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开放本科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

电大开放本科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第1张

元明戏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l《 》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2.元代剧作家 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 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3.元明的杂剧传奇很多改编自唐传奇,如石君宝的《曲江池》就改编自白行简的 《 》。

4.明代剧作家 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5.明代剧作家 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元代关汉卿的杂剧《 》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6.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 的《南词叙录》就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

7.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 》就歌颂了伍子胥灭楚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复楚之忠。

8.明代作家——的剧作很注意对灰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9.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 》就描写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试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的南戏的发展变化。

2,试分析郑光祖爱情剧的道德色彩。 .

三、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2.试分析《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明清小说部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2,试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体现的“情”与“理”的矛盾及其时代意义。

3.举例说明《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

二、论述(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试结合作品,分析《聊斋志异》的意境美。

2.试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元明戏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lo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单刀会

2.纪君祥

3.李娃传

4.沈自徵

5.朱有墩 蝴蝶梦

6.徐渭

7.二胥记

8.沈琼

9.宝剑记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1)创作上,四大南戏有三部有传说的作者,说明文人对剧本写定的作用;

(2)内容上,既贴近民间,又有文人渗透的痕迹。(3)艺术表现上,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参考《元明戏曲》169—172页)

2.答案要点:郑光祖爱情剧的道德色彩较强,表现为:(1)《诌梅香》中白敏中和小蛮早有婚约,二人私会被撞见,小蛮未曾失身以及最后白敏中奉旨成婚等情节的安排;(2)《倩女离魂》中灵魂私奔的情节以及王文举对倩女私奔自己的指责。(参考《元明戏曲》64—66页)

三、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答案要点: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1)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中女性的困境;(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挂怀,这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参考《元明戏曲》194—20l页)

2.答案要点:(1)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2)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第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3)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与生活。(4)对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5)才子佳人相会后花园,历尽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参考《元明戏曲》56—62页)

明清小说部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要点:(1)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2)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参考《明清小说》266页)

2.答案要点:“情”与“理”的矛盾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1)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2)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实际上是孙富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3)这种“情”与“理”的矛盾,是明代中后期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参考《明清小说>)170—176页)

3.答案要点:(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参考《明清小说》74—日2页) 二、论述(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答案要点:《聊斋志异》的诗情浓郁的意境美表现在:(1)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 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2)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3)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参考《明清小说>)213—215页)

2.答案要点:孙悟空形象是一个超凡人圣的理想化英雄的形象,表现为:(1)他是一个来历不凡、神通广大的人物;(2)他是一个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3)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的人物;(4)他是一个善恶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孙悟空形象中的时代精神:(1)孙悟空“强者为尊”的思想,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2)孙悟空要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与当时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的自觉意识有关。(参考《明清小说》96—103页)

文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很多的方面相关的历史研究,还有文学作品的创作,通常人说的“文学”一般只是文学艺术。文学有自己的历史,所以用这个概念不轻松,但是最终还是体现在文学的作品上。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文学,只是人们没有在意罢了。小孩子的时候先是学习说话,然后是学习写字,开始写作文,到后来也只有几个人能当作家。

文学作品是文学发展的表现,尽管它很大程度反映的是时代的特征。文学不是深奥的东西,就像接受流行文化以后,也不觉得有什么更特别的,在很多人眼里搞文学就是非常人,实际文人也在生活里面,不同的是文人思考生活、总结生活、反映生活。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不是每个文人都像鲁迅那样不停的战斗,相比之下简单的适应生活的人,还是缺少开拓精神的,至于一些伪善的人,在生活里面到处都是,伪文人也是存在的。我个人认为真文人是心中“有耻的”。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学的,从广告词到小商品的标签,话剧的台词,**,流行歌曲都含有文学的内容,今天看到一句广告词“西湖床垫,千锤百炼 ”。小学就开始学习汉字,那时候学的很多的汉字只是表面的,中国的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它附带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认真的去探求文字的奥秘,这是中国人要认真去做的。中国古代的文学是很灿烂的,诗词歌赋流传到今天,这一点很多人了解,但不一定真正用心的去读过,中国的古代的思想没有西方的那样有很清晰的脉络,但是这些思想很多都蕴涵在古代的文学作品里面,“学不可以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等,实际上中国人读懂古文的人不多,文化传统就剩下“文言文”了。研究文学史是文学学习的重要的内容,我们不缺乏能力而是缺乏系统,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全民素质。

文学也是受到生活的限制的,搞文学创作,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工夫,博闻广见,作者用心写的才作品才是文学,必须强调的文学是有精神的,没有精神的不是文学,文学蕴涵着美和文化底蕴。文学创作很多人可能就会简单的认为就是小说、剧本、评论、散文等等,和文字相关的东西,这是从读者的角度说的,从文学创作的本身说,这是文人对生活的体验的感受和逻辑思维的重新组合,里面有真实、有美,真正的作品是凝结着作者的心血的,璐瑶的作品给很多人真实的感受和感动,那是因为作者用笔在反映现实的生活,这生活离我们不远,作品背后努力则是作者对生活的亲身体验。

文学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创造,就像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一样。不仅如此,这里面给人们带来的美的感受和生活领悟,是很多意识的东西是物质发明所不具有的。很多人也认为写文章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经常写就会写的很好,文学的创作不是文字的游戏,当然文学形式是多样的,人们对的文化基础和生活的阅历对作品的影响是很大的。从读者的角度,读者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同样也限制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还有很多的文学作品是反映一段时期的历史,可能会很长的篇幅,这就要读者坚持看下去,我相信其中一定有你需要的东西在里面。我并不反对文人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文学的作品才有多样性,我也认为文人也要不断地创新表达到形式,作者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要让人们欣赏作品,但是从创作的机理上,我决不认为出书多买书多的人就是优秀的文人,商业作品其实就是商品,抄袭重复,没有灵性,这一点很明显。很多之名作家的作品经久不衰,而且一般不会高产,好的东西是经的起考验的,比如钱钟书的《围城》,郁达夫的散文。

文学尽管很庞大的事物,可还是要由人来做的,在强调创作水平的同时,也是要我们做合格的读者和观众的,经常会有朋友说什么什么书读不懂,什么**不喜欢看,社会里面还流行所谓的“高雅艺术”这样的词汇,除了个人的喜好,再就是理解的能力,还就是环境的影响,小说里面有作者的思路,很多人不愿意动脑子,所以看不进去。今天**很多也是在演义文学作品,如果导演改个套路,很多人的思维就跟不上了,这些都是作为读者的思维不进步所致,说过了文学也是文化,文化没有界限,只是看你对它的态度。

南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06年试题

文学史试题

一 名词解释

骚体 苏李诗 文章四友 郊寒岛瘦 游仙诗 春秋笔法

花间鼻祖 明代四大奇书 临川集 清空 公安派 水浒传七十回本

二 论述

1 左传的艺术特色

2 杜甫叙事诗的特色

3 《牡丹亭》艺术特色

4 分析《红楼梦》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等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评论

一 把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2 辛弃疾 把栏杆拍遍 登临意

3 独督学使者于诸生为执掌其岁考,则诸生之黜陟系焉,飞患病及内外艰,无不与试者。艾南英《自序》

4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勃。杜甫《咏怀五百字》

5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二 名句填空

1 —— —— 君为轻

2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3 田园将芜胡不归?—— ——

4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诗 填最后一句

5 —— ——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6 试问闲愁都几许—— —— 梅子黄时雨

7 —— —— 赏心悦事谁家院

8 碧云天—— —— 《西厢记》

三 简答

1 弦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目的是什么?”以乘韦先“反映什么风俗?

2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表达什么 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现象

3 柳宗元《登柳州城》”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背景?为什么有这种感情?

4 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顾 还是碎骨粉身全不顾? 用诗歌格律说明你的理由?

5 《黄生借书说》”随园主人“其中随园主人是谁?七略是?四库是?

四 写评论文章

1 吴嘉纪《绝句》”白头灶户“

2 钱大昕《弈喻》第二段

2005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初试试卷 作品阅读和评论

一,翻译

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第一大题:翻译下文

1以粟易机械者,不为厉陶冶。《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2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杜甫《咏怀五百字》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4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宗臣《报刘一丈书》

5越道避之,因犯卤簿,为前马所执。蒲松龄《席方

6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王粲《登楼赋》

7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李斯《谏逐客书》

8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苏轼《方山子传》

二,名句填空

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__杂花生树,群莺乱飞;__为谁流下潇湘去;念桥边红药_;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

三,简答

1项羽本纪,别姬一段反映项羽的性格;

2怀旧空吟闻笛赋用的什么典故;

3杨万里,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

中流以北即天涯。为啥意不佳?

4顾炎武什么诗说张季鹰什么。

四,论述

1,鲁迅说陶渊明不静穆所以伟大,结合作品理解;

2,李清照的白描,结合作品分析;

五,评论写作各400字

1,水仙子,瓦匠,什么词。

2,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也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里多。袁枚《马嵬》

2005年南师大古代文学、中国文学与文化专业初试试卷

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45)

1 兴观群怨; 2 太史公书; 3诗缘情而绮靡; 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5 三教合一; 6郊寒岛瘦; 7苏门四学士; 8清空; 9清真词;

10元曲四大家;11四声猿; 12竟陵派; 13立主脑; 14红学

二,论述(420)

1,你是怎样看待《庄子》思想特征的。

2,你是怎样看待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

3,“易安体”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4,你是怎样看待《儒林外史》艺术特色的。

2004年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初试试卷

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70分)

1 风雅颂 2变文 3 建安文学 4神魔小说

5 新乐府 6夺胎换骨 7玉苠堂四梦 8唐宋派

9 阳湖文派 10程乙本 11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2一生低首谢宣城 13格调派 14举人

二,解释(每题20分,计80分)

1,怎样评价《离骚》的思想意义?

2,比较王维、孟浩然诗歌的异同。

3,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与太白为近。”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4, 你是怎样评价《长生殿》中李杨的爱情?

2004年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初试试卷

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70分)

1 风雅颂 2变文 3 建安文学 4神魔小说

5 新乐府 6夺胎换骨 7玉苠堂四梦 8唐宋派

9 阳湖文派 10程乙本 11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2一生低首谢宣城 13格调派 14举人

二,解释(每题20分,计80分)

1,怎样评价《离骚》的思想意义?

2,比较王维、孟浩然诗歌的异同。

3,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与太白为近。”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4, 你是怎样评价《长生殿》中李杨的爱情?

2004年古代文学专业作品阅读和评论试卷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每题2分,共20分)

1,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卫风.氓》)

2, 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贾谊《过秦论》)

3, 六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4,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白居易《轻肥》)

5, 信宿而返。(白行简《李娃传》)

6,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无人墓碑记》)

7, 济宁府东门外有个冯主事,丁忧在家。(冯梦龙《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8, 洵千秋间气,天挺人豪。(李玉《清忠谱》)

9, 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

10, 即或势逼大僚,而有志者亦应强项。(蒲松龄《席方平》)

二,填空(每题3分,共25分)

1,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 。

2,余霞散成绮, 。(谢眺《晚登三山望京邑》)

3, ,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4,郴江幸自绕郴山, 。(秦观《踏莎行》)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典故(共15分)

1,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謌。(江淹《别赋》)

2, 杨意不逢,扶凌云而自惜。(王勃《滕王阁序》)

3,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4,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 你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马致远《汉宫秋》)

四,简要回答下面问题(共20分)

1,《庄子.养生主》中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请问梁惠王从庖丁之言者所体会到的究竟是何种养生之道?

2,曹植《洛神赋》又名《感 甄赋》,你是否相信感甄之说?(说明理由)

3,孟浩然《临洞庭湖增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作者用此二句表达什么意思?

4,刘辰翁《柳梢青.春感》:“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此三句描写的是何景象?表达的是作者何种感情?

五,对下面两首作品进行评论,每篇评析文字不少于400字。(80分)

1, 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2, 龚自珍《已亥杂诗》之130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2003年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初试试题 古代文学作品评论与写作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0)

1,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幽风.七月》)

2,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秦晋肴之战》)

3, 左右以君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4,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魏其武安侯列传》)

5,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王粲《七哀诗》)

6,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谢灵运《登池上楼》)

7,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8, 誓将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与高适将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9,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

10, 喜算术,尤明天官,中夜则骑危视列宿。(章炳麟《徐锡麟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据的典故出处(1分)及涵义(3分)(4*10)

1,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跌渫之莫食。(王粲《登楼赋》)

3, 清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滕王阁序》)

4,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骆宾王《在狱咏蝉》)

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见赠》)

6,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7,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苏轼《留侯论》)

8,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文天祥《正气歌》)

9, 借手杀仇长乐老, 脋肩媚贵半闻堂。(孔尚任《桃花扇》)

10,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张维屏《三元里》)

三,简答题(1-8题每题3分,第9题6分,共30分)

1,《幽风.七月》中,“一之日”、“二之日”指的是什么?

2,“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古从军行》)这里的“轻车”何指?

3,“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参”、“井”二词何指?

4,“五岳祭秩皆三公”(韩愈《谒衡岳庙》),请解释此句。

5,“今体被衣冠,座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李朝威《柳毅传》),何谓五常?

6,“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欧阳修《秋声赋》),何以说秋为刑官?

7,(崔宁)“就谭州市里,讨间房屋,出面招牌,写着‘行在崔待诏碾玉生活’”,“行在”一词何义?

8,“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袁宏道《徐文长传》)

“永陵”一词何指?

9,写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词之平仄。

四,对下列两首作品进行评析,每篇评论不少于400字。

1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有开封。

2赵孟頫《岳鄂王墓》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2003年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初试试题 中国文学史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春秋三传 2永明体 3转益多师是汝师 4 梦窗词

5 行卷 6 文起八代之衰 7 四声猿 8榜眼

9 公安派 10程乙本

二,简答(每题25分工100分)

1, 你是怎样看待《诗经》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的?

2, 举例说明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3, 你是如何评价《西厢记》中人物形象的?

4, 你是如何看待《儒林外史》艺术成就的?

2003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

科目:古代文学专题

一、 阅读下列评论文章,将其中一个或两个论点加以深化(50)

《长安古意》和骆宾王《帝京篇》、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李峤《汾阴行》一起,突出地显示了初唐歌行在改造宫体诗上的努力和所达到的全新的境界。张若虚(660?—720?)的《春江花月夜》的产生可以说是这一改造运动的顶点

这首诗体现了永恒的世界与短促的生命的对立,真纯的爱情与惆怅的别离的对立,无情和有情的对立。诗人惊愕地注视着这个神奇的不朽的宇宙,以高度的敏感和多情歌唱着人世间的别绪离愁。它发源于南朝的宫体而大大地超越了宫体,因而也就替盛唐以下无数美丽的抒情诗铺下了道路。

二、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长生殿》中李、杨爱情的看法(50)

与主题探讨同时,本期学界对应如何评价李、杨爱情以及洪升对此的描写再度引起争论。就持论态度看,也主要表现为肯定和否定两种意见。但与五六十年代以否定意见为主不同,本期学界则保险为两军对垒的局面。

(一)“否定说”

与五六十年代仅以“帝妃之间不可能有真挚诚笃的爱情”为由而对李、杨爱情予以否定不同,本期持否定意见者,着眼点则多所变化。大致而言,有三种看法,即“庸俗情趣”说、“先天不足”说和“泛情”说。

章培恒《洪升年谱.前言》主“庸俗情趣”说:

洪升在刻画李、杨之情时,也流露出了明显庸俗情趣。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玩弄女性的态度(见《春睡》、《惊变》等),也完全以赞赏的笔调来描绘。换言之,他是把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这种态度都作为“情”的表示而加以渲染的,这就进一步暴露了他所赞美的“情”的实质。也正因此,无论是李、杨之“情”本身,还是对李、杨之情的歌颂,都是封建性的东西。

董每戡也认为:“李隆基对杨玉环并没有什么真挚的爱情,她跟梅妃一样只作为他卸欲的工具而已……杨玉环对李隆基的爱情也不是唯情主义的真挚,只不过爱他是个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周明对李、杨之情也不以为然:“明皇对杨妃的爱,说到底,就是对女色的享受和迷恋,《春睡》和《窥浴》两出表现得最为清楚。”至于杨妃,也不过“是后宫三千佳丽争夺专宠斗争中的胜利者”,“所谓杨妃对明皇的爱,说到底,是她对地位的争夺和保卫而已”。而“正是这种男欢女爱的情欲导致了悲剧的产生”。所以,《长生殿》围绕着“情”实际上展示了这样的内容:“情的沉迷,情的祸害,情的顽固,情的幻灭。洪升认为帝妃的情欲是‘孽障’(《情悔》),是一切罪恶和痛苦的渊薮,因而应该归于幻灭。”

与上述三家主要着眼于李、杨爱情中的“庸俗情趣”而予以否定不同,王永健虽也认为“在他们对于爱情的追求中,都杂有卑劣的企图”,但同时指出:“李、杨的关系是建筑在人民的痛苦,以及‘后宫佳丽三千人’的不幸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身为封建帝王后妃的李、杨,其‘钗盒情缘’必然是‘逞侈心而穷人欲’”。“它不能与张生与莺莺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生死死为情多’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姻缘’等量齐观”。

与上述三家主要着眼于李、杨爱情中的“庸俗情趣”而予以否定不同,王永健虽也认为“在他们对于爱情的追求中,都杂有卑劣的企图”,但同时指出:“李、杨的关系是建筑在人民的痛苦,以及‘后宫佳丽三千人’的不幸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身为封建帝王后妃的李、杨,其‘钗盒情缘’必然是‘逞侈心而穷人欲’”。“它不能与张生和莺莺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生死死为情多’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姻缘’等量齐观。

吴国钦也认为《长生殿》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剧,蹩脚的爱情戏”,“剧作本身的爱情描写可悲地失败了”。“这首先是因为:传统的李、杨故事中的不道德的成分及祸国殃民的因素,给人欣赏李、杨的爱情造成严重的障碍。”其次,李、杨爱情本身并“不具备纯真的特征”,而洪升“却又要在后半部赞颂李、杨爱情的专一与纯真,这就难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再次,“李、杨爱情并不具备古典悲剧‘崇高’的审美特质”,而“把纯真的爱情理想寄托在一对误国的帝妃身上这究竟有多少美可言呢?”

显然,王、吴二人更多着眼的是帝妃之恋的“先天不足”,并由此对剧作中的爱情描写予以否定。

邓兴器则认为李、杨爱情描写的失败,主要在于洪升“提出了一种纯属主观意识的‘情’的观念”:

郭子仪、雷海青之所以忠,是“总由情至”;杨国忠、安禄山之所以,皆“无情耳”。有情的终于灭贼复国,杀身成仁;无情的终于“乐极哀来”,身败名裂。在李隆基、杨玉环的身上则同时含有这两方面的因素。既有“真情”的一面,也有“寄情声色”,用情不专、不真的一面。……显然,像这样把决定人们政治立场和国家兴亡变化的原因,完全归结于个人意志和感情在起作用的思想,不但哲学上是荒谬的,政治上也无异于是在宣扬一种对封建王朝决定忠忱的“至情”。在这一点上,洪升所说的“情”,与他的前辈汤显祖所提倡的反理之情,是有着不同的政治内容的。尤其是从这种“情”的观念出发,洪升还进一步提出了所谓“情悔”的思想,更是有害而荒唐的。

着眼于洪升“纯属主观意识的‘情‘的观念”实即“泛情观”对其爱情描写的负面影响,与前述诸论大异其趣。

(二)“肯定”说

不同于五六十年代学界主要强调李、杨爱情的精诚专一,本期持“肯定”说者几乎都指认《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描写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爱情理想,只是在立论角度上各有不同而已。

洪升在《长生殿.例言》中曾说:“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有感于此,本期不少学者试图通过对两剧之“情”的比较,以把握和理解《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

最早从这一角度进行阐说的是刘辉。其《洪升与〈长生殿〉》一文即认为:“洪升所讴歌的这种真挚爱情,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对于禁锢人们爱情的封建宗法制度,是一股冲击力量,是《牡丹亭》的继续和发展。”在《爱情和时代的悲剧》一文中,刘氏又进一步指出:

在生死不渝的爱情追求上,《长生殿》可以和《牡丹亭》相媲美。这种生生死死求索执着的爱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理想,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换句话说,《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迸发出时代理想的火花。这在封建社会后期,理学统治的那个时代,更加可贵。李、杨爱情的美学价值,首先体现在这里。

赵山林也认为:“《长生殿》中的‘情’与《牡丹亭》中的‘情’,在包含民主因素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长生殿》中的‘情’是对《牡丹亭》中的‘情’的继承”:

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爱情追求,鲜明地表现了“反理之情”巨大力量。洪升的《长生殿》通过杨玉环的爱情追求,同样热情地讴歌了“感金石回天地”的“真情”。两剧人物形象不同,“情”的表现形式有别。……但在包含民主因素这一基本点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牡丹亭》当然是冲击了封建理学的统治,《长生殿》又何尝不是对封建理学的一种冲击!封建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在《长生殿》里,作为“臣”、“妻”的杨玉环却向作为“君”、“夫”的李隆基要求平等、专一、始终不渝的爱情,而且居然如愿以偿。很显然,这是封建时代妇女要求解放的一种曲折反映。

黄天骥《论洪升的〈长生殿〉》一文则着眼于李、杨爱情的特殊身份及其所处的具体环境,认为,在封建时代婚姻关系中的一夫多妻制和宫廷生活的特殊情况下,杨玉环的嫉妒和专宠,实质是要求丈夫爱情专一,这当然是合理的。“洪升同情杨玉环的处境,同情她的妒,这反映了他对封建时代婚姻关系的看法。他希望看到夫妇爱情专一……洪升注视着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妇女的命运,提出爱情专一,精诚不散这一 不可能实现却又顺应历史发展方向的理想,无疑是民主思想的表现,是封建时代妇女要求解放的曲折反映。”

自己做一遍吧,再看书找答案,记得牢撒^^

希望能帮助你~加不加分无所谓,祝你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2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 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