家看到的是植物的枝叶,树杈形状,而画家看到的确是一幅完美的画卷。家庭也是一样,男人出门挣钱固然辛苦,女人为了家,与世隔绝,放弃事业,甘心陷入“温柔乡”也是舍弃了许多。
在社会这个大世界里,我们职位不同,在家的这个小窝里,我们的分工也不同。只要家好,就不用去理会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