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遇心理问题多不愿倾诉的原因

中学生遇心理问题多不愿倾诉的原因,第1张

学生心理问题多不愿倾诉的原因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已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圳绝大多数的学校都配备了心理教师,但这些教师又同时担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并且大多数并非心理专业毕业。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存在着心理困惑的学生大多并不愿意找辅导老师去解决问题。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中小学心理教育机制值得关注。

 现状

 学生遭遇心理问题不愿倾诉

 今秋开学,对于南山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王胜(化名)来说,他却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胜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总是搞不好,他似乎觉得同班甚至是其他班的陌生同学总是用异样的目光来看他,他的内心就自卑起来,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多学期,原来要好的同学也离他越来越远。不但如此,即使回到家里,他也很少和父母交流。

 这样的变化让王胜的父母很着急,他们明白: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他的父亲王宾甚是忧虑,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成长会造成很大障碍。而王胜则说,他也明白自己的心理需要去调整,学校也有心理辅导老师,但他并不是很愿意去找他们来倾诉和解决问题。

 问及原因,王胜直言学校所谓的心理老师还兼着他们的政治课,我不愿意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困惑直接告诉任课老师。他说,有些都是自己的隐私,如果同自己的老师说出来,怕老师对自己今后有不好的看法。他坦言,这种很矛盾的想法一直左右着他,结果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压力随之加大。

 而在笔者的调查中,类似王胜存在着心理问题而不去找老师解决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担心自己的心理隐私会在学校传播开来,让自己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之间遭遇尴尬。福田一所外国语学校的初二女生黄欣 (化名)在上学期偷偷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个男生,她感到很困惑,但有违校纪的想法使她一直不敢告诉任何人。

 尽管黄欣也知道这样的年龄的确不该谈及情感,但在半年内,她还是无法摆脱。站在笔者面前,黄欣显得颇为憔悴,当笔者询问为何不找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心理困扰时,她有些不解地反问笔者,自己的心理辅导员还是德育老师,这样的问题能告诉老师吗?情感隐私怎么能告诉老师呢?

 逾65%的学生不愿咨询心理教师

 笔者了解到,有超过65%的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表示不愿意直接找学校的老师咨询。他们表示这些问题很多属于内心的隐私。

 学校老师张慧说,她从事学校的心理实践工作已经超过了10年,从实际来看,的确有大量的同学不愿意到学校的心理老师那里去反映心理问题。每天只有2个左右的同学会去咨询。张慧说,实际需要去纠正心理问题的学生远不止这个数字。

 她说,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目前的学校心理辅导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说,尽管目前大多数的学校都配备了专业心理老师,但这并不代表着是一种专职。有相当多的心理辅导老师同时还兼着其他的学科教学任务,他们很难从实践上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十分专业的辅导和研究。这种现状导致在角色的认同上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混淆,让学生很难理解他们是否属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员。这从一定程度上使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流于形式,让学生在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并不很信任心理教师。此外,目前的'心理辅导归属于学校的德育处管理,但德育和心理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目前学校没有完整的心理学科体系,只是挂靠在德育处,这容易造成角色错位。她说,最重要的规范就是归属问题。

 在笔者对多个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多集中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人际关系处理,由于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焦虑症、情感方面的困惑。在老师、同学之间交流比较成功的多是缓解学习方面遇到的压力,但对于人际关系障碍和情感方面,多数学生则不愿同老师交流。不少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表现得很谨慎。

 析因

 教师双重身份学生望而却步

 心理咨询师邓勐红说,学校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可以为孩子们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隐患,防患于未然。同时,为孩子及家长提供了及时寻求心理帮助的场所。

 至于有些同学不愿意到心理老师处咨询问题,她认为,心理咨询的效果取决于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而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实际上,越是纯粹的咨访角色越有利于建立信任关系。因为来访者只有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才可以敞开心扉,所以,心理咨询行业的规定是咨询师不为自己的熟人朋友做咨询。而学校心理老师和求助学生都是双重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咨询师;既是学生,又是来访者。他们有时很难界定自己的身份,所以学生不愿意去咨询是否有害怕老师获知自己的心事,是否担心去咨询就是去接受教育的嫌疑。所以,学生不愿意去找心理老师也是有道理的。

 邓勐红说,国外比较多的做法是,让学校与社会上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交给专业机构做,这种模式比较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学校的管理压力,学校与专业机构相互合作,心理老师做普及知识以及发现问题的工作,专业机构做咨询辅导的工作。

 建议

 关键是建立和谐的信任关系

 对此,深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王鉴指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的需求量大而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少,这是一个基本的现实问题。他坦言,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需要具备一定资质的人员,但目前只能不断补充地循环更新来提高整体的素质。而对于归属问题不明确的问题,王鉴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他同时表示,学校与专业机构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在目前并不现实。他说,深圳即将在年底前设立心理辅导中心,届时将会配备2至3名高水准的心理专家来服务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那么,如何让老师与学生之间消除心理方面的隔离,让学生自愿找到老师去解决问题?受访者多表示,首先应该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信任关系,学生能把内心的秘密说出来是需要勇气的,老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内心变化,并细致地逐步去了解,和同学做朋友,尽可能地为学生保守秘密。但对于诸如流产等重大事情等造成的心理危机处理时,学校又不得不和家长保持配合,但这又违反了保守秘密的原则。这些老师说,对于类似的情况,他们也会事先征求学生的同意并要提前做好家长工作。

 调查

 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专职的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认为,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是目前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的现状。一位重点中学的资深心理辅导员说,现在中小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有的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完成指标而已,这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为理论上的坚强后盾,在实际中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一位老师说。

;

现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大多数来自家庭环境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少数来自学生不良的个性,且从小得不到家长的正确心理帮助。突出表现在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孤僻,意志软弱,依赖性强,能力差,做事慢等。

金主任说,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很多根源在家长。家长不能按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沟通、教育,造成逆反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平时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注意良好的个性心理培养和高尚的品德教育。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正常和正确的心理,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容易走偏而造成心理问题或道德问题。中心自2003年12月至今年6月半年时间内共接受了中小学生电话咨询258人次,面对面心理辅导202人次。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学习困扰、考试焦虑、厌学。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与教师、同学、家长的交往的关系问题。情感类问题也是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困扰中学生的问题,青春期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会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

类型 内容 比例

人际交往障碍 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交往 33.8%

学习心理障碍 学习困扰、考试焦虑、厌学 27.6%

各种心理压抑、焦虑等 19.8%

青春期迷茫早恋、青春期性心理 12.8%

由心理障碍发展为精神障碍 3.4%

(上述心理问题中有不少是相互交叉的)

接受心理辅导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比例

小学生 24.3%

初中生 46.2%

高中生 29.5%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中,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为明显,初二年级尤其突出,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http://wwwinfoeducn/rixin/user1/636/archives/2006/5248asp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青春期的时候容易产生对他人的好感,这是无可厚非的,只要端正态度就好了,作为大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原因。

结合中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发育特点,不难看出,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叛逆心理也很强,另外很容易把友谊当爱情。还有,现在的孩子读书压力大,恋爱可以缓解他们这种紧张的生活状况。作为大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情感。

我们也是过来人,在学生时代自己也有过懵懵懂懂的时候,这是成长需要经过的一个过程。所以,尊重他们的情感。

2、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用心疏导。

发现孩子恋爱了,不能大骂大打,前面说了,孩子处于叛逆期,所以这样子只能适得其反。我们要用心疏导,了解孩子恋爱的起因,帮他们缓解压力,及时纠正孩子对恋爱错误的认识。

给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适当的时候,大人可以给孩子分享一下感情路上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过程。这样子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和大人之间的信任,而且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参考实例。

3、教育孩子学会担当。

要让孩子知道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可以间接帮助孩子分析恋爱对学习的好坏。

因为初中生往往涉世未深,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发育和逐渐健全阶段,对情感的认识和把握还远远不够,所以可能谈恋爱的观念不够准确,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和理解,这样子也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恋爱观。

中学生之间的情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要理智对待。

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这四种,分别是: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厌学心理、嫉妒心理。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出现和许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比如是因为家境贫寒的缘故导致自卑也或者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够好觉得自卑更或者是对自己的样貌不够满意等等。

我初中的时候是在城里读书,可家是农村的,家境也不怎么样,虽然成绩还不错,老师同学对我也好,但是内心自发的自卑感从没停止过。就是觉得低别人一等,和别的同学不是一个层次的人,说话都不敢大声。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感受就是,自己一定要学会摆正心态,调整好自己,更努力学习,从其它层面获得荣誉感。因为你和父母说,他们也无能为力,而且还会造成他们的焦虑和伤心(痛恨自己没有给你好的生活环境)。和别的人说,他们大概率也不会理解。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绝对是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有过逆反的经历。初中,我们13、14岁的时候,对许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但是却坚信自己的想法永远是对的,自己的未来无限可能。我们会顶撞父母,独断专行。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父母和老师都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允许孩子犯一些小的错误,慢慢去引导他们对一些事物拥有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厌学心理

我敢说,真正因为喜欢学习而去上学的孩子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毫无疑问,念书是件痛苦的事情,枯燥还累人。当初中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家长和老师可以试着短暂性给他减轻一些学业上的负担,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远大理想听不进去就直接说以后结业,找对象吧)。等他这种心理减弱或者消失,再让他好好学习吧。

四、攀比、嫉妒心理

虽然说我们是不提倡乃至禁止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的,但是不可否认这种不好的心理现象一直存在,尤其是在中学生和职场人中比较常见。比不过别人,那只能嫉妒对方了。

对于这种心理,我们还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告诉孩子,有些东西别人天生就有,我们是比不了的,但是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去改变现状,让自己努力追赶上甚至超越对方。(虽然事实证明这句话并不那么对,但是在那个阶段也只能这么去引导)

作为父母、老师的,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忽视。正确的引导,不一定能让孩子成才,但是绝对有助于他树立良好的三观。

初中生厌学情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建议来解决初中生的厌学情绪: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支持和鼓励学习的环境,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和资源。鼓励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互动,让学生感到他们的学习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培养兴趣和目标: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并将其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了解学生的个人喜好和目标,将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兴趣和未来规划相结合,使他们更加乐意参与学习。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多媒体资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设定具体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和奖励机制。通过设定小目标和奖励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鼓励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管理时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注。

实用和现实生活联系: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展示学习的实际应用和意义。让学生看到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初中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建议寻求学校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如教育心理咨询师或学业辅导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性心理障碍以及一些神经症的症状问题。解决方法:先对各自的自身情况进行评估,然后通过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咨询的方式进行。

一、学习类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过大。

学习方面

(一)、厌学问题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二)、学习疲劳问题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三)、偏科偏科是指学生喜欢的科目就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也较好;不喜欢的科目就厌恶放弃,成绩越来越差。形成偏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学科的好恶不同。二是老师的影响。三是错误观念的影响。

(四)、考试焦虑问题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

二、解决方法:

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校要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制度。

(l)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

(4)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制作、体育活动、交谊活动、兴趣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举办家长学校联合学习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的指导和帮助,让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与行为习惯大多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因此,我们主张要重视教育家长,应在各校普遍开设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

  近年来,中学生出现“早恋”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大文豪歌德也曾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其实,孩子的早恋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当他们进入青春期之后,自然而然地会对异性产生更多的好奇,也有着与异性交往的冲动。而早恋也是班主任最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严重的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的后果。

  2003年在我带毕业班的过程中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2003年3月份,我发现班上的陈雷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成绩直线下降了,并且老是心事重重的样子。陈雷可是我班的学习委员,而且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前三名,是一个不错的男孩子,将来肯定能进入重点高中的!我感到十分的痛心。为了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我仔细观察他的学习和日常交往,终于发现他和我班里一位女同学走的很近。我的第一感觉告诉我:他早恋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他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因为学生们都很信任我,所以我直截了当的问他:“你现在是不是遇到感情问题啦?”他很诧异的看了我一眼说:“没有。”从他的表情我知道他在说谎。我没有直接拆穿他的谎言,而是告诉他我自己在高中的时候的早恋,并且告诉他我当时的感觉和最终的结果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才告诉我他有那回事。这时我确信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我就告诉他我会保守秘密的,而且不告诉他们的家长。他听了很高兴。我也给他提出了要求,让他要懂得自爱,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做事分清主次。同样我也和那个女同学谈了话。后来,我多次与他俩像朋友一样的谈现阶段的学习、理想,也谈早恋的危害。慢慢的他们认为以前的事情很幼稚,开始在学习上互相竞争,成绩也很快提高了。当年,他们都考入了重点高中。到现在他们还是好朋友呢。

  通过这件事的成功解决,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早恋及引导上,应从“理解、尊重、关怀、信任”八字入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度过这段青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我认为:

  首先,教师应充当倾听者,让学生感受的理解和尊重。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最好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对此深恶痛绝,也没有将他们的问题不弄清楚誓不罢休的目的,于是很自然地和我们掏了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我们。

  其次,教育者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信任。

  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替学生保守隐私学生便会主动谈自己在处理感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最终,决定将感情暂时放在一边,以学习为重。正是因为老师之间有了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目的。

  第三,老师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关怀。

  根据目前早恋的特点,现在的中学生已不能从强调“名声”与责任感的角度进行教育,而应从新的角度切入。

  (一)对比考虑,自我认知后果。学生将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对感情所造成的伤害,就需要老师事先打预防针。其实,孩子想去尝尝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让孩子受到伤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让他们懂得去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总之,中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出现爱情的幻想和冲动,这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因此,教育者在大力提倡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时,不能放任自流,而应细心观察,明辨事非,正面引导,把中学生早恋消灭在萌芽状态期间。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作。应根据孩子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千万不能“热处理”——当众训斥,搞得孩子抬不起头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13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