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他也意识到自己 “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等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的慷慨热情,全然不同于一般俗滥的祝寿词: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而对于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有一种出于本能的厌恶,在《千年调》中他勾勒了这类人物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然而正是这样的人充斥官场,把持权位,引导着一条苟且偷安的道路。他愤慨地写道:“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
当辛弃疾带领不多的人马冲过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料从此陷落在碌碌无为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另一方面,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同样无可奈何的心境,使辛弃疾和陆游一样,不得不在乡居生活中寻求排遣苦闷的途径。他是受老庄思想影响很深的,曾自述“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感皇恩》)。老庄哲学让他暂时忘怀世间的烦恼,贴近自然与日常生活,感受并在词中表现“一壑一丘”中所蕴涵的哲理与美感。而由于个性和审美趣味的不同,他的这一类词作不像陆游诗那样偏向于古朴淡雅,而是清新秀丽、活泼灵动。如《清平乐》写农家生活的情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遣兴》写自己放旷的生活: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但这类词作,并不意味着辛弃疾悲愤的心境随着年岁的增长与生活的闲适而谈化。这只是一时的忘情,也是悲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要读一下著名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可以知道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正是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积蓄了太多太深的苦闷,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的不得已的选择。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辛弃疾写这一类词时真正的心态。
二、辛词的艺术创造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不过,以上只是指辛弃疾词中主流部分的艺术风格而言。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杯,汝来前!”(《沁园春》)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这样,词的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二、辛词的艺术创造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满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不过,以上只是指辛弃疾词中主流部分的艺术风格而言。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己亥……》,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杯,汝来前!”(《沁园春》)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这样,词的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1有关蓝桥的诗词
1、唐裴铏《传奇·裴航》:
“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注:这是蓝桥故事的出处,蓝桥:桥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设有驿站。)
2、南歌子·寓意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3、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4、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2请问有关“蓝桥”这个意象的诗文有哪些蓝桥典故
传说裴航为唐长庆间秀才,游鄂渚,梦得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 买舟还都。后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因谓欲娶此女,妪告:“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后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后人就用蓝田仙窟代指月宫。
人们往往用“魂断蓝桥”来形容夫妻互为殉情。
“蓝桥”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另一版本:《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据说,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尾生所抱的梁柱,也和他一道成为守信的标志。
可见,“蓝桥”一词已有两千多年。
有关“蓝桥”的诗词:
1《南歌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蓝桥:蓝桥,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相传蓝桥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
2《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诗的前两句道出了二人春归、秋去的处境,虽未明言,却隐喻着境遇的不济,黯然伤神。)
3《画堂春》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4关乎蓝桥的名篇还有晁补之一首:
洞仙歌
泗州中秋作,此绝笔之词也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就这么多,若有我再补充,若对楼主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而且已经很全了,要是再找,估计找不到了。
3有关《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作品赏析
元稹题在驿亭的那首诗说:“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玉帐”、“银区”说明他经过这里时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诗一开头就说:“蓝桥春雪君归日”。元稹西归长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东去江州,时为八月,满目秋风,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岭秋风我去时”。“秦岭”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岭,是白居易此行所经之地。白居易被贬江州,自长安经商州这一段,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蓝桥驿既然看到元稹的诗,后此沿途驿亭很多,还可能留有元稹的题咏,所以三、四句接着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 元稹于810年(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到元和十年春奉召还京,他是满心喜悦、满怀希望的。题在蓝桥驿的那首七律的结句说:“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那种得意的心情,简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所以,白居易诗第一句“蓝桥春雪君归日”,是在欢笑中含着眼泪。更令诗人难堪的是:正当他为元稹再一次远谪而难过的时候,他自己又被贬江州。那么,被秦岭秋风吹得飘零摇落的,又岂只是白居易一人而已,实际上,这秋风吹撼的,正是两位诗人共同的命运。春雪、秋风,西归、东去,道路往来,风尘仆仆,这道路,是一条悲剧的人生道路。“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诗人处处留心,循墙绕柱寻觅的,不仅是元稹的诗句,更是元稹的心,是两人共同的悲剧道路的轨迹。友情可贵,题咏可歌,共同的遭际,更是可泣。而这许多可歌可泣之事,诗中一句不说,只写了春去秋来,雪飞风紧,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升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却容纳这么多丰富的感情,这是不容易的。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如,写元稹当日奉召还京,着一“春”字、“归”字,喜悦自明;写诗人远谪江州,着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见。“春”字含着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这几个字,既显得对仗工稳,体现了纪时叙事的妙用;又显得感情色彩鲜明,淋漓尽致地进行了抒情写意。尤其可贵的是,结尾处别开生面,以人物行动收篇,用细节刻画形象,取得了七言绝句往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细节传神,主要表现在“循、绕、觅”三个字上。墙言“循”,表现出诗人是寸寸搜寻;柱言“绕”,表现出诗人是面面俱到;一个“觅”字,片言只字,无所遁形。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试,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而且在七个字中三处使用动词,构成三个意群,吟诵起来,就显得诗句节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并发,更衬出诗人匆忙、仓促的行动和急切的心情。通过这种传神的细节描绘和动作旋律的烘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深深为他怀友思故的真情挚意所感动,激起读者对他遭逢贬谪、天涯沦落的无限同情。一个结句获得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更是这首小诗的特色。[
4关于桥的诗句古诗关于桥的诗句1、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3、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4、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
天子方清暑,宫人重暮妆。——《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卢纶5、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
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过杜浦桥二首:其二》陆游6、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
——《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7、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
——《鉴湖柳枝词十二首》8、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游侠篇》陈子良9、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
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10、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题情尽桥》雍陶11、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
——《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12、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13、祓除情景烟波上,放荡胸怀诗酒中。
禹会桥边潮落处,夕阳几度系孤篷。——《闲游》其三》陆游14、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15、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赋得浦外虹送人》陈润16、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
——《天津桥》刘叉17、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18、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19、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21、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2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23、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天津桥望春》雍陶24、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
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小桥柳》白居易25、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
——《畴昔篇》骆宾王26、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27、捩柁柯桥北,维舟草市西,月添霜气峭,天带斗杓低。
浦冻无鱼跃,林深有鹤栖。不嫌村酒恶,也复醉如泥。
——《舟中》陆游28、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2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0、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31、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
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付苍天。
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江上》32、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秋思》陆游33、青帝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
——《柳桥秋夜》陆游34、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35、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上洛桥》李益36、几处白烟断,一川红树时。
坏桥侵辙水,残照背村碑。——《闲步》司空图37、欲上祝融峰,先登古石桥。
凿开巇嶮处,取路到丹霄。——《登祝融峰》李徵古38、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
——《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39、九十九冈遥,天寒雪未消。羸童牵瘦马,不敢过危桥。
——《汉东道中》蒋吉40、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板桥晓别》李商隐41、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4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43、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别桥上竹》白居易44、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45、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46、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
——《阙题》杨师道47、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48、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49、雨细穿梅坞,风和上柳桥。
山居无历日,今日是何朝?——《戏作绝句,以唐人句终之》陆游50、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51、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
——《游石淙山》张昌宗52、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53、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还珠桥》华镇54、玉节随东阁,金闺别旧僚。若为花满寺,跃马上河桥。
——《留别》杨凝55、南桥春日暮,杨柳带青渠。不得同携手,空成意有馀。
5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小题1:元稹奉召来京 诗人自己被贬江州
小题2:“春雪”烘托元稹还京,春风得意;“秋风”烘托诗人自己遭贬谪的落寞凄凉。
小题1:
试题分析:815年(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诗。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这首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元稹西归长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东去江州,时为八月,满目秋风,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岭秋风我去时”。“秦岭”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岭,是白居易此行所经之地。白居易被贬江州,自长安经商州这一段,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
点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小题2:
试题分析:白居易诗第一句“蓝桥春雪君归日”,是在欢笑中含着眼泪。元和十年春元稹奉召还京,他是满心喜悦、满怀希望的。所以“春雪”烘托元稹还京,春风得意。正当他为元稹再一次远谪而难过的时候,他自己又被贬江州。那么,被秦岭秋风吹得飘零摇落的,又岂只是白居易一人而已,实际上,这秋风吹撼的,正是两位诗人共同的命运。所以“秋风”烘托诗人自己遭贬谪的落寞凄凉。
点评: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客观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主观的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6关于桥的诗句洛桥晚望作者:孟郊原文: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上洛桥作者:李益 原文: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作者:黄庭坚原文: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蓝桥驿见元九诗作者:白居易 原文: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作者:周邦彦 原文:水涨鱼天拍柳桥。
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7有关蓝字的诗句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李商隐 )
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千秋岁 李之仪 )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老夫采玉歌 李贺 )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白居易 )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初贬官过望秦岭 自此后诗江州路上作 白居易 )
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山居 白居易 )
玄晏舞狂乌帽落,蓝田醉倒玉山颓(蓝田刘明府携酎相过与皇甫郎中卯时同饮醉后 白居易 )
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解闷十二首 杜甫 )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归少年,华光自相得(杂曲 李益 )
8歌颂秦岭的诗句歌颂秦岭的诗句:
1、《蓝桥驿见元九诗》
唐代: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译文:
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2、《登总持阁》
唐代: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译文:
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
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扩展资料:
1、《蓝桥驿见元九诗》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诗。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这首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蓝桥驿见元九诗》。
2、《登总持阁》写作背景:
诗里的高阁是总持寺里的建筑,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被岑参写在了诗里。诗的逻辑依然是先写景色然后在结尾处加上个人感谓。一、二句以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寺阁高耸入云的势态,中间四句写在阁上远眺的所见。
全诗很好理解,就是写一座高阁,只是在最后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这个结尾内涵还是很多的,不但说明了总持阁的作用,地理位置,还概括了它的环境特点,即清净高远。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作背景: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
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蓝桥驿见元九诗
搜狗百科——登总持阁
搜狗百科——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关于星空的诗句有哪些1 三更后,盈盈皓月,见无数精灵含泪语。——陈维崧《尉迟杯》
2 寥落故人谁得似?晓天星影暮天鸿。——黄景仁《岁暮怀郑诚斋先生》
3 大地星河围永夜,中江灯火见南朝。——王昙《焦山夜泊》
4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陈与义《早行》
5 便觉天低人在上,可将吾足濯银河。——李炳南先生
6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7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8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9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0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1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12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13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八首》
14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李益《水宿闻雁》
15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6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
17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8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19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20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贾岛《宿山寺》
一、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
四、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五、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
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
八、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白朴《天净沙秋》
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十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十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十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十五、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十六、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轻云缕》
十七、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十八、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十九、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二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二十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二十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十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二十四、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二十五、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二十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二十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二十八、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二十九、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三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表达喜悦心情的诗句_唯美诗句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如果隐晦一些的还有《早发白帝城》--李白
四、朝辞白帝彩去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其中末句中的轻不仅指舟之轻,还指人的心情轻快。
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鸡鸣》
七、忧愁多病,心康体健。
八、气恼成病,欢乐长命。
九、不气不愁,能活白头。
十、天天不发愁,活到百出头。
十一、乐观的人,牙齿落完也不老。(维吾尔族)
十二、高兴能把小病治愈,忧愁能使小病加重。(哈萨克族)
十三、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十四、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里痛快百病消。
十五、心中有病,心神不定。 一笑值千金。
十六、笑一笑,十年少。 一日三笑,不用吃药。
十七、一天笑一笑,赛似吃好药。 说说笑笑,通了七窍。
十八、笑一笑,百病消。
十九、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二十、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二十一、快快活活活了命,气气恼恼恼成病。
二十二、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愁一愁,白了头。
二十三、笑笑说说散散心,不说不笑要成病。
二十四、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二十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十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二十七、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十八、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表达高兴的诗句 表示喜悦之情的诗句大全_唯美诗句一、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七、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八、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
九、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十、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十一、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十二、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十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十四、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十五、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十六、心广体胖。
十七、心宽转少年。
十八、心平气和,五体安宁。(蒙古族)
十九、心胸宽阔的人,喝水也会胖。(柯尔克孜族)
二十、心宽体胖,勤劳体壮。
二十一、乐观使人长寿。
表达伤心情感的诗句1、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2、无情不似多情苦。——晏殊《玉楼春·春恨》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5、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崔道融《梅花》
6、眼中泪尽空啼血。——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7、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舒頔《小重山·端午》
8、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
9、泪珠阁定空相觑。——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10、怕歌愁舞懒逢迎。——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11、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2、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13、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14、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15、临行愁见理征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16、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17、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8、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李商隐《楚宫》
19、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0、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方平《春怨》
21、日永如年愁难度。——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22、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
23、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2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25、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6、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27、泪粉偷将红袖印。——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28、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杜甫《又呈吴郎》
29、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
30、伤高怀远几时穷。——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31、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读韩杜集》
32、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33、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元稹《得乐天书》
34、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35、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36、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37、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38、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39、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杜甫《野人送朱樱》
40、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41、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42、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43、闲愁闲恨一番新。——辛弃疾《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44、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王沂孙《齐天乐·蝉》
45、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46、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47、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48、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49、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
50、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1、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52、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53、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54、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55、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56、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57、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58、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59、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60、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