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欲望或天然情感

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欲望或天然情感,第1张

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欲望还是天然情感呢?

道德的起源:

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

道德的特征:

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扩展资料: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道德情感是一种情感体验。指个体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和道德认识的主观态度。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根据道德准则要求进行道德活动时所产生的爱慕、憎恶、信任、同情等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道德认识密切相关。

它是道德意识的一个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等反映着主体对社会客体的态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

道德情感与道德判断一致时,便出现积极稳定的内心体验;两者矛盾时,会产生消极的、不稳定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要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基础上逐步形成。

“道德认识”解释一般用来说的是一个人对于道德看法和理解。要知道我们所谓的道德只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延伸出来的产物,用来维持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工具。原始社会的时代是不存在“道德”这个词的。

道德和情感可以分开来理解,在这里我也只能说一说我个人的看法和理解。

我们先说一说道德的事情:“道德”它只是一个词,解释的起来也很容易,一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在他人脑海里形成的一个特定性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对于对方来说有一个个人的评价,这个评价有好有差。前段时间我看《蒙田随笔》的时候,蒙田在他的随笔里就说到过一句话很是值得深思,“我们所谓的真理和理性,其标准也只是依据我们所处的国家的主张与习俗而已。”

接下来在说一下情感,我不知道你对于“情感”和“感情”是怎么去理解的,这两个字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他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情感一般是指:一个人由内心体现出对他人或者事物真诚的付出、关心、爱护等个体的行为,这里说的不仅仅只是人,也包括动物在内。而“感情”一般是用来形容人比较多,而且还是每个人用来形容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才会用到“感情”两个字,通常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情感”深度。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既可以表现为个体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作家杨大侠认为,道德与情感在相互依存中互相约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4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